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
4

我的长处

By xrspook @ 10:04:38 归类于: 烂日记

有没有认真自己知道,别人看到的可能是你认真了,他们不觉得那有什么;你不认真,是剽窃回来的,他们居然没看出来。但这种事,人在做天在看,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过得了自己良心的那一关。

从前我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但是现在我却慢慢地意识到了自己的特别之处。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上,又或者在学习上。从前我的这个特点并没有很好地展现出来,因为大家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进发,人太多,空间太小,时间太紧迫,根本出不了什么特点。这个事实一直贯穿于我们的学生生涯,从进幼儿园到大学毕业都是这样。大学的时候,可能会好那么一点点,但是被束缚了那么久,即便给你自由,你也搞不出什么花样。

我觉得自己最大的特点是认真,在某一个问题上不断地钻进去,并不是因为领导要求我这么干,也不是因为这么干了我知道自己能拿到什么好处,我纯粹是觉得我应该这么干,我觉得这么干有意思。所以,当我耗费几十个小时做一件事的时候,其实我并没有考虑过效果会怎么样,我只是让自己竭尽全力地做,做到不会有后悔,至于往后的事,到底别人觉得怎么样,那就与我无关了。要做到别人也觉得好,首先我得把对自己的要求提高,而且理论上要高到有点超乎他们的想象。显然,要判断别人到底想要些什么,别人最期待的是什么,什么才会超出他们的意料,这实在太难了。所以实际上我没有考虑过。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我不讨厌抄袭,长大了写文章的时候,我也不喜欢参照自己从前的作品,除非某些情况下,我觉得那根本没意思,想糊弄一下。但即便这样,我参照的也不过是我自己的东西,我不会直接在百度上搜索然后复制粘贴。

我最大的特点是我会喜欢不断地刷新自己的极限,无论那件事是不是我真的没办法做到。从前我以为大概别人也有可能这样,但是从我现在的观察看来。当他们遇到问题,更多时候,他们选择的是退缩,是丢包袱,直接不管,直接把本应该是他们做的事全部丢给你,或者在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找各种借口让自己离问题远远的。这种不负责任的人,怎么可能让他承担,重大责任?!简直是想想都让人心慌。别说大责任,即便是小任务,在那种不断丢包袱的人,小事情也会出错,小事情错了,积累起来就会有大问题。我真心不知道如何改造这种人,这种人应该放去哪里才能把我们的风险降到最低呢?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大概是因为,他们只是在混日子,他们在得过且过。我觉得如果天天都活在自己犯错,可能会被挨骂的氛围里,日子舒服吗?其实他们明明只需要再多做一点,就不会有这种问题了。人人都想少做点,人与人之间的那个间隙就会变得越来越大,然后问题就来了。我之所以会有别于他们,是我不仅把自己要做的全部做好,而且我还会没有限度地往四面八方扩充,于是即便他们在不断缩小自己的责任,但有些时候,我把我扩张的东西直接伸到他们那里去了。我觉得跟他们合作我很辛苦,但是他们觉得和我在一起实在太舒服了。有些时候,我会觉得非常的心理不平衡。他们既然这样,那么发工资的时候,他们是不是也应该把一部分钱给我呢?幸好这种心理不平衡只会在极少数的情况下干扰我,绝大多数时候我都不会在乎别人怎么看。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自己,至于提升之后能不能打胜仗,显然,那就不是我的考虑范围了。

2018-10
22

为什么

By xrspook @ 11:35:38 归类于: 烂日记

理论上小孩子是非常喜欢问为什么的,但是对我来说,之前我一直都没有那个欲望去了解。我只想知道,那是什么。只知道那是什么很多时候,很多时候只是个敷衍,因为实际上并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可能你知道这个东西的名字或者发音,至于那个东西有什么特点,跟其它东西有什么关系,理论上是没办法从是什么这个答案里得出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有了问为什么这个诉求。我会问自己为什么,也问别人为什么。我为什么喜欢或者不喜欢,为什么别人会抗拒或者欲罢不能。在问为什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事物作进一步的了解。在问我自己为什么的时候,我会发现一些自己的特点,比如说自己的喜恶是什么,其中内在有没有什么关联。在问别人为什么的时候,我会对事物产生别样的理解。无论那个反应是好的还是坏的,当把我自己的意见和别人的意见放在一起,就会产生对比,自然而然就发现其中的区别了。为什么我跟别人不一样,即便结论是相同的,但实际上我们欣赏或者厌恶的某些东西不一样。别人喜欢或者不喜欢,对我们自己的判断不影响,因为我们没必要随大流,别人喜欢什么我们也学着喜欢。一定程度上,我觉得知道别人为什么做那个判断可以纠正我们自身的一些错误。有些时候,我们直觉的判断可能是不合理的。在问别人为什么的过程中我们不需要使用复制照抄别人的结果,而是让自己有更多的视角。同时,在判断别人为什么会出错的过程中,其实也是防止自己掉入同一个陷阱。知道别人出错的原因,当然也能帮助别人少犯错误。所以,知道得多一点总是好事,但现在的人越来越懒。一定程度上,我觉得真的很糟糕,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现在这个时代,获取各种资讯实在太简单了。资讯的内容太多,有些时候真的会让人觉得我已经知道得够多了,或者觉得那些我不知道的我可以轻而易举就了解到。到必要的时候才发现,和从一开始就已经有做准备,在做判断的时候结果会很不一样。毕竟融会贯通这种事不是一两天养成的。只有做到无招胜有招,才是真正的高手。

从前我几乎不问自己为什么,所以当我现在问别人为什么的时候,可能他们也答不上来。很多时候,他们给我的回答是我觉得应该这样,但具体原因没办法说清楚。我也这么糊涂过,但现在我选择不再那么糊涂了。对某些人来说,可能他们一辈子都愿意那样。于是,就会有某些人像木偶一样,一辈子都给别人牵着鼻子走,因为他们本身是空洞的。他们知道要怎么做,甚至可以做得很好,但他们并不知道这样做的原因。

要做个更好的自己,估计好奇心是基础。

2018-08
9

突然懂了

By xrspook @ 9:37:53 归类于: 烂日记

大概每一次都是在痛苦过后,脑子会特别清醒,会突然明白该如何做某些事。比如昨晚洗澡的时候,我就突然明白了打球的时候我应该怎么做,我的队友应该怎么做。进攻的时候做一些很容易的挡拆,整个进攻会变得流畅。那种思路就是不一定把所有得分的责任都扛在自己身上。突进篮底的人他可以真的自己进去,他也可以做到一半然后突然把球分给后面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他一个人就已经吸引了起码两个防守队员,而他身后的人因为他的遮挡而被拉出了出手的位置。同样,作为投手的人他可以突然之间不起手,而把球丢进切入内线的人。进攻的时候我的作用是可以倒球,当我把球倒出去以后,我可以快速到位做一个挡拆,如果我去挡拆的是个射手,我把他前面的那个人挡在一边了,他只要向左或右一步,起手空间就来了。而如果我挡拆的是一个必须得突进内线的人,这就有一个难处,因为我肯定是在进攻方向的右侧,而我做的顺势挡拆,肯定是面向对方的篮筐,这样的话,即便我把人挡住了,我的队友最好的运球方式还是左手,他能做到顺畅地左手运球吗?如果这个能做到的话,他肯定起码能轻松突破一个人,在那种情况下,他完全绕过我以后,发现前面还是有两个人把他挡住我可以回到中投的45度角位置,接着他可以把球往后传交给我,那个时候我可以起手或者我再把球倒出到三分线以外给另外一个可以投三分的后卫。如果每次进攻我们都有一种以上的选择,对方防守会很头大,因为他们会知道这一次我们试图进去还是要做中远投。

实际上,这些东西教练大概一个月前就教过我们,但当时他们就从来没有真正的灵活掌握过,因为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明白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所以,练归练,到比赛的时候他们又开始自己单打独斗。如果个人能力非常牛逼,怎么打怎么有,独斗也没问题,但显然我们的人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而我们队里能力最强的那个现在的腰间盘膨出弄得他痛不欲生。

直到昨天,我才去了解什么是小前锋什么是大前锋,但我觉得,根本没必要分得那么清。没必要去纠结谁是得分的,谁是抢篮板的。因为说真的,要在队里找一个樱木花道,简直是可遇不可求。就像我一样,我既不是得分后卫,也不是控球后卫,我的位置根本无法界定,因为我什么都不行。但既然场上要有五个人,这五个人要联合去打这场比赛,无所谓分清楚到底谁是什么角色。清楚每个队友擅长的是什么,然后给他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才能的机会,这就可以了。进攻到一半,突然不自己起手,而把球交给机会更好的队友,这得对同伴相当的信任。即便这种球队友没有把握好机会投进,也会让对手觉得很烦恼,因为每次进攻居然不只有一个套路。

以上的思路,我一直没谈到中锋,因为我们队里几乎没有一个靠谱的中锋,所以那个角色真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有身高有身材的,打得太温柔,不懂得卡位。另外一个则是作风过于硬朗,出手非常粗暴,以他的身高和臂展而言,球轻轻地拨出去就可以了,但几乎每次他都是很猛地砸出去。于是最后的结果就是那个球狠狠地砰的一声,然后飞远了。

还记得一个多月前,在赤湾的篮球场,教练让我们用雪糕桶假动作,然后配合几个传接的时候,我完全没有意识到那到底是干嘛的,但现在,我总算有点明白到那些训练的意义所在。已经丢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在上面,为什么不让那些东西发挥作用呢?!

2015-08
17

坚决去付出

By xrspook @ 13:44:26 归类于: 烂日记

无论你喜欢的是什么,如果只求回报不想付出一切都是浮云。

找到自己喜欢的事一开始只有欢乐,欢乐到简直有点乐晕过去了,沉浸在一片幸福的海洋之中。仿佛世界上就没有比那更好的选择了,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了解的深入,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凭之前我们的经验往喜欢事那里套,有时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为什么会喜欢?因为未知,所以兴奋,但要怎么探寻未知呢?这就需要技能,经验能解决一点问题,但只是一点而已,如果经验能解决所有问题,大概我们就不会新入坑迷上某事物了,一点挑战性都没有,有什么意思?这暗地里就要求了我们要突破自我,让自己成长起来。无论你迷上的是什么,兴奋期过后的艰苦奋斗期和更靠后的纠结矛盾期都会存在。你真的爱吗?你爱得到底有多深呢?你肯投进去多少时间和精力?我觉得,那些只是处在兴奋期的人甚至称不上迷,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在兴奋期没结束还没真正着迷之前就已经另觅新欢呢?现在的人太浮躁也太善变,归根到底是现在的选择太多了,琳琅满目面前到底该选哪一个他们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看法,就更加不用说要让他们静下心来慢慢咀嚼研究了。从前我并不这么觉得,现在我渐渐觉得自己就是有种研究的调调,与生俱来的,这种能力/癖好并不是人人都有。从前,在没得选择,我一定得跟别人做同样的事的时候我并没有把自己的特殊性表现出来,但当现在我可以有我自己的选择走我自己的路的时候,这种特征越发明显。我这是在愤世嫉俗吗?好像有点,但我更多想表达的是一种我无法苟同随大流。

昨晚看AK 1999年电影《终成眷属》的时候,看到某个镜头是男主角和女主角都去看话剧/舞台剧,舞台上的男女主角在干冰烟雾中对唱,那一段我开小差了。不知为何我想到了灭火器,想到了火灾,我完全就没有注意到他们唱的是什么内容,我完全掉进自己的惊恐世界里了。不得不说,两周前的某件事对我影响很大,虽然我毫发无损,但经历过那种事以后,也不知道是自己在某问题上成熟了还是那东西已经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伤疤。看AK电影这般开小差法是极罕见的,而且还分心得那么的彻底。不过呢,我之所以分心是因为我知道那一段不过是为了表达男女主角看着表演有多么的揪心。我知道印度电影的歌词一向很美,但几乎没有一首歌我在听第一次的时候就留意到歌词意思,歌曲的调调我可能看完一部电影后就可以哼出来,尤其是一些一整部电影都用一个主旋律配以不同的歌词和节奏略改动的。印地语我不懂,歌词翻译得太好,都像诗一样,我就更难记住了。我已经看过AK 39部电影,我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的歌就是有节奏的诗,都是押韵的,翻译出来的意思不同,但从印地语的发音和调调来说,每一句不过是转换了一点点原音而已。这种东西对我来说一直是硬伤,要我记住实在太难。而且他们的歌通常还不叙述事件,而是像散文那般有感而发,我就更头痛了,难入戏,真心难入戏。所以呢,如果说某首歌让我忍不住单曲循环无限次听的话我肯定是爱上那个调调和节奏而不是迷上歌词本身。昨天更奇怪,我看AK电影歌舞的时候我直接把注意放在他们的步法和身体扭动上了,我试图弄清最基础的到底是什么,好偷师。今年3月参加广州塔下的N+TC后我就觉得我必须得学跳舞,与此同时,瑜伽之类增加平衡感和柔韧性的也非常必要,这两种东西印度电影的歌舞里不是都有了吗?!!!!!啊啊啊啊啊,命中注定的巧合??????关于我在印度电影里观察到的舞蹈细节,必须开一篇blog细细道来,三言两语完全不能完全输出我的想法。

不知道为什么会走上这么一条路,但一切都是有原因的,无论我顿悟了没。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