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
6

移动逼出来的

By xrspook @ 8:02:59 归类于: 烂日记

又是一个周五回家的晚上,我还是那样,提早5分钟离开单位,正常时间到了车站,但是车间比平时晚了好几分钟才到达,于是当我到达滨江左岸的时候,上一趟618已经开走了。已经开过了两个站,所以即便我的611能准时到达,我依然赶不上那一趟618。理论上,高峰期车辆的间隔应该是18分钟,当我到达冰箱左岸的时候,前一趟车已经开走了两个站,显示还有17分钟下一趟车才会到达。结果下一趟车到达的时候,已经超过了17分钟。本来18分钟一趟车,已经很久了,当那些行车的间隔实际上超过了20分钟,就会更加的让你觉得很绝望。

等618的时候,坐在618的上面的时候,我一直都在刷随身WiFi。为什么要研究那个东西?因为现在中国移动通过签到得来的那些流量更加狗了。我一开始做任务的时候,每天签到的可以兑换是500MB日包,1GB3天,5GB7天以及10GB7天,而从这个月开始,多天的全部都变成了日包,500MB变成4小时。我这些东西,一个月之内你顶多只能兑换两次,即便你有足够多的积分,也变成了鸡肋。不仅仅是签到的那些流量,连周末流量包也变成了只是一天有效。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一天怎么可能用10GB呢?一天一个GB都用不到。对那些在乎这些签到任务的人来说,就是这么个情况。1GB包3天,那是理论上绰绰有余的事情,同理,5GB和10GB包7天也是很合理的,但是现在这么个设定就意味着哪怕你再勤快,只要你每天都使用流量,你就不可能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满足你的需要,即便你的需要很低。

被中国移动逼疯了,我有考虑过去买那些大流量卡。也说不准那些卡到底是物联网的卡还是真正的手机卡。如果那是物联网卡,就意味着非常不靠谱,可能随时就上不了网了。如果那是一个普通的手机卡,那个套餐里面肯定有很多水分,比如优惠只在前几个月,但是合约期是多长时间,多少个月以后流量会从上百GB变成几GB,资费也从一开始的19、29变成59甚至以上。现在我用的流量是2GB10块钱,这个月用不完,还可以叠加到下一个月。在售的流量套餐,3GB20块钱,但只限当月有效,这个3GB已经是最便宜的流量套餐了。

我不想被那些是手机卡的流量套餐套路,我也不想把一个物联网的卡塞到自己的手机槽里。所以我选择的是找一家比较靠谱的随身WiFi。我看过自己的流量数据。一个月下来两台手机WiFi使用的流量各自不到15GB。一台手机没有放手机卡,另外一台我的主力手机放的手机卡从中国移动的数据看来,一个月下来的平均流量大概只是2GB。这些流量我通常都会通过做各种任务兑换回来,所以即便我买了每个月2GB的流量套餐,但实际上那2GB我使用得非常少,这是因为我非常克制,同时也因为我做任务做得很努力。所以如果那些随身WiFi的流量不是水得很厉害,一个月50GB以内我绝对包得住。如果没有50%以上的水分,哪怕一个月10GB我也包得住。因为我是那种有WiFi、有安全WiFi的时候就不会用手机流量的人。所以在选择随身WiFi的时候又会比较矛盾,因为口碑好、非常优秀的产品,不做小流量的生意。

最后,在618到达友谊路之前,我选择了品胜展锐芯片的USB随身WiFi,那个东西是含电池仓的,那个电池仓的容量比安装可拆卸锂电池的那个还要大。

2024-07
5

从小学数学题想到

By xrspook @ 8:20:18 归类于: 烂日记

星期三的晚上,初中的同学群突然有人发那两道小学数学题,他说他不会,接着另外一些同学去给他找来了作业帮和猿辅导,结果发现看完答案以后他依然不会。于是周四的早上上班之后,我就花了一些时间,列了个方程给他,但估计他还是不会。为什么作业帮跟猿辅导的那个他不会呢?因为直接看那里列出来的公式我也不大会,但我估计之所以那么简单粗暴地把题干里面出现的数字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起来肯定是因为他们在套公式。在我自己得出答案之前,我没有看他们到底是如何解题的。虽然解题过程中我用了三个未知数,但实际上在整个运算的过程中只是一个未知数在操作而已,另外两个可以通过第1个算出来的结果继续推算出来。

当我做完第1道题,在做第2道题的时候,发现二者很相似,虽然有所不同。在做第2道题的时候,我发现题干那里有个括号写着牛吃草问题,然后我就意识到这肯定是一类题目的总称。关键点通常就在于草量有多少?草的生长速度是多少?牛的消耗速度是多少?你有多少头牛?大概就是这几个变量在翻来覆去。同学的那两道题跟经典的牛吃草问题没啥区别,但是你却不能直接的用牛吃草的那个经典公式去套用,因为两道题都有了一丝的变化。对只会套用公式的人来说,这会直接让题目变得无解,但是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公式,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题型,我只是按照我的理解把相等的变量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方程求解得出结果,有些变量可能你根本得不到一个确切的数字,但搞得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也算是解决问题了。

在我印象之中,小学的时候我好像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数学题,但是在初中,尤其是初二或者初三的时候,的确是有这种题目的。通常问你那个水箱进水多少,漏水多好,出水多少,什么时候会出空之类。初中的时候遇到这种问题,根本没有考虑套公式,因为这些题目通常都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大题。那个时候变量xyz就出来了。因为做题的那个学生是小升初,所以我感觉小学六年级方程里面出现x肯定是可以的,xy同时出现有没有我不确定。我那个时候好像还没有。如果xy同时出现他搞不定,其实也可以通过某些替代的方式,让公式里面只剩下x。我不知道学生是如何死记硬背那些公式的。现在回想起来,就像噩梦一样,反倒如果你让我设变量的话,一切都好解决,思路也很清晰。无论你的题目怎么变,我总能得出结果。那些套用的公式,感觉看上去就是设定了变量以后,解题过程中的某些步骤。

我做题的时候就想不明白,为什么小学居然要干这种事情,后来才渐渐意识到牛吃草问题可能不是一般小学数学的题目,而是小学奥数的题目。如果这是小学奥数的题目,一定有公式套路,意味着你把题干里面的所有数字,经过各种排列组合跟四则运算进行做各种配对以后,就能很快的得出结果。本来我那个提问的同学小学初中的时候成绩就很一般,也就是说在他读书的时候,他就没有在这些问题上耗费过时间,所以他很难理解这些公司套路也就很正常了。小学生的固有思维就是虽然一道题可能有很多个解法,但如果你用的不是老师说的那种,他就会默认不接受。当然,这只是小学生的想法,当他书读的越来越多以后,他会发现要达到某个目的地,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哪怕你正在解一道几何图形题,那也可以转化为极坐标用代数的方式通过计算证明出结果,但是要让他们明白到这个道理,估计又得过好几年。家长在辅导孩子的时候,通常不会翻他们的教材,像这种奥数的问题,估计一般教材里也不会写,于是你不会知道一个普通的数学老师,那种不是教奥数的数学老师是怎么给孩子讲这种题目的。如果那是我的小孩,他问我这样的问题,我默认会用设定未知数方程的方式解出答案,可能孩子会明白我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他也许也会提出问题。如果老师不让他们用列方程的方式,他该如何解答?所以现在回想起来,小学时候那些不让列方程不让设未知数光是要学生死记硬背套公式可能他们根本不知道演算过程来龙去脉到底是什么。这样唯一的好处只是让他们在做题目的时候速度更快。他们只是知道了一种方法,但可能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个方法到底是怎么来的?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在小学奥数的世界里,结果就是一切,绝大多数时候他们都不会要求计算过程。因为那些所谓技巧的东西,很多都是有套路的,而那些套路有时真的简单到无需描述。你只能用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把答案得出。

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经典的人生三问。我觉得真的不应该当人的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觉得最后那个提问很有必要。

2024-07
4

论床底通风的重要性

By xrspook @ 8:33:17 归类于: 烂日记

现在我住的那个家是1999年头搬进去的。我的房间估计只有六平方多一点点。当时我们对那个房间的布置已经做到了极限。一开始我的那张床准确来说就是一个木框架,上面放上床板和床垫,是不可移动式的。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发霉了。我不记得当时有没有发现到底是什么地方发霉了。反正放窗式空调的那个洞肯定漏水。漏水的痕迹、发霉的痕迹都很明显,至于床到底具体哪个部分发霉,我已经不记得了。反正床就是发霉了,所以也就只能把师傅叫过来拆掉,然后定做了两个大木墩子。床板放在大木墩子上就是我现在的床。为什么床的下面发霉了,床的包边却没有事呢,这个我没想明白。

近期看了很多小户型的空间利用视频,其中有一种方式就是榻榻米,也就是床的下面准确来说是一组木柜子。有可能是向上翻的,也有可能是抽屉式的。这种榻榻米式的设计非常容易理解,能把床下的所有空间都用作收纳。关键是这种设定最糟糕的是通风透气很差,如果板材本来就很糟糕,一直封闭在那里,结果可想而知。因为上面还是要放床垫,还有人睡在上面。如果所处的那个环境很潮湿,这种榻榻米的设计就像噩梦。现在回想起来,一开始我妈给我设定的那张床,实际上也是类似榻榻米式的。所以为什么那个东西最后会发霉得换掉,就是这个原因。为什么后来变成两个木墩子以后就没有了这个问题,因为床底可以通风,但是通风的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床底非常容易积尘,而且还非常不容易打扫。为什么我妈当年想到的是用两个大的木墩子,而不是直接做铁架子呢?如果当年选择的是做铁架子,量好铁架子几条腿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购买或者订做与之相匹配的大抽屉。当然,当时没想到居然可以这样,可能是因为没想到如何固定大抽屉。那些大抽屉从现在的观点看来,不需要嵌套在轨道上,只需要在那些大抽屉底部安装滚轮就可以了。如果床腿与抽屉之间的间隙非常精准,抽屉还不会移动。就美观而言,抽屉完全把床底遮挡住,效果当然最好。但如果完美的遮挡,可能又会导致了一开始全封闭式的那种问题,会不通风,会潮湿会发霉。好看和实用,永远是很矛盾的,起码在保证床底通风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挺难的。

现在单位宿舍的床的一侧有三个抽屉,因为那张床一开始我就已经让它两个边靠墙,所以我现在才想起来,会不会床的那边其实也有另外三个抽屉呢?如果我的床是中间放置,我可以多一半的收纳空间。之所以那个床没有设定为全轨道,从一边拉到另一边,因为买回来的时候买的人觉得这个床是放中间的,放中间的床你要把1米2的抽屉拉出来,房间里根本没有那么大的空间。如我那个床一半是抽屉,一半是上翻的柜子估计,入住宿舍的人看到床垫就已经放置在床上,根本不会发现原来半张床可以上翻用收纳使用。

对房间很大的人来说,床肯定是放中间的,但是对房间很小的人来说,两边靠墙甚至三边靠墙是不得不做的选择。

2024-07
3

2004年,原始分573

By xrspook @ 8:48:10 归类于: 烂日记

上个周末心血来潮查了一下2004年,也就是我高考的那一年,广东的原始分跟标准分的对照换算。其实我已经不大记得那一年我考了什么科目,语数英肯定是有的,还有就是化学,剩下那科是大综合。语数英肯定是150分满分,但是化学和大综合满分是多少,我一点印象都没有,感觉好像是100分,但实际上查出来却是150分,所以原始分总分跟2024年一样,也是750分,但是跟2024年的区别就在于语数英以外,我只考了两门,而今年他们考了三门,我那两门各自都是150,今年的三门各自是100。

我考得最差的是化学跟综合,都是500多分。这有点出乎我意料。综合考出来感觉就不太好,化学考完以后感觉题目过于简单。这两种感觉都不是幻觉,直接导致当我查到那个分数的时候,傻眼了。当我把一模的分数掏出来看以后,其实高考时候,化学跟综合的原始分跟一模也没差多少,尤其是综合。虽然化学分数提上去了,但是得出来的标准分却低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化学的题目简单。对我这个号称是在重点中学重点班的人来说,题目越难对我越有利。

高考的各科之中,我的英语标准分是最高,676,对照出来原始分是126。这对我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高中那三年的英语我从来没考得这么好过。别人想的是最好140以上,起码也得130以上,我的想法是稳稳地超过120已经完成任务了。那一年的数学原始分90,对照的出来的标准分已经是597,接近600分。我不知道跟之前之后的数学相比这意味着什么。虽然我的数学不能说好,但是上100分以上也是比较正常的事情。从纯粹的原始分看来,语文跟数学在正常的波动范围之内,英语属于超水平发挥,化学和综合属于理解范围之内的滑铁卢。

20年之后再回忆当年大综合为什么会那个样子,我也想不明白。当大综合还不叫大综合,而是各自的科目的时候,我从来都不会那么糟糕,尤其是地理。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当地理还是地理,而不是被纳入大综合的时候,我的地理成绩都挺好,但关键是被拉进大综合以后那个地理就好像已经不是我熟悉的那个地理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稍微还有一点记忆的就是大综合的卷子,地理的那些选择题部分,通常我都会做得非常糟糕。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但这种事情就是这么无情地发生。本来我就是选修化学的,大综合里的化学一定不用担心,因为相对于化学来说那个简单很多。物理我也不用担心,因为在即便在重点中学的化学物理混合班,在化学选修的那些人里面,我的物理还是比较靠前的。所以除了地理以外,到底是谁拖了我的后腿?历史、政治还是生物?那一年的高考,我的同学里,考化学的人之所以没有栽掉,最重要的原因是,可能他们同时报考了英语2,虽然学挂掉了,但是英语2把他们的分数提了上去,所以他们没有因为化学题目简单而滑铁卢。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还能找到高三一模的全班排名,还有高三某个期末考试的全班排名,但是我却找不到一模的试卷。

2024-07
2

小户型的空间利用

By xrspook @ 8:23:39 归类于: 烂日记

这段迷时间迷上了看淘宝上面的小户型卧室装修视频,那些视频基本上都是动画合成的。

怎么利用只有不到九平方的空间做一个卧室,基本上他们的床都是靠墙的,肯定不会放中间,因为放中间就意味着左边跟右边还有床尾浪费了很多地方。床不能放中间是第一条。这就意味着床起码有两个边是靠墙的,甚至三个边都是封闭的,而第四个边可以这么说,都是悬空的,因为要把房间的空间最大化的利用,有一半以上的方案都是用小二层的方式把床悬在半空,下面是工作区或游戏区。余下的那些方案,床也是被抬高的,在这些方案里,面床被提抬高的就不是1米5以上,而是只是1米或以下,在这种方案里,床底下是很大的柜子,有可能是开个柜门人钻进去把东西塞进去,也有可能是在床底下,做三个大抽屉,人就不用进去了,把抽屉拉出来。那个抽屉没有做轨道,而是用滚轮的方式实现这个拉的操作。床底大抽屉这种方案通常床都是被螺栓把框架固定在墙上,同时在床底下做好多个支撑脚。那些做2层的方案,床通常都只是用螺栓把框架固定在墙上,当然,因为下面也会有各种柜子,所以那些东西也就大概能代替了之前那个方案里面的很多支撑脚。无论哪种方式,都是把床抬高了。还有一些方案,床是不抬高的,床是贴地的,床的下面实际上全部都是柜子,但是要用到这些柜子,你就得把床垫挪开,那是榻榻米式的设置。我觉得这种方式相比于前面两种来说,实用性不算太大,因为真的要拿里面的东西,很麻烦,除非你的床垫很轻薄,如果你是普通的弹簧床垫,要把床垫掀开再拿东西这个操作,会直接让你不想拿东西又或者是不想往里面放东西。

的确这些设计方案可以让很小的房间划分出很多个活动区域,同时储物功能也很强,但关键是如果我要更换清洗床上用品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如果那只是一个1米或者1米2的床,相对来说还容易一些,如果那是1米8甚至两米宽的床。那个床被悬在空中,要把那个大床垫抬起来,一个人基本上是做不到的。如果是在地上,你还能站在剩余的那一边去进行这些困难的操作,如果床在半空,该怎么办呢?难道做这种设计的人或者使用这种设计的人基本上不会整理那个床垫、床单、床笠之类的东西吗?如果所有东西都恰到好处,在这种小小的空间里面,用床单估计是最合理的,因为起码有三个面被固定下来了。但关键是床单可以,床垫过一段时间可能也得做个翻面吧。那么大的床垫在那么狭小的空间里面做翻面,我感觉那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最离谱的一个设计里,在那不到10平方的小房间里,还要给小孩挖一个水池,让他在那里游泳,与其说游泳不如说是泡澡。在卧室里干这种事情,我感觉过于理想化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水从哪里来?水要往哪里排?如何清洗?利用率高不高,会不会导致很潮湿?漏水了怎么办?这些都是常规操作,还有一些棺材房、马桶房的设置,就更加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当然,这种事情可能在某些地方,比如寸金寸土的香港,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一边看那些东西,我就一边在想,如果我要重新设置我的房间,我可以怎么进一步利用空间呢?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