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
28

忙而不乱

By xrspook @ 11:19:43 归类于: 烂日记

在慌的一逼的时候,还得保持自己的套路,我觉得这是成熟的体现。通常来说,人一慌乱脑子就会一片空白,但是经过长期的磨练,我们应该做到平时做事的时候不慌不忙,可以会随心所欲;在慌到不知道该怎么出招的时候,我们还有一套保底的方案能保证我们继续能把事情完成,甚至是不出差错搞定。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思路的呢?大概是工作之后才想出来的,因为有些时候,很多东西同时过来,但实际上我根本来不及处理。如果我每件事都做一点的话,每件事我都完成不了,于是正常的操作是,在工作开始前就理清思路,应该有什么步骤。如果是联合过来的,我有没有什么插空的可能性。如果我一个人实在完成不了,我应该把工作如何拆分出去。在拆分的时候,我还得把别人的能力考考虑上,他们能不能按我的要求完成任务,又或者他们会不会拖慢我的工作。我是一个心急的人,通常来说我不会到截止的时候才匆匆忙忙把东西交上去,我会悠闲地提前完成,哪怕代价是我必须偷偷地加班。别人的帮忙或者说帮倒忙有可能会导致我不能提前完成,甚至要拖后很长时间才能结束,于是我同时得考虑,如果不能按时,我应该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告知我的上司。这不是推卸责任,而是让他们也有个心理准备。

遇到着急的事的时候,更加需要套路。首先深呼吸一口气,想清楚我到底要做些什么,我应该用哪个方法开干。如果某个方法行不通,我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去实现。接到工作的时候,首先第一反应不是在那里嚷嚷,吐槽那份工作有多么的变态,又或者把派工作的那个人先骂一顿。如果那份工作不只是分给你一个,别人也要做,显然这种埋怨只是在搞乱自己的情绪同时拖慢你的工作进度。有时我实在不明白那些人为什么在做事的时候总是有那么多的商量。真正的商量应该是你提出abc方案,然后跟别人讨论的时候,而不是把问题摆出来,两个人在无休止的讨论一些没有结果的东西。之所以没有结果,是因为他们把时间耗在嚼舌头上,而不是用在翻查资料找原因、找方法上。显然这些东西是讨论不出来的,得挖掘出来。他们的那些讨论不只是在浪费了他们的时间,也对旁边的人造成骚扰。当你真的专心工作的时候,他们说的那些话自然都是废话,就像耳边风,就像听音乐一样,但有些时候,你未必就能做到那么的专注,于是你的工作效率也被拖低了。身边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同事当然好,总比像我这样绝大多数时间都死气沉沉好很多,但问题是那个活泼的同事该安静的时候必须能控制住自己,把他们说话的优势放在其他方面。

好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自己不会说话,但是却挺能写的。不过自从用语记写blog以后,我开始觉得自己的说话有长进了,反而敲键盘写东西的时候会偶尔出现卡壳。

既然收得下这份工资,你就得交出足够多的表现。

2017-10
30

拖拖拖

By xrspook @ 16:18:03 归类于: 烂日记

等着双十一,等着分新宿舍,等着传说中的停水。双十一这种事不到那一天肯定不会发生,停水这种事说明东莞负责我们这一片的供水公司彻底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至于新宿舍,不能怪别人,只能怪我们单位的人非常拖沓。

新宿舍建成已经接近半年,外单位的人来学习入住的人也已经超过了2批,但我们那些领导居然还在等不知何年何月总公司搞活动的时候90多人入住过以后才让员工去挑选入住。这到底是什么道理???从正常逻辑的角度考虑,为什么要等别人过来学习睡一晚上了我们才能入住呢?从经济的角度考虑,让别人先睡最大的坏处是别人把我们的新宿舍当作是酒店,拎包入住,所以我们不只要搞定所有的卫生,还得配齐所有的用品。什么床上用品,什么毛巾牙刷水桶之类。搞得很辛苦别人还不会满意,因为天知道你的床上用品洗过没,那些柜子之类的东西到底擦干净没。对别人来说,显然住酒店比住我们的新宿舍好太多。他们不喜欢,我们也很烦,因为之前要搞卫生,之后也要搞卫生。90多套床上用品怎么办呢?那些东西不会发给员工,即便是别人用过了再发给员工,员工也不会很愿意接受。于是那些东西就只能放在那里,放着放着就忘记了,然后等往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有人来,又买一批…… 什么叫铺张浪费?这就叫铺张浪费!我们单位要为每个来学习的人提供的物资费用比那些人直接自己去住酒店还贵!而且,他们过来住是零费用的!等于是本该是每个单位自己的开销全部都落在我们头上。他们住得不爽,我们干得不爽,还得花一大笔根本没必要的费用。完全就是在干吃力不讨好的事!

终于,在上周一的中层以上办公会议上他们通过了新宿舍的分配方案。中层讨论通过了,职代会也讨论通过了。上周一就已经拍板需要走的流程到这周一还没有具体实施。这到底是为什么?!办公室负责相关事务的人有事请假一周,难道这件事就要再拖沓一周?方案出来,现在要做的只是按照那个流程把选房的人依次叫过来,让各人自报一个房号,然后登记好,接着给相应的钥匙,就这么简单!余下那些虽然装修好、放置好家具的房间里不堪入目的卫生问题自行解决。唯一他们需要限定的就是拿到新房以后要多少天之内要从旧房里搬出,好腾出空间让阿姨搞卫生、对房间进行维护修理然后再投入使用。整个流程只要前面的卡住后面的就会都无法开展。眼看就11月了,我需要为新宿舍购置的冰箱和洗衣机都已经选好,连网购的优惠券都已经到位了,优惠券的期限就要到期,但房间还没落实。你让我把冰箱洗衣机放哪里呢?!难道这些东西全部都让他们只是先放保安室然后往后我再自己扛上那个传说中的房间?!

我相当不喜欢这个单位的作风!

2017-09
30

理清思路

By xrspook @ 11:24:57 归类于: 烂日记

理清思路比其它都重要,搞清楚整个流程,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比非常勤快地不断地猛做靠谱。今天早上,我总算在7:30之前,完成了昨天数据的汇总。因为经过昨天的各种记账以后,我有点明白那到底是怎么回事。的确,上级的要求很变态,通常要求你按批次去汇总,一个批次里面可能有多个单位,通常来说他们会要求每个单位都分开。有些时候只需要一个批次的总数。这还不是最烦的,更烦的出现在某些账目里,需要分列客户的属地,于是一个批次里面有N个客户,可能会有M个属地,也可能会有N个属地。N和M的关系非常难说,具体情况会如何,运气好的话就刚好是一个客户一个属地,运气不好的话可能是多个客户一个属地,但是却仍然有多个属地。账里要求你把同一个属地的所有批次都写进去,等于那是按照属地分的,但问题是得把多个标的的加起来。而更多时候报送时别人总是要求你分批次分客户。其实这些对应不难,但是却很烦。尤其是当你一个批次的东西还放在接近30个仓里面,每个仓都有变动的时候。今天之前我在烦的东西,除了这些批次客户还有什么船号。但今天我想通了一个问题,船号是什么根本不重要,对我来说重要的只是仓号。批次客户仓号就是我需要的全部。船号和车号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无所谓。当然如果我要做另外的统计汇总,船号就比其它都重要,因为有可能要做某个客户所有船号或者不同船舶吨位的分类汇总。所有的这些信息只有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理清思路,如果往后再回过头来,基本上已经没办法再搞清谁是谁了。如果连我这种愿意折腾的人也搞不清,别人就非常有可能更加是乱成一团。之前让我混乱的是某个客户中了两个批次的标,所以从心理上说,因为客户名称是一样的,我很难把它分出来。但今天我想清楚,其实之所以有这样的困难是因为批次这个分类字段没有被加进去,如果我一开始就是按批次区分的,无论那个客户出现在多少个批次多少次都无所谓,对我来说那个客户名字上是一样的实际上身份不同,你直接把它当成客户的分身就可以。名字是一样的,但性质不同。

因为变化汇总的要求很多,如果没有对数据进行透视表方式的处理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我很庆幸,在搞这一摊东西之前,我越发的熟悉数据透视表这个功能。有了这个东西只要我的基础数据分列得足够详细,我就可以得出我想要的汇总结果,可以按仓、可以按批次的、也可以按客户。当然如果你硬性要求还得分什么车多少船多少,会有点难度。但是这个也未必不可能,因为从我们现在的这个称量单号生成规律还是可以把车跟船轻易地分离开来。但是要做到这个,最恰当的方式是一开始的时候就做好分类标识,就像我在那些分类标识里面又添加了批次这个选项一样。自从单位开始有船进出以后,我都每天都过得很郁闷,首先烦那些船的数据到底有没有输入,其次是那些船到底属于哪个单位、属于哪个标的,。没有一个系统是完全靠谱的,所以最终我还得自己搞清自己到底想怎么样。今天是这个月最后一天,估计我们单位的不会让我好过,所以不可能在今天下班之前就结束这个月的账目。但是月末这个数耗在那里显然麻烦非常大。为了这个我已经郁闷好几天了。

有种被掏空的赶脚。

2017-07
28

终于上路了

By xrspook @ 11:44:43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是我第三天报数,在理清思路以后,我只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就把基础的数据给梳理好了,余下来的事就只是核对数据跟实际单据是不是一致。如果可以的话,就可以用那些数据进行整理。基础数据这一块,第一天我就已经理得相当快,而现在已经到了第三天,自然是更加顺手。因为那些东西基本上现在已经不是人工去计算,一个数据透视表,选定区域,把4到5个,字段项拉进去,结果就出来了,为了好看一点,可能还得设置一下数据的显示格式。而之所以可以做到这样,我觉得最大的功劳是我的显示器换了。显示器是23寸宽屏的,所以在横向方面能显示更多。以前我一直都用17寸方屏,所以Excel的工具栏就只能显示那么点东西,因为我不想把工具栏分两行显示。但现在显示器换了,我直接把数据透视表也拉到工具栏里也一样毫无压力。工具栏决定了工作的速度,虽然其实数据透视表工具栏这种东西最终用到的可能只是那个刷新数据的叹号。其它操作基本上我都是通过右键来完成的了。重新设置数据透视表的源数据范围必须得用数据透视表的导向回去。

第一天我把数据导出以后还先删掉以前那些,表头表尾之类的东西。从昨天开始我觉得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去理会那些东西,所以直接让它留在那里就可以。需要数据的时候,直接用数据透视表,选择源数据范围,然后几下拖拉就能出所有的汇总。这种操作绝对不会出现数据错误,除非我选择的源数据范围错了。数据透视表肯定不会出错,唯一出错的也就只能是我把数据透视表的数据抄在本子上,在抄的过程中抄错了。但这种事情是可以避免的,比如说,我把分类合计都全部加一下,得出这总数和系统一致,基本上抄错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电脑上的数据处理是第一步,抄写是第二步,拿到原始单据以后,跟本子上的数据校对是第三步,这样下来其实就是完成了一个核对纸质单据和电脑数据的过程。我觉得把数据抄下来的这个过程不能省掉。虽然有点繁琐,但实际上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之中,本子就会体现它的作用,毕竟,查具体的内容翻本子比翻电脑的数据要快。而且有些时候,在电脑的文件里写出某些说明可能如果你没翻到那个文件就没办法找得到,但是本子上的东西显然如果用其它颜色的笔标注出来就会好找很多。没有人要求我一定必须得这么干,但是我觉得这么干会保证我的工作更加顺利,不会出错。把握好原始数据是所有上层建筑的基础。如果原始数据都是乱七八糟的,上面的整理一律都是扯淡,完全是站不住脚的。比如某一天报送的数量本来是61,却变成了95,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完全是因为报送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去核对纸质单据,如果核对了就会发现,根本没有那么多车,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是因为数据导出的时候筛选的日期错了,95包括了两天的数据。这种错误是低级到完全不能容忍的。虽然只要一查绝对能查的出来,但这种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把工作都做到位就可以了。

统计这个工作,我觉得主要分两方面,一个是你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你必须所有步骤都按照流程去走,因为流程是保证,你不会其中错漏出岔子。在所有的基础都已经扎实到位之后,就应该开始大开脑洞去创新。用不同的方法和视角去理解预测数据。后一条是比较高层次的要求。如果某些人连最基础的都很浮夸,你怎么能奢望他能做到第二步呢?!人的懒到一定程度,也就算了,但真不要太过分。

工作越做越轻松就对了。

2016-08
28

我的

By xrspook @ 21:57:09 归类于: 烂日记

我也说不准为什么我那个感觉,但我真的能感觉得到肿么破?!那种我觉得那东西就是属于我的的感觉从未如此明显。因为跟很多事不一样,那不完全由我去控制,不像参加跑步比赛,手腕上的GPS心率表和带在身上正在运行的跑步app能准确地告诉我我是否达到了自己赛前的目标以及具体成绩如何。相比于跑过门楼看到上面的时间大屏幕我更相信我自己的设备,因为我不是00:00:00那个时点开跑的。但在单位的业务技能比赛里我觉得自己会拿第一,这是第一次。而这次,情况又的确如此。昨天中午1点多同事已经在微信上说根据确切消息今年我们单位参加的两项技能竞赛都拿了第一名。不确切他们不敢这么说,但那个时候我的确不相信,因为上午9点多比赛结束后样品要从佛山高明送到越秀北路的省质检站,怎么可能下午1点多就出结果了呢?!即便脂肪酸值他们能在1小时内加班做出来,标准的水分也得做3个小时啊!除非他们用的是卤素快速水分测定或者是130℃的烘箱方法。那种隐隐第一个的感觉困扰了我一个下午,虽然我知道纠结在那个问题上没有任何意义。最终,当我的另外一个同事被叫去准备获奖证书,她途中回来确定我的确拿了第一,我才终于解脱了。没有很兴奋,也没有什么其它特殊感觉,因为甚至在比赛前,又或者更早我知道这比赛大概要怎么比单位硬把我的名字报上去的时候,我就觉得我有赢的可能。这是直觉,因为我的确觉得今年自己运气不错,而这项比赛运气成分不小。今年我已经赢了一个小米手环、一套厨房刀具、广马半马中签,再赢一个需要有运气才成功的技能比赛完全说得过去。

这个“新陈稻谷鉴别检验比赛”准确来说这根本就是一个呵呵的粮油检验员的比赛,说这是粮油保管员的比赛更合理,因为粮油质量检验员的教科书上完全没有类似的东西,但保管员教科书上有!对所有靠谱的检验员来说考这些东西都非常的不靠谱!

运气成分在于在比赛的时候我们到底找不找得到感觉。运气以外的能力部分在于能不能把握住所有可以得分的地方,让那些点毫无破绽,还有就是即便真的找不到感觉能不能随机应变在短时间内从杂乱无章中找出规律。运气我不能控制,但在可控的地方在赛前和比赛时我都已经发挥到极致了。比赛的前一天上午的某段时间允许比赛现场踩点,我知道了有哪些器具,了解了那个比赛环境,知道了灯光问题将成为所有人的最大敌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我感觉到不用赛会提供的台灯、光靠会场的暖色照明射灯反而更能解决问题,因为那是大范围均匀的散射光。那天晚上根据裁判讲解的比赛规则和我个人的思路我确切地整理出了一套操作流程,并用实物和凭空想象模拟了多遍。这种在脑子里模拟的做法体操运动员和跳水运动员在分享他们经验的时候经常会提到。我没有器具没有样品,最多也就只能这样了。这些模拟不是白费,那让我把整套流程变成自己的条件反射,只要按照这套流程走我就不会被扣分,只要我能熟练不加思索地做出我就完全可以忽略所有的得分点,无招胜有招。装逼的地方必须装逼,但有些比赛规程里用“或”字连接的地方我就只需选择最优,没必要把提供给我的东西都用上,节省时间很重要。当别人在听天由命阿弥陀佛各种祈祷的时候,我晚上在酒店的房间写出了这些:

1、检查器具齐全
2、开灯至最光亮,目测三个样品的色泽,从左至右排新陈
3、单样品从左至右依次逐个嗅觉、触觉、听觉、视觉、齿觉(开袋闻,手插抓取摩擦,抓起放落倾听,平铺掌心看,取几粒咬)
4、三样品从左至右嗅觉确认
5、封好袋子三样品平铺视觉确认
6、填写答题卡
7、100g混合样品倒于桌面开始分拣
8、分拣完毕各自装袋
9、电子天平检查电源、水平、开机
10、天平去皮,分拣样品称量(袋子倒到盘子,称量记数,盘子倒搓斗倒袋子,加标签,封袋)
11、挑取数量不够,继续挑选
12、挑选完毕,剩余稻谷装回初始混合袋子,收拾桌面
13、操作完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烂笔头的文字要用实际操作反复验证,然后形成习惯。

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前一天晚上我完全没有失眠,甚至连梦都没做。第二天早上到平时起床的时候我自然醒来。早餐我克制地取我所需。直到穿好白大褂并进行入场排练的时候我仍感觉不到紧张。

比赛开始。我按照我的流程走。我应该能从颜色判断出新陈,实际上我几乎看不出来,很努力地看了半天,大概看出来了,但直到打开袋子闻味道我才终于放下了心头大石。我的眼睛彻底哑火,但鼻子拯救了世界。余下的神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齿觉我都只是在流水线装逼。谢天谢地,在那个台灯下眼睛辨别歇菜的时候如果鼻子也把我抛弃我肯定完蛋了。我100%自信我的判断结果。开始挑那100g混合稻谷的时候我感觉到我的手在颤抖,我的紧张终于展露了出来!但这只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因为再紧张也没用,分拣那东西靠的是专注和耐力。一开始我把台灯开到最光亮模式,但我完全就看不出个所以然,所以一开始的时候纯粹乱来。于是我直接把台灯挪走了,至于台灯那个时候是什么光度无所谓。过了一段时间,我的眼睛适应了那个环境的光度,我终于能看出那堆东西里我应该能看出不一样的颜色差。分了一大半以后我恍然大悟,这些准备比赛样品的人不够专业,他们选取的新旧稻谷粒型不一致,新的是普通中等身材的早籼稻,旧的是类似优质稻谷的高瘦品种。那个时候,我笑了,估计那些挑稻谷的选手也就只有我一个会挑着挑着居然笑了的吧。我用一开始分辨的那三大袋稻谷验证了我的看法,大概就是那么回事。于是颜色很相近的高难度分拣变成难度较低的互混粒型分拣。对分拣人来说分拣手法是一样的,只不过分辨强度可以降低一点了。在赛前我在明亮的散射光下做过新陈稻谷的分拣,但最多只挑过50g,从未挑过100g。挑到一半的时候我有了新的策略,如果时间充裕我的旧稻谷已经挑够50g后我应该从那50g新稻谷里再挑出20g明显新的作为呈交样品。因为在练习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试过无论自我感觉已经挑得多么的彻底挑选出来的旧稻谷和新稻谷都还是和原始样品的脂肪酸值相差很大……但实际上我已经没时间那么干了,还剩下一分多钟的时候我第一次去称稻谷。OMG!我挑得那么辛苦而且时间已经完全没有后路的时候我的旧稻谷只有44g多一点!要求是我得挑选多于50g!我脑子进水一样把两盘已经分拣开来的新旧稻谷拿回座位,从新那里铲了一些去旧那里。然后再把东西拿到电子天平那里再次称量。其实这些操作我完全可以直接在天平旁边完成而无需走来走去啊好吗!我的运气帮了我一把,不知道铲了多少我觉得是新的稻谷到我觉得是旧的稻谷那里,天平给我显示的是50g多一点,完成任务!新稻谷的量是49.36g,所以如果那袋东西真的是100.00g的话,我的旧稻谷应该是50.64g。运气帮助了我在旧稻谷那里混入最少的新稻谷伤害。称完新稻谷的时候已经时间到。显然很多人都没完成,所以主持人就说不能再继续分拣了,但可以把称量及后续步骤做完。把新稻谷电子天平的读数写到纸条上的时候我的手是颤抖的,写出来的“49.36g”简直惨不忍睹,幼儿园的孩子都写不出那么恶心的字!在经得裁判的同意后我把那堆恶心的符号划掉又写了一遍。我的紧张和不淡定彻底地在1小时比赛时间到了以后展露出来,幸好,那都不是最重要的了,也不是得分点,没有人说字写得太抖太丑得扣分。如果说整个过程我还有什么美中不足只有那多跑称量的一趟。

灯光对所有人来说都很折磨,但我觉得自己适应过来了。人人都会觉得分辨颜色相近的稻谷很痛苦,但我居然发现了长是旧短是新的秘密。我确信肯定不是所有人都能同时做到这两点,况且他们其中的有些人应该没有我前一天晚上的周密准备呢!我不赢,谁赢?如果谁在我之上,能告诉我除了运气以外,TA哪里做得比我还要好吗?

这次技能比赛考验的专注和耐力正是我这个有2年大半跑龄的业余跑者所自豪的。1小时大概是跑完10K的时间,这段时间里完全专注没问题,这段时间里一直跑不停下来更不是问题。我是一个跑者我也是个橡皮章手艺人,弯腰伏案几个小时雕刻细致橡皮章这种事我2013年夏天开始就在做。这两项一动一静均考验专注和耐力的事都是我的日常习惯。即便是换了个领域,但只要是考验这两个能力,我怎么会输给从未在任何一个领域倾注专注和耐力的人!

综上所述,是我的始终属于我。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