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
29

好不好

By xrspook @ 10:04:01 归类于: 烂日记

汽车呼啸而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以前只要能挤上车,就肯定能很快到达终点。无论那一个辆公交车还是私家车,但现在不一样了,上了车以后虽然在一个私密的空间里,但或许这将是另外一个折磨。堵在路上的滋味跟挤在地铁里没什么区别。挤在地铁里熬个几分钟,你还是能准时的到达目的地,但在汽车里不一样。路上的拥堵已经到达了一种让人绝望的程度,尤其是在每年十一放假之前回家的时候。过年不会发生这种事,因为大家回家的时间都错峰了,铁路不错峰谁都回不了家,但中秋和国庆,永远都非常恐怖。

我不知道社会的发展是不是意味着必然会这样。外国的发达意味着楼价不断飙升,道路拥堵,到达了静脉血的深红色。为什么我们的钱就必须投在这买房和买车上呢?其实这两个都不是非如此不可的选项。大概是因为某些虚荣心,某些人有我有的心态,造成了现在这个模样。现在道路上的汽车就像当年道路上的单车或者摩托车那么普遍那么大量,有车的人现在或许根本不富裕。现在跟从前唯一不一样的大概是现在的汽车跑得快,所以活动范围远远要比单车或者摩托车广,但这只意味着有更多的地方会出现塞车。无论建多少条新路,无论高速公路网络新增了多少万公里,都无法缓解这种拥堵。

在美国,他们之所以非汽车不可,是因为除了在一些超大城市,他们的人口密度很低。好大一片地方可能一个人都没有,所以各种设施的分布也很零散,没有汽车连生活都成问题。但中国不一样,我们有的是人。我们城市里的人口密度非常大。人口密度大,地方小,还得人手一部车。那4个轮的东西到底是一个摆设,还是能真的稍微动起来呢?在中国的超大城市。推广非常发达的公共交通是必由之路。人们总是觉得自己开车能实现最便捷的点到点,但实际上,在超大型城市里,这简直是空想!开车在路上经常拥堵,好不容易到达了,还得千辛万苦等待车位。我们连一个人休息的地方都没有,哪来那么多地方停车。

我们私人的交通工具越发达,我们能到达的地方就越多,同样,我们制造出拥堵点的速度就越快。交通这种东西永远都不是平均分布流量的,理论上知道一个城市有多少车,知道一个城市有多少道路,实际上路面车辆的密度仍旧算不出来。当我们从家里去一个步行15分钟买东西,也开一下车的话,从大局上看,人的生活还会方便吗?一方面在提倡低碳环保,另一方面为了拉动经济不断地促进机动车消费,这到底在搞毛线?情况就像全球变暖的今年,每到夏天,大家看到“夏天的命是空调给的”的时候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你的命是空调给的,但或许其实你不是真的非得空调不可,但你身边的有些小伙伴却因为你选择了空调,而不得不“享受”空调的室外机,你在要了他们的命。

一个人的爽有时是和大家一起爽相违背的。

2018-10
6

我们的纪录片在哪里

By xrspook @ 17:15:44 归类于: 烂日记

我很喜欢看上海纪实频道的纪录片,因为他们有很多原创的东西。那些东西会讲述着上海城里普通人的故事,又或者那不是普通人,那是些在某个行业很不普通的名人,又或者,他们会直接阐述某种食品,某条街道,或者某个建筑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永远都讲不完,虽然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脉络,但是记录平时的生活,有些时候真不需要分那么清。毕竟,那不是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比如说今天我就看了一个关于城市交通的纪录片,里面并没有什么很华丽的镜头、非常炫酷的动画,又或者那些非常吸引我眼球的东西,但是,那些影像记录了80年代90年代直到现在,他们有东西串在一起。于是,人家可以一年一年地说公共交通的变化。

但我们自己呢?其实广州的交通比上海更新得更快。在我的印象之中,我没有见过广州的人力载客三轮车,但在广州的交通之中,自行车,摩托车,再到四个轮子的车,那是个非常不可思议的变迁。而至于公交车方面,据说一开始广州的公交车就像个火柴盒一样,整部车都是木头做的,这个我从来都没见过,没见过影像资料,连相片都没见过。在我的印象之中,最早的公交车有长车和短车,和长车就是今天上海纪录片里面说的那种巨龙。从前的广州也有很多那种车,而且估计我们那种车的运行时间比他们长。我最喜欢坐在巨龙的链接位置。当地铁起来以后,好长时间,我也喜欢站在两节车厢的连接位置。即便是短车,也有分前发动机跟后发动机,就更加不用说电车还有区分有辫子和没辫子的。其实以前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上海说的那种巨龙公交车要渐渐退出市场。今天在纪录片里面,他们说因为那种车太长,所以转弯的时候很不方便,于是后来就不再有了。但实际上,现在广州的BRT有比那种巨龙还要长的车。之所以在BRT里行得通,而在从前行不通,大概是因为BRT通常都有专属的行车通道,而且以前的巨龙之所以不能适应环境存活是因为以前的老街道通常比较狭窄。在一个双向两车道的十字路口,巨龙要转弯的确很困难,但现在的BRT,随便都有双向四车道甚至以上的空间。

上海的黄浦江有轮渡,广州的珠江也有,而且可能我们的轮渡航线比他们还多。他们是世博以后黄浦江上才出现游船,但我们的珠江夜游从我有记忆以来就有。不过现在的比从前的更漂亮而已。光是说广州的珠江夜游,我们就可以做一个纪录片出来,但是我们能凑出够足够多的素材吗?这些东西显然不是在你准备做纪录片的时候才匆匆搜索的,而是要在平时就积累起来。为什么上海电视台能有专门一个播纪录片的频道,而且那个频道里能有一定数量的自产作品,而我们却没有呢?!不过话说回来,能做得这么好的电视台也大概只有上海,因为即便是北京,他们的故事或许更多,但是他们却没有做出像上海那样的纪录片。纪录片的本质是反映生活,反映普通人的生活,而不只是为了获奖,为了传播某些很深刻的大道理而存在。

我们不缺好故事,我们只缺一颗兢兢业业地把它们收集起来的心。

2016-05
21

老房子

By xrspook @ 18:06:13 归类于: 烂日记

我觉得今天早上我不会去跑步,因为天气预报说今早应该会下雨,下午大概就应该下完放晴,明天不会有雨。我为什么要折磨自己雨天跑步呢?把跑步这种事留到明天未尝不可,只不过今天跑的是18K,明天如果我还是琶洲大桥折返的话只有13K,如果我不在琶洲大桥折返而是一直跑下去到阅江路东部尽头才折返那里有16K的距离。如果我能跑够16K,这个月我就还有希望能完成160K的月跑量,前提是在我每周只跑三次的前提下。既然我不是专业运动员,既然我要一直跑下去我就不能跑得太拼,右脚踝的跟腱炎在提醒着我要好好珍惜能无痛跑步的日子。大姨妈从每月一回变成每一个半月一回,因为这样体重在悄悄地上升,外加跟腱炎折磨和无休止的加班人生不应该变得如此痛苦的不是么。我还有很多事做,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探索,我需要阳光向上的身体。

昨晚终于没有做我为第一人称的噩梦了,虽然仍是动作片,但显然我只是个旁观者,去冒险且受伤的人变成了年轻白嫩的米叔。我有多怀念那个模样的米叔了啊啊啊~~~ 自从去年连续看完米叔能收集到的电影以后我就再没看过米叔的电影作品,那个嫩爆了的小白脸形象因此只藏在潜意识里。我也并不是没有动作情节,有段时间我开着个摩托车,在现实生活中我从来没开过好吗!其实我根本不知道如何控制的好吗!起码4个轮的机动车我还挂着1档开过,但摩托车完全木有!我不只是在开摩托车,我后面还搭着几个小孩,我那个去!彻底的神经病了~ 我感到害怕,知道那很危险,但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幸好,一路都没出什么事故。在梦里我一家三口搬到了新家,一开始我是从家里出发然后开摩托车的,在外面逛了一圈后我居然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场景一开始是在家里,很正常和舒服温馨现代化,但当我好不容易逗了很多路才终于回到家楼下的时候我发现那幢楼房旧得不知道如何形容,估计那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我们住的那个地方一边是低矮的平房或者比我们更破旧的楼房,但出了那条路外面却是相当现代化简直有点像科幻小说里的那种城市场景,一新一旧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旧街道里的那个模样就像是广州老城区旧城改造片的样子。为什么我搬家会搬到那个地方呢???而且,广州很多年前已经禁摩了,我怎么可能还骑着那个东西穿街过巷。至于老房子的具体构造和造型我实在说不出那到底是神马风格,上二楼的楼梯不是水泥的、不是木头的,而是铁条!就像铁架床上二层的那个样子。房子上二楼的那个铁条楼梯涂着砖红色的漆,有些地方已经掉了、生锈了。这到底是神马东西啊啊啊???我的脑洞里装的到底是神马鬼???我彻底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前天晚上梦见在老建筑的内部,昨天晚上梦见在老建筑的外部。我潜意识里的那些老建筑到底对应的是生活里的神马东西呢?????

今天只去看望了外婆一下然后就回家了。老面面包从今天早上9点多开始做,流程一直持续到现在,再过十分钟左右应该就好了。不知道这个老面面包的配方为什么会这样,从我用面包机做面包积累回来的经验判断这次面团会偏干,所以肯定没有前几次那么松软。之前我用的可是70%的水量啊,但这次60%都不到,最后一次发酵前揉面整形的那个手感就像在揉50%水量的馒头。希望这次的老面面包不会因为太干而掉渣……

在家里折腾面包机给家人做各种吃的是我近期最大的嗜好。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