2017-05
9

破亿

By xrspook @ 9:04:24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下午6点多一点,《摔跤吧!爸爸》的中国票房破亿了。用了四天时间破亿,我觉得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要知道之前在中国最卖座的印度电影《我的个神啊》在中国整个上映周期的总票房才1.16亿元。可以这么说,再过半天,《摔跤吧!爸爸》就打破这个纪录,而这仅仅是上映的第五天。该电影的排片数量还一直在上升,人们的口碑在不断地发酵。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我觉得其中很重要的是这不只是一部非常优秀的运动电影,而且这还是一部非常感人的亲情片。

之所以说这是一部优秀的运动电影,因为正如邹市明和他的家人看过以后所说,在看到高潮的时候,他和他的家人都一并为女主角的拼搏紧张捏汗。最后的英联邦运动会摔跤比赛过程可能有二三十分钟,但那个时候你的神经根本没有一分钟可以松懈下来,你情不自禁地全神贯注到比赛之中,感觉就像你不是在看一部电影,你是在看一个运动赛事的直播。那种张力是你无法抗拒的。身边的一切都变得不再重要,甚至你会忘了你已经憋尿了很久,你必须得上厕所。不是每一部运动电影都能做到这种效果,但是一旦做到了,那就必然会成为经典。我不是学电影的,我也从来没有上过什么电影理论课。但是正因为我什么都不懂,我只能用心去体会。大概那些非常懂的人在看到那一幕的时候也会有点游离,没办法让自己再次理性地纯粹用技术去理解分析那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怎么拍的,镜头是怎么切换的,故事是怎么阐述的。

运动相当精彩是《摔跤吧!爸爸》的一大特点,但之所以在中国爆红,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这部电影里有一些东方人共通的感情特点。我们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可能是一个小点,也可能是一大部分,无论年龄。我们曾经被父母压迫过。当父母的也曾怀着一颗好心干狠心事,希望孩子们变能更好。这部电影里完全没有跟我们上课和说教,他只是用事实说话。人生的道理很多时候都尽在不言中,通过动作、眼神以及简短的对话,你就能悟出些什么。这些东西并不一定需要很长的语言,所以,即便没有翻译为中文,这部电影也能被看懂。感情方面的东西是没有国界宗教语言隔阂的。这部电影我觉得最让我回味欲罢不能的是其中的亲情。而这个东西在铜臭味非常严重的商业电影时代几乎不存在。现在的电影都在打着烧脑烧钱的旗号。在他们绞尽脑汁要怎么让我们惊艳的时候,他们却忘记了其实你把身边最简单的事说好。也已经足够打动人了。但是现代人的想法是那些琐碎的事、那些天天都遇到的事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无论是当父母的还是当孩子的,都会对自己的孩子和父母有一个新认识,会理解到为什么会这样。这非常有必要,但在中国,之前从来就没有一部电影或电视可以深刻地做到。我不知道欧美的家庭观是怎么样的,反正在看过印度电影以后,我真的觉得那里跟中国很像。而他们的影人又愿意很耐心细腻地讲这些故事。对我来说,这简直就像找到了心灵的港湾。

特效的东西是过眼云烟,烧脑的东西想通了也就那样了,但是亲情这个东西,一旦被触动了,你就再难放下,自然而然地久久回味。

2017-05
8

《摔跤吧!爸爸》首周末威猛

By xrspook @ 10:04:56 归类于: 烂日记

在关注中国的电影票房之前,我并不知道原来现在电影票房的大头是二线城市。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占的比例差不多,但是三线城市比例还会比一线城市高一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显然一线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电影院的数量、电影院的大小都要比二三线城市大很多、多很多。以《摔跤吧!爸爸》为例,我自己在广州买到票的那个价格还比不上猫眼专业版分析出来的平均票价那么低。而我买的那个票价已经算是广州票价的平均偏低一点点的水平。小城市没有大城市那么多的座位,票价也可能没有大城市那么高,为什么票房反而倒挂呢?二线城市的贡献的票房,几乎是一线城市的两倍,是不是说一线城市的人除了去电影院消费娱乐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项目呢?但或许不是这样,而是因为中国的二线城市数量要比一线城市多很多。如果二线城市的数量是一线城市的两倍甚至四倍,那么出现这种倒挂,也可以理解。

《摔跤吧!爸爸》在中国上映的首个周末,票房超过了8100多万人民币。远超当年《我的个神啊》首个周末的3000多万。《摔跤吧!爸爸》离1亿的人民币票房不远了。正常情况下,这应该是明天就会发生的事。

跟我之前预料的一样,印度电影一开始的时候无论在外国的反响如何,在中国都不会被看好,所以《摔跤吧!爸爸》第一天的排片只有13.3%,但第二天已经升到13.6%,昨天飙升到15.3%,今天更加是达到了17.5%。星期六中国的大盘是22034万。星期天是18791万。从数据上说,大盘回落了,但《摔跤吧!爸爸》的票房却不降反升。周日的票房是周六票房的1.3倍,周六的票房更是首映周五票房的两倍以上。排片数量不多,排在黄金时段的数量更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猫眼专业版显示周五黄金场的排片是0%,但周六和周日就提升到20%多。《摔跤吧!爸爸》之所以有这等逆天表现,主要因为上座率惊艳,而这都得归功于极好的口碑推动。周五的上座率已经有21.4%,周六达到了33.9%,周日更加是34.9%。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就等于从中午开始一直到晚上9点前,基本上每个电影院的票都是售罄或者接近售罄的。通常来说很少人看,必须得促销的早场也有50%以上的上座率。即便是23点以后的场次上座的人数平均起来也会超过五个。上座率的具体数值我是看猫眼专业版的,但具体时间的观影人数分布规律,我是手动一个个按进售票app的订票网页查看了解到。而且从现在的票价情况看来,提前预售的那些优惠已经大幅度减少。之前疯狂卖过15块8的电影院,现在票价已经回到了三十左右。但即便这样,上瘾欲罢不能的人,还会继续去二刷三刷。《摔跤吧!爸爸》疯狂的这个周末,心里最不爽的估计是万达的老板。因为这部电影,是华影的?而华宜和华影的掌门人叶宁是从万达跳出来的。当年试过万达只给华谊的电影10%的排片,这次更绝给《摔跤吧!爸爸》只有1%不到的排片。而且都排在什么早场或者午夜场。即便万达把这部电影排在了垃圾场次,排在了非常昂贵的放映厅,但是《摔跤吧!爸爸》的上座率,还是远远的高于万达在放的其它电影。显然,如果万达稍微正确对待这部电影,他们铁定能赚钱,甚至比其它院线赚到更多钱。当然,那不可能是一天就几千万,但是这部电影一定不会亏钱,不会有一人包场。但人家就是不爽赚到的钱还要分一大头给跳槽的叛徒。说是说跟人过不去,实际上是跟人民币过不去。

在口碑绝佳的推动下,《摔跤吧!爸爸》在中国的市场前途一片大好~ 希望这种威猛能持续时间长一点。

2017-05
1

带上爸妈看电影

By xrspook @ 17:22:30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带着爸妈去广州花城汇UA看了广州FIRST DAY FIRST SHOW的《摔跤吧!爸爸》。这是我这辈子有记忆以来,第一次一家三口去看电影。我妈说从前我爸是个电影的狂热粉丝。每次有新片上映,他都会去看,而且通常一部电影他还不止看一遍。对上一次我爸是什么时候看电影已经很难再记起来。但显然,对我爸和我妈来说,他们对上一次去电影院看的印度电影就是《流浪者》。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这些年来在中国上映的印度电影非常少,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更少。我妈甚至不只记得她对上一次看的是《流浪者》,她甚至可以把流浪者的歌哼唱出来。可以说明,当年的流浪者在中国的风靡程度绝对是顶级的。如果你是三十几岁的人,你还能记起你几岁时候看过的某个电视剧或动画片的主题曲吗?

三十年前的,电影院跟现在的电影院有了非常巨大的区别。荧幕大小有区别,音响效果有区别,但最大的区别可能是电影院的大小。昨天我们去的UA 2号厅,有112个座位。我爸说以前的电影院,分前中后三块,光是前的一块,就要比这样一个厅都大。现在其实也有那些大厅。广州有能容纳四百多人的大厅。如果那出现在一些新的电影院,电影院一定是横向长方形的。比如说天河城的,正佳广场的,或者万胜围的,但如果那是一个比较老的电影院,那样的大厅就是竖向长方形的,比如说是二宫。

要带他们去看《摔跤吧!爸爸》,我之前几乎没说过什么。看完以后我也没有问什么。也不能说我没有问,我问过,但他们没有给我什么答复。于是我就干脆不问了。电影好不好,观众心里知道。如果某天他把这部电影作为和别人交流时的谈资。这部电影就算是体现了它的价值。

我以为我看这部电影会哭,甚至哭得很厉害,但实际上我只有两个场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是因为我心肠太硬吗?可能不是。又没有死人分手那种场景,为什么要哭呢!电影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激烈的摔跤场面。激烈和哭没什么必然关系啊!因为这部电影相当写实,几乎没有任何夸张的成分。所以那些温情的场景让我觉得就像发生在我身边一样。我感觉到很窝心,但是不会哭。这部电影的笑点主要落在轻松调侃的对话上面,而搞笑的人物绝大多数都是女儿们的表哥。几乎每到那个人说话,全场就知道,有笑点了!但其实,这个人物的设置也是真实的,而不像其它印度电影一样,某个小角色专门为搞笑而设,那样的角色通常都是某个仆人。

140分钟的电影,听上去好像很长。但实际上看的时候,我却觉得前面的故事好像还没说完就已经过掉了。因为我总觉得印度电影的铺垫应该不止这样。这到底是因为我看印度电影已经熟悉到一个程度,还是因为我之前就知道这部电影砍掉了21分钟,所以心里一直有个疙瘩,会不知觉的去找那21分钟到底在哪里。

《摔跤吧!爸爸》我肯定还要去二刷。不只要刷,可能要三刷四刷,甚至上映多少个周末,我就去刷多少遍。去电影院花钱看印度电影这种事一年之内不会有多少回。如果那部电影是米叔的,频率将更低。

看第二遍的时候,我关心的重点会变成什么呢?但其实到现在为止,除了我参与做字幕或时间轴的米叔的电影,我完整看过第二遍的也就只有PK。第一次在电脑上看,用十几个GB的高清完整原声版本。第二次在电视上看,那是CCAV-6播的普通话阉割版。

2017-04
30

巾帼雄心

By xrspook @ 22:50:04 归类于: 影视小感

今天我如愿带着爸妈去看了米叔的《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2017-05-05公映,我之前打算公映的那一天我请假带他们去看,但2017-04-27官方微博@电影摔跤吧爸爸2017-04-30全国24个城市有98场超前点映,我乐疯了。但我乐得太早了,因为全国那24个城市里居然没有广州!他们的消息大概是上周四下午接近6点发布的,发布后我把他们所说的淘票票、猫眼、娱票儿、格瓦拉4个app全部都下载了,还是没有刷出广州的票,然后我发现当时北京有12场,上海有5场,深圳有1场,但广州没有。为了这个事,我把他们的微博转发、留言了好几条嚷嚷,还是未果…… 到星期五晚上,终于广州刷出了一场,是花都的!花都都能算广州,那么雄安新区现在也应该算在北京头上。星期五晚上睡觉前我又刷了一遍,还是没有。星期六早上7点多我居然刷出了广州花城汇UA出了一场0430的超前点映!迅雷不及掩耳,我马上对比4个app以最低的票价入手了3张,合计124元,那是今天下午14:05的票,时间很合适!我订票的时候居然已经卖出了好几张,那些是神人啊!过后我知道了我有点儿头脑发热,如果我冷静点,我可以再剩10块钱,但慢一秒还能不能买到今天中心位置的座位就很难说了。我愿意多付些钱!而最重要的是星期五晚上回到家我才知道0505中午我爸中午有约,如果我们一家三口真的是那天才去看无论是上午还是下午的票都很不方便。0430就能看到这部电影,而且是在一个还不错的电影院,我实在不能强求太多。

国内有的城市2017-04-27下午6点就出0430的超前点映票,广州中心城区2017-04-29早上才出,到昨晚9点半我去格瓦拉查的时候,广州花城汇UA今天放映《摔跤吧!爸爸》的2号厅一共112个座位,只有7个没卖出。到今天早上7点半再查,112张票全部售罄了!!!售罄一个点映场的票多么不容易啊~ 一个好莱坞大片下午场估计也做不到售出100%。我们用了不到24小时就做到了!

我看的是140分钟印地语版本的《摔跤吧!爸爸》,虽然比完整版少了21分钟,但剪辑天衣无缝,全片下来没有特别感受到哪里缺失有问题。之所以做到这样,据说这是印度片方自己剪的,而不是由我们国内的人咔嚓地简单删掉歌舞音乐。看的时候我实在挑不出哪里有非常明显的衔接问题,但某些事情的出现会我觉得比较突然,比如女儿们因为新娘的一番话就突然从反抗变得顺从,还有就是老爸在怒气汹汹闯进婚礼一巴掌以后就没有然后了。相对来说,这段算是最突然的,其它部分我觉得仓促大概是因为在看电影之前我已经看过无数遍的原版电影预告片、歌舞MV,所以记得里面有某些镜头,但我在今天的正片里却完全没见过。印度电影在感情铺设方面是非常肯花时间和心血的,大概那些今天我看不到的镜头从电影脉络上来说可以没有,但少了却让我总觉得像猜谜一样非常想知道那到底完整的是怎么一回事。今天的这个140分钟的版本已经很赞,相信完整161分钟的将更赞!Dangal一共有6段音乐MV,140分钟的版本里全部都有,但除了《坏蛋老爸》(Haanikaarak Bapu)保留了绝大部分,其它都不同程度地删了很多,删得最多的我觉得是《呆瓜新郎》(Idiot Banna),《双眸含泪》(Naina)删掉了一些我觉得相当重要的爸爸失意镜头,实在可惜。我至今没看过完整版的主题曲《雄心壮志》(Dangal》的MV,但今天的电影里主题曲从未比较完整地播放过一次,都只是在某些镜头里出现了几句而已,这让我相当惊讶。晚上回到家翻看昨天官方微博放出的主题曲秒拍视频我才意识到原来主题曲配套的那个MV完全被删掉了……国外完整版Dangal播完以后上工作人员名单时会放米叔版Dhaakad的MV,但显然,140分钟的这个没有,播工作人员名单的时候配套放的是《摔跤吧!爸爸》的主题曲《雄心壮志》,而且字幕的格式有点怪怪的。让我觉得超神奇的是最后播放工作人员名单时那首《雄心壮志》里面的好几句我居然完全没听过!!!!!那出现在高潮“狮子平地一声吼 震慑四方羊千头”(Are bhed ki hahakaar ke badle sher ki ek dahaad hai pyare)之前,这首歌我可以背出来,但那一段我一无所知,实在让我太惊讶!之前我已经被告知《摔跤吧!爸爸》的歌舞翻译用的是我朋友的版本,但今天发现他们一句都没用到!所以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内心挣扎,无数个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涌上心头。最后点映结束的时候字幕、翻译也没有打上他的名字,那一刻我感到了莫名的愤怒。

让人完全专注140分钟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但这部电影做到了,你一个眨眼都舍不得用,尤其是摔跤比赛的时候,简直让人喘不过气。那个激烈真实程度让人非常折服,除了几个非常重要的镜头用了慢镜加强,其它全部都是正常速度,这太不容易了,因为这可是印度电影啊!印度电影一到打架就开挂慢镜无所不能,这部电影里完全没有。这里之所以用慢镜是因为那些部分真的需要慢镜你才能完全get到某些微妙的东西,最明显的莫过于父女对打的那一场。父亲之所以输给女儿不是因为Geeta新学回来的那些技术动作真的很管用,那纯粹是因为父亲老了,且非常胖,他已经不是电影一开头那个勇猛灵活的小伙子,也不是那个工作几年但竞技状态依然不减的中年人。如果米叔不是真的把自己长成球一样的胖子,他很难靠想象体会到那一幕老父亲的不得已。那一场对打明显老父亲速度慢了,体力不支,甚至有点心脏或呼吸方面的毛病。那些慢镜头,每一秒我们都能感受到老父亲的痛,他完全可以叫停,但他没有。老父亲在苦苦坚持,女儿拼命的表情和杀招越发凌厉。那时的Geeta看不到老父亲的表情,如果她看到了,她也会停下来。因为赢了这样一个人,根本证明不了什么。父亲的技术指导没有过时,父亲只是输给了时间这把杀猪刀。看到那里,我心在滴血,但我没哭。看到最后一场英联邦运动会和澳大利亚选手对打,Geeta使出最后一个动作的时候我鼓掌了,那是一个相当漂亮的German Suplex,这个动作我再熟悉不过了,因为那是Alberto Del Rio/Dos Caras Jr.最经典擅长的动作之一。一个只接受了9个月的摔跤训练的普通女演员能做出完美的German Suplex,一个5分的摔跤动作,作为一个曾经的忠实WWE粉/ADR粉我怎么可以不鼓掌!!!还记得很早以前我知道Dangal是摔跤的运动传记电影后曾担心里面的摔跤比赛镜头会鸡肋,事实告诉我,我完全想多了,摔跤镜头是这部电影最优秀的部分之一!

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女性觉醒、自强的故事,女主角毋庸置疑是Geeta!甚至老父亲都只是烘托她的男配角。虽然Babita和她一同长大一同受训,但体现女性心理转变和行为积极正面转变的人是Geeta,两位演Geeta的演员都非常棒!这部电影我有2个部分眼泪打转了,一个是Geeta被强行剪掉头发的时候,另外一个是最后夺冠之后。在看140分钟的《摔跤吧!爸爸》之前我已经看过很多什么父权女权的说法。一部电影好看就行,管他什么权呢?我看完这140分钟以后我觉得相比于大女儿Geeta,其实父亲并不强势,他其实一直都“敌”不过大女儿。老爸逼迫小时候的姐妹俩早训的时候她们使花招,Geeta长大以后和老父亲的比赛是女儿赢了,即便是国际比赛决赛的最后时刻Geeta赢下来也是靠自己。父亲教会了女儿们技术动作和战术,但最重要的人生道理女儿必须靠自己内心觉醒,自己悟出来。我觉得最重要的转折点是小Geeta第一次参加摔跤比赛输给了男孩以后,从那一刻起她才算是真正为自己心底的一口气去训练和战斗。新娘的话只让她们觉得训练是可以接受的,那次失利才真的让小Geeta产生了无比强大的雄心战意。那股劲在Geeta到训练中心后逐渐殆尽消失,她甚至迷失了自我。之所以这样,我觉得一方面是那个教练的教学方式有点问题,另外一个是Geeta丢失了她从前和男孩摔跤必须赢的雄心,因为她的战斗目标模糊了,输了没什么这种想法很恐怖!教练是为了让她们拿奖牌而训练她们,但那不足以真的让Geeta产生非常强烈的欲望去打拼。决赛前父亲给Geeta说的那番话非常重要,那直接让Geeta重新有了高远的奋斗目标。为自己而战,输掉不过就拿个银牌而已,也很不错,而且对手真的很强,输掉很正常,但如果那是为所有女同胞的权益而战,摔跤比赛就变成了无论再难,都只有我应该赢,而没有我很可能会输的多余担心。爸爸不能照看帮助你一辈子,你要靠自己赢得胜利!我觉得这部电影很好地体现了“师父引进门,修行靠个人”。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觉得我当初为Dangal这部电影起的中文名《巾帼雄心》实在太恰当了!

这部电影我还要再去电影院看,因为其中的一些细节看一次我还捕捉不到,我需要多刷多感受体会。同时,必须要看到这部电影的完整版本,否则总感觉缺失了什么会让我有永恒的遗憾。

2017-04
6

Singam系列观后感

By xrspook @ 8:54:21 归类于: 烂日记

虽然看印度电影已经有两年多,但是我还是傻傻的分不清泰卢固语和泰米尔语。要通过听来辨别基本是不可能,看到了具体的文字有可能会分得清谁是谁,但是在分清谁是谁之前我还是得去复习一下泰米尔语和泰卢固语的文字到底大概是什么模样的。于是这就让我很纠结,到底某一部南印电影说的是泰卢固语还是泰米尔语呢?无论是哪种语言,肯定我看到的已翻译版本大家都是用英语去翻译的。至于为什么得纠结泰卢固语和泰米尔语,是因为电影里面可能出现某种文字,但那不一定就意味着演员们说的就是那种语言。看印地语电影的时候我看到天城体就默认那是印地语。相比于印地语电影来说南印电影我主观选择看得少,自然就多困惑了。如果某一天我在印地语电影里面看到了天城体的某些文字,可能那并不是印地语,那可能是马拉地语。我觉得二者扭来扭去差不多,但显然他们完全不是一回事。可能他们的渊源有点相似,都来自梵语,但在后来的进化过程中,他们变成了两种不一样的语言,这种不一样的语言并不等同于中国同样的文字不同的多读法。因为文字也不同,所以那不是方言,是不同的语言。

要把电影打进南印市场就必须有泰米尔语和泰卢固语的翻译版本,我认识这两种语言,第一次分清他们的文字,是从Dangal的宣传开始的。那些扭来扭去的文字,居然拷贝到电脑上系统还能识别出来,而不只是一个方块这已经足够让我觉得很神奇了。

连续三天晚上,我看完了Singam系列。之前就听说过有这些电影,但我不知道主角是苏利耶(Suriya Sivakumar)。我是先从三看起了,因为那是印坛新近的作品,Singam 3是2017年2月上映的电影。看完三以后,我觉得感觉很好,于是把一和二都看了。顺序是先看三再看一最后看二!感觉很好,满满的鸡血感。跟我过去看的印地语动作片感觉完全不同。印地语动作片很多时候就是秀身材。于是有网友调侃说,这该不是去健身房随便找个健身教练过来拍电影吧。跟南印男神苏利耶相比起来,印地语的动作片男星很多时候表情相当木讷。人家不脱衣服就能表现出霸气威猛,你为什么必须一定得脱呢!印地语的动作电影是通过身材来征服你,这种做法跟欧美的大片有点类似,但南印的电影却是用特效和夸张的动作(开挂)本身去征服你。他们动作的那种夸张程度就像是中国的气功已经非常好地传承到那里去了。动作片夸张到那个程度,大概现在就只能在南印电影里看到。Singam第一部是2010的年,第二部是2013年的,第三部是2017年的,横跨了七个年头,但三部电影那种风格完全一致,这么多年来坚持做同样的事还一直不变真心不容易。我个人觉得三部Singam电影一部比一部做得好,非常的不简单。因为通常续集出来效果会不如第一集。Singam完整地保留了印度电影的传统项目:一个专门用来搞笑的小角色,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现在的印地语电影很多时候已经把唱歌跳舞换成了讲故事的MV,但当然不是全部,但已经有好些部分是那样。但Singam系列不这样,他们的唱歌跳舞就是传统的唱歌跳舞,但唱歌跳舞并不影响Singam系列的整体剧情和逻辑性。不得不说这个动作电影系列节奏非常快。故事推进得很快,对白也来得非常快非常多,所以我有时觉得自己跟不上他们的节奏了。

第一次认识苏利耶是因为他是原版的《未知死亡》的男主角,后来在他的力荐之下米叔成了印地语版本的男主角。第一次看《未知死亡》,看的是米叔的版本,当时我觉得怎么可以这么夸张。但当我看过南印原版以及苏利耶的这三部Singam电影之后,我完全明白了。米叔的《未知死亡》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为了终于原版的《未知死亡》的风格。拍《未知死亡》的时候,苏利耶还比较年轻,所以我觉得米叔在男主角失去记忆以后的那些表现更加到位,把困惑和仇恨融合表现得淋漓尽致,相比之下,苏利耶则是主要是茫然,但仇恨不足。看过Singam系列以后,你会感觉到苏利耶的那种威猛的仇恨已经完全建立起来了。现在要苏利耶和米叔同时演那种感觉的话,两人的表现会不分上下。看过苏利耶的六部电影以后,我可以得出结论,即便我闭着眼睛随便挑,这个男演员的电影也会让我失望。

昨晚的Singam 2里面有这么一句对白“不要混淆爱与崇拜”。爱与崇拜是完全不一样的两回事,但很多时候,成为粉丝后你会说不清自己的感觉到底是哪一种。以前我也困惑过,但是当我遇到遇到一个玛丽苏以后,我精准地意识到自己只是崇拜,而不是爱。因为崇拜的时候,你会非常希望跟别人分享,但如果是爱,你会很吝啬地把那当作私有。总觉得自己跟某个人的某种感觉是别人没有的。但显然我不是这回事,我觉得我喜欢的东西就必须得跟大家分享,让更多人知道了解喜欢上,我会非常满足开心。正因为我的是崇拜而不是爱,所以也无所谓背叛。今天我可以崇拜这个,明天我可以崇拜那个。当我觉得崇拜的人的优点我已经吸收得差不多的时候,我可以换一个,而之所以这样,跟移情别恋一点关系都没有,之所以崇拜是因为我想变得更好。只有吸收百家之长,才能让我走得更好更远。

爱和崇拜不是一回事,崇拜和花痴是不是一回事呢?我觉得也不是,因为崇拜可以来得很专业,但花痴,貌似一直都只是停留在一个很显浅的水平。

要整就得整得有点深度,要有创意,要有特色。专业崇拜这种事,我这辈子算是永远割舍不掉了。

归档:2017-04-06 Dangal – 怪咖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