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学霸
几乎每一天,我都在做与字幕相关的东西,有可能是看别人制作的字幕,也有可能是自己做字幕。看多了,做多了,尤其是自己一天好几个小时都耗在那上面,自然而然就会形成某些条件反射。字幕这种东西,一开始的时候有就已经很满足,但后来我会对那个要求越来越高。不只是有,而且出现和消失的时间还得非常精准。不能太早也不能太迟,那应该让你觉得很舒服,但是什么才叫做舒服呢?估计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见解。作为一个做字幕的人,我仅仅能以我觉得最好的方式表达出来。至于我觉得最舒适的节奏别人是不是也这么认为,这就很难说了。
今年中考的成绩已经出来,广州某个学校出了一堆高分学霸,新闻去采访他们的时候,他们都有一些很神奇的爱好特长,比如说800分满分拿了785分那个平时就很喜欢写一些科技军事类的小说,而另外一个,乐器玩得非常溜。新闻里说,这些学霸都有各自的特长,但他们明显的共性是很注重错题的收集及整理。这种事情我高二高三的时候也有做,而且是老师强迫我们这么做的。在英语方面,我抄的错题真不少。抄是抄了,看是看了,但问题是我并没有进行整理。那些不是数字的东西该怎么整理呢?该用什么分类方法整理呢?还记得当时的化学老师要求我们把错题剪下来,贴到本子上。英语老师建议我们把错题抄在本子里。迎接考试的时候,什么都不用做,拿出那些来看一看就好。做题做多了,做到了一定的程度,有时我都分不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的觉得有可能不能保证,错的觉得那可能没问题。但因为当年我真的抄了很多英语的错题,所以相对于中考来说,我的高考英语成绩有了质的飞跃。可以这么说,高考那么多门科目里我最踏实的就是英语。基本没什么风险。就像平时那样去做就可以了,但是其他科目,总会让我捏一把汗。高考的时候,英语我觉得已经融入到我的血液之中。对于某些语法性的东西,我还是没有把握,我的词汇量也不多,但是某些东西我就是能感受得出来。听力我很自信,阅读我觉得我应该能看出感觉。至于主观的写作题,纯粹是看改卷的老师怎么看了。我也搞不懂为什么考语文的时候,我总是提心吊胆、很折磨,但考英语的时候我却觉得很好玩很自如。语文卷子里面的古文部分是最折磨我的。我觉得那个东西比考英文还要痛苦。之所以会这样,大概是因为我一直以来都没有掌握学习语文的套路。一个语文学不好的人,怎么可能把外语玩得溜?!的确到现在为止,我也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为什么要外语溜呢?又不是让你成为外语的文学家。科学技术什么,全部都是有套路的。你并不需要用非常严格的语法去表达那些东西。科技的世界里,自有它们的规则。所以,如果我要在那些地方用外语,又或者只是需要满足交流水平。我的语文真不必那么完美。文革之前,我爸是华师中文系毕业的,但是我自感从小到大我的语文就没有拔尖过。甚至有些时候,我对那个东西很厌恶,但语文一直以来都是最重要的科目之一,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啃。
如果我根本get不到那个意思的话,怎么谈得上享受词句的优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