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碎了心
我总是觉得现在总会很多莫名其妙的东西需要操心,但以前根本没有这个感觉。之前我觉得这会不会是我的错觉,是因为人的年纪大了,所以面对压力的时候反应就不那么好了,但直到前两天给集团公司对口部门的人打了个电话以后,我才发现其实原来他们也有这种感觉,有种而且这种感觉非常的强烈,所以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错觉。为什么居然会这样呢?
这跟这些年来发生某些政策的变化是很有关系的。以前的所有东西基本靠手工,没有系统,所以自然而然检查的人也不可能抓那么细。现在有了系统,某些东西如果我默认你是无法修改,那么那些东西只要符合规则,也就不需要操心,可以把重点放在以前可能并没有太注意的细节上,比如各种期限,但期限这种东西,哪怕是合同上,又或者是各种规章制度上白纸黑字写明白,但实际上实际操作还是有一定的理解空间,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之所以会造成这些不同的看法,哪怕是在软件数据处理上面,使用不同的公式,也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光轮换这种事情,怎么才叫轮换完成?是先进后出,还是先出后进,又或者是边出边进。轮换完成我感觉理论上指的是最后那个业务结束,无论那个业务是轮入还是轮出。但以前根本不需要操这个心,因为默认操作是先入后出,有了仓然后才能入,但这已经是静态储备时期的做法。在动态储备又或者说自主轮换的时代,轮入跟轮出的仓可能不是一个。自主轮换有最低库存量的要求,所以当你的储备规模没达到一定量,要把一个仓完全出完,再从这个仓轮入,你就有可能低于要求的最低库存。在这种情况下,你也就只能采用先轮入再轮出的方法。有可能是在其它仓先轮入再轮出,也有可能是那个仓轮出再在其它仓轮入。这就会导致出现上面所说的轮出轮入同时操作,又或者是先轮入再轮出。在这种情况下,轮换完成到底该如何定义?以前按照我们的想法,轮入完成了,也就算是轮换结束了,因为我们默认做的是先轮出再轮出,但现在情况变了,所以最后结束的那个操作说不准是轮出还是轮出。在这个东西的控制上面,如果我的轮入是先完成的,已经达到要求了,但是我的轮出还没做完,没有轮出的那些部分的储存时间又超过了那些东西的最长储存期限,这该怎么办?如果库存量是足够的话,那么那些还没轮换出去的东西可以做一个性质的转换。把那些已经不符合要求的东西放在那里是不合理的。各种因素叠接叠加之下,轮换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东西。我的理解是,轮换期属于最终完成出库减去成货位时间,但非常有可能有些人理解成为上一次轮入完成到下一次轮入完成,有些人更是极端地认为是上一次轮换完成和这一次轮换开始。这些不同的理解,自然会导致不一样的结果,于是这就引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既然这么复杂,为什么就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让大家都按照那个去执行呢?原来一直以来,大家都没有把重心放在规范化这个模棱两可的东西上面。形势发生的变化,但我们却一直停留在那个我在适应、我在摸索的阶段,但实际上这种被动是自欺欺人的。突然有一个毫不知情的人,用他自己的理解去判定这些东西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样的雷就炸出来了。
我不知道其它地方到底是怎么不规范,到底不规范到什么程度,反正我觉得我们自己的现在的这套规则其实也挺不规范,还有很多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