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
24

买买买的烦恼

By xrspook @ 14:44:08 归类于: 烂日记

买得我不知道该买些什么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呢?大概我现在就是这个样子。上周买了个10升的小米背包,那个东西很早以前我就想买,但同样是10L,比迪卡侬的贵了一半,我一直都舍不得,虽然小米的背包相对来说会斯文很多。因为迪卡侬的背包是户外的,拼色漂亮,但也因为拼色太漂亮,在某些场合有点不太合适。有段时间走在大街上,每次都总会遇到好几个迪卡侬背包,而且通常是相同配色的,近段时间好像没见那么多了,至于原因是什么我也搞不懂,有可能是迪卡侬的小背包提价了,也有可能是大家已经过了那个新鲜期。就像我妈那样,曾经好长一段时间去买菜用的都是迪卡侬的小背包。那个东西真的很能塞,而且可以支撑强大的负重。时尚的小背包搞不懂为什么居然能塞那么多东西。而且无论是背带还是拉链都很好。我妈现在去买菜,好像不用那个了,重新用回了她经典的自制购物袋。大概她觉得自己的购物袋洗起来会方便些。

我觉得自己是个背包控,虽然家里已经有很多包包,但我还是控制不住要继续买。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对那么多包包感兴趣。虽然过了那个新鲜期之后,包包就只是放在那里。

跟迪卡侬的10升小背包比起来,小米的背包多了两个侧袋。侧袋一边可以放水壶,一边可以放雨伞。理论上是可以这样的,但是那个口袋的深度大概只有10厘米。具体我没有量过,但差不多就这个样子。标准的500毫升保温瓶塞下去,的确可以塞进,但是有一半会露在外面,小米背包的材质很薄很轻,这就意味着保温瓶相对来说很重,这就加大了保温瓶摔倒的风险,所以这两天我纠结着要买一个小一点的保温瓶。我也搞不懂应该称呼那个为保温杯还是保温瓶。反正容量是不能超过350mL最好在300mL左右。以前我为我妈买了个乐扣乐扣的小保温杯,但是那个东西相对于500毫升的保温杯来说保温能力挺差。从前我觉得,大概是杯子的问题,后来经过一番研究以后发现,小保温杯都这样,无论什么牌子保温性能肯定不那么好。接下来我要比的是杯子的材质,无论是内胆还是外壁,还要比较杯子的盖子,还有胶圈会不会漏水或掉落。我也搞不懂为什么乐扣乐扣的杯子除了我妈那个款式以外,绝大多数盖子都分两部分,一个是茶隔,一个是拧盖。如果不加茶格直接把盖子套在瓶子上,必定漏水。茶个只是个普通的PP材质,长期处在高温蒸汽,甚至是浸泡在热水里,会不会有问题呢?相比之下,我买那个500毫升的膳魔师弹盖保温杯时就从来没有过这种纠结。当时,只是挑个颜色就可以了。是买高瘦的还是矮胖的,是买口大的还是口小的,是买有茶隔还是没有的,是买国产知名的牌子,国产不知名的牌子,还是买进口的,我心仪的价位是多少,要在京东买淘宝买天猫买还是唯品会买……不就是买个小的保温杯而已,为什么居然顺带会有那么多的烦恼?有钱人会这么纠结吗?还是说我的抠门已经进入了一个神经质一样的地步。最终我买了一个钢本色的哈尔斯,280mL的保温杯。那个东西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可能是直径太大,有7厘米那么宽。这么大的直径塞进我的小米背包可能会有点难度。

但总算,买小保温杯这个烦恼算是告一段落了。

2020-09
26

挑选难

By xrspook @ 9:20:28 归类于: 烂日记

当其他女生,可以轻而易举地挑出自己喜欢几百块钱的零食,我却一个都挑不出来,因为平时我几乎不碰那些东西。饼干,总的来说我没什么爱好,也没什么时间需要吃的。如果在家里,通常我妈喜欢买苏打饼,实际上我自己喜欢吃的是威化饼,其它东西我根本没有买的欲望。有时候我自己也会买苏打饼,但不是把那当作零食,而是当做是干粮,有必要的时候顶一下。绝大多数时候这种事都不会发生,单位一包400克的苏打饼我才吃过几个小包,整包都过期了我都毫不知情。过期了两个月后,我还真吃过,发现那个味道有点怪怪的,但还不至于变质发霉,不过就有点不对劲,没有之前那么香了。我不想吃,就打算用来喂狗,结果连单位那些完全不挑吃的狗也不吃了。

至于其它类型的零食,糖果巧克力类的,我基本不会碰。肉丝肉干类的,我很挑。我只会买那些不加很多调味料,而且是真材实料,大块肉的那种,比如说科尔沁的,比如说他们的风干牛肉。方便面之类,我也不会买,因为根本没时间吃。现在的小年轻挺着迷于螺蛳粉,但实际上,我根本不知道螺蛳粉是什么味道的。螺蛳粉小食店的招牌经常看到,但我却从来没有意识到那应该是什么味道的,当然我也不会买来吃。方便面这种东西,不是我的囤货范围,正常情况下,一年就可能最多吃个几回,有时甚至一次都没有。那些最让大家着迷的膨化类食品。绝大多数情况下,我毫无购买的欲望。所以,如果你要我去挑零食,我能挑什么呢?果脯类的东西,我也不怎么喜欢,因为里面加了很多料。如果要吃果脯的话,不如直接吃干果。干果这个我都能接受,但是,提货的那个店里面没有这个东西。我不知道我的同事是如何挑得下手的,因为我最习惯的那些食品牌子貌似那里都很少,又或者说根本没有。

我是那种想速战速决解决问题的人,所以300块钱我直接买了两包米和两盒饼干。米是必须得买的,但是不是一次性就买两包,这就是个问题,两包米,每包15公斤,即便我拉个车,依然能感觉到那种分量。光是两包米就30公斤,我如何把它带回家也是个问题。正常人的思路是分开拿,一次15公斤。一开始我也是这么觉得的,但后来,我改变主意了,因为那个拖车本身也不轻。光是拖车的重量,就有几公斤。要以什么交通方式回家?至今我还没想好,如果真的是9月30号下班以后,像平时那样回家的话,我肯定会疯掉,因为路上会堵车,还会有很多人,我拖了个这样的东西,根本没办法。所以最佳的方式是我请半天假,中午就开溜了,但是自己搭车回家的话,我应该选择什么交通方式呢?倒几轮公交吗?还是公交加地铁?无论是哪一个,都必须考虑。换乘的问题。如果地铁站下去的时候根本没有自动扶梯。我会死在那里。公交车虽然麻烦,但也就上车下车那一下子了。当然我还有别的选择。比如说,到达某个地方后打车回家,但这个费用太高了。所以最终,我可能会选择折腾几轮公交。但光是公交车回家的搭配也有好几款,这简直是要把选择困难症的人逼死。

东西太多,绝对是个烦恼。

2017-10
25

摆布

By xrspook @ 10:21:25 归类于: 烂日记

昨晚我明明有时间去看一部电影,但是我却不知不觉地把时间花在了其它上面。

晚饭的时间我安排得很早,吃完饭去打卡的时候发现才1750不到。然后我回办公室放下洗碗的海绵,拿上卷尺去新宿舍量一下尺寸。除了量尺寸以外,其实我也要看一下宿舍的某些布局,因为虽然说理论上都是一样,但实际上却不同。如果宿舍足够大,里面的柱子什么的都无所谓,但如果里面只有小小的那么一点,柱子就显得很占地方。光是从外面看阳台,有几间宿舍是跟其它不一样的,那三间宿舍里面有一些可能是下水道之类的东西,也不知道那是雨水管还是其它什么的。反正一排十个宿舍里面就只有三间这样。显然,如果可以自己挑,肯定是不能要这3间。新的时候估计没什么问题,但用旧了,那个地方就非常会容易成为问题所在。现在我们住的宿舍就是这个问题。即便没有像瀑布那样漏下来,只是慢慢地渗,那个地方,也会一团绿色,甚至发黑。那三间阳台有管道的房间分别是一头一尾以及中间,中间那个跟一头一尾的白色胶管不一样,那个是铁管,我猜那可能是热水管。因为新宿舍用的热水是太阳能的。热水管从宿舍楼的中间引下来,到两边的距离才会最短。然后我一间一间的进去看一下有什么区别,后来当我随便挑了一间里面考量该怎么摆放东西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些房间靠走廊的位置有条柱子,但有些却没有。我站在一间没有柱子的房间里,考察了半天床跟门的位置,看上去几乎是一致的,所以床理论上,应该可以放在门边。如果那间房间,是有柱子的话,显然就不能这么干了。因为那根柱子突出来起码有20厘米。压在柱子上,床肯定会凸出来,不压在柱子上,床与墙之间就有20厘米的距离。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没把电闸打上,所以除了正在住着几个来学习的人的房间以外,其他房间里都没有灯。虽然我过去的时候是傍晚六点多,但是天色昏暗,要看卷尺的读数我只能一手拿着手机开电筒,一边看,相当的狼狈。我找到一间没有柱子的房间,然后把衣柜和床的位置调换了一下,发现,就只差那么一点点。床尾突出来,关不了门,那里大概只有三厘米了差距。如果做这个房间的时候,他们有考虑过床是两米的。砌墙和做门框的时候就可以向另外一边缩进5厘米,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但显然从一开始他们就没考虑过床要这么放。如果这是在家里自己装修,毛胚房拿到的时候是这个情况,户主肯定会把门拆了,然后向另外一边挪一点点。但显然单位宿舍肯定不会为了这个而这么干。昨晚我没有想通,其实还可以这么干,床继续这个方向,因为只差一点点,所以可以把床稍微的向里挪一点点,只要挪大概十厘米,大概门就能关上了,因为门打开是一个扇形。那么一点点的距离,其实开门的时候脚是不会撞到的。大门的宽度有接近90厘米,所以无论怎么走,几乎都不会碰到。床如果可以这么摆,就可以节省房间很多空间。理论上这个房间的大小是三米多乘三米多,但实际上因为有一个大门一个阳台门,大门的那一边剩下的距离两米不到,而阳台门的那一边剩下的距离顶多2米2。这两个最短的边决定了房间的摆布。很多理论上可以做到的东西,因为这两个限制显得很无奈。

如果大门挪一点点,就好了;如果书桌不是1米2而是1米就好了。但显然,负责装修和购置家具的人没这么想过。

2016-08
28

我的

By xrspook @ 21:57:09 归类于: 烂日记

我也说不准为什么我那个感觉,但我真的能感觉得到肿么破?!那种我觉得那东西就是属于我的的感觉从未如此明显。因为跟很多事不一样,那不完全由我去控制,不像参加跑步比赛,手腕上的GPS心率表和带在身上正在运行的跑步app能准确地告诉我我是否达到了自己赛前的目标以及具体成绩如何。相比于跑过门楼看到上面的时间大屏幕我更相信我自己的设备,因为我不是00:00:00那个时点开跑的。但在单位的业务技能比赛里我觉得自己会拿第一,这是第一次。而这次,情况又的确如此。昨天中午1点多同事已经在微信上说根据确切消息今年我们单位参加的两项技能竞赛都拿了第一名。不确切他们不敢这么说,但那个时候我的确不相信,因为上午9点多比赛结束后样品要从佛山高明送到越秀北路的省质检站,怎么可能下午1点多就出结果了呢?!即便脂肪酸值他们能在1小时内加班做出来,标准的水分也得做3个小时啊!除非他们用的是卤素快速水分测定或者是130℃的烘箱方法。那种隐隐第一个的感觉困扰了我一个下午,虽然我知道纠结在那个问题上没有任何意义。最终,当我的另外一个同事被叫去准备获奖证书,她途中回来确定我的确拿了第一,我才终于解脱了。没有很兴奋,也没有什么其它特殊感觉,因为甚至在比赛前,又或者更早我知道这比赛大概要怎么比单位硬把我的名字报上去的时候,我就觉得我有赢的可能。这是直觉,因为我的确觉得今年自己运气不错,而这项比赛运气成分不小。今年我已经赢了一个小米手环、一套厨房刀具、广马半马中签,再赢一个需要有运气才成功的技能比赛完全说得过去。

这个“新陈稻谷鉴别检验比赛”准确来说这根本就是一个呵呵的粮油检验员的比赛,说这是粮油保管员的比赛更合理,因为粮油质量检验员的教科书上完全没有类似的东西,但保管员教科书上有!对所有靠谱的检验员来说考这些东西都非常的不靠谱!

运气成分在于在比赛的时候我们到底找不找得到感觉。运气以外的能力部分在于能不能把握住所有可以得分的地方,让那些点毫无破绽,还有就是即便真的找不到感觉能不能随机应变在短时间内从杂乱无章中找出规律。运气我不能控制,但在可控的地方在赛前和比赛时我都已经发挥到极致了。比赛的前一天上午的某段时间允许比赛现场踩点,我知道了有哪些器具,了解了那个比赛环境,知道了灯光问题将成为所有人的最大敌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我感觉到不用赛会提供的台灯、光靠会场的暖色照明射灯反而更能解决问题,因为那是大范围均匀的散射光。那天晚上根据裁判讲解的比赛规则和我个人的思路我确切地整理出了一套操作流程,并用实物和凭空想象模拟了多遍。这种在脑子里模拟的做法体操运动员和跳水运动员在分享他们经验的时候经常会提到。我没有器具没有样品,最多也就只能这样了。这些模拟不是白费,那让我把整套流程变成自己的条件反射,只要按照这套流程走我就不会被扣分,只要我能熟练不加思索地做出我就完全可以忽略所有的得分点,无招胜有招。装逼的地方必须装逼,但有些比赛规程里用“或”字连接的地方我就只需选择最优,没必要把提供给我的东西都用上,节省时间很重要。当别人在听天由命阿弥陀佛各种祈祷的时候,我晚上在酒店的房间写出了这些:

1、检查器具齐全
2、开灯至最光亮,目测三个样品的色泽,从左至右排新陈
3、单样品从左至右依次逐个嗅觉、触觉、听觉、视觉、齿觉(开袋闻,手插抓取摩擦,抓起放落倾听,平铺掌心看,取几粒咬)
4、三样品从左至右嗅觉确认
5、封好袋子三样品平铺视觉确认
6、填写答题卡
7、100g混合样品倒于桌面开始分拣
8、分拣完毕各自装袋
9、电子天平检查电源、水平、开机
10、天平去皮,分拣样品称量(袋子倒到盘子,称量记数,盘子倒搓斗倒袋子,加标签,封袋)
11、挑取数量不够,继续挑选
12、挑选完毕,剩余稻谷装回初始混合袋子,收拾桌面
13、操作完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烂笔头的文字要用实际操作反复验证,然后形成习惯。

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前一天晚上我完全没有失眠,甚至连梦都没做。第二天早上到平时起床的时候我自然醒来。早餐我克制地取我所需。直到穿好白大褂并进行入场排练的时候我仍感觉不到紧张。

比赛开始。我按照我的流程走。我应该能从颜色判断出新陈,实际上我几乎看不出来,很努力地看了半天,大概看出来了,但直到打开袋子闻味道我才终于放下了心头大石。我的眼睛彻底哑火,但鼻子拯救了世界。余下的神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齿觉我都只是在流水线装逼。谢天谢地,在那个台灯下眼睛辨别歇菜的时候如果鼻子也把我抛弃我肯定完蛋了。我100%自信我的判断结果。开始挑那100g混合稻谷的时候我感觉到我的手在颤抖,我的紧张终于展露了出来!但这只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因为再紧张也没用,分拣那东西靠的是专注和耐力。一开始我把台灯开到最光亮模式,但我完全就看不出个所以然,所以一开始的时候纯粹乱来。于是我直接把台灯挪走了,至于台灯那个时候是什么光度无所谓。过了一段时间,我的眼睛适应了那个环境的光度,我终于能看出那堆东西里我应该能看出不一样的颜色差。分了一大半以后我恍然大悟,这些准备比赛样品的人不够专业,他们选取的新旧稻谷粒型不一致,新的是普通中等身材的早籼稻,旧的是类似优质稻谷的高瘦品种。那个时候,我笑了,估计那些挑稻谷的选手也就只有我一个会挑着挑着居然笑了的吧。我用一开始分辨的那三大袋稻谷验证了我的看法,大概就是那么回事。于是颜色很相近的高难度分拣变成难度较低的互混粒型分拣。对分拣人来说分拣手法是一样的,只不过分辨强度可以降低一点了。在赛前我在明亮的散射光下做过新陈稻谷的分拣,但最多只挑过50g,从未挑过100g。挑到一半的时候我有了新的策略,如果时间充裕我的旧稻谷已经挑够50g后我应该从那50g新稻谷里再挑出20g明显新的作为呈交样品。因为在练习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试过无论自我感觉已经挑得多么的彻底挑选出来的旧稻谷和新稻谷都还是和原始样品的脂肪酸值相差很大……但实际上我已经没时间那么干了,还剩下一分多钟的时候我第一次去称稻谷。OMG!我挑得那么辛苦而且时间已经完全没有后路的时候我的旧稻谷只有44g多一点!要求是我得挑选多于50g!我脑子进水一样把两盘已经分拣开来的新旧稻谷拿回座位,从新那里铲了一些去旧那里。然后再把东西拿到电子天平那里再次称量。其实这些操作我完全可以直接在天平旁边完成而无需走来走去啊好吗!我的运气帮了我一把,不知道铲了多少我觉得是新的稻谷到我觉得是旧的稻谷那里,天平给我显示的是50g多一点,完成任务!新稻谷的量是49.36g,所以如果那袋东西真的是100.00g的话,我的旧稻谷应该是50.64g。运气帮助了我在旧稻谷那里混入最少的新稻谷伤害。称完新稻谷的时候已经时间到。显然很多人都没完成,所以主持人就说不能再继续分拣了,但可以把称量及后续步骤做完。把新稻谷电子天平的读数写到纸条上的时候我的手是颤抖的,写出来的“49.36g”简直惨不忍睹,幼儿园的孩子都写不出那么恶心的字!在经得裁判的同意后我把那堆恶心的符号划掉又写了一遍。我的紧张和不淡定彻底地在1小时比赛时间到了以后展露出来,幸好,那都不是最重要的了,也不是得分点,没有人说字写得太抖太丑得扣分。如果说整个过程我还有什么美中不足只有那多跑称量的一趟。

灯光对所有人来说都很折磨,但我觉得自己适应过来了。人人都会觉得分辨颜色相近的稻谷很痛苦,但我居然发现了长是旧短是新的秘密。我确信肯定不是所有人都能同时做到这两点,况且他们其中的有些人应该没有我前一天晚上的周密准备呢!我不赢,谁赢?如果谁在我之上,能告诉我除了运气以外,TA哪里做得比我还要好吗?

这次技能比赛考验的专注和耐力正是我这个有2年大半跑龄的业余跑者所自豪的。1小时大概是跑完10K的时间,这段时间里完全专注没问题,这段时间里一直跑不停下来更不是问题。我是一个跑者我也是个橡皮章手艺人,弯腰伏案几个小时雕刻细致橡皮章这种事我2013年夏天开始就在做。这两项一动一静均考验专注和耐力的事都是我的日常习惯。即便是换了个领域,但只要是考验这两个能力,我怎么会输给从未在任何一个领域倾注专注和耐力的人!

综上所述,是我的始终属于我。

2016-05
31

纠结于料理机

By xrspook @ 7:32:48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晚上看了一个小时多的网店,最终还是没有决定我到底要买哪种手持式的料理机。手持式是必须的,但到底要买什么牌子什么型号呢?有些料理机低于100块钱,只能打水果蔬菜汁。显然这个我觉得没必要,因为水果和蔬菜为什么要非得打汁呢,直接吃下去更好纤维素更多。具备打肉功能的料理机,价位大概在100到200块钱之间,当然,高端的品牌,比如说松下,价格要去到接近300。还有更贵的博朗,那是超过400块钱的节奏。第一代的料理机,就是把东西全部都放到,某些容器里,然后把某些容器扣在机器上,第二代的料理机是我现在想买的那种,手持式的料理棒,可以伸到任何容器里进行搅打和混匀,当然了,用他们自己自带的杯子效果肯定会更好。现在最装逼的料理机,叫做破壁料理机,意思是能把食物打得很碎,但又不破坏其中的营养物质。破壁这种东西,除非你要进行浸提之类,否则一个普通的水果,我觉得没什么需要特别破壁的成分。没有认真对比过,但我觉得,破壁料理机的刀一定更有学问,而且转速也可能更快。其实这有必要吗?因为现在普通的料理机,已经能在几秒之内把食物打碎,在速度方面,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继续进步的余地了。普通料理机,比如说要把各种豆打成糊之类的,首先要对各种豆进行浸泡,但如果用破壁料理机就完全不需要,直接把干黄豆洗干净放进去,然后加水搅打,出来的东西就是豆浆,你不需要额外的隔渣。大概这就是破壁的好处,就能把黄豆中的营养成分都快速暴露出来,因为质地细腻,东西能均匀的分散在水里。其颗粒度比普通筛网还要细,所以如果在短时间内使用的话,就不用隔渣。我觉得如果放置时间延长的话,应该会汁水分离。于是话又说回来了,你把黄豆和水通过薄壁料理机打碎之后出来的东西的确是浑然一体了,但其实那是两种东西,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相容,它们只不过是处在一个悬浮的胶质状态。时间或者其它因素的影响,又会分离开来,这真的好吗?更重要的是人在吸收这些东西的时候,真的会一起来吗?还是说人的吸收系统并没有那么强大。无法把那些貌似胶状的粉状完全吸收。如果这个假设成立的话,破壁料理机只不过是在吃下去的那一刻欺骗了我们的感情。

破壁料理机,我是没打算买的了,但是料理棒到底要不要买呢?!前天下午我就开始纠结。料理棒的定位其实主要是用于婴儿的辅食制作。因为婴儿的咀嚼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所以硬的东西他们无法完全嚼烂吞咽下去,而他们的身体又的确需要补充那些营养成分。传统的料理机需要把东西倒来倒去,而且要洗很多东西,显然很麻烦。我之所以看中料理棒,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清洗方便,拿去冲一冲就可以了,不需要洗很多瓶瓶罐罐。回到一开始的纠结,我买料理棒到底是干嘛的呢?我之所以想这么干是因为我想把蔬菜打烂成汁或者酱汁类的做天然色素,而我身边的设备不具备这种功能。为此花100多块钱买料理棒,我这靠谱吗?

剁手的纠结还在继续。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