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
2

球商天才

By xrspook @ 15:13:01 归类于: 烂日记

几天前,在看亚运会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男篮比赛里,我第一次认识那个叫做阿不都沙拉木的小年轻。首先是因为可以说他是整个中国队里最帅的,发型一直都保持的很好,而且他很白,不会像其他球员那样因为在球场上疯所以变得失去一开始上场时的风度,还记得比赛里他的某个整理头发的动作。但相比于他的外貌,他的打球风格更是让我叹为观止。也正是因为他,我才理解到什么叫做篮球智商。他可能是中国篮球红队里面球商最高的人,他不只是脑子好使,还会非常坚决地把教练布置的任务完美执行。

通常来说他都不是首发,但是当球队需要他、球队最艰难的时候,他就会被换上,然后接下来的就是他带动球队开始逆转。他会靠个人突破或投射,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的作风和行为,给了整个球队信心。当气势都打出来,而且每个人都变得非常自信的时候,球队自然坚不可摧。突破能力很强的人都很难突进内线得分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可以做到。之所以那样,不是因为他的突破能力突然开挂了,而是他用了恰当的技巧。他不是一根筋撞到一堆人里面,他会选择在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角度和恰当的人对抗。之所以要选择恰当的人,是因为他估计已经观察过他可以用某些方式与之对抗,并成功拿下,所以其实他在用田忌赛马的方法,而不是明知自己不可能赢得了对方最强大的中锋,但却还要一根筋冲过去自投罗网。通常情况下,他不会持球直接一个人冲进去突破,但是如果他真这么干了,肯定他很有把握,而且通常那个时候球队的士气比较低落。他这样的突破,而且还成功得分,会让那些突破能力强,但之前一直不成功的队员重拾信心。当他的队友开始强硬成功突破的时候,通常他就不会再当那样的尖刀,而会跑空位,溜底线,在恰当的时候、在恰当的位置出现,接球然后上篮,又或者回到弧线上,做好三分投射的准备。以他的身高和身材,要背住对方的大中锋,理论上是不可能的,但实际上他的确背住了,对方无法得分,即便得分了也消耗很大,而他却几乎不会犯规。很多次,我都会看到他绕到罚球线那里,给队友做挡拆,虽然这些挡拆几乎有一半都是无效的,因为他的队友,并没有把利用那个机会。因为他不是后卫,他是前锋,所以通常他不会带着球到对方的阵地里几个假动作然后在弧线急停跳投三分,但是,他总会在进攻的过程中,在弧线里给队友策应倒球。他最经常做的就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在弧线外发动倒球,然后当我们的球传来传去,弄得对方晕乎乎的时候,他又重新在弧线顶拿到球,然后很帅地空心投进。我没有看过他的统计数据,但印象之中,只要他站在罚球线,基本就没有失手过。相比于我们的中锋和另外一些喜欢个人突破的球员,他站在罚球线上的机会不多,首先是因为不到关键时刻,他不会用非常高效的突破,但如果他要突破,肯定有很大把握,所以对方连犯规都还没上他就已经得手了。即便你对他进行深入研究,你可能也猜不到他到底要突破还是三分投射,因为无论哪一条,他的持球时间都不很长,接到球的那一刻他不会有半点的犹豫。几乎可以这么说,他的三分投射比他的突破勾手得分概率还要高。因为那种突破通常来说都是非常不得已的。正常情况下,他的投射命中率非常高,也正是因为这样,当他拿到球,当他站在弧线的时候,你会有很强的安全感。

这种球员简直可遇而不可求。正如姚明所说,这种天才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挖掘出来的。如果中国男篮不是有红蓝两队的拆分,这样的人估计会一直被埋没。他的各种技术能力,你大概都不能说是最优秀的,但是他在各个点上都可以开花,他是一个全面型的人,而更重要的是他可以串起整个球队。他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全队的士气带起来,这种核心作用意味着他一定能成为队里的灵魂。也正是因为他个人技术没有哪方面特别优秀,所以他不是那种靠个人之力能带起整个球队得分的人。但是他却可以让队里各个得分强人全部都开挂发挥到极致。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但是他真的可以把中国男篮红队的团队力量极大地体现出来。我看过的篮球不多,在印象之中,中国男篮之前还不曾有过这样的人物。这样的天才,如果运用得好,他命中注定会成为一代传奇。

人长得帅,球又打的好,为什么之前我们有这么厉害的存在却未曾好好利用呢?!

2018-04
16

做与不做

By xrspook @ 16:35:43 归类于: 烂日记

昨晚做了个动作类的噩梦,虽然准确来说也算不上是个噩梦,尽管最终结果还没有等到,但起码趋势对了。我花了好大的力气才终于让别人接受了问题存在,需要解决。期间我经历的东西甚至差点危及到我的生命。我居然把我的命赌在一件原本完全不用我的操心的事上,我为何要那么用力呢?我也不知道。

别人要我去做的事,我可能会很有性格地拒绝掉,但我自己却会主动去做一些帮助别人的事。一个是拒绝帮助别人,一个是主动帮助别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别人如果纯粹为了自己懒,明明自己能做,自己却不做,直接推给我去做的,我一般不会鸟他们。那些事不难,也不烦,只要他们肯花那么15分钟,顶多30分钟就搞定了,但他们却选择把包袱直接丢给我,等于领导接到任务直接丢给他们一样。他们不懂得拒绝,也没办法拒绝,但我不会,遇到这种事我会毫不犹豫地拒绝。你或许会觉得我这样做很傻,那不过是很简单举手之劳的事,我为什么不顺便做个顺水人情呢?大概我在某些人际关系上一直不怎么长进就是这个原因。我宁愿被别人觉得我不够意思我也不干这种事。我觉得这是他们的陋习,必须改掉。他们习惯于一层一层包袱往下丢,所以直接导致的是执行力极差,因为人人都不想负那个责任。他们当最底层的时候不得不去做,一旦让他们当了倒数第二层他们就会有模有样地学他们的上级那样对待下面的人,甚至不是下面的人,是和他们同级的人。这让我想起初中语文教材里《孔乙己》说到的那些“爬上去”的人。有些东西是需要分配下去一起做的,但有些东西之所以还有那个“分配”的过程,纯粹是因为那个人懒。我也很懒,所以我不会让别人依赖我,使得我没那么可懒的空间。

今天我主动去做了一件我觉得必须去做的事,因为如果我不迈出第一步,我的同事不会觉得他们自己有问题,需要改进。今天的那套Excel表格设计完毕以后可以把他们的工作时间从几天缩减为几十分钟。之所以可以这样是因为我改变了他们原来表格的格局,把明细数据和汇总数据彻底分离。明细数据的输入从痛苦的找横坐标纵坐标表变成纯粹的连续回车输入。复杂的双轴定位不应该是人肉去做的,而是应该由机器去完成。从前,他们工作除了痛苦的对应输入以外还有痛苦的挑选日期求和计算。输入方面我对他们的工作进行了极大的简化,简化后依然有可能会有数据输入错误的情况发生,但要核对出来会简单很多。修改后的求和汇总计算简直可以说是秒杀就能把困扰他们的东西解决掉。汇总后的数据变成他们需要的上交格式只需再做几个简单的复制粘贴。只要不是心粗得一塌糊涂贴歪了,他们整套流程下来没有多少可出错的空间。加班计算那种事本该是办公室统一搞定的,但我们这个奇葩单位却把这项任务分到了各自的业务科室,而各自业务科室负责这项任务的同事可能只是完成平时日常工作之余额外去做的,所以这就有了他们不得不连续几天时间加班去干这种从前对他们来说相当痛苦事情。我这般改革下来,他们最后要做的只是日积月累把平时每天或者每几天科室其他人员交过去的加班申请表录入一下就可以了。如果不是堆积一个月再录入,如果每次只录入几张,十几分钟绝对够了。外加最后的汇总操作秒杀完成,他们的整套工作将从相当痛苦变成非常轻松。

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该出手时绝对不出手。

2017-01
9

职称改革呵呵呵

By xrspook @ 10:26:48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好不容易看了一次新闻联播,我之所以能看下去是因为在一开始简单介绍的时候说会谈到职称改革。好不容易熬过了前面的一些什么什么什么会议,终于轮到说职称改革的时候我却一句话都没听懂,因为说的又是那些四字成语,没有实际意思的东西。大概我层次比较低,所以新闻联播一开始说哪个会议上领导提出了什么什么我都一直没听进脑子里。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我单位开会的时候,所以这就意味着,我不是一个当领导的料,我的内心深处,自然而然会抗拒那些东西。完全没听进去,一个字都不记得。那种选择透过性的能力相当的厉害。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些领导可以一天到晚都坐在那里开会,而且还不打瞌睡,样子看上去还很认真,完全不明白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上个星期五,开了两个多小时的会,开到一半我实在忍不住要上个厕所。当然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单位是50多号人,期间只有几个需要上厕所。领导发言并不是在读而是在说的时候,我是有听进去了,但当他开始排比句,我就完全选择性透过了。我开始看自己的书,因为我把kindle拿上去了,那东西很有隐秘性,因为看上去它就像个笔记本,而且因为是黑白的,所以显然我不是在打游戏,也不是在上网。如果我不翻页,你看不出那是一本电子书。单位开会的时候是我看书最认真的好时机。平时我或许也会看着看着就干别的去了,但是开会的时候你哪也去不了,上面说的东西我又没有兴趣,那个时候看书神马最适合了。

回到职称改革,我没听懂新闻联播里说的什么意思。这种大事当然在其它地方也会有传播,有些很懒的就直接把新闻联播里说过的东西再写一遍,但有些地方则会进行一些资料收集,用具体的东西解释那到底是怎么回事。某些报纸说职称改革是多个方面的,其中一点是取消了职称英语和计算机能力的硬性规定,这个我早就知道了,因为去年夏天评职称的时候,已经不需要那两样东西。另外的是对某些实用性很强的职称,据说也不需要论文的硬性要求。但是我觉得,这些最硬性的考核指标都取消掉的话,怎么还能评价,这个职称还会公平公正吗?!这些都能省掉,但有一些事绝对不会省,而且还会增加,那就是继续教育。职称英语和计算机,考一次通过就可以用很久了。论文也一样,五年之内要有两篇或以上,只要写出来了,不管在哪里发表,只要他们认可也就可以了,但继续教育这回事,年年都要干,年年都要花很多钱。这个钱,从法律法规上来说,单位是有硬性要求必须支出的,但实际上即便我在国企,单位也不肯花这个钱。所以职称这个东西有什么含金量可言?几乎可以说,那是用钱买回来的。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所有的门槛都去掉,唯一的解释就现在领导人的孩子连那些都不想干,那些能力都不具备,所以为了让他们更容易达到目标所以就这样。做生意的人有没有职称都无所谓。只有蹲在国有企业以及某些研究机构,职称才算是个事。工程师的等级跟技师的等级是完全不一样的两条线。技师不需要考核英语和计算机能力,也没有论文的要求。工程师也取消了那些评比的门槛,那么,工程师跟技师,有什么区别?

有钱的人靠钱打通所有。有权的人拿着他的权力为自己铺平道路。我这没钱也没权的人只能适可而止地吐个槽。

2016-10
18

科学外皮的算命

By xrspook @ 8:09:04 归类于: 烂日记

如果好好去过,我的确觉得生活会越过越轻松。轻松是指对比之前比较吃力的事,能够比较顺畅地完成。可能是时间上的节约,也可能是质量上的改进。老天爷不会因为和你的关系特好,就给你特殊关照。把自己的成功或失败直接归咎为运气,那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时间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公平的,长度也是。全程马拉松永远都是42公里多,对世界级顶尖高手来说,那是两小时多一点就能完成的事,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四五个小时太正常了。高手和普通人都跑了四十多公里,难道说,高手在两个多小时以内完成,他就更轻松吗?他不过是把最艰难的东西堆砌在一起,而你则把痛苦均匀地分布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如果有人能把全马跑进三个小时,估计他不会故意用六个小时去跑一场全马。不按照自己的节奏硬是拉长,其实也是很痛苦的。明白了这一点以后,我也就明白自己,为什么还是保持着自己的节奏,还是很快地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完,余下的时间去做别的事,而不是把明明可以用一个小时做完的东西,拖四个小时。一方面,我觉得那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另一方面,硬是把自己的节奏搞成那么慢,对我来说其实更痛苦。

工作永远都不会减少,就看你用什么方式把它们压缩。干的普通事,更快更高质量干完了,你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别的事。也只有不断的加入别的事,人才会真的成长起来。如果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而且经常时间还不够用,还得加班完成。那根本就无所谓进步,那样的生活不过是每天在应付而已。成年人跟小学生不一样。小学生不需要理会自己的方向,老师叫你干嘛你就干嘛,你必须得那么干。毕竟,在学生时代,学的东西都是非常基础的,无所谓什么方向,而且也不应该有什么方向和侧重,全方位发展很重要。哪怕测试结果得出你在体育方面有非常高的天分,但你的语言能力却异常的糟糕。难道说那就意味着一天到晚把你扔在体育世界里,而不强化你的语言能力吗?衡量一个人通常来说得全方面考虑。让优势更加明显当然能挣得很多分数,但如果无视弱点,甚至掩盖弱点,只会让某个方面很突出的人难以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前两天的新闻说,中考高考又要开始改革了,从初中开始就要做什么测试,了解你是哪一方面擅长和薄弱的人。从初中开始就得选科。还记得我中考的时候也遇到这种事。当时是物理和化学选一科,外加语数英政。到了高中的时候,老师们怨声载道,就因为区区一年的分科,让学生有侧重,重点关照那科当然很好,但是被忽视的那一科,简直就是糟糕透顶。如果一个班里混搭有两种学生,他们的教学会非常头痛。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大学,因为高考的时候也有分科,我是语数英大综合加化学。这些年来,我觉得文理分科是很正常的,但要把分科具体到某一个科目,显然那就有点过了。从小学到大学,我们都不能避免要学基础课程。那是所有高塔建起来的必要材料。分科这种事,到底真的是为了让学生更轻松更有方向,还是说那不过是另外的减负卓头。高考老是改来改去,我没看懂其中的奥妙。现在的家长甚至当孩子只是婴儿的时候就拿出基因测序,去看看,那个孩子的天赋可能是什么。我觉得这跟初中的时候做测试,知道这个孩子的能力到底哪里强一样的扯淡。那个时候的孩子真的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但有了那些测试,等于是一定程度限制了他们的发展。难道说,一个运动能力非常好的孩子,但表达能力平平,就意味着往后他不可能成为文学家?就只能一辈子都吃体育的饭?

事情到该发生的时候,就会发生。现在的那些所谓测试跟从前的那些算命有何区别?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