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
20

废掉

By xrspook @ 22:26:49 归类于: 烂日记

这个春节我做了一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比如说看了三部电影,也比如说几乎看完了两本书。有多长时间没有把书看完连我自己都说不清了。至于看电影,我觉得自己好像很久都没看印度电影。春节之前,米叔的一部老电影等着我去校对,但我却一直都没有开始。除了在电视上看电影以及看书以外,我还看了某部译名为《报告狗班长》的纪录片,据说那是国家地理杂志的节目,已经播放了好多年了,但直到这个春节我才在有线电视的几个纪录片频道里看到。

以上说的是我做得比平时多的事,我做得少的包括跑步和做运动以及窝在电脑旁。每一天blog都是通过语记完成的,没有一次是坐在电脑边旁敲键盘。每次晚上睡觉之前,我都跟自己说第二天要早点起来去跑步,接着才开始新的一天,但结果每次都是七八点才起来,而且是一天比一天完,起来以后吃过早餐,混沌一下就到十点了。于是最早开始跑步也是接近12点,前两天更是到下午4点才开始。能开始已经不错,实际上更最要命的是很多时候连开始都不曾有。看着看着电视就会躺下,躺下就会睡觉,而且我是那种几秒就睡着的人,无论电视上在播什么,有可能是看着男子花样滑冰睡着了,也有可能是看着看着其它食物类的纪录片睡着了。看书睡着也有可能,但在睡着之前我就会结束阅读。

春节本来应该是个聚会的日子,但我却没有。家庭聚会只去了最基本的几个,实际上也没干什么。聚会走亲戚那种事情最后简化为吃吃吃。几天下来,我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饿过,因为有太多零食。太多吃的太多睡觉太少运动,我很嫌弃自己,但是又不想主动做些什么改变。从前对我来说,跑步是件必须完成的任务,但现在要我打起需要完成任务的精神也有点难。到底什么才能改变我现在的想法,不知道。对我来说,现在的跑步需要有冲动,谁给我那个冲动的理由呢?改变时间?改变路线?到底什么才能让我义无反顾地重新开始?!

有时我会问自己,这是春节吗?春节应该这么过的吗?小区里没有了小朋友的喧闹声,取而代之的是鸟,早上我几乎都被鸟吵醒。同样,也没有各种烟花炮仗的声音。那些普通拜神烧香的味道我也几乎闻不到。更加不用说春节里应该每家每户都飘散出来的家庭饭菜味。分不清是不是春节,也分不清现在到底处在什么季节。因为2月居然可以穿着短袖。当然也分不清今天到底是星期几,唯一知道的只是不用上班,可以窝在家里。我打骨子里觉得这些算不上是好生活,因为我觉得这样过日子很颓废,不知道我要做些什么,整个人处在一个混沌的状态。

到底什么才能让我重新打起精神呢?????

2018-02
17

冬奥会神马

By xrspook @ 21:08:47 归类于: 烂日记

连续三个中午我都在家里,连续三个中午我都没吃午饭。因为我觉得自己根本不饿,所以就不必吃了。春节这种东西,家里有太多零食,光是每一种都吃一点点。已经让人觉得饱,不需要再吃饭了。正餐再吃,只会让人觉得撑着,没必要。春节的东西,大多是糖果或者坚果。这些东西很好吃,但同时热量也很高。所以吃这些东西的同时,喝足够多的水,肯定会有很强烈的饱腹感,当然也就没有必要保证每天都三餐到位了。

理论上,今天我要去跑步,但是因为懒筋发作,所以没有去。早上10点多我就在看男子花样滑冰的单人滑。刚开始干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原来分那么多组,于是我看着看着就睡着了,睡着醒来以后,还剩最后两组没有出场。这两组的人,是在自由滑短节目里得分最高的。前面主持人一直在解说,但是到最后两组的时候,主持人在比赛进行的时候不说话了。那种让人叹为观的紧张已经不必通过解说来表达了。在最后一组运动员上场之前,排名前二的都是美国运动员。他们两个人都是华裔,我觉得他们的长得有点像。到中国运动员上场之后,曾经有段时间排名前三的都是中国人,虽然他们的国籍不都是中国。但实际上,笑到最后的是日本人,因为他们包揽了金牌和银牌。几乎可以这么说,现在的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亚洲人称霸了。这一次,拿到铜牌的西班牙人,年纪已经不小了,到下一次冬奥会的时候,由亚洲人包揽前五非常有可能。这次拿了冠军的日本人,我觉得他骨子里透着非一般的自信以及王者的霸气。尤其是他比赛的时候,那股霸气,真的很有杀伤性。完全就是一股舍我其谁的感觉。但实际上,当他结束比赛,你又马上会觉得他还是个孩子,是个非常有风度和礼貌而且很平和的人。场上场下完全不一样。他不止是个优秀的运动员,他也是个非常棒的演员。他的那种眼神和表情,给人一种冠军就是我的,你们谁也别想染指的绝对统治感。那种感觉,其它任何一项运动的运动员,你都不可能曾经遇到过。的确,拿下这块金牌以后,他成为这个项目过去60多年来第一个成功卫冕的运动员。解说不断重复,他上一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金牌的时候,是这个项目最年轻的运动员,当时他只有19岁。在这一届奥运会上,有一些十七八岁的运动员表现也很惊艳。所以这个男子花样滑冰运动员,在下一届冬奥会上,还能继续他的王者传奇吗?

冬奥会的项目我一直都觉得离我很远很远,因为我生活的城市没有冰雪,我当然也想去试一下滑雪之类的,但显然这就像做梦一样,或许也能做到,但是要花很多钱。因为不接触,所以对那个完全不了解也就很正常了。让我觉得很神奇的是原来亚裔运动员,在很多技巧类的冰雪运动上非常厉害。同样让我觉得恍然大悟的是原来中国除了短道速滑,冬奥会的其它项目成绩都不算太好。跟夏季运动会匪夷所思一般的金牌进账相比,冬奥会,而且是正好在中国春节举行的冬奥会,到大年初三的中午,还没有拿到过金牌。

人一旦懒下来,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底线到底在哪里。

2018-02
16

春节的吃饭问题

By xrspook @ 19:43:10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的电影票房,我觉得是我观察这么长时间以来最糟糕的,因为估计大家都把钱留到大年初一以及以后再去电影院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除夕是一家人去逛花街吃年饭的时间,当然不会孤单地留在电影院里。精神食粮很重要,但是在特殊的节日里,实实在在的食粮比那更重要。所以昨天的国内票房非常可怜,一整天票房排名第一的电影还不到一千万软妹币。看到这个状况,我就想起Secret Superstar在印度选择在排灯节前一天上映是多么糟糕的决定。如果他们的排灯节相当于中国的春节。我们的除夕是什么状况,他们的排灯节前一天大概也是什么状况。要在那个时间上映电影,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想在那一天赚口碑,好让电影在节日里更红火。不是铁杆忠实粉,真心不会在那个时间跑去电影院。通过我在印度电影里的观察我觉得现在的印度人比中国人更注重家庭观念,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可能实际上不是这样。

中国的过年,有什么神奇的呢?我觉得最惨的估计是那些孤独的人。甚至会有点让人觉得落井下石。因为满大街的商铺到处都可以有的小吃店一律都关门了。因为这样,你可能叫不到外卖,要到外面去吃饭店酒楼也都早早被家庭订满。所以他们的归宿是什么呢?中式的各色麻辣烫,云吞面,北方拉面等等那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东西都没有,估计他们也就只能去洋快餐那里解决填饱肚子的问题。再不然,就自己在家里自己动手。逢年过节,家里的各种聚餐,会让人觉得吃腻了、吃胖了。我们却不会想到那些孤独的人,他们在节日里可能的悲惨生活。他们有钱,他们也有朋友,但是在那些特殊的日子里,那些仿佛都变得毫无是处。节日里最重要的事情是回家,但如果家里就只有一个人呢?换作从前,我肯定不会想到这种事。

我觉得回家不只是到某个地方大家聚在一起吃个饭。回家的时间应该长一点,做的事再多一点。毕竟家里的人为了准备那一顿饭真的张罗了很久。尤其是那些负责做饭的妇女们,从什么菜色,什么价格,什么时候把材料入手,什么时候开始做饭,要先做什么菜……这一切都是学问。但对其他人来说,光是让他们准时到家仿佛都很难。为什么这些不对等的付出,妇女们还会年复一年地欣然接受呢?当然,现在的人如果不想这么干大概就会在外面的酒楼饭店之类的订个房间。但我依然觉得,年饭这种东西,只有在家里吃,才能有那个味道。大概是因为准备那一顿饭的过程很不容易,所以才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在外面吃,能比的只是你能给出多少钱,但如果那个钱是在平日消费,肯定会有更好的效果。我为什么要在节日里花更多的钱但所得到的服务却打了个很大的折扣呢?

成长的意义在于你越发能发现身边一些从前你不为意的事。在知道了解他们以后,你自然而然会对生活更加感恩,幸福感就来了。

2018-02
15

喜欢上龙妈妈

By xrspook @ 22:26:00 归类于: 烂日记

每到逢年过节,我就觉得自己在逃避人生。有种微信我也不敢随便打开的感觉。因为里面的恭贺短信会接连不断地发过来。不回复我觉得不好意思,回复我又觉得的确没什么话。跟你开始工作的那几年很不一样,现在我已经完全没有那个心了。虽然从前的短信还得要钱,现在的微信不用钱,而且打开微信群还能抢几个红包。跟收发短信一样,红包这种东西,只是收不去发,我会不好意思,所以直接视而不见最好。近几年来我的逃避方式是直接不打开。对别人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对我来说这种操作其实平常得很。在电脑上没装微信之前,每天我就大概只有一大早和晚上睡觉之前打开一下,其它时间都不会看。我这种操作相当之反人类。情况就像从前人人都在玩QQ,我却对QQ一点都不感冒,当时我玩的是MSN。

今天,我把龙应台的人生三书中的第二本《孩子你慢慢来》看完了。其实这是三本书里面的第一本,但偏偏我首先看完的是最后一本《目送》。当我想把第二本也住手的时候才发现亚马逊中国春节不送货。满59包邮其实已经很便宜了。

龙应台我读高中的时候在《读者》上第一次遇到。当时我并不知道原来她是台湾作者。之后的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看过她的作品,直到我遇到《目送》,那书把我看得稀里哗啦、不能自已。所以在某次买书凑单的时候,我买下了《孩子你慢慢来》。虽然,我还没当妈,但是书中那个当妈的感觉,我实在非常理解。甚至会有点感同身受。回想过去看过的那些书,龙应台大概是我第一个持续关注的女作家。《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大概要过一段时间我才能通过凑单入手,但是我又很想看,所以今晚就在亚马逊买了kindle的电子版。kindle的电子书真的能让我全部看完的不多。很多都是兴冲冲地买回来,然后就放在那里。我买过《王小波全集》,但是没看多少。我也买过很多你跑步相关的,的确,我真的看完了其中一些,但也有很多同样是只是放在那里。看外国作家的书,我还得想象那些环境,看龙应台的书,虽然《孩子你慢慢来》说的是异国的生活,但是我觉得,我就在他们身边,见证着那一切。一直以来我都从未奢望、向往过外国的生活。但从这本书里,我感觉到他们孩子的成长跟我们真的很不一样。他们孩子的时间是由自己掌控的,而我们孩子的时间是被所谓教育填满的。家长们觉得如果孩子的时间不被各种教育填满的话,他们的时间就会被孩子填满。所以有些时候,我觉得家长们这么安排,实际上是在推卸责任。我小的时候,家长没有在我睡觉之前给我讲故事,没有拿着书讲,也没用直接不看书讲出来。我们没有那个习惯,但是在睡觉以外的时间,我让他们讲故事,他们会如我所愿,不过现在讲过的故事我几乎已经记不起来了。

不知道我的爸妈有没有后悔过有些事情当年没有做,如果重来,他们会改进其中的一些吗?

2017-02
12

老头的X生活

By xrspook @ 18:01:24 归类于: 烂日记

终于在春节结束之前,我又看完了另外一本书。那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最后的一本小说《苦妓回忆录》。与其说这本书叫做《苦妓回忆录》,不如说那是一个九十岁老头晚年召妓谈恋爱的回忆录。通常召妓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但实际上,那个九十岁的老头,一直都没有对还是处女的雏妓做那种事。所以说,跟那个小女孩相处的过程,准确来说更像是一种仪式。曾经马尔克斯好像在某本小说里说过,爱情是腰部以上的事,满足需要是腰部以下的事。在这本《苦妓回忆录》里,九十岁的老头,貌似在做别人都以为是腰部以下的事,实际上,他在进行着腰部以上的仪式。看完《族长的秋天》以后,看这本《苦妓回忆录》,感觉让人太痛快了。这才是我熟悉的那种小说的节奏。没有连绵不断的逗号,没有好几十页都不分段,也没有由无数多个连贯不起来的小故事堆砌出来的情节。

《苦妓回忆录》很特别,重点在于主人公是一个九十岁的老头。一个人能活到九十岁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他一辈子都没有结婚,当然也就没有儿女。虽然他一直都在工作,但是他的收入只能用拮据去形容。曾经他的家庭可以算得上是名门望族,但在这本小说里,他那个时候所处的环境只是温饱而已。额外的要求就要付出额外的费用。为了满足他的小愿望,他不得不变卖家产,虽然他家算不上家穷四壁,不能糊口,但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以去卖。但即便如此,他还是不断去某个店里见他梦中的女神,去见他的小姑娘。如果这种事发生在一个小年轻,或者一个中年人身上,还可以理解,但他是九十岁的老头啊!你见过九十岁踩单车的老头吗?从书本一开始我就等待着那一刻,老头跟小姑娘结合在一起,但直到书本的最后一页,都没有发生这种事。从生理上来说,老头应该不行了,但从心理上来说,我更觉得那是因为他不想仓促地那么干。因为如果他真那么干了,那个还是处女的小姑娘就跟他从前已经干过无数次的妓女一样。他心目中的那个地位就有可能,从恋爱对象、心中的女神,变成和其他女人一样。九十岁的老人,通常来说,生命已经处在飘摇之中,有可能会老人痴呆,也有可能患上各种慢性疾病,生活质量严重不堪。但这本《苦妓回忆录》的主人公却在九十岁的时候喜欢上十几岁的小女孩。而那个小女孩,一开始本来是当作他九十岁生日的发泄对象。一切都是那么的实在,但实际上这延续了马尔克斯的神奇风格。因为九十岁老头这个主人翁的定位,足以让人神往和遐想。天知道到九十岁的时候,我们的生活还能不能自理,还会不会有心思去干那种事。

别说九十岁了,现在我只有三十岁多一点,但我经常也会想起从前的事从前的人,还有从前的环境。如果,我能活到九十岁,到那个时候,我思念从前的时间一定会更多。我的观察发现,身边的老人到了一定年龄,脑子里大概就只有从前的事了,新的事他们很快就会忘记,但老的事就像刚刚发生过一样,他们印象深刻。这个九十岁的主人翁,居然没有活在自己的记忆里,想起童年快乐的种种,想起和爸爸妈妈的生活,以及沉醉在自己灿烂的年轻岁月里,这让我觉得非常神奇。但实际上,书中某些部分的确也有点出了老人淡淡的痛,你。文中两次讲到他在报社的编辑部里看到创刊时全体人员的合影,但那张照片里绝大部分人的头上已经画上了十字,他是还活在世上的人为数不多的其中一个。当自己从前的朋友家人全部都去世,只剩你一个的时候,那会是什么感觉?命足够长,长到那种程度,我觉得是另一种煎熬。

我想念马尔克斯了。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