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
13

二维到一维的种种

By xrspook @ 8:56:17 归类于: 烂日记

又花了半个下午的时间,把前一天已经做出来的Power Query再进一步优化,但是有些细节还是没想到该如何处理,比如说某些品种的价格会发生变动。五个仓本来是三个不同的价格,但是可能到了某个时点,要把它全部都变成一个均价。该如何表达这种东西呢?理论上,那个时点,无论是用三个单价,还是用一个均价,哪一个乘以数量都应该是一样的东西,但是那个时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呢?还有就是,那不属于一个出库或者入库,所以不应该有任何的价值变动。如果是完全相等的,还能说得过去,但是如果分明就是直接从一个价格变成了另外一个呢?所以我不知道之前干这个东西的会计到底是如何实现,因为我无论如何用任何单价和数量都得不到她算出来的某个价格。所以到底她用的是什么样的单价呢?又或者说,之所以我算不出,是因为她把一些之前可能没有减掉的东西,也一并减掉了,又或者是反过来,但我完全没有那个信息,所以我没办法完美地把这个模拟出来。

十几年前当我第一次接触数据统计的时候,那个快要退休的老大妈用的方法是在Excel里做一个很大的二维表。因为仓号很多,日期也很多,她选择的是以日期作为横坐标,仓号为纵坐标,她的那张大表得连续用好多张纸才能完整打印出来,然后用胶水把它们粘起来。也有好一段时间,我也在重复着她干的这个事情,不过我再也没有打印出来。因为我没有打印出来,所以我跟她的思路有点不一样,我把横坐标跟纵坐标调换了一下,因为就拖动鼠标来说,纵向比较容易实现。

又过了好多年,他们又把我从一个全职检验员变成了一个全职统计员,所以我又得跟这些数据打交道,但那个时候,我就再也没干这种事情。我已经不记得什么机缘巧合之下我认识了数据透视表,可以肯定的是不是因为任何一个同事教我,也不是因为学校里面有任何相关的信息,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就突然间通窍了。在那以后,二维表这种事情都是数据透视表干,我只需要把一维数据处理就可以了,但实际上身边的人,无论他们一直跟数据打交道,还是只是个初出茅庐的人都一直在不断地填写着二维表,不断努力地把二维表的数据更新到新的二维表里面。这个东西我非常反感,因为就数据处理来说,非常容易出错,比如某个地方理论上应该是一个公式,但你却把它贴成了纯数字,那个地方就算是彻底完蛋了。如果你检查的时候没有发现这个问题,这将成为一个永远的系统错误。这种在二维表上原来是公式的地方贴成了纯数字,又是一个非常容易犯的错误。所以我真的很敬佩制作那个国粮局报表一开始电子版的那个人。他把纯数字的地方跟公式的地方用不同的颜色填充。一开始我不知道不同颜色有什么用,但突然我就不小心发现了,填表变得简单。你千万不能动某个颜色的地方,填数就仅仅在某几行或者某几列。这真的是一个很绝妙的事情,虽然接到那张表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告诉我原来那个东西是这么用的。现在已经有了国粮局的网页直报系统,在某些行里填数,数字会自动汇总到另外一些你不需要填的行里,需要填写的背景是白色的,不需要填写的背景是绿色的。对老司机来说知道该怎么办,但如果老司机带新手的时候不跟他说,汇总的那些不用填会自动生成,估计新手会觉得要把汇总的部分也填上去了,但实际上可能那些绿色的部分根本不允许填数。现在的国粮局系统是这样,以前的电子版大概也是这个道理。会有些人不明所以,会在那些本来是公式的地方,贴纯数字,于是,本来完全不需要你操心的部分就变成了你全部都得兼顾了。可能从前国粮局的那个报表不是单位的某些人发明的,而是上面下发下来就默认带有那些颜色,但是他们又做得不太彻底,比如有公式的部分没有设定为完全不允许修改。

数据的处理,当你真的用心了,才会有真的感悟,而不只是遵循别人的“规则”。

2023-10
23

最快的一次

By xrspook @ 19:38:54 归类于: 烂日记

10月的倒数第2个周日我居然花了2小时17分钟就到达了单位,这是前所未有的。之所以可以这么快,是因为好几趟车都是几乎不用等,等得最长的那个是地铁13号线。当我出了地铁5号线,要上去另外一个站台转地铁13号线的时候,我是看着上一趟车开走的。和我搭乘同一趟地铁5号线的人,估计没有一个人能赶上那趟车。

经过好几周到摸索,我已经知道应该在地铁5号线的哪个站台上车,出来的时候才能快速换乘地铁13号线。简单来说就是在猎德站到达地铁站台的时候,我应该去靠近车尾的那几节车厢。那么我从那里出来以后就可以接上扶手电梯,扶手电梯上面就是往新沙方向的地铁13号线站台,但因为地铁13号线到达夏园以后我要出站,所以同时也得考虑出站的时候哪里最接近扶手电梯,哪个扶手电梯离我需要的那个D出口最近。在上地铁13号线的时候,我最好在第10站台。因为那里出来以后,刚好会接上一个扶手电梯。往车尾方向,还会有另外一个扶手电梯,但我没从那里上过。如果反过来,我从南岗上车地铁13号线,转地铁5号线我就要在鱼珠方向第17站台上车。那里出来以后刚好是一个扶手电梯和楼梯结合的换乘口。到达地铁5号线的站台,我要往车头方向走,要走到5号站台,5号站台出站同样会直接能接个扶手电梯,那个电梯离猎德站B出口最近。

对好久都不坐一次地铁的人来说,知道在哪个站换乘,按照指引就可以了,但对我这个经常搭乘的人来说,肯定得琢磨出最优的方案。毕竟如果换成速度不够快,就只能看着列车开走。看着地铁5号线开走没什么所谓,因为下一趟列车会在两、三分钟之内到达,但是地铁13号线,每趟列车的间隔通常在10分钟以上,错过一趟就得等好久,你不得不见证着那个站台从没人到塞满人。地铁13号线开通的时候,发车间隔就是这样。现在地铁13号线已经开通了好些年了,但是发车间隔依然是这样。就运送的人数来说,因为13号线的列车很长,所以一次能运载很多人,但就乘客的感觉而言,我宁愿那列车没那么长,列车之间的间隔短一些,那么我反而能更快到达我的目的地。因为现在的地铁13号线只是个半成品,还有一半的路还在建设中。与之对接的地铁5号线的列车长度远远没有13号线那么长,所以一旦地铁5号线的某趟车遇到地铁13号线的换乘,那趟5号线将非常挤。同理,等13号线的人挺崩溃,地铁5号线来了一趟又一趟车,但13号线还是没发车,这种感觉挺让人绝望。

以前的地铁13号线没什么人,但现在的地铁13号线人非常多。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周五下班的时候回家好像13号线的人没那么多,但是当我周日晚上六七点回单位的时候,往新沙方向的地铁13号线反而人非常多,难道他们要去新塘城轨站?

我现在在努力地熬着等待地铁5号线东延段的开通。

2023-10
15

温柔的劲

By xrspook @ 10:21:27 归类于: 烂日记

国庆过后的超长工作日,第二天晚上我就去了篮球场,直接把那天当作是星期二。星期二晚上对我来说是去投篮的,在去之前我已经稍微研究了一下到底该怎么上篮,但是看视频是一回事,自己干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那天晚上我没感觉到什么门道。站在颜色区域的弧线附近,任何角度,任何方式我都没感觉到怎么才能把篮球擦板投进篮筐?各个角度我都尝试了,无论是投在篮筐的方框以和篮板边缘中间,还是投到小方框的两个角落。之所以没有感到那种感觉,后来我发现最重要的原因是实际上上篮从来都不是一个静态定点的过程,那天晚上我练习的时候,我是站稳了在一个地方,然后拨球擦篮板尝试让那进入篮筐,这实际上是一个完全静态的过程。所以我除了要制造一个向上的力以外,我还得制造一些横向的力,但实际上如果我在运动中上篮,我的行进方向默认会给我带入一些横向的加速度。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加速度,所以实际上在行进中上篮的时候,我反而只需要制造一个向上的力。

那个晚上我已经感觉到了一点苗头,在把球向上拨过程不是从腰部就开始拨,因为那样的话手指和手腕带入的力就得很大,带入的力大了就意味着球偏出我目标的几率越大。我应该先用手臂带着球到达手臂再也去不了的高度的时候,再用手指轻轻拨球擦板,但是这一招时灵时不灵,尤其当我紧张的时候,经常到最后那一刻我忘记拨球了,又或者手臂还没上升到一定高度就已经在手指上使劲了。那天晚上最后的尝试,我从45度的三分线开始带球上篮。虽然已经在篮底练了好些时间,但实际上当我切入的时候,右边我会完全控制不住,依然用我以前的方式,也就是在最后那一步起跳了以后举起双手,以类似投篮的方式把球送进篮筐。这样也不是不行,但非常容易会造成力度太大,球直接弹出。从外人的角度考虑,这就像是一个两步半的投篮而不是上篮。在我这个外人的眼里,我觉得上篮应该由单手完成。双手投篮那个动作一点都不优雅,而且要控制力度,我感觉是非常难。又或者是准确地说要收住力量非常难。

体育这种事情当我尝试多了以后,我就发现了这么一个事实,使蛮力是一开始所有新手都在干的事,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你看上去他已经很努力,但实际上从效果看来,他根本没有使出蛮力,比投实心球的时候,有些同学就很努力,但无论如何都无法把球投到远于及格线的地方。大学的网球课上,老师跟我们说要像打太极那样,要柔一点、轻一点控制落点控制力度。如果做不到,站在你对面的那个同学很危险。要和搭档完成对打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当时的网球课一次课有好几十人,而网球场就只有那么两个,所以每个网球场里都站了很多人。如果力度控制不住,完全任由蛮力来,恐怖程度可想而知。有可能你不是被你搭档的球砸到了,而是被别人不知道怎么飞过来的球砸到了。再到后来,当我练习篮球在学习投罚球和投三分球的时候,我感受到了那种温柔的力量,那种看上去好像很柔软,但实际上却隐含力量。上篮这事,有些人你会觉得他很硬,他硬是爆进去了,但是到了篮底却永远都没办法把那个球给搞进去,因为最后那一刻,他根本控制不住,他不懂得软。所以那种最高的境界我觉得是看上去软,但实际上硬。为了能积蓄力量,我没少在瑜伽球或者在地面上做俯卧撑之类的练习,也正是因为那些练习,不知不觉之中增强了我的力量,在我投篮的时候,那些东西会在不知不觉之中融进去,成为我的一部分。不仅仅我自己觉得发力没有那么刻意了,外人估计也能感受到我没有非常努力才完成了投篮。

要让自己温柔下来,我觉得对我来说有两点是必须做到的:一是掌握技巧,二个是进行大量的练习。我就是那么笨的人,要实现目标,我没有任何可以偷懒的捷径。

2023-05
23

过渡

By xrspook @ 8:53:29 归类于: 烂日记

自己给自己剪头发的时候,看不到后脑勺这是一个难点,尤其对一个新手来说。哪怕我能看到我也未必能做出我想要的效果,更何况是我根本看不到。在我开始对自己用推剪之前,其实我已经看过很多个男生去剪头发的视频。实际上我也是按照那个步骤去干的,先用一个比较长的卡尺,然后逐渐变短,最后我用的是3mm,我没有试过没用卡尺就直接往自己头上干,除非是在两鬓我能看得到的地方。一层一层从下往上在头上干顺序是对的,但是能不能衔接到位,这个就很难说了。枕骨那个地方,我用的是12mm,但我很懒,我没有用9mm,接下来就直接用了6mm,之后是3mm。这三个数值具体后两个定位到什么地方,其实我只是凭感觉,因为看不到。如果时间充裕一些,一层下来我应该看一圈那里衔接得不好,要不要再补一下再继续下一层。衔接这种事,我感觉5次之后我估计能掌握那个度。

现在对我来说,最难的是推边和头顶头发的过渡。如果是理发师为你干这种事,眨眼之间就完了。因为高手根本是不用卡尺的,直接用一把梳子就能做出一个坡度。绝大多数男生理发的视频都没有告诉我该如何解决那个坡度。因为男生理发通常都是把下面一层一层推,头上那一小撮有可能是拿夹子夹着,也有可能是拿橡皮捆着,反正最后散下来后手指抓一把头发,然后把多出来的剪掉。最后那个暴力的过程。根本不需要什么过渡,因为很多的头到最后他们的头发要不就是竖起来的,要不就是要用电吹风和发胶固定。我是一个除了晚上睡觉之前,头还是没干,才不得不拿电吹风以外,不会故意拿那个东西造型。我也没有发蜡发胶啫喱水之类的东西。当我还留长头发的时候,我用过啫喱水,因为有段时间碎发很多,老是遮住我的眼睛,所以就得把啫喱水把它们全部整理到头上。除此以外,一天24小时我的头上都不会有其它的定型工具。所以无论是那种狂暴的手抓一把,其它剪掉,而且还是故意随意剪,还是那些头上整整齐齐留了不少头发,但最终要用吹风机造型的都不是我所追求的效果。

某些教程里说,我想处理的那个过渡是用牙剪去完成的,而且那个过程还需要很耐心。如果用推剪的话,梳子是从下往上,梳起一小撮头发,然后推掉。你试过就知道这有多难,如果头发很短,比如说在2厘米以下,梳子无论是从下往上还是从上往下,又或者从左往右或者右往左。限定一些头发出来都是很简单的,但问题是当你的头发很长,而且还很软的时候,你要限定一点点头发出来,那简直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从下往上的确能把一些头发搞出来,但是那并不是我想要的效果,所以应该怎么实现?要如何实现视频里理发师那种看似很轻巧,实际上我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技法呢?

身后一个大镜子,一手拿个另外一个镜子,另外一手拿着个梳子,一次又一次尝试之后偶然之间我发现,原来在那个过渡地带,梳子从下往上梳头发,并不是垂直的,那也是一个C型的手法。梳子从下往上,从内往外,所以准确来说那是一个卷的手法。从内往外出来的那一下,实际上就可以弱弱的把头发拉出来。头发出来以后就可以上推剪,但是这个拉出来的过程我必须看得到。所以这就意味着,如果我要自己完成这个操作,我必须得找到一个能释放我双手,同时也能让我看到的方法。

我在考虑用USB摄像头实现这个“看到”。

2022-06
21

终于逮到你

By xrspook @ 10:09:20 归类于: 烂日记

618的早上我终于看到了合适的格力落地扇价格,为了这个落地扇我已经观察了好几个月。当我看到价格合适的时候,优惠券已经被抢没了,我觉得多数时候价格都不合适。直径为30cm的落地扇价格优惠通常会多一点,但是我觉得家里用35才比较好。30和35最大的区别在于35 的落地扇底座有配重,30的没有。这就意味着虽然大都几乎一样,但底座多了一公斤,显然效果会很不同。618的早上终于被我逮到了,叠加各种优惠券,叠加我的20元的礼品卡再加5元的京豆兑换,最后我连打白条的1块3也用上了,最终花费71块钱买到了格力35cm的落地扇。正常情况下要买到这款落地扇需要两倍的价钱。当然礼品卡也好,京豆也好,都是我个人叠加上去的,但是花100元不到买到这个落地扇也已经是很优惠会的了。之前每次在京东上打白条,我都得重新把自己的储蓄卡绑上去,然后还款,最后解绑。这一次我让我妈给我还白条,但问题是原来京东支付这只鬼不允许微信还款,只允许通过京东支付还款。更神奇的是当我把我妈那张还带有存折的储蓄卡绑上去的时候。居然显示卡片无效。这也太神奇了吧,之前无论是绑微信、支付宝还是云闪付,都没有一点问题,唯独京东支付不允许用这张很正常的普通储蓄卡,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于是我只好换一张。绑定到京东支付,还款以后马上解绑。如果身边有一个经常用京东的人,这一点问题没有,我让他帮我还款,我用微信把钱还给他,但实际上当你真有这种需要的时候,不是最亲近的人还真开不了口。

折腾了一大轮以后,我妈知道我买东西了,当我告诉她我买的是落地扇的时候,我妈一脸嫌弃,虽然家里那个落地扇已经出状况很长时间了,正是因为那个落地扇有问题,所以我才觉得非换不可。我妈之所以会一脸嫌弃,因为她觉得新的落地扇买回来估计我爸又会丢一边不用,继续用那个老掉牙的落地扇。

理论上618下单的落地扇,京东自营的商品第2天就应该送达,但实际下单的时候显示的送达时间却是6月20日星期一。不过幸好落地扇还是在6月19日傍晚的时候送到的,跟往常一样,京东的那个快递员依然不把东西送上家。无论是买大米、食用油、牛奶又或者其他很重的东西,那个快递员能狡辩就不会把东西送上家。就是因为我知道他习惯性这么干,所以我希望当我还在家的时候,他能把风扇送到,这样我就可以自己下去拿。

把风扇送到家以后,我马上开始组装,因为放在那里等我爸妈组装的话,估计他们会直接不开箱。风扇组装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因为大概差不多也就那样了。这个格力落地扇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得用一点技巧,如果完全根据经验蛮干的话,估计会把东西搞烂。安装底座、电机和杆子都很顺利,但是要怎么把防护网拆开,把里面的扇叶拿出来。这就逼得我看了一下说明书。一开始我以为那只是个卡扣结构,但是好像掰不动,最后才发现。在防护网的下方有一个很小的螺丝,难怪他们在泡沫塑料的某个地方固定了一把小螺丝刀。把防护网拆开以后,把扇叶拿出来也需要一点技巧,当然这个相比于之前得拧出一个螺丝再拆开卡扣来说就简单得多,一般人凭借经验都可以轻易摸索出来。

就这个落地扇的安装而言,相对于以前的那些的确简单了好多,因为有很多都是卡扣结构,比如说后防护网固定在电机的地方。以前需要拧一个塑料螺母,现在卡扣就可以到位。以前要把两个防护网合在一起的时候可能要装个箍,箍的安装还很技巧。现在卡扣对上,调整到位再上个小螺丝就解决问题了。但这也有个弊端,因为全部卡扣都是塑料,塑料这个东西还真说不准可以用多长时间,尤其是如果长期被日光照射的话。

格力的这台小落地扇只有1.1米高,很多人都觉得实在太小巧了,但因为我家不大,所以我觉得这个高度还挺合适,落地扇太高了,反而吹不到人。据说这款落地上的风距有8米。我妈说以前的那个老掉牙的无论开什么档,反正都是感觉不到风,这个即便开一档或者二档,即便不摇头,即便我妈坐在一个理论上风扇吹不到的地方,但是她也感觉到有风了。当我把落地扇拿回家,开始组装的时候,我爸很自觉地把那款老掉牙的落地扇清理出场。他这种举动大大出乎我跟我妈的意料。因为以他往常的习惯,他一定会嫌弃使用新风扇。

好不容易才借着618换掉了家里一个老掉牙的风扇,同一天晚上我妈就发现家里的消毒碗柜坏了。一直以来都是我爸负责洗碗负责消毒,消毒碗会坏了,却不告诉我妈,于是这又直接导致了我家好长一段时间不得安宁。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