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
21

我觉得没问题

By xrspook @ 9:36:07 归类于: 烂日记

上周六我跟我妈去看了《我本是高山》。这部电影理论上是11月24日上映的,之所以上周六就看了,是因为这个周末出现了不少点映。之所以有很多点映,是因为11月24日竞争太激烈了,又或者说11月24日前后新上映的电影竞争太激烈了,如果不通过超前点映,估计这个电影难以生存。

去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倒没感觉有太大的问题,因为之前只是在新闻上稍微了解过张桂梅的故事,没有去看过与她相关的纪录片。两天后我才发现网络上骂声一片,说《我本是高山》这部电影不忠于事实。如果电影跟纪录片完全一样,为什么要拍电影呢?直接把纪录片进一步优化剪辑、优化镜头、优化清晰度以及色彩就好了。电影电视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你要追求完全的真实,直接去看纪录片就好。归根到底电影电视是艺术层面的东西,所以肯定会有一些夸张和不真实以及合理的改动。这些变化不应该和纪录片或者事实本身做非常严谨的完全对照。要把某本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或者电影,里面的情节肯定会做删减,某些细节更加可能会改得比较不一样。比如说我是先看《风声》的电视剧,然后当我在看《风声》那部小说的时候发现真的差了好远,。但是这一点都不妨碍小说或者电视剧都让我觉得好看。当然,张桂梅的故事有特殊之处,因为《风声》一开始就是本小说,本来就有一定的创作空间,但是张桂梅的故事是实打实的。

被网友吐槽得比较严重的情节是里面有一个学生,实际上是她父亲酗酒家暴,在电影里却变成了母亲。为什么要把父亲变成母亲?对我这个之前完全没看过纪录片的人来说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这部电影里一再重复这么一个理念——如果你考上了,如果你考出去了,那么你将改变三代人的命运,包括你的妈妈跟你的子女。为什么要把那个家庭里酗酒实施家暴的人从父亲变成母亲,这里实际上我感觉就是为了解释为什么你读书读好了,考出去了能帮助你的母亲。一个女人在一个封闭的山区里完全没有地位可言,从生下来那一刻开始,就是为了辅助男人的存在。家里没钱的时候会把你卖掉,或者早早的嫁掉。当你嫁到了别的家庭,你不过是一个劳动的工具以及生育的工具。这个世界很大,大山里的女孩应该有机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之所以要把酗酒的人从男性变成女性,因为在普通人的常识里,如果家庭的其中一个成员去世了,另外一个接受不了,开始酗酒家暴,通常都会觉得是女性。如果家庭里母亲去世了,可能父亲会再娶一个么,而如果父亲去世了,母亲基本上不会有再嫁的机会,尤其是在大山里。家庭没有了经济来源,如果跟父亲的感情本来是很好,又突然失去了这么一个至亲,母亲可能会陷入不能自拔的地步。为什么要活?为谁而活?生活没有了目标与方向自然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女儿的积极向上会给母亲一个重新努力活下去的目标。人要活下去,若是没有盼头的话,真的太痛苦了。对一个之前完全不清楚这个事件的路人甲来说,这么一个故事编排合情合理没有问题。

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观点,但是我们也得有接受别人观点的气量。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