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看完了
国庆节已经过去了4天,感觉时间过得飞快。感觉做了好多东西,也感觉好多东西还没做。国庆的4天假期,我跟我妈去看了三部电影。余下的国庆档电影,我都没有兴趣。看的三部国庆档的电影分别是《我和我的家乡》、《夺冠》,以及《一点就到家》。
我觉得《我和我的家乡》跟我料想之中有点差距的。《夺冠》总体来说,也就那样了,但是结尾的安排,让我有点惊讶。为什么他们居然静音结束一切呢?哪怕来个鼓掌也好啊,如果那个时候电影里鼓掌了,场下的观众也一定会鼓掌的,不知道他们是故意不营造这个气氛,还是说没想到要和下面的观众互动起来。同样是运动电影,虽然中国女排的定位更高,但我觉得《摔跤吧!爸爸》整个故事说得更行云流水,各种细节的处理,也更容易触动人心。之所以有这个感觉,大概是因为,我们都知道《夺冠》里面的演员是大牌,而运动电影《摔跤吧!爸爸》,你们根本不知道那些到底是谁,也没必要知道。一部好的电影,不需要让你知道演员是谁,你只要记住那个角色就好。
这是一个挺奇怪的效果,我们是怀着满腔热血去看《夺冠》的,但最后当电影结束,我的脑子里居然是一片空白,只是觉得中国女排一路走来真的很不简单。《夺冠》之所以会成现在这个样子,大概是因为某些压力,砍掉了某些东西,也因为中国女排在所有中国人心目中地位实在太高了,所以这个饼是比较难画的。编剧、导演和演员们扛下这个任务不容易。看完这个以后,我突然觉得,为什么非得把中国女排的故事拍成电影呢?如果把这个拍成系列的纪录片,不是更好吗?没有视频资料的,可以演员模拟,就像纪录片里讲到某些古代故事的时候,用模拟一样。可以找当事人过来讲述,可以用图片和文字资料进行补充。如果不把中国女排的故事拍得真实的话,肯定会被唾骂,但如果仅仅为了真实,而缺少了必要的艺术处理,就会让人觉得缺少了点什么。要把这个拍成电影,实在挺难的。运动电影有很多,但真正非常成功的运动电影其实没几个。越是家喻户晓的明星和故事,就越难拍出大家都感觉满意的电影,因为大家都对那个太了解了,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那些东西早已定型。当你的作品里表达出来的东西,跟他们的印象之中有差别,就会出现尴尬的埋怨声。
三部国庆档电影里,我最喜欢的居然是临时决定要看的《一点就到家》。这是一部青春励志的片,但我觉得鸡血其实也不算太多。三个男主角感觉都做得挺到位的。彭昱畅和刘昊然之前我就见识过他们的表演。他们是那种明明可以靠脸吃饭,但是却可以用演技征服你的人。看《我和我的家乡》和《夺冠》的时候,电影院有很多人,尤其是看《夺冠》的时候,但是《一点就到家》150人的场里就只有十几个人。没有小孩捣乱,不允许在影厅里吃喝,也没有额外的干扰,观影的环境为这部电影加了分。
如果要我选的话,我还是比较喜欢去年国庆看的那三部:《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以及《攀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