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
20

唯一

By xrspook @ 11:11:25 归类于: 烂日记

当人渐渐老去的时候,从前一切感觉正常的东西都会变得不对劲,而这种事情自己或许会感觉不到。但对别人来说这却是很不同寻常的。有些时候我觉得自己会有点活在记忆里,因为当我还小的时候,我的长辈全部都在当打之年,精力充沛,家庭管理得井然有序。虽然那个时候会被学习考试之类的东西折磨,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家人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即便是平淡无奇的生活也过得很舒服。当你亲看着身边的人经历年老以及死亡以后,人生会变得非常不一样。年老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看着别人年老和看着自己的家人年老感觉是不一样的。年老和死亡这种事避无可避,在你没亲眼见过之前,你不会懂得害怕或者敬畏。当你真正尝试过以后,你才会更加懂得什么是珍惜。于是这又回到了一开始的话题那里,有时我不得不活在记忆里。

很多东西人类都可以靠想象干出来,但即便你读过再多的书,看过再多的电视剧或者电影,见过听过非常多类似的事情,但很多东西只有当你真正经历过以后,你才会突然间像开窍了一样,突然懂得。大概这就是经验的力量。这东西祈求不回来,也无法通过金钱或者权力进行交换。为什么有些演员能演出那个感觉?为什么他们能表达出那种感觉?那些演员通常都已经有一定岁数,而不是初出茅庐的小鲜肉。做一些自己一直在做的事相对容易,但要演出不同的风格,那可不是简单事。有些东西通过知识或者智商可以挽救,但有些东西、那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显然从教科书上是学不回来的。这种事你不可能全部都经历过,所以很多时候有经验的演员其实非常擅长观察与学习。那种技能就像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融到血液里的一样。甚至他们不会觉得自己已经在调用那个能力,那只条件反射。有些人演100个角色能有100种味道,但有些人演100个角色全部都只是一个模式而已,于是你甚至怀疑那是不是各种续集。

我不是演员,我不需要演100个角色,我只需要演好我自己。当我还只是小孩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模样,同样不知道到底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往后我渐渐明白到,自己这个角色并不需要刻意塑造或模仿些什么,那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如果你内心是喜欢的,冥冥之中你就会向那个方向靠拢。所以一开始的时候你不需要定义你自己,你说不准,别人也看不准,但这个准不准其实无所谓。定义这种东西我觉得必须得一段时间以后回头看才有意思,如果一开始就定死了,只是一直都跟着条框走,多没意思。喜欢某个东西的时候我们可能根本不需要理由,否则怎么解释那些一见钟情;但如果讨厌某些东西的时候我们总有无数吐槽点。那是因为之所以讨厌肯定是那个人或者那件事的某些部分冒犯了你。如果人不能敞开心胸怀,总是以判断讨厌的标准去判断喜欢,那么人生本该有的很多意外惊喜就会被忽略浪费掉。

我不演100个角色,我甚至不演网络上和网络下两个形象,我只做一个xrspook,唯一的xrspook。

2018-09
14

三分开窍

By xrspook @ 9:19:32 归类于: 烂日记

23岁的身体加33岁的经验,我觉得现在的我真的过得很爽,以前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没有目标,要做某件事的时候很茫然。在做之前,不会先理清思路,而只是别人让我去做我就跟着做了,但现在很不一样,在我开始之前,我首先会想这样做可不可行,如果可行应该用什么方式。在做的时候,应该有什么步骤。结束的时候我应该得到什么效果,如果里面有什么问题,会大概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影响有多大。这些我都会全盘考虑。经验并不意味着在做某事之前我就一定曾经做过那些事,而是做其它事的时候积累回来的套路,可以用在我新接触的所有事情上。互联网盛行的今天,大大方便了我们,从前当我们不懂怎么做的时候,我们只有去找书或找人,但现在把问题打上搜索引擎,通常大概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虽然那些东西未必靠谱,你要提取出恰当的关键词,可能得用各种语言去搜索。这样下来,起码当你开始的时候,你就不会再那么茫然了。

过去几年我发现自己做的事情越来越顺畅,虽然那些东西是我之前没遇到过的,但是我却不知道为什么能用正确的方法很顺利地完成。当我还只是20出头的时候没有发生过,也正是因为30岁左右我突然领会到了这个,一次又一次成功以后,让我积累了不少信心。我不一定一开始就知道的比你多,但我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大。可能我的天赋不如别人,但通过后天的经验和坚持,我可能会比别人掌握得更快更好。

昨天晚上去国丰打篮球,只是我们自己单位的人在练。在打球之前,中间休息,和练习结束以后通常我们都会投篮。昨天一个晚上,我投进了三分球比我过去一辈子曾经投进过的还要多。而且我用的不是乱来的套路。之所以可以这样,是因为过去几个月,我已经稍微掌握了中投的柔性手感。在罚球线两端,我可以用稍微屈膝弹跳的方式投进。在那个位置投进与否与我出手有没有偏有关,力度是刚刚好的,而昨天白天,在还没有开始尝试三分球之前,我就已经在网上搜索过,也根据自身条件去考虑过我应该用什么方式去投三分。三分和我中投比较有把握的地方相比,大概远了一两米。在中投的地方,我轻轻弹跳就能命中。在远一点的地方,我能不能用更猛一点的弹跳去支撑呢?的确,昨晚我就是这么干的。一开始我尝试的是垂直方向猛一点的弹跳,这样的结果是我的球还是离篮筐有半米到一米的距离。然后,我尝试在三分线把重心降低,以接近立定跳远的方式给自己一个向前的力。在开跳的一瞬间同时把球推出去。腿部的推力足够大,我的球就会完美的进入篮筐,那个抛物线刚好。如果有些时候歪了,可能是左右手的力度不完全一致,或者出手的角度有一点偏移。这样的三分效果,我很满意了,因为对其他三分不擅长的男同事来说,这样的抛物线,这样的命中率,他们多年以来都不曾做到过。这样的动作,我必须依靠腿后蹬发力,而且重心很低。这就意味着,我前面必须有很大的空间,而这种事在打比赛的时候通常极少发生。但说不定某一天,我会拿到一个压哨的球,然后我就可以表演一下了。即便不能命中,而偏出打在框上,我也觉得很满意了。你或许会说,如果早一两个月我就知道可以这样,大概现在我的球队就不是现在的打法,我自己就不是现在的这个用处了,但是一两个月之前,我还没能很好地掌握柔性的手感。从小到大,没有一个人真正指点过我应该怎么去投球,应该用什么力度角度以及出手方式去投球。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突然之间,到了三十几岁的时候。有了比较大的飞跃。我觉得这倒不是因为我在球场上遇到了什么高人,可是生活中做其它事的经验让我在自学的层面上长进了。我不只是学,我还会把我想到的应用起来,用无数次尝试去实现我的目标。

我不觉得自己很强大,但是,我知道自己是个遇强越强的人。

2018-08
12

彩蛋

By xrspook @ 14:11:49 归类于: 烂日记

几天前我才意识到,原来我是单位篮球队里唯一一个超过30岁的首发正选。如果不把身份证的年龄暴露出来,没有人会想到我已经超过了30岁。在一般人的眼里,超过30岁就会出现体各种不好和各种油腻,但对我来说,根本不存在这些问题。准确来说,我的运动生理年龄看上去只有25岁不到。感谢跑步和长期运动给我带来的这些好处。实际上就我个人的性格而言,在心理层面,或许我仍然只有18岁。因为我还想尝试很多东西,我不在乎那些东西要求我得从最基础做起。我很想知道得更多,而且我会真的会花时间和精力在上面。如果说那是因为我有一个童心的话,可能描述并不完全准确。因为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只是想知道,但并不能预测到那到底真的有可能发生,还是纯粹是瞎掰。但现在,我明白到我想知道而我又真的投入去努力实现的那些东西都是可行的。我有18岁的好奇心,25岁不到的身体,以及30多岁的人生经历。这些拼凑起来真的很强大。这些优势在我只有十几二十岁的时候,我从来没考虑过。对十几二十岁的小年轻来说,他们有的是冲劲,但有些时候太鲁莽了,不够沉稳,做事的时候可能也能做到,但是不稳定,耐力不足是他们的致命伤,该专注的时候走神也是他们的常规特点之一。在他们相处的时候,我得允许他们犯错,但是这种忍耐是有限度的,不能一犯再犯。他们不能一直用自己年轻经验不足作为借口。在犯错之后,总结经验、改进是他们必须学会的。那这种步骤,可能是他们自己体会,也有可能是我们这些老人家去指点他们。

我比单位新招的那些小年轻大了十岁以上,想想都觉得这很疯狂。我还不觉得自己有那么老,为什么他们这么小呢。

近几个周末我都花了不少时间看各种体育比赛。有足球的,有篮球的,有羽毛球的,有网球的。结果发现,无论是网球还是羽毛球,接发的那个人在对手碰球的那一刹那,他们就开始小跳。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但是这显然能增加他们的反应速度,因为小跳这种动作在拳击比赛里很重要很常见。通常来说,在对方发球之前准备动作的时候,羽毛球和网球运动员都是双脚叉开,做类似深蹲的姿势,但是,只要对方即将发球,他们就会开始小跳。通常,如果是我自己打球,在准备的时候我会双脚张开,但却不会小跳,遇到高手的时候,经常会暴露出反应太慢的缺点。只要我的站位太靠前或太靠后,反方向的球我就很被动了。所以下次,或许我也得试试在他们即将发球的时候原地小跳。在小跳的帮助下,我的反应速度应该可以更快。这种事情已经在篮球练习的时候验证过。教练让我们原地小跳,听到哨声后我们就向前奔跑,等下一个哨声响起的时候停下来原地小跳,重复多次。如果只是直线奔跑,我的速度不如男同事,但是加入了小跳,我有可能比他们完成得更快。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我不知道。大概他们之前没有练过原地小跳这种动作,但我却已经练过好几年了。我并不是故意训练,这刚好是我平时做的HIIT里的其中一个动作。不能说我对这个动作有多熟悉,但起码我不觉得陌生,我做得很自然。我不觉得自己的反应有多快,但通过合理的训练,我的确可以比一般人做得更好。

身体是用来用的。有些时候,当你做某些事的时候,你或许不会意识到那会对你做别的事有帮助,而这就是彩蛋。

2018-03
29

高铁经验谈

By xrspook @ 17:52:29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的第二轮高铁之旅,让我验证了之前我假设的观点。高铁舒适与否跟那趟车所经过的城市大小有关,跟那趟车我所搭乘的起点和终点无关。如果列车经停的站较少,而且停的地方都是大城市,通常来说上面旅客的素质会高一点。比如说说话的声音不会太高,小孩子不会满车跑。乘务员的管理比较严格,例如箱包的放置会更规范,收垃圾的频率会更高,推着小车叫卖食品的频率也会更高。乘客的素质以及列车的管理到位与否决定了那趟车是否让你舒适,?当然了,要在列车上呆坐几个小时,无论如何都是不愉快的。为什么我们会很乐意在电影院坐几个小时,而且觉得在列车上坐几个小时很痛苦呢?相对来说,列车的座位可能比电影院宽敞。大概是因为在列车上,我们会无事可干,身边人做的事或者食物的味道会影响你。但是在电影院,通常来说都比较安静,除非你遇到了熊孩子。

高铁回广州的第一程,我们搭乘的是从南京南到武汉。那趟列车是从上海虹桥开往长沙南的,一共14个站。从南京南到武汉之间一共有4个站。除了合肥南以外,其他的三个城市完全听都没听过。这趟列车的里面旅客说话的大妈声音超级大。不只是响彻一个车厢,可能是响彻了几个车厢。另外一个特色是,通常这样的列车旅客周转非常快。一个站全部下光,然后又上来一大批,不断轮转。坐过深圳北到石家庄的那趟列车以后,我已经有点害怕这种列车。但是怕归怕,该碰上的还是会碰上。第二趟列车G95是从西安北到广州南的,这趟车来只有五个站,而且全部都是大城市。西安北,郑州,武汉,长沙南,广州南。于是这趟列车就让我享受到了跟第一轮从武汉到上海虹桥那趟列车的舒适。虽然其实你明显能分辨得出,中国南北向的和谐号,跟东西向的和谐号车型是不一样的。之前我以为是车型不一样导致列车的舒适度不一样。经过这么第二轮以后,我意识到舒适与否跟车型无关,跟旅客素质以及列车管理有关。我们在武汉等待最后一趟车回家的时候发现同一个检票口上一辆车是G531。是我们去程的那趟深圳北到石家庄列车的对开。G531比我们乘坐的那趟车早20分钟到武汉,但是却要比我们晚12分钟到广州南。这半个小时的差别在于武汉和广州南之间G531停了五个站,但是我们只停了一个。可以想象G531的状况,估计G532差不多。所以这次两趟高铁的经历告诉我,以后买票的时候,除了要看时间以外,还要看那趟高铁经过的城市是哪些。即便迟一点发车,如果经停的城市是大城市,而且经停的站比较少,也非常有可能要比那些早一点发车的列车早到达目的地。舒适的乘车环境和有点让人厌恶的氛围给人的感觉是彻底不一样的。我们能凭借经验避开一些我们不想遇到的,但显然在这之前,我完全不清楚。

这次去南京的高铁中转票我们不是在12306上自己选的,而是在携程上配套订的,中转方案是他给我们提出的。两趟车下来,感觉他的中转方案还不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武汉,如果我们出了上一趟列车以后足够冷静,上了一个正确的检票区基本上我们要检票的下一趟车就在同一个检票口或者旁边的检票口。所以虽然两趟车的时间差不到30分钟,但是这样的操作,其实如果非常顺利,能在十分钟之内完成。即便不顺利,15分钟也应该可以搞定了。

让我觉得非常吐槽的是武汉站的设置。在旅客下车以后,他们有两边的楼梯通向三楼的检票区。但是在到达的站台你是无论如何看不到电梯尽头的那个检票区是A还是B。去程到武汉的时候,我们各种紧张,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忙乱了一番。回程的时候,我们的确已经很冷静地到处张望,依旧还是看不到一任何AB区表示。我们的车票上写着我们的检票口是A或者B区,但我们却在站台上不知道往哪边走。当然,如果你在A或者B的同一个数字检票口下去,也一样能到达你乘坐的列车,但是这种事只有是老手才知道。武汉站绝对是中国高铁换乘最重要的枢纽之一,但武汉站的设置真的让人很无语。显然要改进这个非常简单,他们只要在到达区的电梯上方张贴一些明显的标示就可以了。另外一个我觉得非常没道理的是武汉站在检票口的对面而不是检票口的上方放置垂直于通道的列车信息显示屏。这样的操作是非常反人类的。人家都站在检票口了,你还要人家走一个角度才能看到你的列车信息吗?也有人跟我一样傻眼睛就盯着那些列车信息去,但却在那个地方找不到检票口吗?!要解决这个很简单,只要把那个信息显示屏挪到检票口的正上方,同时让那个信息牌跟通道平行就可以了。

坐过4趟高铁以后,我算是攒到些经验了。

2017-11
8

海绵拖debut

By xrspook @ 10:08:09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中午我的冰箱也送到了,所以现在新宿舍的洗衣机和冰箱都已经到货,因为还不能入住,而且不能改变房间的布局,所以冰箱跟洗衣机都只能整齐地并摆放在某个角落。送洗衣机的时候,我等了他一天,终于在晚上7点多的时候送过来,而冰箱是中午一点多的时候到的。这样也不算太糟糕,因为这样的送货时间我就不会被同事说在上班时间做自己的事。买这个冰箱的时候,一开始我不知道在哪里看到是二级能耗,但是在看另外一些广告宣传的时候,又说是三级能耗,实际上冰箱送货到位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冰箱是二级能耗的。冰箱跟洗衣机这两种东西对比,虽然耗电量差不多但是冰箱的耗电量要比洗衣机更少才能达到二级能耗,因为洗衣机除了用电以外还要用水。很少一百升左右或者以下的冰箱能达到二级能耗。洗衣机跟冰箱不一样,洗衣机就只是在洗衣服的时候运行那么一个小时,一天顶多就是一个小时,但冰箱是24小时都开着的。跟空调一样,冰箱选择能耗比高的显然在以后使用过程中会更省钱。一开始买的时候或许价格会高一点,但是会在往后的电费里逐渐值回票价。昨天搬完冰箱以后,我顺便看了一下二楼的走廊,跟前一个星期相比显然是搞过卫生了,然后我有开门看了一下二楼的南向房间,发现里面的确搞过卫生,虽然不是很干净,因为地上还有水迹。所以我就决定昨天晚上要去搞一下卫生,虽然在入住之前还是得搞,但是搞一下起码会让人觉得舒服一点,因为之前房间的地面、阳台的地面以及厕所的地面都是黑色的脚印。

吃晚饭之前,我去单位外面找了一辆摩拜来刷一下存在感,吃完饭以后我回宿舍拿起那个海绵拖去搞一下卫生。这是我第一次用海绵拖拖地,感觉并没有我想象中的费劲。那个东西真的很吸水,但是也会存在水不能完全拧干的问题,但相比于普通拖把来说,显然那个干的程度已经很高,但因为有些发力方式都不对所以我才会在地面上偶尔留下水剂。这些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我把地拖用的更溜的话。一些很脏的地方,这个海绵拖简直是神器,不知道为什么能把脏东西吸附走,如果用的是传统拖把,大概只能在地面上涂鸦。这种拖把最省力的地方是拧干的过程很快而且效果很好。然后我得出一个结论,新宿舍的阳台用拖地或者扫地的方式是不行的,最好还是用水冲,因为灰尘太大。海绵拖在厕所里的墙边角落位置也不太行,海绵拖基本上没办法,以我在考虑还得助手一把魔术扫把。把新宿舍的卫生搞完以后,我又回到旧宿舍,把宿舍内部、阳台的部分,以及厕所的部分拖了一遍。让人觉得触目惊心的是就宿舍拖地出来的水是黑色的比新宿舍脏非常多。对上一次旧宿舍拖地是什么时候,我已经不记得了,可能是半年前。那个不堪入目的阳台本来估计海绵托是搞不定了,但出乎意料的是居然一桶水就能搞定。虽然那桶水很脏,但是拖出来的地板还行。

做家务也是需要经验的啊~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