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外语
几乎每天都有关于米叔从演经验的消息,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些消息总是一天有一点,就像挤牙膏一样。比如说昨天说的是他记台词很慢,所以在电影正式开拍之前,他要用3到4个月的时间跟导演对台词。而那些有天赋的演员,他们可能看一眼台词就记住了,即便是要学习一种方言,一个星期就可以搞定,他要用四个月。我觉得用三四个月对台词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的电影里用的是其它语言,或者是印地语的方言,或者根本就是另一种语言。虽然那些不完全是非常正统的方言,因为过于正统,可能说印地语的人会听不懂。但学习一种方言基本等于是要学习一种外语。学习一门外语用三四个月的时间很正常,那些用一个星期就掌握的是神人。对演员来说,尤其是对米叔那种对自己要求非常高的演员来说,他不仅仅要学会一种方言的发音使用,他还要把感情融入到那种语言里,所以他花的时间比别人多也就很正常了。通常来说,演员不会故意为难自己去学方言。对那些方言就是母语的人来说,其他人说出来的语言总会觉得怪怪的,即便那些人已经觉得自己已经说得很不错了。还记得在电影《失孤》里面,刘德华饰演的是一个农民。他的演技的确已经很不错了,但最大的问题是他一开口就严重暴露了。他的普通话里面有强烈的香港味道,完全感觉不出那是一个农民的口音。如果这样,角色就算失败了。米叔的很多电影里他都必须要面对这样的考验,比如说Lagaan,PK以及Dangal。他为什么要这般折磨自己呢?他完全可以让导演编剧把那些台词都改为印地语,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才是米叔。因为他会为每个角色改变,而不是让所有角色都打上米叔的特色烙印。学习外语的那几个月,他失败过多少次?真的,只有跟他一起的人才会知道。对我们这些外国人来说,他说什么语言对我们来说都是鸟语,反正都是听不懂的,最多只能大概觉得那些跟其他人其它电影里说的印地语有一点点区别。
到底一个什么样的人才会不遗余力地为了各种需要学习外语呢?其实除了他,我也是一个。粤语是我的母语,普通话是我的国家官方语言,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们逼迫着得学英语,因为那是考试科目之一。能选择自己兴趣爱好的时候,我迷上了西班牙语,因为我需要的很多都是西班牙语表达的。直白地说是因为我要看的肥皂剧是西班牙语的。我关心的那个演员或那个摔角手的消息很多都是西班牙语的。西班牙语转英语,再用中文去理解,这不是不行,但如果能直接理解那个意思,何必靠那么多中转呢?再到后来,我迷上了印度电影,但一定程度上,我暂时还不能接某些区域的电影,比如说泰米尔语,泰卢固语的又或者孟加拉语,所以我基本上选来看的电影都是印地语的。印地语相比于西班牙语来说,要学会实在太难了,西班牙语怎么说都是联合国通用的几大语言之一。印地语比起来真心是个非常小的小语种。虽然在印度,印地语和英语是他们的官方语言,但是各个地方还是继续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感激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和语言。虽然我也有方言,但起码我们的文字是一样的,只是发音不同,意思上都是相通的。我也很感谢汉语拼音的存在,让中国的文盲大幅度地降低。虽然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之中很多方言被逐渐吞噬失,这的确让人觉得很惋惜,但是有统一的语言,真的让我们很方便。一定程度上我也是个为了各种需要不遗余力学外语的人,而之所以这样,纯粹是因为我喜欢,我觉得很有必要。但显然我学的没有米叔那么多、那么系统,因为一路以来我都是自学,而他每一次肯定都有语言老师专业指点,所以他学习那门语言过后,他可以用那个跟别人交流,可以在电影里很流畅的表达出来,而我仍然是继续在半蒙半猜之中过日子。如果他算一百分的话,大概我也有40分吧。跟他比起来,我貌似总是一个半桶水的人。但这也真的不能完全怪我,我也希望把这桶水打满,但是兴趣太多每个都满分,几乎不可能。
趁着还年轻,主动多接受些挑战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