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
30

再也没有家乐福了

By xrspook @ 8:24:24 归类于: 烂日记

广州最后一家家乐福也关门了,这就意味着广州再也没有家乐福。不仅仅是广州没有了,深圳也没有了,整个中国的南片区的大城市基本都已经再也没有家乐福。家乐福的离去让我觉得百感交集,因为我在家乐福有过一段记忆,那段记忆刚好是我觉得人生最美好的20年。

公众号上说家乐福万国店是2002年开始营业的,2022年结束,也就是说大概20年。我是那个看着他们开业又看着他们关门的人。当时一条很普通的前进路上,江南大道这边有个好又多,东晓南路那边有个华润万家,中间南田路的十字路口有个家乐福。三家大型超市,家乐福的生意最好。可以这么说,家乐福的出现直接把路头那家好又多顶死了,在没有家乐福之前,好又多非常旺场。

我实在不记得自己在家乐福买过多少法棍。一开始的价格好像是3.9元,后来越来越贵。除了法棍以外,他们还有各种各样硬的面包。在家乐福见识那个东西之前,我基本很少接触那款面包,但自从有了家乐福,自从他们出现在我的生活圈里,家乐福的面包经常会成为我家的早餐。有可能是硬的面包,也有可能是长条的吐司。11.9元的长条吐司,跟嘉顿或者利口福的比起来便宜了一大截,就更不用说如果要跟美心相比,那有多划算。一开始的家乐福到了晚上七八点的时候,自己烘焙的面包还会捆绑销售,买2送1或者买1送1,本来就不贵,结果就变得更便宜。还记得我妈在广医二院住院的时候,我就曾经在那个时候买过面包回家,但是面包回到家以后,只有我一个人吃,居然吃到发霉了都没吃完,不得不丢掉。

逢年过节的家乐福年货特别多,堆到整个过道都是,而且人山人海,结账的时候经常要排长长的队伍。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认识万国奥特莱斯的,但对我这个外婆就住在附近,闲逛的时候一定会万国,去万国90%都是为了去家乐福。如果到上面或者下面的奥特莱斯逛一下,纯粹就只是想逛一下而已。很久很久以前,当万国的奥特莱斯还没有一层楼全部都是吃饭的地方时候,那个地方好像叫海珠书城。那是个我非常喜欢去的地方。家里的某些书还印着那里的书戳。但是书城这个东西不赚钱,为什么会在那里开一个海珠书城呢?我也搞不懂。大概是因为海珠区的其它地方没有一个卖书的大卖场吧。当时的书城很单一,除了卖书就是卖书,可能也卖一点音像制品,但不会在里面搞什么文创,也不会有咖啡吧之类的东西。现在的万国奥特莱斯,大家去那个地方完完全全是冲着奥特莱斯去的,我不知道现在去的那些年轻人里有多少个知道那里曾经有一个很大的家乐福。那里的家乐福曾经是叔叔阿姨老人小孩的闲逛圣地。每次去万国,我一定会去家乐福里转一圈,虽然可能什么都不买。

家乐福的离开或者说家乐福万国店的离开我是有点落寞的。因为在家乐福结业之前,外婆就去世了。外婆去世以后我就很少去那个地方,虽然我妈过一段时间还会到那里附近去买菜,还会顺便去一下家乐福。因为同样的商品,就价格来说家乐福万国店的要比客村沃尔玛便宜。对我来说,万国家乐福因为有外婆在,所以那永远是家的感觉,现在外婆不在了,家也没有了。

我觉得这辈子再也不会有另外一家大型超市会让我有这种情感上的羁绊。

2021-11
27

信仰偏颇

By xrspook @ 10:33:12 归类于: 烂日记

当万国广场还不叫万国奥特莱斯,某个楼层有个叫海珠书城的地方的时候,我经常去那里逛,而且经常是一个人逛。我总是在那里外国文学的区域转悠一遍又一遍,希望某一天能在那里找到《百年孤独》,但是一直没有。在中国正版的《百年孤独》上架之前,好像海珠书城已经不复存在。但是我却清楚的记得,我曾在那个地方买过不少书,其中一本是《堂吉诃德》。《堂吉诃德》这本书相对于其它外国文学的小说来说是个大部头,起码是其它书1.5倍那么厚。我曾经多次想把它看完,但是结果还是没有。还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曾经有机会把那本书看完,但是依然是看到半路就没有然后了。所有人都会说《堂吉诃德》是一本西班牙语必看的著作,但是把这本书看完,远远不那么简单。当年我把书放在宿舍,在睡觉之前看几分钟。当时的宿舍只有光管,我没有配置小台灯或者阅读灯之类的东西。如果每天阅读的量太少,根本没办法让自己沉浸在那个故事里,而且好长一段时间,我只是觉得故事很荒唐而已。

这个星期因为工作日晚上的作业没那么紧张了,所以我可以在晚上11点多一点的时候就躺在床上,因此也有了机会看书。看什么书呢?我想起了kindle里面很久很久以前这已经存下来的《堂吉诃德》。那是我刚刚开始用kindle的时候就已经存下的书,到底是免费还是只花了很少钱买回来的我已经不记得了。反正我存下了两个版本,一个是上海译文的版本,另外一个是插图版。现在我开始看的是上海译文的版本。

现在看《堂吉诃德》和我10多年前看的时候感觉很不一样。的确故事很荒唐,但同时也非常搞笑,背后是强烈的讽刺和无奈。我不知道这种感觉是不是黑色幽默。在我印象之中,我从来没有看过一本书的主角疯成了这个样子。他完完全全沉醉在了骑士小说的故事里,完美的让自己无缝切换于他说看过的骑士小说故事之间。其他人知道他在发疯,但是却没有人可以把他从这个泥潭里解救出来。

文星酒店的广告语里有这么一句话“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这大概是习大大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信仰有偏颇的时候,问题就很严重了,比如说堂吉诃德的信仰就是骑士小说。也正是因为信仰这个东西很重要,所以国家才要花那么大的力度整顿娱乐圈里的明星。因为那就像骑士小说一样,搞得不好会带坏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而且可能不只是年轻人,还有那些青春一代,中年一代,他们应该担负起这个时代的使命,但跑偏的信仰却会让他们成为一个又一个的堂吉诃德。

重新开看《堂吉诃德》,现在我只看了百分之几的进度而已,已经有点同情这个病入膏肓的骑士小说受害者。为什么他还没有疯得这么严重之前就没有人救他一把呢?于是这也带出了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真的足够关心身边的人吗?尤其是我们的亲人以及我们最好的朋友。我们了解他们吗?当他们有跑偏趋势的时候,我们有拉他们一把吗?所以堂吉诃德的疯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问题。就像初中时候的某一次班里的某个同学把地理老师气跑了,结果班主任罚我们全部人一起那天晚上留堂晒月光。

《堂吉诃德》不仅仅是一个笑料,把这作为警示的话,可以帮助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2010-08
1

念逝去的你们

By xrspook @ 21:25:21 归类于: 烂日记

网络书店盛行的今天,实体书店在读书人,特别是新一代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逐渐被取代,谁叫书价在暴涨!平装、没有插页200页不到的书定价接近20元,这书价要在几年前,可以买400页左右的书了。没有折扣,还依然用定价去销售的实体书店,我们还有必要去做那个无谓的消费吗?

三联倒了,起码,在广州市中心消失了。我印象中的三联只有天河购书中心三楼那家,和购书中心,传统的新华书店格局很不一样,在没有/极少原版书的当时三联有,艺术设计类的书看得我尤为瞠目结舌。某段时间,我在那里买了几期的NG,不少时候,虽然不买,但我总喜欢到那里转悠,感受那种文人的氛围,那是一个我觉得“不一样”的书店。

三联的谢幕是种可惜。

还有海珠书城,在万国广场的五楼,是高中时期我闲逛得最多的书店,谁叫它就在商业中心,书店不大,书的种类也很中规中矩,但那里经常横七竖八地“坐”满了读者,老的小的都有,大概店员也试过驱赶,但那就是书店的一个特色,道理很明白,海珠区的确缺乏一个属于大家的图书馆。我们能把那个闹市中的小小净土称为“人民书店”么?对于市民来说,这是好事,但对经营者来说,这倒霉透顶,于是,几年前,海珠书城悄然离去了。

从前,书本最后一页印的印章是已付款的标志,但现在,网购图书的今天,包装精美(有塑料薄膜包裹)的今天,图戳越来越少。于是某天,当我们翻开页面泛黄的书本的时候,那个蓝色/紫红色红色的章或许能提醒我们他们来自那些被历史冲刷掉的实体书店。

对集邮的人来说,邮戳是个宝贝,那么对爱逛书店,爱看书的人来说呢?书戳其实也是个命根。.

附:南都过期新闻(2010-07-20)——16载冷暖 广州首家三联谢幕

PS: 由于相机不在手边,各书店的书戳以后另开日志补上,特此说明。

PS2: 另开日志在此——正在&已消逝的书戳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