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
30

学外语

By xrspook @ 9:02:37 归类于: 烂日记

几乎每天都有关于米叔从演经验的消息,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些消息总是一天有一点,就像挤牙膏一样。比如说昨天说的是他记台词很慢,所以在电影正式开拍之前,他要用3到4个月的时间跟导演对台词。而那些有天赋的演员,他们可能看一眼台词就记住了,即便是要学习一种方言,一个星期就可以搞定,他要用四个月。我觉得用三四个月对台词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的电影里用的是其它语言,或者是印地语的方言,或者根本就是另一种语言。虽然那些不完全是非常正统的方言,因为过于正统,可能说印地语的人会听不懂。但学习一种方言基本等于是要学习一种外语。学习一门外语用三四个月的时间很正常,那些用一个星期就掌握的是神人。对演员来说,尤其是对米叔那种对自己要求非常高的演员来说,他不仅仅要学会一种方言的发音使用,他还要把感情融入到那种语言里,所以他花的时间比别人多也就很正常了。通常来说,演员不会故意为难自己去学方言。对那些方言就是母语的人来说,其他人说出来的语言总会觉得怪怪的,即便那些人已经觉得自己已经说得很不错了。还记得在电影《失孤》里面,刘德华饰演的是一个农民。他的演技的确已经很不错了,但最大的问题是他一开口就严重暴露了。他的普通话里面有强烈的香港味道,完全感觉不出那是一个农民的口音。如果这样,角色就算失败了。米叔的很多电影里他都必须要面对这样的考验,比如说Lagaan,PK以及Dangal。他为什么要这般折磨自己呢?他完全可以让导演编剧把那些台词都改为印地语,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才是米叔。因为他会为每个角色改变,而不是让所有角色都打上米叔的特色烙印。学习外语的那几个月,他失败过多少次?真的,只有跟他一起的人才会知道。对我们这些外国人来说,他说什么语言对我们来说都是鸟语,反正都是听不懂的,最多只能大概觉得那些跟其他人其它电影里说的印地语有一点点区别。

到底一个什么样的人才会不遗余力地为了各种需要学习外语呢?其实除了他,我也是一个。粤语是我的母语,普通话是我的国家官方语言,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们逼迫着得学英语,因为那是考试科目之一。能选择自己兴趣爱好的时候,我迷上了西班牙语,因为我需要的很多都是西班牙语表达的。直白地说是因为我要看的肥皂剧是西班牙语的。我关心的那个演员或那个摔角手的消息很多都是西班牙语的。西班牙语转英语,再用中文去理解,这不是不行,但如果能直接理解那个意思,何必靠那么多中转呢?再到后来,我迷上了印度电影,但一定程度上,我暂时还不能接某些区域的电影,比如说泰米尔语,泰卢固语的又或者孟加拉语,所以我基本上选来看的电影都是印地语的。印地语相比于西班牙语来说,要学会实在太难了,西班牙语怎么说都是联合国通用的几大语言之一。印地语比起来真心是个非常小的小语种。虽然在印度,印地语和英语是他们的官方语言,但是各个地方还是继续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感激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和语言。虽然我也有方言,但起码我们的文字是一样的,只是发音不同,意思上都是相通的。我也很感谢汉语拼音的存在,让中国的文盲大幅度地降低。虽然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之中很多方言被逐渐吞噬失,这的确让人觉得很惋惜,但是有统一的语言,真的让我们很方便。一定程度上我也是个为了各种需要不遗余力学外语的人,而之所以这样,纯粹是因为我喜欢,我觉得很有必要。但显然我学的没有米叔那么多、那么系统,因为一路以来我都是自学,而他每一次肯定都有语言老师专业指点,所以他学习那门语言过后,他可以用那个跟别人交流,可以在电影里很流畅的表达出来,而我仍然是继续在半蒙半猜之中过日子。如果他算一百分的话,大概我也有40分吧。跟他比起来,我貌似总是一个半桶水的人。但这也真的不能完全怪我,我也希望把这桶水打满,但是兴趣太多每个都满分,几乎不可能。

趁着还年轻,主动多接受些挑战是好事。

2018-04
1

期待《起跑线》

By xrspook @ 16:17:04 归类于: 烂日记

因为又要准备去买《起跑线》的电影票,所以今天我在小米平板上装上了猫眼电影,也顺便看一下现在《起跑线》已经排的片以及票价。貌似昨天这部电影在中国进行了点映。如果我之前就知道昨天点映我会去抢票吗?虽然我知道点映的票价通常会比第一周上映的时候高。这部电影我是肯定要去看的,但要不要带上爸妈一起去呢?这个我还没想好。之所以有这个困惑,是因为其实我跟我妈都已经对片子里反映的那些事情非常反感,一直以来都这样。至于我爸,他从来没有对那些事情发表过任何看法。应该去看《起跑线》的是现在的年轻父母,尤其是80后90后。下载完猫眼以后,顺便看了一下点映场的评论,其中有一句实在太经典了。大概意思是这部电影赤裸裸的戳破了现在80后最不想面对的事情。别人这么做,我也这么做,但是从来都没想过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不是除了这么做以后就没有其他的选择。随大流这种东西实在太常见了。我大概是个很奇葩的人,所以当我还是青春期的时候,我不觉得那些流行的东西就是我想要的,我对那些没兴趣。电视剧还稍微好一点,流行音乐和电影跟我仿佛毫无交集。动画片、漫画和零食是当时最热门的东西,但显然那个时候我接触的并不多。我觉得《起跑线》的中国票房可以超越《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甚至超越《神秘巨星》。当然,这是非常乐观的期待。前提是第一波年轻父母看完以后,他们拥抱那些他们自己正在犯的错误,并把这部片子安利给身边的人,让他们也去反省。中国人真的会有这种觉悟吗?《起跑线》不是一部爆米花电影,里面没有什么特效,也没有什么非常亮眼的巨星,但无论是剧本、表演本身,还是这部电影的话题非常值得一看。如果第一波进电影院的父母觉得这个问题简直在挖他们的伤疤,他们苦笑着出来,估计这部电影在中国的票房就有点麻烦了。从理性上说,这绝对是一部好电影,但从感性上说,如果人们不想接受那个惨痛的事实呢?

《起跑线》的电影票我还没买,因为4月份单位的值班表还没有出来,我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被安排值班。今天在猫眼电影上看排片的时候,我顺便看了一下《红海行动》,发现原来珠影的那个中影电影院已经开了。《红海行动》在我下午看的时候只有傍晚一场,在18:35。播的是国语2D版本,票价非常的诱人,才21块9。这部电影是春节档的,上映的时候简直是一票难求的状态,逆袭了同期的《捉妖记2》和《唐人街探案2》,而且即便票价完全不打折也不愁销路。即便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电影院,票价也要90元。这部电影有2D跟3D的版本,之所以之前我没去看,一个原因是票价高,第二个原因是上映的多是3D,但我自己没有3D眼镜。上映超过一个月,这部电影每天都仍然有排片,而且还突然被我逮到了一个票价如此低的,实在让我非常心动。问过爸妈他们要不要去以后我决定自己购票去看。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丽影广场的这家中影之前就有见过他们的广告,但并没有在很显眼的地方卖广告,大概是因为那家电影院很小,而之所以猫眼的票价那么低,可能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正在试营业之中。也不管是什么原因,反正捞个便宜吧。《红海行动》这部片子我觉得也只有在电影院才能感受那个震撼,虽然我不知道这家中影如何。我应该去尝试一下离家才700多米的新电影院的。虽然我对中影的印象一直都不怎么好。第一次发现这么低票价的时候,买了票的还不怎么多,但是到我下单的时候,场子一半以上都卖光了,虽然那个厅很小。可以预料的是,如果我再迟半个小时出手,估计就得坐很边边角角的第一排了。

从前我想都没想过要花钱去电影院消费,但现在我觉得既然自己力所能及,为什么我不支持一下这个产业呢?

2018-02
16

春节的吃饭问题

By xrspook @ 19:43:10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的电影票房,我觉得是我观察这么长时间以来最糟糕的,因为估计大家都把钱留到大年初一以及以后再去电影院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除夕是一家人去逛花街吃年饭的时间,当然不会孤单地留在电影院里。精神食粮很重要,但是在特殊的节日里,实实在在的食粮比那更重要。所以昨天的国内票房非常可怜,一整天票房排名第一的电影还不到一千万软妹币。看到这个状况,我就想起Secret Superstar在印度选择在排灯节前一天上映是多么糟糕的决定。如果他们的排灯节相当于中国的春节。我们的除夕是什么状况,他们的排灯节前一天大概也是什么状况。要在那个时间上映电影,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想在那一天赚口碑,好让电影在节日里更红火。不是铁杆忠实粉,真心不会在那个时间跑去电影院。通过我在印度电影里的观察我觉得现在的印度人比中国人更注重家庭观念,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可能实际上不是这样。

中国的过年,有什么神奇的呢?我觉得最惨的估计是那些孤独的人。甚至会有点让人觉得落井下石。因为满大街的商铺到处都可以有的小吃店一律都关门了。因为这样,你可能叫不到外卖,要到外面去吃饭店酒楼也都早早被家庭订满。所以他们的归宿是什么呢?中式的各色麻辣烫,云吞面,北方拉面等等那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东西都没有,估计他们也就只能去洋快餐那里解决填饱肚子的问题。再不然,就自己在家里自己动手。逢年过节,家里的各种聚餐,会让人觉得吃腻了、吃胖了。我们却不会想到那些孤独的人,他们在节日里可能的悲惨生活。他们有钱,他们也有朋友,但是在那些特殊的日子里,那些仿佛都变得毫无是处。节日里最重要的事情是回家,但如果家里就只有一个人呢?换作从前,我肯定不会想到这种事。

我觉得回家不只是到某个地方大家聚在一起吃个饭。回家的时间应该长一点,做的事再多一点。毕竟家里的人为了准备那一顿饭真的张罗了很久。尤其是那些负责做饭的妇女们,从什么菜色,什么价格,什么时候把材料入手,什么时候开始做饭,要先做什么菜……这一切都是学问。但对其他人来说,光是让他们准时到家仿佛都很难。为什么这些不对等的付出,妇女们还会年复一年地欣然接受呢?当然,现在的人如果不想这么干大概就会在外面的酒楼饭店之类的订个房间。但我依然觉得,年饭这种东西,只有在家里吃,才能有那个味道。大概是因为准备那一顿饭的过程很不容易,所以才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在外面吃,能比的只是你能给出多少钱,但如果那个钱是在平日消费,肯定会有更好的效果。我为什么要在节日里花更多的钱但所得到的服务却打了个很大的折扣呢?

成长的意义在于你越发能发现身边一些从前你不为意的事。在知道了解他们以后,你自然而然会对生活更加感恩,幸福感就来了。

2018-01
10

开忙电影票

By xrspook @ 14:39:02 归类于: 烂日记

昨晚真的10点左右就回宿舍,没有在睡觉之前敲键盘,但问题是我在睡觉之前看手机了。进而发现《神秘巨星》2018-01-12星期五在飞扬影城(高德置地店)17:50有一场点映,昨晚看的时候票价是26.5,现在看已经变成42了。26.5的票价很低了,我《摔跤吧!爸爸》的首映日也是在那里看的,但问题是我觉得那里的电影屏幕真的很一般,而且12号单位进行员工的绩效考核,天知道要折腾到什么时候。如果排除我的时间可能冲突的因素,我估计昨晚就买票了。猫眼除了2018-01-12的电影以外,也放出了星汇2018-01-19电影首映当天的场次,一共6场,黄金时段下午6点开始的连续三场排的都是杜比2号巨幕厅(260人+),这样的排片相当的给力!还记得《摔跤吧!爸爸》星汇排片也很多,但直到这部电影真的火得不行的时候星汇才开始给它排巨幕厅,而这次首映当天的黄金时段就这般放大招实在让人兴奋。不过呢,首映当天,而且还是巨幕厅,代价就是票价很贵,接近50元的票价啊啊啊!我觉得呢,巨幕厅是要去看的,但相比于电影院很大我更希望一起看的观众足够多且有一定素质。昨晚我看到了2个电影院已经有排《神秘巨星》,但都没有出手是因为一个时间冲突一个票价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若是在其它电影院,50元的票价*2张,这样的花费意味着可以看完电影并吃一顿饭了。《神秘巨星》还有一周多一点就正式上映,排片的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多,优惠也会越来越多,所以我告诉自己在这个时候我必须忍住。天知道在往后几天我会不会捞中一个送电影票呢。如果已经订好票了,我完全不愁,看着排片越来越多,如果不早点出手,自己心仪电影院的心仪场次心仪位置就没有了。于是这就落入了一个选择困难症的境地,我看中的到底是什么呢?

《摔跤吧!爸爸》去年在广州的点映就只有花城汇UA的一场。我觉得UA花城汇的效果要比飞扬高德要好。到今天中午,112的点映又多了一场,是飞扬乐峰。点映时间都是112下午接近6点开始的场次。按照这个节奏如果点映场走的是飞扬影院的节奏,说不定什么时候天河城以及正佳广场的飞扬也来点映也可以理解。还没去过乐蜂以及正佳的飞扬,但我对高德和天河城的飞扬印象一般。高德的飞扬之前看的那个厅屏幕正中央有脏东西,也说不准是屏幕脏了还是投影的镜头脏了。至于天河城的飞扬,一开场就黑屏,片尾曲和字幕还没播完已经有下一场的小孩闯进来,管理混乱。如果我什么都不知道,我什么都不会挑剔,但问题是现在我知道了,所以就会挑三拣四。既然我这么挑,我最希望在哪些电影院看呢?我希望去万达万胜的巨幕厅看,虽然我知道那里很贵。其次我想去金逸维加斯看,那里的早场通常有很大的优惠,然后我也喜欢星汇的人多和广州本土氛围。退一步,哪里的价格真的很吸引我会去尝新凑热闹。

选择去哪个电影院,该选什么时间买电影票是个学问啊啊啊~~~

2017-12
8

不喜欢那些

By xrspook @ 8:41:11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看完一部印度电影又马上接着看另一部,结果发现我还是比较喜欢前面默默无闻的那一部。我之所以昨天有时间看两部电影,是因为第一部电影星期二晚上我已经看了一大部分了,只剩下大概40分钟左右。所以昨天晚上第二部电影我还是没看完,只看一半。因为某个印度电影的blog不更新了,所以我已经很久都没有关注印度的新片以及票房情况。但从现在的状态看来,昨晚看的两部电影第二部的票房以及明星阵容要比第一部强非常多。但是,票房好归好,吸引眼球归吸引眼球,我还是不太喜欢那些masala英雄片。也不是因为我不喜欢看打架,而是因为为什么非得要打架呢。爱情片里偶尔打架这个还可以接受,但是打架的分量比爱情更重,我就觉得有点难以接受。如果要看打架的话,真心应该看中国的动作电影,但可能因为一直以来看得有点多,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我已经对那个东西免疫了,所以我还是比较喜欢看剧情片。要不烧脑的,要不是讲其它感情的。

为什么我会就钟情于印度?原因是他们其中所谈及的家庭感情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可以与之匹敌,欧美的电影完全不是那个感觉。欧美的电影绝大都是个人英雄主义。即便你让他有非常缠绵的爱情也有点难。至于中国的电影,看着看着我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觉得太造作了,根本不真实。曾经有段时间,香港电影也让我很着迷,但现在看得少了,而且要有那种高素质的也很难。但是印度电影不一样,他们总会把家庭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结婚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两个人的事,他们还要考虑家长们喜不喜欢,当然他们也会有叛逆的时候,搞些什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矛盾,但毕竟那是少数。而在谈及家庭的内容里面,基本上他们给我的感觉都很真实。,那种就像事就发生在你身边,而不是他们故意瞎编乱造出来了一样。,从理论上说,电影讲述很真实的故事这应该很简单,但偏偏这种事情在中国的电影里我们几乎找不到,我们只能从中国的纪录片里发掘。这很悲哀啊!当我们不再珍视生活中的平凡,你觉得我们的价值观会不扭曲吗?!大概编剧导演们觉得说那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事实在不够高大上,不能拿出手,票房也一定不好。他们就是没想到窝心的感觉就来自于平凡。

正是因为我很抗拒个人英雄主义,所以我也不喜欢印度电影的masala片。如果我要看那些的话,为什么我不去看好莱坞的呢?毕竟那些电影很大程度都是在拼特效、拼投资、现在还要拼身材、拼脸蛋,但这些鬼东西都纯粹只是吸引眼球、很表浅的,看过以后就没什么感觉了,我不喜欢那样。从前如果你问我喜欢什么类型的电影,我真说不出来,现在也一样,但如果你问我不喜欢哪些,我却可以略略数出来,真怪。

想今晚把昨晚余下没看完的电影继续看完,但貌似这有点难。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