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
26

时间紧绷

By xrspook @ 23:09:42 归类于: 烂日记

周日看3部印度电影的节奏还真心紧绷!!!这起码需要7.5小时,遇上3个小时的电影那更加意味着可能得8个小时以上。一开始的时候,觉得有趣,但连续几周之后,要这般挺住真的纯粹靠信仰了。通常来说我会故意安排一些不同时期不同主题的混搭在一起。个人觉得,早上看一部看到中午,然后吃饭,睡个觉,下午在晚饭前做完运动、写完blog、洗完澡,晚上再看一部,那个节奏更合适。周六看3部印度电影的节奏(上午、下午、晚上各一)随着七月的离开也将结束了。

不知不觉中,到现在为止(2015-07-26晚上1030),我已经看过30部AK作品,绝大多数是主演,但也有客串几个镜头的。有的只有英文字母,有的我根本就没办法把注意力用在画面上,而只是几乎一直都是只盯着字幕的内容。盯着字幕看,无暇看其它的代表是《真相访谈》,在那个电视节目里,内容才是重中之重,至于AK或者嘉宾穿什么做什么动作有什么表情都不重要。Indmi制作的《真相访谈》字幕相当有水平!除了句子流畅恰到好处以外注释也用得很到位。有英文字幕,很多字幕组都可以翻译出漂亮的中文,但印度的地理知识、社会常识以及AK的个人历史不是随便一个谁都能给得出很好的注释,不是内行人,怎么会知道!熟悉的人,听到某些词就知道怎么回事了,纯粹翻译的人,只是把那个词用中文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境界好吗!我觉得,如果翻译的时候不把心带上,翻译出来的东西就是木头,如果把很感人的东西翻译成读者完全没被打动,那是很失败的好吗!不如直接不翻译!!!上周日看的《偶然机会》我貌似就遇到了机器翻译的中文字幕,那种感觉是我无论如何都难以从中文里读懂,但如果把中文直译为英文再用英文的思路去想,那很简单嘛!纯粹机器翻译是毫无诚意的,机器翻译后,起码也调换一下语序啊好吗!现在,我觉得,水平不够,真的不要去把东西翻译出来并发布给别人看了,在给别人看之前,难道就不能自己读读,看看能不能读懂(读懂是基础,顺不顺是以及好不好是能力问题)?我就只有把东西翻译得让别人能读懂的水平,所以现在我会很小心地选择东西去翻译,有些我自己都只是半懂的东西我采取的方式是不完全翻译,而是概括总结出我能完全看懂的部分的内容,以我的方式阐述出来。这样的梗概不一定全面,但作为个引子还是可以的。我不能误导别人。

有些时候,我是完全没有闲暇看字幕的,我一心就只花在花花绿绿速度快节奏明亮的歌舞上,至于歌词是什么,我经常是看完了都完全不知道,甚至一句都记不起。世界上几乎没有主流电影会像印度电影那样几乎每个插曲都是个完美的MV,而且每个MV都几乎是对口型的,不是歌手们MTV里的只是拍摄故事。印度电影里的某些歌舞有剧情、有口型、也有传统的各种舞蹈/姿态,让人感觉很欢乐。每当谈到这个,我自然会想起《古拉姆》里面的Aati Kya Khandala,那不是传统的印度歌舞风格,但歌词的对话逗趣和节奏却很可爱。

明天540起床,又该睡觉去了~

2015-07
25

分享那些事

By xrspook @ 20:58:34 归类于: 烂日记

真TMD作死,一大早,7点多就到了体检的地方(我坐了大半个小时的车你知道吗!),到了的时候刚好是早上730。这已经很早了,如果我到车站的时候能搭上刚刚离开的250我可以更早,不过什么都么有如果。如果我不需要蹲在厕所里努力地排便不排尿我能节省不少时间。至今我都觉得自己很神奇,怎么可以做到排便不排尿的?这到底是什么控制力啊啊啊啊啊啊~~~之前我也不觉得我能做到,但原来居然可以,可能这跟我昨晚没喝平时那么多水有关。昨晚可以这么说,吃完饭后我就没喝过水了,这是绝对少见的。不过呢,吃完饭都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

昨晚调了个字幕,把电脑上的AK资源上传整理到迅雷快传和百度云,绝大多数都能秒杀,但少部分除外,那些都不是官方资源,都是我自己从YT上下载回来的,其中一个更是我下载dash版本,回来以后自己合并音频和视频。这些东西当然就不会有秒传了,估计不会有人像我这么变态做这种事,虽然,合并dash资源没什么大不了,如果有网友提供的脚本更加是相当的简单,难点只是怎么在需要翻墙才能到达的地方把大文件下载回来。昨晚发现一个很作死的事实,百度云居然无法识别迅雷快传提供的链接,这如何是好???如果视频能上传,我肯定可以秒杀,但问题是偏偏那个资源是4GB以上的,百度云客户端非付费用户只能上传4GB以下的版本。我当然可以用软件把4GB以上的文件切分开来,但这么一来那肯定又是独一无二的版本,于是我又得苦闷地上传了,绝对不可能秒杀完成。我的网友里有百度云VIP的吗?同样神奇的还有当我把百度云某个叫做AKX的文件夹以私密方式共享出去的时候,几秒内打开始是可以的,但几分钟过后就打不开了,显示的是链接失效。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我要把里面的某些GB级以上的文件手动改为RAR或ZIP格式?尤其是那些4GB以上的,你得知道有些我离线完成的文件有15GB以上… 或许,为了整个文件夹共享成功,我需要把那些超大文件排除在外。毕竟,就现在的情况来说,AK的大多数资源都只是DVD转压的,通常来说,大小都在3GB以内(即便电影有2.5小时),只有2000年以后,尤其是近几年的电影才有蓝光压制的版本,那些玩意大小就很难说了,更暴力的是有些不是蓝光压制,是直接的蓝光原盘,变态!变态!变态!对我这个收集控来说,好东西有了,但分享不出去很让人烦。从前有BT站和ED2K站,现在这些几乎都被网盘取代了。但是呢,要解决大资源的共享问题,我觉得还是用BT,ED2K,磁力链等方式比较靠谱。这么多年以后,难道我要重新开始纠结如何不用BT站发布BT或ED2K资源?现在估计也没什么人用eMule或BT软件下载的吧,所以那些东西只要和迅雷扯上关系,那就只是个可访问的资源而已,没很么实质的下载难度,到底是不是真的有种不重要(起码对我来说是这样,因为我是迅雷VIP,迅雷服务器是个神器,离线和高速通道神通广大)。昨晚把从YT以dash方式下载回来Tum Mere Ho上传到迅雷快传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家里100M光纤的网络和迅雷玩上传能有500KB/s的速度,太让我震惊了好吗!所以接近1GB大小的文件用了35分钟左右就上传完成。只要肯给时间几个GB的东西上传也不会是问题,谁叫我曾经经历过好几天通宵才能下载完成区区几百MB视频的苦闷。当时为什么会那么折腾是因为用的是P2P,没有源就不会有速度,而我要的东西都是外国且小众的,所以我的软件必须只能倒时差,还记得大学的时候我教我妈帮我晚上10点到早上8点挂机下电驴资源。现在,我们的确遇到分享超大型文件的问题了,但这些分享问题任何时候都存在,任何时候都有让大家烦的事。所以,怕麻烦你就彻底输了,要时刻做好着要艰苦战斗的准备。

8点了,抽血的护士们开始集体上班,该结束敲键盘鸟。

2015-07
23

初次读完《我行我素》

By xrspook @ 13:28:10 归类于: 烂日记

2015-06-28知道曾经有名叫Christina Daniels的人为Aamir Khan写过一本叫做《I’LL DO IT MY WAY》(我行我素)的书。知道有这本书的那天,我就轻易地找到了PDF版,并把那上传到了我的kindle阅读器。我的kindle上有2个版本,一个是PDF版,一个是经过P2K转换的MOBI版(MOBI版看不到插图,但PDF版可以,虽然打开/放大很慢)。网上流传的PDF版是扫描货,可想而知在6寸kindle上阅读效果有多么的糟糕,别说6寸的kindle,即便是7.9寸的小米平板阅读也很艰难。我至今都觉得纯粹扫描的东西在随身电子平板上看很困难。至于那本书的MOBI版本,是从PDF版本那里进行过字母识别转换的。大多数内容你都可以看懂,但不习惯的时候会感到比较吃力,因为有些字母会识别错误,比如说“h”变成了“b”,“i”变成了“l”等等,不是每个字母都会发生这种事,概率我也不知道算不算是随机的了,反正“Aamir”明明里面有“i”却从未被识别为“Aamlr”。具备人脑纠错字母功能是必须的。让我觉得最不习惯的当数神一般的断词。PDF是图片,MOBI是文本,MOBI里经常性习惯性会有些你看着熟悉但觉得怪怪的词,实际上那一点都没问题,很多时候不过是单词的前半和后半之间有莫名其妙的空格而已(可能因为PDF的单词断行?)。一开始,那简直让我抓狂死了~ 那种阅读节奏经常被无端端的暂停打乱,挺让人恼怒。但后来,我居然习惯了,就像别人不理解我怎么可以忍受单位的检验搭档一样,当你无计可施、非如此不可的时候,自然会有路。

2015-07-04(星期六),我在万国奥特莱斯的KFC开看I’LL DO IT MY WAY。我用了一次看书大概1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已经习惯了字符识别错误和断词有问题。just enjoy the book就好,书里说到的故事比那些什么规则上的硬伤重要多了,只要我入戏,一切都难不倒我。到昨天(2015-07-22)为止,我用了20天不到的时间把200多页的书看完鸟。我在KFC看,在家里看,在车上看,在单位看,在上课的时候看,坐着看,躺着看…… 我最喜欢的看书地点是万国KFC的随便某个座位或者检验室的某个角落。吵杂也好,安静也好,明亮也好,昏暗也好,对我来说有个场所,有不让我感到压迫着急的时间慢慢看我就心满意足。一边看我还一边用手机截图发围脖分享我看书的感受。kindle有选择语句的分享功能,但很多时候我有感而发的是一大段话甚至是连续几页,当然那般分享是不行的,所以,照相来得更暴力直接。一开始,我总是觉得右下角显示的看书进度(百分比)怎么老是那么慢,但后来,尤其到了这周,我在默默祈祷着别这么快结束好吗?!昨天我是大概从90%开始的,但没看几页就没了,因为书的后面是编者说以及一些AK的作品目录及获奖情况。在看到80%多的时候我已经在想我要不要看完后再看一次?因为我觉得前面的东西我有些模糊了,尤其是谈到AK早期电影的时候,编剧导演制片演员还有片名都是陌生的,那些东西我都没有接触过完全不了解,而且由于那些东西当时并不很有名,所以篇幅不长也没有特吸引人注意力的故事。现在,AK早期的电影我已经看过了一些,所以重读那些部分我应该会不同的感触。

今天,我刚在淘宝上入手买下I’LL DO IT MY WAY的纸质书。那本书定价是好像接近500卢比,我的入手价是接近190元。美亚最便宜的价格是大概10美金,10美金的书,加上10-15美金的运费,也就大概150元左右的样子,但问题是我在淘宝上那已经是印度直接带回来放在天朝的现货了,几天就到,美亚没有直营那本书,而只是一些个人在经营,所以,还是多给些钱给天朝朋友吧。印度到天朝明明不远,印度和天朝国内的运费应该都不贵,但有些东西不是理所当然那么简单。说来也好笑,卖书的那家淘宝店居然标题是“自传”卧槽!AK写过blog,但不曾写过自传好吗!那本书是别人给他写的传记!!!

I’LL DO IT MY WAY,挺客观的,作者用她的思路把AK的成长历程展示出来,有她自己的观点,但不多。这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里面有大量和AK合作过的电影导演制片之类的采访,所以可以这么说,这是一本从其他人评价的角度来反映AK进化的书。里面除了那些以外还会引用AK自己在各种公开场合下说过的话,以及一些媒体在各种媒介上发表的评价。这些都很重要,不过呢,这些东西用多了,感觉会让人觉得那是在网上搜索东拼西凑,虽然仍可以按照作者的思路去开展,但感觉会很零碎很让人着急。我看过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传记,也看过Rey Mysterio的传记,那两本书完全是按照时间顺序去写的,所以一路下来都很顺畅。但这本I’LL DO IT MY WAY的某些章节会让我感到突兀。比如说好不容易谈电影从80年代到了90年代中期,突然就不继续下去了,而是插入了那段时间不同影人的采访,谈他们对他们的电影和对AK的评价。在这种写法上,我是有点感到诧异的。为什么就不可以完全按照电影的顺序来呢?如果无法按照时间顺序来,可以按照不同合作导演来归类介绍电影啊。米叔是演员,也是影人,要谈他一定得谈他的作品。到底该用什么模式分类叙述故事呢?我显然不大同意作者用的节奏。其实她完全可以以编年的方式把电影一路下来。然后再以分类导演/编剧/制片采访的方式继续。当然了,这般搞可能作者会觉得有点跟她要展现米叔心路历程的初衷偏离得有点远。但显然,如果按照我的方式去表现的话,框架结构会更好,思路会更清晰。我之所以这么觉得,或许是被wiki上的资料影响的吧,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形成那个思维模式了。

今天,如无意外,我应该会开始重读I’LL DO IT MY WAY。

归档:2015-07-23 热血沸腾(下)。

2015-07-23_stamp01

2015-07-23_stamp02

2015-07-23_stamp03

2015-07-23_stamp04

2015-07-23_stamp05

2015-07
20

个人短评

By xrspook @ 13:31:07 归类于: 烂日记

个人短评和剧情梗概是两回事。剧情梗概我更偏向于直接使用官方的叙述版本,因为那肯定会更专业全面,也更能反映制作团队本身的意图。个人短评是很私人的东西,那不一定是最公道的,但却是反映作品本身最真实的方式。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经历,每个人的喜好都不一样,显然,看不同观众的个人短评一定非常有趣。你可能会很认同,也可能觉得那根本不是那么回事,never mind,个人短评本该这样。今天我开始为我看过的所有AK作品补充上个人短评,那会是整体感受和具体细节感动的结合,当然啦,也会偶尔加入一下我的个人经历。当我把AK的东西都看完了,那将是一套相当有用好玩的资料。因为我的计划是整套资料包括海报、年份、片名、个人短评以及Indmi里电影、歌舞、原声大碟、评价文章等资料的导航集合。个人短评非常重要,我无法接受只使用官方的剧情梗概。链接里可以获取的资料我不会累赘重复在导航资料里,我的目的是把资料以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方式整合!东西存在但不按一定规律整理就是一盘散沙,要看出其中的端倪就必须系统规范起来,但是呢,其实规范神马是很带有个人色彩的,不同人的看法彻底不一样。

在个人短评里我通常不会写一些我不喜欢或感觉不好的东西,因为明知那是负能量怎么还能传播出去呢!我是不是太善良了?希望不好的东西在我这里打住后就别再扩散了。个人短评跟吐槽不一样跟批判不一样,得带着幸福美好的心去写。

我不是专业影评人,我也不会主动地去做那种人。虽然我是个经历过系统教育的孩子,脑子里条条框框都是什么理论啊技术啊规程啊之类,但如果看东西只是单纯带着那些尺子去量的话我觉得太没有人性了,那可不是在做什么数理化演算啊!我是一个什么人呢?规范牢固框架下容易激动被感动的小盆友。人不能丢掉感性的一面啊~ 但感性归感性,没有理性的支撑,感性就不能把眼泪止住让自己向前。理性的世界没有眼泪,理性的世界只有按照原则去判断去设计去实施去改进,一切如果都在正轨的最终效果是自信不断叠加且持续前进。理性的世界没有怜悯,只有对与错,但如果加入感性就会存在一种都是对的,但选择哪个的局面。不能只想你自己,在顾及其他人的情况下,你选择的可能得是那种不是利益最大化的正确。作为一个跑步老手,你可以跑得飞快,但如果是和别人约跑,人家是新手,你怎么可以按照你舒服的方式一溜烟地疾驰呢?!在跑步问题上,我不能算是新手,但我还暂时舍不得作出这种“奉献”,所以我选择不结伴,我不想拖累别人,也不想被拖累。

我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我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我知道我要做到什么程度,我知道应该怎么去做。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如果有问题只是因为你的决心不够坚定。

2015-07
19

运动电影

By xrspook @ 17:13:10 归类于: 烂日记

运动电影应该是怎样的?那种感觉应该和动作片不一样,拍摄手法也不一样。但电影是电影,竞技运动是竞技运动,相比电影来说,所有竞技运动的镜头都是比较单调乏味的。现在和以前不同了,现在的高清摄像机伟大无比,长镜头或特写都游刃有余。如果是足球比赛,一个假摔、手球、越位或进球之类的现在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去看,但那不过是远近和方位的问题,重点不会是某个点或某个人身上。相比之下,电影就可以做到这点。我个人觉得,很多运动电影的失败之处就在于太强调他们的英雄特写了,而忽略了运动本身。所以,失败的运动电影之所以是因为他们让那玩意完全成为了个人的英雄崇拜。运动电影通常会被加入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匪夷所思的特效,正是因为这些,让运动电影走样。

电影是电影,运动是运动,如果要两个都有的话咱们去找sport entertainment吧(WWE笑了)。电影的主要功能是娱乐。运动,如果说那是比赛的话,那是竞技性的,没有既定胜负。一部运动电影怎么会没有剧本呢!有剧本就必须所有都按流程来啊,从本质上说,竞技体育和娱乐根本对立。

我是这么觉得的,竞技体育本身因为其胜负不确定性所以有趣,让人捏汗、欲罢不能,但竞技体育难免会存在无聊的时候让人昏昏欲睡。摔迷通常都会顺便很喜欢看UFC,我就逼自己看过几回,但很明白,那对我来说简直是催眠,尤其是某些轻量级的比赛,双方怎么都搞不定对手,拳头不多,几乎都是无结果的hold,而且转换频率相当低,固定技是用上了,但远远不至于可以让对手投降,就那样,两人从敲钟开始搂抱(这样的形容我知道很不恰当)到敲钟结束,我那个去。在几次看UFC睡着了以后,我不再关注那玩意了。我会看看某些精华片段,但要让我整场看完,太痛苦了。对我来说,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拳击比赛里,足球比赛偶尔。但对我来说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体操、跳水等不会,很多个暑假的晚上我甚至会看完CCAV-5直播的环法自行车赛。竞技体育有它们的魅力,但某些竞技体育比赛的节奏如果跟你对不上号,那是无论如何不会投入的。

对我来说,看电影有时也会让我昏昏欲睡,我试过看《指环王》系列的某部睡着,也试过看黑泽明的某部睡着,那是我看着看着睡着的(没有暂停),有些则是我看着看着觉得很困,于是暂停去睡觉,这些到底有多少我已经不记得了。这样的电影我不能说一定不好,但起码,那估计跟我的节奏有点不合吧,无法入戏就是这样了。

结合竞技体育给人的神经紧绷再加上电影给人的特殊视觉和听觉震撼,那样的效果才会让人觉得相当带劲。或许你会说要实现这个,看竞技体育的集锦也就可以了。竞技体育最喜欢就是整各种十佳,任何项目几乎都有。可能因为我不上心,所以我经常觉得那是过眼云烟,看了,觉得很神奇,但很快又忘了。电影的好处是有剧情,所以相对于体育集锦来说不容易忘记。

今天我看了部叫做《情比金坚》(Jo Jeeta Wohi Sikandar)的电影,当然也是AK的了,1992年的,在看这个之前我已经在他的传记里有所了解,那又是一部Mansoor Khan导演的作品,制片人是AK的大伯Nasir Husain,Mansoor Khan的爸爸。太熟悉Mansoor和Nasir这对父子搭档了,他们简直可说是让刚入行的AK大红大紫的恩人。印象之中,AK好几部电影都是Nasir写对话和制片,Mansoor写剧本和导演的。当然了,他们三人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作品当数《冷暖人间》(Qayamat Se Qayamat Tak,1988)。在AK的传记里Mansoor提到《情比金坚》他酝酿了很久,甚至在《冷暖人间》之前就已经有那个想法了。他有很多思绪,他要表达的东西有很多,制作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最要命的是需要大改动的重拍,AK一直都很支持他,AK也是他觉得非当那个主角不可的人。Mansoor最坚持的是要把这部运动电影表现出运动的风格。这个我相当满意赞同!那些一般举铁仰卧起坐俯卧撑的镜头咱不提,太普通,但电影里自行车比赛里的那种激烈和让人捏汗我真的觉得很带劲。为什么可以这样?估计这跟比赛部分他们主要使用的是远距离固定长镜头有关。这才是竞技体育!你有看过环法吗?你有看过马拉松比赛吗?就是那个感觉!他们偶尔也切换到特写近镜,但那只是用于非常必要地提醒观众运动员自行车换档了,要拼死一搏!还有一个要用中镜头的是观众的反应。他们没有把近镜用在自行车运动员的个人特写上,尤其是面部表情类。偶尔有几个中镜头你能看到运动员的面部表情,但那不是重点,重点是要表现对抗的两人不相上下、都完全专注地拼搏。这才是竞技体育!怎么才能还原出真正的竞技体育?你得用竞技体育的常规拍摄手法啊!电影需要运用各种镜头组合,正是因为那些电影才强大,但古板的我觉得运动电影的严肃运动部分你就得用运动的风格去还原,过多的英雄式侧重是画蛇添足。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呢?可能我一直觉得运动是运动,娱乐是娱乐吧。运动电影你不必一整部都用运动手法,那是不恰当的,如果要看运动本身我直接去看比赛就好了不是吗。运动电影非运动部分,你该怎么整就怎么整,但竞技部分,你得还原给我真实。综上所述,我真的很满意《情比金坚》这部运动电影的运动部分!那是Mansoor的执着所在,同时也表现出了AK的敬业。我觉得AK好,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确是个有非常强表现力的演员,表情肢体语言还有语言表达方式什么的,另一方面我觉得他比普通演员更好玩的地方是他曾经是个网球运动员,除了网球以外他其它运动也很可以(打架除外,但打架不是运动对吧),你不知道他会在电影里的什么运动上突然露一手,那小子好像什么都行…… 为了一个活泼的美术老师出场来几个空翻;为了秀潇洒在行进中的自行车/摩托车上放开双手/双脚/蹲着/跪着;为了表现放荡不羁双手脱缰绳骑马,这都什么人啊!之前不了解,看到那些镜头的时候我会想,该不会为了区区一个这样的镜头专门整个特技人吧,无聊不无聊。后来看多了,越看越愣,才明白到原来是AK自己好整这些bonus。普通人绝对不会想到来这些(危险)动作,因为那都不是非如此不可的,但AK就是这般作死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欣赏AK的这种作死风格,但我确信我肯定不是唯一的一个。

有没有用心,大家一定会feel得到。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