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学习
还记得读书的时候,我对概率的题目还算挺喜欢,相比于那些需要漫长计算的代数来说,概率算是比较人性化了。还记得大二的时候,我们是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一起上,同一个老师,一个星期有两次课,一次上线性代数,另外一次上概率论。我觉得概率论比线性代数简单太多了,因为线性代数总有很多很多的计算,相比之下概率论没那么郁闷。之所以记得概率论是在大二学的,首先是因为我记得因为羽毛球的训练,我把头磕破,是大二的事,因为我居然还来得及赶去上线性代数的课。因为线性代数和概率论是一起的,所以那时我只能在读大二。
高中的时候我们也学过概率,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无论是大学还是高中,之所以要学概率,纯粹是因为课程上有那么个要求,而我们又必须要掌握,虽然从原理到实际应用,当时我都算是记住了,也会用了,考试的时候能拿到分数,但实际上我并没有把那个东西往心里去。因为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慢慢琢磨透技巧背后的各种原因。当时我从来没想过如果是让我去解答那个问题,该怎么去做。从一开始,我就不是从自己的感官出发的,而是只是套用他们丢过来的那些工具。我觉得缺少了这种最根本的感知,让我整个学生生涯很多时候都很痛苦。我觉得老师应该教会学生用已知的知识去感知体会未知的世界。这才是学会学习,这才是终生有益的。但有些老师却只会把工具丢给你,然后我叫你死记硬背所有。无论那些公式是最原始的那个,还是推导出来的东西,一律都要记住。我一直觉得,最根本的那个东西记住了,其它东西就可以自动演算出来。所以其实接下来那一大堆符号的组合未必要一定都默写出来倒背如流。他们自己有神一般的记忆力,觉得这样做快捷省事,但他们却没考虑过不是人人都有神一般的记忆力。作为某一门功课的老师,他关注的只是他教的那门的东西,但对学生来说,我们需要死记硬背、需要灵活运用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而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根本还没来得及把它们进行分类组合记忆,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测验考试。的确在测试里我能拿到分数,但实际上那只是一个暂时性的东西,实际上因为没有真正进入我的心,所以在往后的日子里,当然不会被留存下来。
直到高中,我们的政治课才开始教哲学。那是一门很高端的学问。用那个东西几乎可以解释全世界的所有。但解释是一回事,当到达某个处境的时候,要解决问题需要调用知识又是另外一回事。生活中的很多我们并不需要提升到哲学的境界,也不需要提炼出什么公式原理,但其中的经验窍门却能方便我们很多,而且不仅仅在某件事上,而是可以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当哲学家、科学家等高端人士。
有空的时候,去思考一下生活,而不是纯粹套用书本上老师教给你,或者填鸭式灌输给你的那些工具,其实也是挺有趣的。尤其当你推断出高端人士的那些经验结果,更加会感到莫名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