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
6

隐藏的强大

By xrspook @ 10:20:42 归类于: 烂日记

小时候玩各种体育运动的时候,总会有一个词被不断的被提起——“大力点”或者“使劲”。的确,当我们还小的时候,当我们要把那个东西搞远一点的时候,我们只能这样。我们通常会说,即便我们用尽了吃奶的力,还是做不到。当我们要爆发,我们说不准到底用的是哪里的力,反正就是尽我们所能,把可以用的力全部用上,通常即便这样效果也不太好。那时感觉,大人真好,力气真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感觉到我在用哪一个部分发力,甚至精确到是哪一片区域甚至是哪一块肌肉,是舒张的力还是收缩的力。以前当我做某个动作的时候,管好某一块或者某一片肌肉的控制也就可以了,但是当我经历过篮球的投篮训练以后,发现那不仅仅是一片或一块的问题,那是一个力传导过程的问题。什么时候在哪里发出,要传到什么地方,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传递过去的,传递过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卡壳,也就是力量的损失。显然,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如果从原理又或者真的要人意念去控制,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人的身体就是这么神奇,如此复杂的动作,经过练习以后,人居然可以条件反射直接做出来,不需要思考。也只有那样到达那个程度,用力才会从拼命硬来变得自然柔顺。那个时候你甚至觉得自己好像没发力,但出来的效果却很好。

阴柔之中隐含着力,这不是一种玄学的说法,实际上这个东西隐藏在各种运动中,比如跑步。高手跑步都是很流畅的,短跑你或许能明显地感觉到一种比较猛的力,但对长跑运动员来说,他们的整个跑动过程你都感觉到他们用地蹬地,他们就像小鹿一样可以在地面上弹起来。正是因为这种弹,所以他们落地的时候绝对不会很重。走在江边,当一个高手从你身边跑过的时候,你或许只能感觉到一阵风或者一阵音乐,你听不到他的呼吸声,你也几乎听不到他的脚步声,他的脚就像踩在云上一样,蜻蜓点水一般,效率很高且充满了弹性,非常柔和。但当你遇到一个肯定不是老手的人,你会明显地听到他的呼吸非常沉重,甚至有点乱。更要命的是他的脚步就像是仪仗队在踢正步、非常重。我已经不记得以前我走路的时候响不响了,但现在我走路的时候几乎没有声音,除非那个鞋底比较硬、比较特殊,又或者卡了个石子在上面。对我来说,无论是走路还是慢跑,都是一个柔顺过渡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力量的传导。其次,柔顺能让你降低受伤的几率,因为不再是某一个部位长期猛烈撞击了。

跑步是这样,投球也是这样。当你能柔顺地把动作规范地做出来,而用的那个力又没什么损耗,在一个完美的流程中你会感觉自己没用力,但是效果却比之前用尽全力好很多。大学时的网球课,老师叫我们要打太极网球,当时我觉得他在跟我们强调控制控制好球拍,也控制好球的轨迹。对初学者来说,的确是需要有这种控制,而且我们也必须得首先掌握这种东西,然后才好说后面如何加力。大力只会让我们的网球乱飞,流畅的温柔控制显然会更容易的让我们的球落在场内,且让我们不至于被那个相对于羽毛球拍又或者乒乓球拍来说重很多的网球拍伤到。身体不加控制过度旋转最容易受伤,而打网球又处处是旋转。随意发力不仅仅会打到别人,也会伤到自己。

我觉得自己已经着迷于阴柔中隐藏的强大了。

2021-07
21

顺序不对

By xrspook @ 8:49:21 归类于: 烂日记

跑完10K以后在躺在地板上往天花板丢球,我觉得简直就是乱来,根本没有什么控制可言。发力根本是不是以我想象中的方式进行的。没丢几个,感觉右手已经累了。休息一下以后依然很快会累,这大概因为过去的50多分钟,身体的血液主要都集中在腿部,所以手臂的血量相对来说比较少,所以最终就导致10K以后的丢球训练让人很沮丧,没有达到应有的目标。虽然我觉得时间挺短,但实际上估计也有个15分钟以上。这个过程让我感觉很纠结,如果一切都正常的话,持续个30分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昨天晚上我真的很不在状态。之前我从来没有感觉过有这种事情,但是还没到10个球,仅仅5个球多一点手臂就已经觉得需要休息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以前休息过后的头一两个,我会表现得非常好,但是昨晚这种奇迹没有发生。大概我已经过了那个新手的运气的甜蜜期了吧,接下来是漫长的胶着和纠结。

所以投球训练这种事我觉得最需要控制得当的是精准的角度,也就是我把球投出去必须是按照我的目标轨迹进行的。高一点低一点都无所谓,但必须与我的目标垂直。为了做到这个,就必须进行无数次的训练,要支撑起无数次的训练,就要把肌肉的耐力和持久力提上去,否则你有再大的力气,但是没两下就用完了,没有一点意义。反而如果你力气不算很大,但是却可以维持很长时间,这反倒对精准控制有好处。

这让我想起了大学网球老师教我们的太极打法。一开始当我们拿起网球拍,根本不知道如何控制,所以只是随意地用尽我们的力量去挥拍,结果那可成为了随手就伤人的大杀器。对初学者来说,需要掌握的是如何控制好球拍,所以你不需要很用力击球,但是你需要控制好球在拍面的落点、拍面的位置以及最终把球回过去以后的落点。我感觉现在我正在努力实现这个东西,一开始真的不需要太猛。

我昨晚当我觉得自己的控制力完全不在状态的时候,继续下去实际没什么意义。力度使不上,控制力也无从谈起,这种训练根本无法达到效果。所以我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如果某天晚上我还要跑10K的话,篮球的投球训练就应该放在跑步之前。但跑步后之才做这个训练的好处是保证了人即便在累了的状态仍能有那种控制力,当然这是后话了。对高水准的运动员来说,他们必须保证,当自己已经处在崩溃边缘的时候,仍有清晰的头脑、动作依然不走样。这种技能在所有竞技类的运动里、对那些高手来说都是必备的。但显然我不是高手,所以到达那种濒临崩溃的时候,我可以崩溃。撑一撑也是可以的,但撑一撑的时候就谈不上有什么效果。对普通人来说,到达崩溃边缘的时候,还继续死磕下去,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说在炎热的夏天、在长距离跑步末段还逼自己以最快速度冲起来最终的结果就是结束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天旋地转,也可能会恶心干呕,甚至有其它更严重的后果。这种事情我是深有体会,但在那个时候,不服输的心又会迫使自己干那种傻事。明明知道后果依然要那么做,挺矛盾的。当你不顾一切的时候,就不会想太多后果,但事后回想起来的确挺危险。

不曾把自己逼到绝地就不知道极限在哪里,每一次逼迫或许都会让自己的可控范围再增加那么一点点,但这只是或许。

2021-07
15

中200个

By xrspook @ 8:41:32 归类于: 烂日记

下午下班5点就去打球,准确来说是投球,两个小时之内结束战斗。感觉一整个晚上好像很悠闲很漫长。先回办公室吃个麦片,但实际上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饿,大概是因为在球场走之前我把那1.5L加了一点盐的水喝完了,所以肚子胀着,饿这种东西就不复存在了。实际上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那1.5升水里加了多少盐,我只是随便拿了个很小的勺子,就像人家吃星球杯的那种,加了大概两勺。水喝下去的时候几乎是感觉不到有咸味,但是跟一般的白开水又有一点点区别。如果可以选,我宁愿喝普通的白开水。但是我又知道大量出汗,如果不补充盐的话,抽筋是肯定的。

昨天我没抽筋,但是到后面的时候我已经不太敢跑起来了,因为我明显的感觉到两只脚的脚后跟跟腱的部位不妥。右脚的跟腱已经痛了好几天,具体是哪一天开始痛的,我说不准,大概一开始是在我上周投球的时候。右脚跳得比较多,因为在罚球上我总感觉力量不够,要起跳发力。所以说右脚这个毛病其实一直都没有怎么好转过,但也就那样了,挺挺能过去。如果久坐不动,痛感会比较明显,但如果活动开了就没什么感觉。跟腱炎这种东西在我跑步训练过度的时候就惹上了。没有什么解决办法,唯有拉伸和休息,强化小腿肌肉,拉长跟腱,康复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好像上周末的时候有一天我睡到不知道什么时候右脚就抽筋了,但我不太确定那到底是我在做梦还是真的那样。让我觉得有点惊讶的是为什么昨天左脚的跟腱也会有感觉呢?其实我真得跳得不多,基本上我的投球是不起跳的。但为什么依然这样呢?这是我需要解决的问题大概只有别人对我观察后给我提意见了,可能是我起跳了,但我自己没感觉出来。跟腱炎种东西,不是感染导致的炎症,所以用药是没有效果的,尤其是滥用抗生素类的药。至于口服或者外用止痛药,我一直都没试过。从前跑步。痛得我很纠结,但是我又依然要跑的时候,我尝试过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跌打药。也说不准到底有没有效果,反正涂上去凉凉的就当那有效果吧。但我觉得与其这样不如慎重的控制运动量,以及在运动之后做彻底的拉伸。我现在跟当年不一样了,当年非跑不可,但现在遇到这个毛病,我可以换种方式,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死磕。

比较神奇的是,左脚除了跟腱有感觉以外。小腿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也有感觉,所以这意味着我肯定是有做一些前脚掌发力提踵动作。一直以来,如果要单脚起跳我用的都是左脚,如果是平行发力的话,右腿的相同肌群也应该有反应,但却没有。

花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投中200个球,但实际上不止200,因为最后还加了4个上篮,为什么会是4个?实际上我给自己的目标是,如果可以的话就一直上下去,结果到第4个的时候就卡壳了,而之前我是通常到第8个才会卡壳的,之所以这样大概是因为我的生理跟我的心里都有点想结束的意思。200个球里面前100个是混合型的三分线以内各种位置,主要是在颜色区域的那些定点,其中也有15个上篮。100个混合过后的是100个罚球。在投前20个的时候,我根本不敢想象自己到底能投中多少个罚球,因为前20个真的很挣扎。虽然说我啃下了那第101-200个纯粹的罚球,但实际上我依然没有很确切地领会到那种感觉。有些时候好像一切都顺风顺水,我可以连中,最高的连中记录是6个,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怎么投都不对劲。所以为什么会有时就战无不胜,有时却完全不在状态呢?我到底需要以什么方式去保证我的罚球靠谱呢?即便投中了100个,我依然没有找到那个感觉,所以下一次我得继续去探寻。

下午5点投到7点,离开的时候天还没黑。选择这个时间段去做这种事,纯粹因为不想跟别人时间重叠,平时晚上我5点就吃麦片了,正常的吃饭时间也不超过6点,但我却选择在5-7点这个时间段去做这种激烈的事情。我纯粹在用身上的脂肪资本叫嚣。

作死是每天必须做的,要不精神上作死,要不肉体上作死,又或者可以二者一起来。

2021-07
8

死投

By xrspook @ 9:25:38 归类于: 烂日记

主动放手自己很熟悉的东西,选择进入一个全新的未知领域,这是我一直都很喜欢做的事。倒不是因为我对那个熟悉的东西已经失去了兴趣,觉得没有继续下去的欲望,而是如果我要拥抱新事物,我必须得做一些取舍,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当某一天我要重新拾起从前,我会依旧激情满满,就像我从未离开过一样。

前天晚上我又是一个人去球场投球。这一次我再也没有叫别人跟我一起,甚至在走去球场的路上,我也在嘀咕着会不会有人在那里呢?其实我第一次去的时候也有这种心理活动,但是单位的业务那么忙,谁会像我这么无聊。或许一开始的时候我是希望那里有人的,但当我第二次再去的时候,我反倒希望那里没人,就只有我一个狂练个把小时。我是那种从开始到结束没有几分钟休息的人。某些被我定下来的休息规则是我知道如果我不稍微暂停一下,理性会告诉我,那会影响我后续的发挥,只会让我做更多的无用功。但是只要事情没做完,我觉得自己还要继续下去,休息的时间就不会太长。那不过是喝几口水,稍微喘口气而已。我最擅长把自己逼死了。

一直以来我都是用双手推球的。在罚球线上做双手推球,那对我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事,只要我拿捏到那种感觉,80%以上的命中率是很正常的,而且那些球也都进得非常完美。擦网的声音非常美妙,因为无论是力度还是抛物线都刚刚好。但现在我选择放弃自己很熟悉的双手推球,而选择用单手投球。这到底行不行呢?在上球场之前我已经练了几天,我觉得我的方式是可行的,但那只是在训练我的技术动作,具体还得在球场上见分晓。

当距离合适的时候,我只要把技术动作全部都做到位,基本上能保证稳定的直线投球,也能保证一定的抛物线弧度,单手投球效果还不错,跟我料想的差不多。但是当距离不断增加,我开始进入瓶颈。从底线数起到第四格的时候,我感觉有难度了,到和罚球线平行的顶角的时候,我觉得那仿佛是不可能的任务。从前那个顶角是我的拿手好戏,无论是那个顶角还是顶角外一步的地方。我都可以做到很高的命中率。无论是纯粹自己投球还是在比赛之中,那都是我的荣耀投球点,但现在这实在太难了,因为那已经在我保持技术动作的力量范围以外。也不是一定投不进去,但那需要非常多次的尝试,次数多了,就肯定有命中的概率,但那完全是运气。

那两个顶角只是一个噩梦的开始,罚球线上无数次失败才是我最大的痛。从前最拿手的位置现在变成遥不可及的梦。虽然没投进,但是我还是能碰到球网,我还是能做到在技术动作之下,我的球和我的目标在一条直线上。无数次把球投出去,无数次把球捡回来。从投进第一球开始,我就大声地给自己报数,第30到第40个球,我给自己的要求是10个罚球。为了投进那10个罚球,我感觉自己投了超过50个。几乎没有一个可以连中。每一个罚球都非常挣扎,我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去投了,但即便这样我还是一边在投一边在思考,到底我可以怎样改进。站在罚球线,准备投球的时候,我心里完全没底。感觉那会失败,但失败不是很正常的吗?!

好不容易我终于投进了10个罚球,然后我给自己的要求是三分线开始,两个45度角连续往复上篮。不可思议的是虽然刚刚的罚球扔到我怀疑人生,我居然还可以连续8次成功上篮。最后那两次也只是卡了一个,接着后面2个也顺利搞定了。我从来没有感受到自己的上篮可以如此顺畅。猛烈和阴柔这对难兄难弟,当猛烈好像不够猛的时候,阴柔给我的安慰居然来得如此及时。

后50个球,我感觉比之前的50个好像简单了一些。比如第90-100个,我的要求也是罚球,但那一次好像比30-40那一段好了许多。我的确可以投完100个球喝口水坐一下就走人,但实际上当我投进100个以后,我又开始在那里罚球。那个时候,突然之间我好像有点感觉了。之前好像因为力量不足而导致的问题我貌似找到了对策。之前我的动作只是靠手臂把球推出去,离手的那一刻手指给球带入下旋。这没什么问题,但问题是当我的手臂抬得过高。当我的起手位点没有一个先向上,再向前的运动的时候,貌似我的肱三头肌很难真正发力。所以我要把起手的位置稍微降低了一点。领悟到这一点完全是巧合,因为要做到这样,就意味着准备投球出手的那一刻,球会刚好挡在我脸的正前方,我的眼前只有球。从那里开始,我会先给一个向上然后向前的力,同样是出手的那一刻带入下旋。降低起手位置,效果非常明显。我投出去的球几乎可以轻易地到达篮筐,该沾的几乎每次都沾到了,哪怕不中。有可能会向左向右偏一点,又或者是打在篮筐后端或只碰前框,这是因为我的发力还没控制好。只要那个上升的动作到位,基本上投出去的球就不会过短而造成三不沾。在我完成自己力量强化以及技术动作完全到位之前,这是我罚球线投球的解决方案。

看过很多集《解码科技史》以后我彻底明白到,成功就是不断地尝试,然后某一刻突然意外地碰到灵感并立马抓住。

2018-06
20

手感

By xrspook @ 9:59:16 归类于: 烂日记

什么叫做运球的手感我不知道,反正我知道什么是条件反射。当我运球的时候,我根本不用特别费心就能轻松地把球控制住,估计那就叫做手感了。能随心所欲地把球控制住估计是一个很高深的境界,而这个东西需要用长期的训练去实现。教练可以跟你说需要怎么做,技术要领是什么,但最终能不能做到,完全是靠你自己。

昨天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间有些时候我有了那个感觉,尤其是当我带着球场边一边运球一边看比赛的时候,我的注意力在场上,所以到底我是怎么运球的,我自己也不知道,但即便这样,我的球还很正常,没有搞丢,也没有碰到什么其它东西。大概我一直想做到的就是这样吧,平时练习的时候都是在水泥地,而且是凹凸不平的水泥地上,那个水泥地是马路,所以是有泻水角度的,是倾斜的水泥地。在那个地方我需要加点注意力才能把球控制住。虽然不至于要盯着球看,但起码球得在我视线范围之内,但是昨天晚上在场边边看球边运球的时候,我完全不需要看球在哪里。

运球有手感,而且是左右手都有手感,投球的时候也会有,至于为什么我不知道,但是那些射罚球的人站在罚球线上总要拍那么两下,估计是有道理的。如果一到篮球场我就开始投球的话,一开始总会有一些歪斜。因为我是双手投球,这样的话就要求发力的时候我的左右手应该均衡。只要力量偏向于其中一方,我怎么瞄准都是没用的。至今没有一个老师或一个比较专业的人告诉过我应该怎么把球投出去,我只是怎么舒服怎么来。,昨晚我在篮底附近投进了不少球,不只是把球抛出去,抛出去的时候我还故意加入了一些旋转。投球的时候的确是应该给球一些旋转的,那样球更容易会中。即便是碰到篮筐或背板也容易擦进去。那种带旋转的球通常只要中了,通常都是完美的空心球。昨晚有段时间,我在三秒区爬格子上就连续进了六个空心球。某段时间站在罚球线上,我也连续进了四个空心球。想想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其实我真的没有怎么瞄准,只是双手用恰当的力度把球放出去,仅此而已。在罚球线上如果要我把球搞出一些旋转有点困难,但是在罚球线前一米的地方,估计都可以。但实际上到分组对抗的时候,他们总会在罚球线的两个角给我球,让我在那里就投。如果经过非常多的练习,我觉得那个位置是可以拿下的,但问题是显然我没在那里练过,我在那里没有手感。如果能射进的话,纯粹只是个巧合。在那个地方把球投进的几率比较小。也不知道是不是篮框的问题,昨天的那个篮筐上篮仿佛很难进,为什么会有这种埋怨呢?因为那个篮筐明显能看到是向外倾斜的。大概是因为被扣篮扣多了。因为那个奇怪的角度,虽然不算严重,但是理论上擦板球就会容易被弹出来。所以今天的上篮好段时间我都相当郁闷。对我来说,如果是从45度角上来的话,擦板进去的几率更高,但是如果是从中线上篮,我觉得最后投出一些带旋转的球。只要出手的时候不太猛,估计也可以。乱七八糟一起投球也好,比赛里把球扔给我,让我投一发也好,我都没感觉到任何的紧张。大概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的命中率还是有那么一点的。

我想进行更多的投球和上篮练习!每天投进300个大概差不多。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