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
12

讨厌开会

By xrspook @ 12:45:42 归类于: 烂日记

我觉得现在很多时候我写blog的风格都不是我自己的了,每天都在说神马大道理,够无聊的。今早我继续错过了平时的起床时间,因为我昨晚又忘记调闹钟了。这已经是近期的第三回。上周一次完全忘记调闹钟,再有一次忘记调610的闹钟,今早则是600和610的闹钟都忘记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昨天觉得自己没做什么,但却有接近3W步。看来有工作,虽然不算太忙也会有不少的运动量。尤其是要做N个样品的物理指标的时候,我总不得不在检验室里来回走动。那种情况下我就完全不必额外拿出时间来做这样那样的运动了,光明正大地工作比偷偷摸摸没事找事做运动好太多。我对工作不怎么抗拒,但我却很讨厌开会,非常讨厌!情况就像王小波小说里的王二非常讨厌磨屁股一样,跟王二不同,我没有痔疮,但我觉得好几个小时坐在那里不能动弹,上面说的话我又一点都不感兴趣非常无聊。这么无聊的过程还不让你睡觉,发呆是可以的,但发呆最终肯定会变成睡觉,太折磨人了。因为我讨厌开会,所以吃饭的时候单位饭堂的电视机播CCAV新闻里面说谁谁谁在哪里参加什么会议、会议内容是什么什么的时候,我会觉得那些人真的太神了!他们怎么就可以一天到晚都乖乖地坐着开会不打瞌睡且工作日都在干那种事呢!从前我非常不喜欢看CCAV的那种新闻,但现在,当我觉得那些天天开会都居然可以挺住的人有神技以后我没那么反感了。有些事你做不到但别人做到了,人家就比你牛叉,无论你服不服。讨厌开会这就注定了我根本不是当领导的料。当领导就要习惯给下属开会同时积极认真地参加上级组织听上级指示的各种会。对他们来说,每天的正经事就是去开当下属的会和给下属开会。那句“传达**精神”我听着就打冷战。我们不是机器,上面的也不是神,所以精神神马为什么一定要自上而下严格执行呢?难道下面的精神就一定不如上面的优秀?!正能量表现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你逼我去开会,我不得不去,无论你说什么,如果我觉得不爽我绝大多数时候只会左耳进右耳出。这意味着什么?在那里开会完全是浪费我的时间。虽然不开会的时候我也很多时候在做各种傻事浪费时间,但自己主动浪费时间是一回事,被动地被浪费时间是另外一回事。

我是一个普通人,没有气象雷达,不能接收分析处理气象卫星的各种信息。我只用我的感官去判断天气。一方面我能预测未来几个小时将如何,另一方面如果我真要做某事的话我才不会理会天气到底有多糟糕,因为怎么恶心某些必须去做的事还是要去做。准确判断天气目的是为了我能作出相应的灵活配合,让日子好过一些。不退缩不畏惧,更不会有反感,很多时候我只会把我的精力用在感恩和赞美上。当我们埋怨自己所在的城市空气质量有多糟糕的时候,打开手机app,看看全国范围内那些红色紫色的区域,就会觉得很感恩。昨晚我跟室友说如果今天的雨下得不够大不够彻底,明天即便天气预报说多云也会是阴天甚至下小雨。不出我所料,今天完全算不上是多云,只能说是阴。小时后写寒暑假作业的时候每页都要写天气,所以我和外公都会非常紧张地关注。有报纸的话,抄上面的就好,如果没有,看新闻的时候就要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在天气预报的时候打醒十二分精神。现在回想起来真逗,因为那本寒暑假作业老师是不会看的,会看,但不会把注意力放在天气上,只要那个位置有写东西也就可以了,谁会认真地追究寒暑假的某天是不是真的晴天或阴天。寒暑假出游很正常,即便我写某天是晴天,但别人都写那天是雨也有我去了某地旅游,某地就是晴天的说法。但当时旅游并不是很普遍的事,尤其是到外地旅游,更加不用说奢望要出国旅游。所以填写天气的时候我们都默认那是本地的状况。小时后的我没有考虑到乱写也不会出问题,外公也没考虑到吗?我的其他家长也没考虑到吗?但他们从来都不会默许我可以弄虚作假,随便写个天气上去就算。如果我漏掉了几天前的天气没写,他们会帮我挖出几天前的报纸看看我漏写的那天到底是什么状态。这些纯粹的认真现在几乎不会存在了。孩子不会那么一根筋,大人也不会那么用心地跟孩子一起较真,但我不觉得现在的主流随随便便是好事。

前天晚上剁手的某条Kalenji的裤子还没发货,那东西已经下架了,该不是他们忘了吧……

2016-01
7

该死的指标

By xrspook @ 13:10:51 归类于: 烂日记

卧槽!写了好几百字的东西一个错手就不知道怎么把Notepad++关闭了。我觉得自己有不时地按一个Ctrl+S,Notepad++的右下角也不时有弹出保存的提示,但关闭后重开发现今天写的东西全部没了!!!!!!!想死的心都有~

前两天我还不想写2015的年终总结,没有要求就没有动力,对这种非常形式的事我通常都很讨厌。就如王小波在他的小说里说的那样,发明也好写诗也好,本来都是很好的事,但把这些都安上指标,发明每月要3000,写诗每月要30000,一切都变得非常无趣,完全没有文艺浪漫了。王小波继续说道,就像嘿咻,本来是很好的事,但如果指标要求他每周要两次,那他宁愿把自己阉掉,但实际上,如果没有指标这个不知为何要存在的东西,他老人家一天两次或许还不够。写年终总结对我来说跟那个没有区别,若那不是硬性要求的,我洋洋洒洒地写个几千字完全不成问题,我愿意花上好几个小时在组织材料和精心编排上,但那一旦成了硬性要求,我就变成了不到最后一刻我都不想开动,虽然不做的话心里总会有疙瘩,但还是不想做。大多数时候我都没有拖延症,但在这个问题上,我的拖延症不轻的说。但说是说拖延,那只是对我个人而言,跟其他人比起来我还是会勤快一大截。我说我有拖延不过是我觉得过了每年12月31日我就应该把那份肯定要写的东西写出来,我会在批判大会前几天就整出来的,而那些真正得称呼为拖延症的同事是到批判大会前的几分钟才匆忙写完匆忙打印出来,批判大会结束朗读完自己的东西以后才觉得里面有各种问题需要回去继续修改。我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本来我是非常认真自觉的人,但有些人总是那么的拖拉,以至于产生各种问题。他们不会觉得那是他们的问题,他们只会觉得我太努力了显得他们不太好。情况就像昨天中午散步的时候某个同事说她去交考勤表的时候整理全单位员工考勤的人说她的那个表交上去,把她那个科室的人的很多漏打的考勤都添补过去了,导致他的那个科室漏打考勤的人反而最多。卧槽!这到底是什么道理!每个人自己漏打考勤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如果你的科室员工漏打次数多不是应该由你们科室甚至是单位的领导找TA谈话?那是TA个人的问题、是TA个人不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应该被处罚的问题,跟其他员工有没有全勤没有一点关系。这种问题尚且考虑到别人得做得更差而显得自己没那么糟糕,就更加不用说其它问题上会是怎么一个状况了。

今天早上起来,我突然很有思路,打算今天或明天之内就把我2015的年终总结呕吐出来。也不需要像之前那样写个接近2000字了,给1000-1500字已经很给面子的说。之前不想做是因为检验数据的汇总我还没做,但实际上那个要做的话不过是30-45分钟就能完成的事,因为主要是数量上的汇总,跟具体数值无关,再退一步,有跟没有,是多是少别人根本无从考究,我还得花个起码30分钟去完成是因为我要对自己负责,我瞎编乱造的话谁也不知道。第二个是因为之前并不确定批判大会要什么时候开。但昨天看到发文,总公司要在本月7-15日对各直属单位进行绩效考核,每个单位的优秀员工的名单及资料要在15日之前报送到总公司,这就意味着在15日之前我单位每个科室的批判大会一定要完成。勿论15日到底是下周的星期几,但我最迟在明天之内把我自己的个人总结呕吐出来总是对的。综上所述,这件逃不掉的事对我来说是早死早超生的节奏。

今天要完成15000步,也要完成个人年终总结,下午还要开个不知道会多长的会,够紧凑的说。

归档:2015-01-1-07 Fight。

2015-01-07_stamp01

2015-01-07_stamp02

2015-01-07_stamp03

2015-01-07_stamp04

2015-07
5

重开阅读脑洞

By xrspook @ 20:45:46 归类于: 烂日记

抓着亚马逊最便宜,才499 RMB的kindle阅读器,在随便一个什么环境欢快地阅读起来是我近期最爱干的事。可能是在单位办公室门口走廊的窗前站着,可能是在办公室我的座位上站着/坐着,可能是在检验室里趴在桌面上或躺在桌面上(←_←你到底在干什么!),可能是在公交车上靠着,可能是在家里自己/爸妈的床上躺着,可能是在某间快餐店的某个角落蹲着…… 就差不会俯卧趴在某个不知道什么地方看了(我从来没有趴着看书的习惯,但却很喜欢侧躺看书,尤其是在家里自己的床上的床头灯下)。kindle重开了我冰封多年的阅读脑洞~ 也不是说多年以来我的脑洞堵死无药可救了,不过好长一段时间那玩意都有点堵塞,水流不畅,挂是不挂,但可有可无半死不活。好几个月才看完一本几百页的书,那是什么节奏!简直就是惨不忍睹!!!

小时候看书,是被逼迫着看。后来有段时间看书我是一个系列看,也不管到底好不好,那玩意是什么类型,反正是某个作者写的,某个区域的作家写的我就一个劲地看,代表时期是我大学的最后两年。至今,我仍保留这种一口闷的习惯,看书如此,看电影也如此。几年前一个劲地看黑泽明的,现在一个劲地看AK的。只要我闷得够恨持续时间够长,无论是某个区域的书或是电影都会有被看完的一天,那将挺苦闷,而且无论作家也好,影人也好,即便他们神级优秀,也会有我不大感冒不对调的作品。好象是看黑泽明的《低下层》吧,有段时间我看到瞌睡了,醒来后继续。我一直对黑白片不大感冒,不知为何,同理,我对历史片的兴趣也不是很大,但我却很喜欢《罗生门》和《蜘蛛巢城》,《生之欲》也相当喜欢。可见,对我来说产生共鸣这种事挺神奇,或许有一定的规律思路,但我却没有仔细分析琢磨出来。关于一口闷,闷完了怎么办,其实呢,这是闷不完的你知道吗!对一个已经去世的作家,他的作品里,他的各种访谈或者传记里会提到很多他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写作风格的原因,这自然要引出很多的其它作家和作品。比如说王小波就在他的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里经常提到罗素以及《情人》,其重复出现次数之多不下20回。于是,你自然而然地就想去看《情人》,想去看看罗素是什么人,有什么观点,写过些什么(后面这些事我还没去干)。对一个还活着,而且还相当活跃的影人来说,要继续玩下去思路就更明确了,问题不在于还有什么没看过,而在于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信息你到底能运用什么全方位的手段去获取或预判准备。得带着脑子去看!对我来来说,阅读和看电影真心不是叼着一根烟握着一杯茶捧着一桶爆米花的事。我要是认真起来,我妈叫什么我都不记得了,哪有闲心吃吃喝喝。真正紧张的时候我会情不自禁地咬手指(这是我小学时不知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被当时的数学老师投诉过很多次。这么多年过去,我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做这种事,但当进入一种极度状态,我还是会再犯,虽然我知道这不好。说起自己紧张就要咬手指的习惯我就想起AK在他自己的blog里写每到deadline时刻他压力大了,心里七上八下不淡定的时候就很想抽烟,有时还真的会重操旧业抽起来,虽然抽的时候和事后他都觉得自己很不该。亲,别抽烟了,学我咬手指吧,哈哈哈)。

有时我会问自己,我是搜索整合能力强一点呢,还是吹水我擅长的东西强一点呢?都挺好的,我敢乱说?!不过搜索神马我可以完全不带情感去运作,直接合理编程(组织关键词,使用恰当的搜索方式)并输出就好了,但吹水,如果我不动情,我怎么吹得出来,自己都觉得狗屁瞎扯的东西,如何去感动别人?!有些时候,我觉得写的时候我更感动,但有些时候我觉得是在一遍又一遍的反复阅读校正时我一次又一次地被自己震撼到,我居然会这么写!幸好我的“F10+FS”(为什么我不用Ctrl+S呢?)运用熟练,否则在不会自动保存的TXT状态下敲键盘,一个错手真的是不得不哭大街。如果某篇东西,我自己看过一次又一次都不觉得沉闷,且每次都觉得更感动,我确信那玩意也一定能让一些人动情起来。我只能说一些人,因为我至今都不知道大多数人到底是什么口味,我只懂我自己的口味,别人喜不喜欢,随缘。

学生时代,我的语文从来不出众,从来都没有我的理科出众,但当我被安排在一个重点学校的理科重点班,我的优势立马变得荡然无存。当时,老师没发现我的卓越点是正常的,因为学校生涯没有时间和精力让我展现打不死的坚持。不过,这也挺好,如果当时我就神经病了,人生可真辛苦,一辈子都在开足马力冲冲冲。

或许,我的特色得称呼为“非主流认真”。

2015-06
11

率性

By xrspook @ 13:37:43 归类于: 烂日记

如果你能深入长期地专注到一处,即便现在不是,迟早你会变得了不起!教授级别之类的芸芸也不过如此,不是么?

回望自己过去的30年,从我有点跳出学生那个被逼迫学习的框框以后,就像是天命的驱使,我一直致力于做专一的事。一开始我觉得那是因为我比较笨,脑子不太好使,不能像学霸那样经常性习惯性地多核运作,但后来我渐渐发现可能并不完全是那样,即便是在N种工作叠加的时候我还是会编排好它们的次序,每次只专心做一项。时间到了,或者一项工作完成了我再专攻另外一项。如果你知道如何专心致志,做任何一种事的时候都能全神贯注,估计你就不会觉得那很无聊了,即便那种事真的非常无聊。比如说一次性把44个小麦样品磨粉(当然了,你是不能持续不断接着来的,因为在东莞的夏天,在30℃+的时候,即便用的是外国进口的盘式快速磨,你的样品量也很少,大概就10g左右的样子,每完成10个左右样品,还是得打开机器舱门凉快一下的)。在该做某事的时候认真做某事的好处是你不会神游开小差,于是你犯错的几率就少了,犯错少了自然而然要补救重来的几率也会降低。但我个人觉得最好的附带感觉是你不觉得你在做的事很无聊。做某事的时候你并不完全是放空了你的脑袋,而是把思维定位在你所做的事的附近,你每一刻都在注意着要让事情往你希望发展的方向前进,自然而然你就会试图让它往好的方向发展、向对你来说更便捷的方向进化。如果你不把心交上去,你就得不到相应的回赠。等价交换是非常重要的自然法则!

我不是学霸,所以我不知道学霸那种貌似可以多核运作的系统到底是如何运转的。所以我写出来的东西只能帮助“学渣”们摆脱那个臭名。但或许,我连学渣都帮不了,因为很多时候学渣之所以成为学渣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因为他们不想做。他们觉得学渣这个称号挺好。但这也有例外,有些人是貌似怎么学都不长进的类型,比如说电影《地球上的星星》里主角小男孩那个天生就有的读写障碍问题。读写障碍是个棘手的玩意,但这不代表就不能克服。第一次听说这种毛病是在我很久以前看翡翠台播的一个香港电台节目的时候。后来,我知道了原来Jorge Enrique Abello小时候也是有那个问题,但从他成年后的情况看来,对他来说那个问题必须得加上“小时候”的标签。我身边的人里没见过有这种问题的,他们有些之所以成为学渣连他们自己都承认是因为他们不努力。AK那部《地球上的星星》对我来说震撼心灵。因为从来没有一部商业影视作品感这么直白真切地反映出那个貌似微不足道但又确切存在的问题,甚至可以这么说,连纪录片的发掘深度都没有那电影来得彻底。发现问题是一方面,解决问题比发现问题还重要,而这一点,电影里也轻轻带出了。让我们头大的不就是首先不知道其存在,然后是不知道如何解决吗?不是那种神马拯救地球、拯救全人类、舍己为人英勇就义才算是正能量好吗!以你察觉不到的方式给予你支持与帮助我觉得才算是真正沁人心脾的温暖、窝心、实在。

今早看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中一篇的某段里谈到格调,天朝的传统思想是直白的格调就低,把很多理所当然没必要的东西包在某个东西外面,格调才能变高。比如说,直接谈男女之爱那叫做低格调,说的是抗战里的爱情故事那才叫高格调。《庐山之恋》里男主角喜欢女主角吼出的不是“I LOVE YOU”而是“I LOVE MY MOTHERLAND”!根据王小波的推断,爱祖国、爱人民、爱组织、爱父母以后男主角就可以爱高呼女主角了,但要这么一层一层地剥得花十几集的片长,但改革开放初期的电视剧没有那么长,所以观众始终没看到听到那句显而易见的“I LOVE YOU”。装神马个逼啊!天朝为什么没有那种像《星星》那般商演、文化、社会意义都大获全胜的电影?估计是我们的人长期都过于在乎格调那事了。

有想法,不虚伪,做自己。这些貌似没什么不对的事执行起来从来都不简单。

归档:2015-06-11 摔角·血性(下)。

2015-06-11_stamp01

2015-06-11_stamp02

2015-06-11_stamp03

2015-06-11_stamp04

2015-06-11_stamp05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