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
29

国外

By xrspook @ 17:34:00 归类于: 烂日记

现在新冠病毒的风暴中心毋庸置疑地已经转移到了欧美国家。就我个人而言,我也说不准现在的风暴的中心到底仍然在欧洲,还是已经转移到了美国本土,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武汉再也不是风暴中心。

两个月前,中国本土所经历的东西,现在在世界各地都在发生着。但庆幸的是,当时中国国内的新冠病毒几乎就只有一个来源——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所以当我们把武汉市封闭起来,把湖北省也封闭起来以后,各省市自治区的人把自己关在家里,憋了大概两轮14天以后,我们看到了曙光。最终,我们在4月之前做到了非输入性病例为零,当然,这会有反复,因为今天就新增了一例被无症状感染者感染的人。但是,相对于外国来说,我觉得我们已经很幸运,因为他们甚至不知道那些感染者是如何进入,如何感染,国民就中招了,而且患者的数量是以指数式增长的。这就意味着,在他们采取措施之前,那个东西已经在社区传播了。之所以之前不知道,是因为根本没有检测。

世卫组织官员最害怕的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真的发生了。几乎可以这么说,这次新冠病毒的感染程度可能超过了100多年前的西班牙流感。就感染人数和感染程度而言,我觉得超过是确切无疑的,至于死亡人数能不能控制住,这就要看各国有多大的决心。同样是欧洲国家,德国跟意大利比起来,德国的死亡病例就低很多。因为意大利是一个老龄化严重的国家,而德国感染的通常都是年轻人,而且德国的检测能力非常强,所以跟他旁边的欧洲国家比起来,德国的确诊数的确很高,但是德国的死亡人数和死亡比例都很低。

让我觉得很不解的是美国。那个向来很骄傲的国家。他们至今为止做出来的很多东西,都让人非常难以理解。比如我就看过某一条消息说,纽约市的医务工作者被要求一个N95口罩要佩戴5天以上,因为没有那么多的资源。这样真的可以让口罩保护自己,也保护别人吗?如果一个N95口罩经过某些处理以后可以用5天也没问题,为什么那个东西要设置为一次性的呢?而如果经过一些处理以后,N95口罩的确可以这么干,那么为什么不一开始N95口罩就不加上这种设计?这样的话,大概全世界都不需要为口罩而慌张了。

大概一个月前,上海说研发出一种纳米级材料的口罩,可以反复使用。如果真的有那些口罩的话,我觉得口罩这种东西走进百姓家,成为大家的生活必需品,在必要的时候随手都能拿出来戴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起码这在中国可以做到。理论上,现在这个春天时节,忽冷忽热,是流感及其它疾病的高发季。我没去过医院,没路过医院,也没有从新闻上看到医院新冠以外的报道,但我觉得,和平时相比,今年的病例数下降了,因为前段时间大家都窝在家里,出门的时候人人都被迫严格地戴着口罩。

同样让我觉得挺费解的是美国总统动用应急法案,要求美国的好几家制造业巨头生产呼吸机及其它防护用品。昨天的新闻还只要求了一家,但是今天已经扩大到了好几家。呼吸机是新冠病人病情到达一定程度后,活下去的必备维生设备,但是,如果不是发展到重症或者危重症,是不一定需要呼吸机的。为什么美国在远远没达到他们国内新冠高峰的时候就做出这种事呢?特朗普是不可信的,但是美国的科学家和资本家不会无端端地做事。之所以我们不知道,大概又是因为某些条例禁止他们把真相公诸于世。

这次的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让全世界的人都体会到了原来健康地活着,也很不容易。连英国首相都能中招,意味这新冠病毒真的很一视同仁,感染的时候没有种族、性别以及贵贱之分。上帝据说是这样的,原来恶魔也是。

2014-12
15

想你了,外公

By xrspook @ 22:35:55 归类于: 烂日记

到底是先看完那一半的电影还是先把blog写完,谢天谢地我选择的是看电影。因为看完电影后我打算骂街的心完全平复了。看文艺片就像跑步、睡觉一样,可以让我很好地calm down。这部意大利电影不简单,合计差几分钟就6小时了!上周三我看了上半部接近3小时,今天借着大姨妈的北风,有机会把下部约3小时也看完。感觉,这部叫做《灿烂人生》的意大利片给我有种美国片《成长的故事》的赶脚,都跨度了好长一个时期,把一些我知道不知道的都融进去。随着上一代人的渐渐老去,这种深度电影将不复存在。相比之下,美国片直白一点,意大利片更文艺一点也更深度一点,无论是表演、故事编排还是各种场景布置。意大利有浓重的底蕴,相比之下美国只是个青头小子,显然的。

我一直对欧洲没啥好感,不知为什么。尤其不喜欢英国,那些神马“绅士风度”简直就只是非常崇尚贵族的大男人主义。至于法国和德国,暂时无感。意大利和西班牙,我感觉西班牙更轻松一点,意大利的老街让我有浓重的压迫感。看过几部以意大利老房子为场景的电影,我简直觉得有种后背凉飕飕飕的感觉,他们怎么能生活在那个地方而不觉得阵阵悲凉恐怖。那么,我喜欢的是什么房子呢?意大利的那种文物式的经典让我感到坐立不安,美国的大房子让我觉得没那个必要,日本的想起擦地板我就发疯,中国的?在我印象中中国就没有一个固定形态代表我们的房子,因为地域跨度太大,文化差距太明显了。怎么样的家才会让我窝心呢?如果给我一个空间,我将怎么把它布置出我的特色呢?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美国人喜欢在墙上挂很多很多东西,有可能是装饰品也有可能是照片之类。《灿烂人生》里有一段,爷爷在孙女的房间里自己印图案。在我的家里,从来墙壁都是雪白的,好吧,可能不完全雪白,会有点发黄之类。我们从来不往上面贴东西,没有装饰画更没有相片。小时候家里还会挂个挂历,但那只是个家家都在做的习惯。小时候我阴暗的小房间书桌正上方贴了个中国地图,但自从我搬到了现在的家,我就从未在自己房间的墙壁上贴过东西。首先,是我已经长大,我不需要那些,其次是,我觉得那么做是多余没必要。曾经,我有考虑过把自己亲手DIY的LED灯牌挂起来,但没有那么做,因为我舍不得在墙上钉钉子,我宁愿让灯牌一直靠在桌子的收录机上。

我是个什么人?骨子里我有点文艺的赶脚,还记得小时候我很喜欢抓着爸爸就让他给我讲中国古代的故事。恐怖的是我现在只记得自己从前经常这么嚷嚷爸爸,却不记得实际上他说过了什么故事,真罪过…… 可能那些故事已经渗入到我的血液中和我混为一体吧。爸爸是个体育白痴,我似乎知道又似乎不知道,但我觉得自己在体育方面并不太愚钝。天分是没有的了,但努力还是有得一拼。还记得小学某次体育课体育老师罚我们绕着大工地操场跑3圈,回来以后我已经在喘气了,但我还是回答;“不辛苦。”小学的时候我喜欢上体育课,因为那时唯一不需要刻板地呆在课室里的玩乐时间。周日早上和妈妈步行去地铁站准备参加NB慢跑英雄慈善跑的时候,妈妈说外公在刚退休的时候曾经很胖,于是他天天早上去跑步,借着去拿牛奶买报纸,然后回家把所有杯子水壶碗筷神马的都洗干净。在我的记忆中,外公从来都不胖,老人痴呆之前他一直都很棒,76岁仍能挑2箩煤上三楼。外公有时脾气很火爆,但他是首先让我觉得很man很窝心的家人,因为爸爸妈妈和外婆等都不会突然不见人了,回来的时候给我带个雪糕,尤其是爸爸,记忆之中爸爸从未给过我这种鸡毛蒜皮级的意外惊喜。从前,滨江路给我的记忆就是外公偶尔办事的时候带上我,我喜欢那个林荫的感觉,喜欢那个江水的味道和微微的凉风,直到去年我开始跑步,新的跑步记忆才渐渐覆盖了儿时外公带着我在那里的种种。外公会为了我暑假作业里不会写的那个“乖”字特意去问楼下写挥春的人,因为他只有小学三年级的学历。住在三楼十平方屋子的时候,他总是街坊们非常尊敬的何伯。

我已经写不下去了,我也不知道为何突然会如此泪流满面的激动。

2012-04
5

忽然笑忽然哭

By xrspook @ 18:41:22 归类于: 烂日记

悲喜这对烂兄烂弟总是结伴而至的。当正处于欢乐之中的时候你没法保证你下一秒依旧可以快乐,当正处于痛苦之中的时候,或许很快就会有事情让你笑得开花了。

到底我疯狂的极限是什么呢?我真不知道,但一个烂鬼表却改N百遍,从数据到格式各种错,真有意把我搞疯。一年了,快一年了啊!为什么总是可以让我如此的不放心?!吐槽都无力了。为什么做人可以做成这样呢?是我的责任感天生太强还是其它的什么呢?

今天看到一张照片,让我各种兴奋不淡定!然后我潜意识觉得,看过多次这个摄影师Noboru Okawa的作品,每次,他的照片都让我印象深刻,都是忍不住一看再看的。结果,我在我的库存里挖出了3张!

上面两张是Alberto Del Rio刚加入WWE不久的,从面具可以看出,这是WWE重新设计的Dos Caras Jr.面具,细节和他从前在CMLL的不一样。左下是2011年11月底WWE日本巡演期间照的,如果,中国的那些程序能通过,他们去完日本就会来我们这里了。右下,也就是我今天看到的这张,感动得让人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伴郎是Drew McIntyre,为什么是他呢?Alberto Rodriguez已经结婚约9年了,为什么现在才?难道是为了庆祝结婚10周年?天主教的教堂,温暖的阳关透过彩色玻璃窗射进来。如果我妈看到这照片又会问我他们是谁的了,哈。庄重且温馨,试问我又怎么可能淡定呢?!虽然,对我来说穿成那么人模鬼样简直是折磨,我一点不期待那个,但快乐是可以传染的!所以我为他们感到非常高兴。听说天主教义是不让离婚的,我不是故意要往那里想,我衷心希望他们能白头到老!

这个摄影师太伟大了!或许他不是专职的摄影师,但他的照片真的让我很感动。光与影的捕捉,表情瞬间的记录。不是有好相机就能出好照片,好照片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集合。当然了,让ADR长时间摆post让他照是绝对可以的,但有些东西是因为刹那间才显得珍贵,才让人觉得不能复制出第二个,而那正是好照片的价值所在。

好长时间都没有翻看WWE的演出时间表,然后今天愕然地发现在马上开始的欧洲巡演里ADR加入的是Smackdown分队,所以2012-04-17和2012-04-18他不能随Raw去意大利的罗马和米兰了,因为他在SD有任务有剧情。为意大利人们感到淡淡的可惜,Raw在意大利的时候SD在英国,而ADR,我觉得他更应该去/更想去意大利,有些事不可能完美,不是么。

遇到这种生活,我能不成那种忽然哭忽然笑的人么?摊手,的确不行……

2012-03
17

都不容易都在努力

By xrspook @ 21:50:48 归类于: 烂日记

上个周末我是星期五晚上看Smackdown的,这个周末也是,上个周末我星期六晚上就完成了19977摔角统计,这个周末我更是星期五晚上就完成了任务。除了SD出得给力以外我的好搭档@Single也很给力。我喜欢一大早就完成任务,然后把时间安排给其它。可以在1个小时里完成的如果不是不得已我不会放到2个小时里做,哪怕我第二个小时闲着没事干。

上个周末我翻译了3篇意语的ADR采访,周五下午开始,周六下午结束,这周我也翻译了3篇,周六中午开始,下午结束。因为篇幅比上周短多了,而且,就几天而已的意大利之行,问题和回答都大同小异。不能说我麻木了,但起码,我习惯了。今天除了翻译还有上传,上传到土豆,上传到115,近400MB的东西,小水管50KB/s的上传速度非常折磨人的说。这里面就包括了Alberto Del Rio一个在意大利Sky Sport做的采访,4个视频时间加起来约50分钟!这是我到此为止见过ADR做最长的采访,主持人和现场观众说意语,ADR戴着耳麦,耳麦那边同声传译,ADR英语回答,然后同时有人把他的话翻译为意语。这很难的,如果现在我被摆到那个位置上,我会惊恐的,因为你不能确保你一定能很快地作出反应,即便你已经事先准备好了,长时间的专注力高度集中很不容易。一个分神,听不到耳麦那头说什么了怎么办?傻愣是可以,因为如果不是直播节目的话后期编辑还是可以把囧时刻咔嚓掉的,但起码我觉得,傻愣这种事太没面子了。这几个视频我是今天凌晨发现的下载的,但至今我还没看,因为我需要认真专注,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翻译为中文。单纯翻译出来也好,做成字幕也好,这个资源太宝贵了。

除了Sky Sport还有Univision的Noche de Perros,这个采访节目非常有趣,ADR更自然,因为说的是西语,这对他来说难度变小了,但对我来说几乎是暂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还没到听西语能翻译得出来的程度。不过,5年之内,我应该能做到,即便不是100%,哪怕只有50%也好。按照现在的进度,今年10月我就能完成Rosetta Stone的全部5级拉丁美洲西班牙语课程。现在看来,完成课程只能算是开始,算是个入门,就像在中学基本完成英语的基础语法一样。但更多的单词,更多的实际东西,更多的固定搭配,更多的文化背景需要慢慢积累。学习英语都快20年了,但我仍不能100%确定我一定能听懂别人说的英语,所以,这个5年计划,我是定得挺aggressive的。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昨天从东莞回广州的单位班车路上,别人问我一周拿多少天弹吉他,我说只有一个晚上,然后别人问我那么其它时间我干什么去了呢,我说我每周都拿1-2个晚上,每周二、三、四早上7-8点学西班牙语。人家问,为什么学西班牙语呢?我的回答是:我很久以前就想学了,但直到去年我才知道有这个软件,才开始用,学西班牙语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梦想的实现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但这都只是外部因素,最重要的是主观的人要敢于付出,迈出第一步不容易,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不容易,过程中跌倒后重新爬起来也不容易……我长跑不好,但我从前的爆发力还行。在无意中,我正在锻炼着自己精神上的耐力。

厚积薄发,现在没看出变化是情理之中,会有蜕变那一刻的,要坚信。

2012-03
10

理性自信自强

By xrspook @ 23:26:57 归类于: 烂日记

昨晚的这个时候,我还没开始努力地继续翻译,但今晚的这个时候,我已经完成翻译3篇ADR近期聊天/采访了,我说到做到,三篇东西一共近7000字,花费了近7个小时!其中最长的,是那篇聊天记录,3600多字。翻译得我最痛苦的是那篇最短的采访(大概1000余字),主要是原文是意语,作者的写作风格我有点吃不消。

它们分别是:

聊天记录 – Alberto Del Rio在意大利Eurosport的在线聊天与Eurosport网友

采访1 – WWE – Del Rio:“你们是我们的动力之源”Eurosport

采访2 – Alberto Del Rio,DNA决定天赋ilgiorno

很多问答都是经典老套,有些是提问题的人完全入戏了,于是Alberto Del Rio也来个顺水推舟,比如说某些问Ricardo是不是在帮ADR看车什么的,ADR直接回答RR在为他洗车。而很多关于墨摔和美摔的转换或对比的问答我看得实在太多,那些什么WWE就好比NFL看得我都会背了。我的评价是,70%的问答是没什么新意或价值可言的。

在余下的30%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个问答

实际上,你几乎赢得了所有荣誉。你觉得你和John Cena,CM Punk,Randy Orton,Chris Jericho这些顶级巨星相比你还差些什么呢?
“要达到John Cena那个境界必须年复一年地努力工作,他已经每天不懈努力在这里奋战9-10个年头了,我也很努力,但我来这里才1年半,我坚信,在几年以后,我也会成为WWE的顶级巨星之一。”

从这个回答能看出ADR的理性、自信和自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位置,自己曾经被推向顶级,但自己毕竟不是顶级。他没有直接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到底是摔角技术不够好,还是很多人都觉得的mic技远远不达标,他把原因转嫁给了他在WWE的时间不够,资历不老,换句话说,他能理解自己为什么没让观众们很在乎。但他很自信,半点看不出他的犹豫不决,他的自信比他比赛里那些挺假的拳打脚踢靠谱多了,其靠谱程度堪比他的German Suplex。自信如果没有自强,那么就只是空想,我相信,他会做点什么的。这是为他自己,为他的家族,为他国家往后打算到WWE发展的年轻人,也为所有有志于投身摔角事业创一番成绩的little jimmy。他不是Zack Ryder,他不是Dolph Ziggler,他也不是CM Punk,他会用他的方式去证明。

在ADR的采访中我翻译出最多的词是“努力工作”,或许我翻译其他摔角手的采访非常有限吧(除了ADR我只翻译过Kaval的),ADR所说的努力工作是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的那种,没有说什么时候开始,也没有说达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结束了,然后,当他自信地说他说获得的荣誉不是偶然的时候,我明白那是一个什么状态。有梦想有抱负除了靠付出努力,你还想怎么实现呢?ADR一直在强调成功没有捷径。地球人都知道他是名门之后,但谁都没有说过他到底有什么生理上的优势,反应特快?身体柔韧性特好?爆发力很过人?速度很匪夷所思?跳跃力很不寻常?特高?特壮?都没有,统统没有。或许有吧,但我从来没听说过。所以,既然这个传说的摔二代,不对,根据他的话,应该是摔三代从生理上看只是个普通人,那么如果他要比他的前人更优秀还有别的选择么?除了付出更多,除了从更小的时候开始付出,除了把付出的强度加大。很多时候,人们都会拿后代摔角手和他们的前人比,反正我是觉得浓重的不容易的,这简直在强求他们必须的best of the best。

第一次翻译ADR的采访是在2010年的12月,WWE PPV TLC 2010之前,感觉当时他还是个羞涩的小子,很多东西我都是第一次读到。1年多过去了,ADR的采访中很多都是机械化的回答,他把自己藏得深了很多。他甚至不直说自己的难处了。因为他的身份改变了,他不能再像从前那样随便嚷嚷。前段时间在电台采访里说他很讨厌The Miz已经引起了千重浪,让他的后台heat起来,所以,这次的意大利之行,ADR又回到了从前的ADR,把自己藏起来,用回那种不靠踩低别人提升自己的谦虚谨慎方式了。如果不是受伤后老麦叫他要更加硬朗更加凶狠,估计他不会用那种带有剧情色彩的语言来攻击The Miz。

虽然我真不知道ADR会靠什么途径实现他“在几年以后,我也会成为WWE的顶级巨星之一”的目标,但这句话,我记住了。

别让我希望,少年!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