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
31

观后感生成记

By xrspook @ 11:18:13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我搞定了一篇2000多字的《印度暴徒》观后感,那篇东西的前半部分,我是用笔记本电脑在226公交车上完成的。理论上我不需要耗费那么多时间在三刷的路上,但实际上,因为一条新港路上居然在同一个时间点附近有三家店在敲锣舞狮地新店开张,所以有了几乎绵延几公里的行车缓慢。一方面,我内心很焦急,如果公交车真的没办法按时到达,我就非常有可能得下车转地铁了,另一方面,因为我在敲键盘,在这种情况下,思路被打断很麻烦。过了那一段,很热闹的路以后,路况总算恢复正常,我也在预计的时间内下车,我的文章也在车上完成了大部分。

笔记本电脑的入手,让我可以随时随地地做这种事,但实际上,当我开始的时候,我还没有一个非常完整的思路。如果那只是一篇普通的blog,我不需要思路就可以开始了,开始以后我可以轻松地幸运流水下去,但显然这篇东西对我来说不是普通的blog,虽然我可以随心所欲,但是,我希望这些文章我能写的更内涵、有架构。没有人逼迫我必须干这种事,但我觉得,既然我花了六个小时去看电影,既然我花了接近80块钱买电影票,我理所当然应该写出一些比较对等的东西。毕竟我真的在这件事上花了时间和精力,也正是因为我已经做了那么多,所以理论上我应该比那些只是随便看了一遍的人想到更多。

如果只把一部电影看一遍,大概也就只能因为里面的某些情节非常感动,有可能是因为那里拍摄得特别好,也可能因为那些情节勾起了你某些回忆。但要真的理解整部电影的脉络和缘由,以及观察到某些细节,看一遍绝对不够,起码得两遍三遍过后,才算是真的有点底。三遍,我觉得是一个不错的控制,再多的话,非常有可能你会在某些时候产生厌倦心理,虽然没有打瞌睡,但是脑子已经处在一个游离的状态。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你已经知道某些情况下会发生什么,所以你的注意力就会放在一些你之前错过了的地方上。但三遍这个概念只存在于去电影院看电影,如果你在翻译一部电影,三遍绝对不够。因为如果完全没看过那部电影,看第一遍的时候只是一个认知,第二遍的时候或许你可以开始翻译,第三遍的时候你首次校对,往后还得有456遍,甚至十遍,然后你才算是真的能把握住了电影本身以及你自己的翻译。

昨天的观后感我并没有谈这部电影到底好不好,一句直接的评价都没有。我只是就这电影的情节以及角色设定发表我自己的感受。我不确定那篇东西到底是谁给谁看的,因为显然那篇东西不是用来吸引票房的。但是,那又是一些非常实在的感受。之所以这样,因为我不是电影公司,收买过来码字写文章造票房的,我只对我自己负责。大概这篇东西被那些创作这部电影的人看过以后,他们会有个安慰,因为有个观众总算感受到了他们要表达的东西,甚至有些他们之前没考虑过的东西也能被感受出来。

有时我会想,小孩子看电影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呢?是什么让他们产生共鸣呢?毕竟他们经历的事情并不多,他们是怎么在电影里获得雷同感的呢?又或者,他们没想过要获得雷同感,只是觉得那个很好玩,或许未来他们会尝试一下做类似的事情。电影里面的东西可能给了他们勇气去放飞自己的梦想。

以前我觉得写观后感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但现在,比如写这篇《印度暴徒》的时候,我觉得更多的是责任,就像是完成单位年底需要报出的统计分析一样。那个责任必不可少,但跟统计分析一样,没人拿枪逼迫我必须写成怎样,必须写多少字,必须什么时候交稿。做出后面的事完全是凭我的良心。

《印度暴徒》在中国上映之前,米叔一周之内跑了好几个城市做路演宣传,他选的地方都是大学,但我觉得与其只和一帮年轻人交流,不如非常实际地先让他们看电影,然后大家互动。现在这种没有电影纯粹的互动,完全是根据以前看过的电影谈感受,感觉怪怪的。毕竟要做这种事,不需要放在《印度暴徒》上映宣传的时候,而可以随便选一个米叔有空的时间,但或许这样二者合一就可以少支出一大笔费用。

我不想用一个分数评定印度暴徒,但这绝对不能说是一部糟糕的电影。不管其他人怎么看,反正看过三遍以后的我有所得。

2015-08
15

近期的IT事

By xrspook @ 20:37:46 归类于: 烂日记

星期三打电话到中国亚马逊全球购的客服,他们帮我申请重新发货,这次快递用的是DHL。匪夷所思地,星期三已经发货,星期四广州海关已经有信息返回,星期四到达洛杉矶,星期五中午东西已经到了香港,在香港逗留的时间很短,进入、清关、转出加起来半个小时都不用。难怪网友说他某个群的人说在美亚买东西,用最便宜的国际快递,第二天就到香港了… 如果发货地就是飞机场的国际转运地,真的有可能第二天就啦啦啦了。香港到广州,预测时间还需要5天,我很纳闷,跨了大半个地球的时间比只需几个小时公路距离的城市还要短。虽然已经很开放,但天朝还不是地球村的一份子,如果你试过干这种事,你就会非常明白。

近几个月,访问外国网站越来越慢,无论那玩意是不是被墙了,明明不可能被墙的地方访问也超级慢。上周爆出了上海的中国电信推出了“国际氮气瓶”业务。那玩意是个加速业务,有了那东西网游和海淘就不会再卡机了。收费是2元/3小时。我那个去!这是抢钱不是吗?!!!!!我们用的真的是国际互联网而不是局域网?!这跟在大学里用校园网有何区别?!校园网如果要访问国际网站需要提出申请,需要额外付流量费。但要知道,校园网有非常丰富的学术资源,费用也很低(华农我读书的时候的好像是30元/月),10M的速度,尤其是校园FTP,那简直是各种资源随便秒杀。但现在我们用的是什么呢?!我们用好几倍的价钱,服务尚且没有校园网好,同样的上外网无能,时代真的倒退了!那些唯利是图的人看到商机就制定各种限制让大家掉坑里。访问外网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发生这种事对我们来说根本就是强奸!国家领导人硬性要求网费要下降,现在国企运营商却给我们来了这个当大家傻子一般的限制(借口说访问外网的人多了,节点服务器不够用),卧槽!访问人流会突然间暴涨的吗?!为啥之前一直没有这种事!!!这不是慢慢慢下来的问题,是突然从某个时点开始就这样,不是有人在从中作梗谁信?!想多赚钱是很正常的思维方式,但以这种伤害别人利益的方式获取利益,他们的良心真的是被狗吃了!我们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但在垄断无竞争的天朝,那种被坑你又没办法反抗的无奈,比资本主义的市场竞争黑暗多了。

这两天听说Google成立了母公司,Google有了个新CEO,那是个纯正印度人,不是香蕉种。那个印度人的名字不记得了,但昵称是“劈柴”。劈柴生在长在印度,读硕士以后才去了美国。他的母校是大名鼎鼎的印度理工学院(IIT)。现在我才意识到IIT有这么强大。看《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时候我觉得里面说的东西真有其事,但也有戏剧夸张的成分,但原来印度就是那么神,三傻中的理工学校是ICE,虽然不是IIT,但也是印度最好的理工学校之一啊啊啊,能进到那个学校的也是不一般!IIT每年只有2%的录取率,13%的牛津也必须拜倒。他们的中学生要进行的JEE测试,只有顶尖的才能进入IIT,十几万人挤几千个名额啊亲!进不了IIT的才会去外国一流大学,OMG!那所学校最重视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他们不怎么看重论文之类的东西,虽然那是外界评价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硬指标。所以,就学校的世界排名而言,IIT不怎么靠前,但IIT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刹那间就会被各公司抢光的节奏。现在,全球顶级的科技公司的高管里有一半都是印度人,在不知不觉中他们揽下了半边天。在印度电影里我总是觉得他们说到要去外国留学不是什么难事,现在我有点领悟了。当天朝的人用钱把孩子硬塞出去的时候,印度人用他们的能力让豪门大学向他们招手,当然,他们的学费也不低,他们很多人去了美国也不过是当码农,但暂时我还没听说他们有像中国那般在外国有暴发户、觉得老子有钱你管不着的那种恶心口碑。穷过的人知道什么是珍惜,我怎么就不看好我们的下一代呢????????

我们的路,可以去何方?

2015-07
13

深度(续)

By xrspook @ 13:50:22 归类于: 烂日记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昨天谈到AK的电影角色没固定模式/套路,那小子(还是应该说大叔?)喜欢海纳百川,偏偏人家又有演什么像什么的能耐,普通人你只能摊手。但是否AK这个影人就真的没有什么固定搭配呢?有!当然有!大大的有!

纵观AK的成长历程(xrspook同志,你真的有底气谈AK的生涯么?你的功课做足了吗?!),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尤其是AK当主角的电影里几乎都不会缺一种东西——眼泪。你有没有见他在某部电影里没哭过?(我们是不是可以来个“AK内牛满面的电影截图集”?)可能是伤心可能是高兴可能是激动可能是仇恨可能是其它一些我暂时想不起来的原因。即便在他主持的电视节目《真相访谈》里他也几乎是每期都要哭,可能是比较轻微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可能是比较严重的,要抓起袖子揩掉。眼泪说明了什么?我们暂且不谈电影里我们看到的那些是不是眼药水,因为那是技术层面的东西了,谁知道那个哭的镜头人家重复拍了多少回,有眼泪可能也会哭到没眼泪了是吧。一个男演员,你能数出多少个几乎每部作品都有眼泪的?那些神马动作片巨星流汗流血是最普通不过的事,但流泪呢?AK这般演法难道你觉得那纯粹是因为他个人泪点低?如果剧本编排与泪点没啥关系,怎么会流泪呢?比如说WWE的某场摔角表演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道具满大街,红了一大片(PG的现在通常不这样),你会觉得要哭吗?顶多是掩面叹气看着他们肉痛自己心痛罢了。要流泪得满足2个条件:一、某样东西触碰到你脆弱的某根神经了;二、你入戏了,感同身受,不能自已。神经过于粗大或者反应不灵敏的不会哭,可以很敏感但嘻嘻哈哈半开小差的也不会。wait,我好像从AK的眼泪扯到了观众的眼泪,罪过…… 回到AK本身哈。人都一样,我们因为这些原因流泪,AK也一样,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AK在选角色挑剧本的时候非常注重那个故事能不能打动他,我不知道他看剧本的思维方式是从角色层面看还是从观众层面看,还是人家脑子好使多核操作直接全面观了。演那个角色的人尚且不能感受到角色的苦与乐,试问观众又怎么会从TA的表演里get到什么。这样的出发点选角,从一开始就是从很感性的角度出发,试问只管商业价值只管票房好不好只管电影能不能拿奖的会以这个为首要出发点吗?NO!因为基于人的情感,AK的角色能感染人这当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到底能感染得有多深就得靠剧本编写和演员和团队的表现力了。

眼泪是贯穿AK整个演员生涯的,近年,尤其是2000年过后,他的作品更强调责任感!Aamir Khan Production的处女作是《印度往事》,那是一部相当有爱国情怀的电影,当然了,我们普通人的第一感觉是爱国,但实际上AK自己的感觉那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伟大胜利,underdog的吐气扬眉让人酣畅淋漓。传统的印度电影少不了歌舞,经常都是嘻嘻哈哈的,大团圆结局尤其多,谈情说爱可以说必不可少,有时也会加入一些比较严肃的话题,但为数不多。从AK的角色选择趋势不难发现,他越发倾向于一些有深一层意思的电影参与其中。那或许是关于爱国的,或许是关于某个社会问题的,又或许是关于做好人道德范畴的。感觉到了这些,你或许觉得我想太多了,其实不然。如果一个人脑子里有强烈的责任感,他的心里有人民,他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宣扬些什么,把正能量传递给大家,那么,他的作品里必然会反映出这些,虽然不是一定蕴含着什么大道理(印度电影挺直白的说,该哭就哭该笑就笑,无需让你看完后沉思半天都没get到他们到底在说什么),但估计得有点什么那个才会让他觉得这个角色很好,我非演不可。不管那是不是个新导演,不管那是不是个新的制作团队,不管那个话题是否真的可能过于尖锐产生副作用。时至今日,AK已经具备了台前幕后制作电影的全部技术和经验,已经是大师级别了,所以,无论他的制作团队如何,只要他坚定下来,他就能带领大家干出些什么。他能让他们安心同时也给他们信心,他对他的作品高度负责。前几天,我看到了一句话,意思大概是爱讲的不是感觉,而是责任。我明白这其中的意思,你喜欢一个人重点不是此刻你觉得TA有多么的与众不同你如何倾慕,而在于你是否愿意为其付出所有,从此以后TA就是你的女/男神,爱TA就是要给TA安定稳妥。年轻人总是把爱字挂在嘴边,却未曾意识到爱背后千斤重的责任,当发现的时候才后悔,马勒戈壁,我好像选得不对哦。因为AK爱电影,所以他会主动担起电影的责任,那不只是演员的责任,那可能也包括playback歌手的责任,导演的责任,制片的责任等等。既然他就是个这样的人,他演的角色自然顺带会流露出多少这样的作风。他的有些作品相当尖锐,比如说《芭萨提的颜色》和《P.K.》,那是一个外国人看完以后都觉得一身冷汗的,这般批判真的没问题?某些人真的不会刁难报复?比这些更尖锐的当数《真相访谈》,因为那直接就是事实了,不经过任何艺术夸张扭曲。一般影人不敢这么整,他是抱着他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心态去的。他不那么干其他人更加不敢那么干,而且其他人即便这么干,效果可能远没他那么好。太神奇了,这人实在太神奇了!

无论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如果能像AK这般自持和坚持,我觉得必将有所成,虽然,肯定不是人人都能达到他的高度,但起码你能在晚年的时候觉得此生无憾。

2015-06
19

良心做事

By xrspook @ 13:33:50 归类于: 烂日记

现在的人我觉得不是没有智慧没有能力,而是良心被狼吃了。

之前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看到过某人问Aamir Khan,拿了很多奥斯卡奖项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不是他制片的。AK说,那根本不是印度电影。当时我不明白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那是一部英国制片的电影而AK的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正是同一年和那玩意交锋。因为种种原因,被印度官方推荐上去的《星星》最终无法进入那一年奥斯卡的提名名单。不火就有鬼了!印度人和英国人的关系,你懂的。印度人居然被英国代表去参加奥斯卡且拿了N个奖,而真正的印度片甚至无法登上提名榜单。作为一个局外人,作为一个外国人,尼玛我心里也很有气啊啊啊!!!如果是外国人拍中国人的故事,你觉得我们会觉得不别扭?外国人观察研究得怎么细致都好(可能根本没有这么严谨呢),表观的东西可以有,但内在的,我们这些天朝人一看就觉得不对味了。关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我不知道AK和他的印度同胞是怎么看的,在看过几部印度电影(纯粹原产的)后,我觉得印度很多东西很糟糕、非常糟糕,但作为一部电影,你们不应该只把糟糕留给别人,糟糕可以有,但也应该给人希望和指引。我看过AK主演的6部印度电影,2部他挂了,3部可以算是悲剧结尾,但这完全不影响电影给人向上的感染力啊好吗!并不是说不能悲剧收场,而是你们不能把问题就扔在那里,讽刺批判完就晾在那里、让别人看着办。一个负责任的人应该把解决方法,起码是解决的思路告诉指引别人好吗!婴孩饿了病了或者有什么要求就只会哭,但成年人啊,你哭破喉咙都没人会管你的!

今早认真地跳读完了英文wiki上的Taare Zameen Par资料。一部电影而已,居然可以有那么详尽的东西,我真的挺惊讶。因为那不只有演员名单故事梗概,还有很多制作电影前后的幕后故事。

其中关于《地球上的星星》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上2009年奥斯卡大战的资料我看出几把火了!

2009 Academy Awards submission and Slumdog Millionaire

Taare Zameen Par was initially acclaimed as India’s official entry for the 2009 Academy Awards Best Foreign Film,[19][95][96] but after it failed to progress to the short list, a debate began in the Indian media as to why Indian films never win Academy Awards.[97] Speculation for the reasons behind Taare Zameen Par‍’​s failed bid included Rediff.com’s Arthur J. Pai’s observation that it lacked mainstream media attention;[98] AMPAS jury member Krishna Shah criticised its length and abundance of songs.[99]

“Three days before Chandni Chowk hit theaters in the U.S. and India, the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announced its shortlist of nine films edging closer to a foreign-language nomination. India’s submission, the powerful and moving Taare Zameen Par by Aamir Khan, didn’t make the cut. Sadly, that film never will be seen by mainstream American audiences; yet Chandni Chowk is enjoying a hefty publicity push. If only Taare Zameen Par could have gotten its hands on that magic potato.” — American film critic Lisa Tsering in The Hollywood Reporter.[100]

Khan claimed that he was “not surprised” that Taare Zameen Par was not included in the Academy Award shortlist,[101] and argued, “I don’t make films for awards. I make films for the audience. The audience, for which I have made the film, really loved it and the audiences outside India have also loved it. What I am trying to say is that film has been well loved across the globe and that for me it is extremely heartening and something that I give very high value to.”[102]

The Indian news media also frequently compared Taare Zameen Par’s nomination failure with the British Slumdog Millionaire‍’​s multiple Academy Award nominations and wins,[103][104] and noted that other Indian films in the past were overlooked.[105] Film critic Rajeev Masand argued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compare the two films and noted that Slumdog Millionaire was being marketed in a way that Indian films such as Taare Zameen Par could not compete with.[106] In this context, Slumdog Millionaire actor Mahesh Manjrekar stated, “I’m sad that Aamir’s Taare Zameen Par didn’t make it to the final round of the Oscars. I thought it to be way better than Slumdog [Millionaire]…, without taking away anything from Boyle and the kids. But, Indian movies are underestimated there.”[107]

“不为拿奖而电影,为观众而电影”,光是这种良心足以让我成为AK电影的死忠。认真看过wiki的资料后,你会明白这部AK第一次当导演的电影他花了多少心思进去。首先,电影的主题是绝对够格向上的,剧本写得很好,余下的东西就要靠导演怎么把编剧的意图通过镜头表现出来。我觉得AK的思路一定是“我怎么才能把这个表现到最好?让观众感动入戏?”而不是“那些主流绅士评委们的口味到底是如何?”。学生时代的xrspook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个可忽略的普通人,因为我从来不去思考老师们到底想怎样,尤其是从来不去想语文老师和英文老师到底喜欢什么类型的写作风格。我只是把我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如果有时间去斟酌,我会尽量用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去output。如果自己做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那一关都过不了,自己都觉得无存在感挺恶心的话,凭什么那玩意能打动别人。不是人人都会喜欢我的东西,但我自信总有人在看过以后产生强烈的共鸣。

凭良心做事,做最好的自己!

2012-03
11

小人物的大感动

By xrspook @ 17:55:03 归类于: 烂日记

不要停止让自己被感动!

可以有梦想,可以有幻想,可以有大道理,可以峰回路转,可以噼里啪啦,但你知道么,最让我感动的电影往往是那些最简单平凡的故事。比如说今天看的《桃姐》,对上那次我被弄得内牛满面的电影是《岁月神偷》

没有惊天动地,他们只是小人物。怎么说呢,被小人物感动就好像是被身边人感动。我们很平凡,非常平凡,做着日复一日没多大差别的事。但谁说我们就不伟大?不能用自己感动别人?说来也搞笑,今年2月我就试图找《桃姐》看,但怎么找都找不到,于是我就纳闷难道现在的防盗版做得如此的完美?近期才发现,原来这部电影3月初才公演。

这是一部温情唱主调的电影,女主角桃姐一辈子尽心尽力地为一家人服务,那种全心全意用现在的价值观看来已经到达了一种神的精神境界,但你知道么,那个年代的人大多都如此。所以,这部电影是让老一辈人怀缅,让年轻人受教育的。罗杰,虽然已经成为大监制,但他长期都以一个非常普通的小年轻的方式照顾关怀老去的桃姐。的确,成了大名人又怎样,在桃姐眼里你还是她最心爱的小少爷。年轻人肯花时间和精力给自家的老佣人,用现在的价值观看来,这又是一个不是一般的高级境界,但你知道么,如果你是一个人,将心比心,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从前,桃姐健康的时候全心全意地照顾罗杰和他的家人,现在桃姐老了病了,罗杰负起这个责任。

这不是学雷锋!这不是什么应该大力倡导的和谐!这只是本该人人都有的人性!本该人人都有的啊!你知道么,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个社会正在变得多么的禽兽不如。

扒掉面具,重新掏出我们的良心吧!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