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
26

创造阅历

By xrspook @ 9:01:37 归类于: 烂日记

芒果卫视的一档综艺节目《灿烂的花园》一半我觉得是讲跟植物相关的东西,另一半我觉得是一个教年轻演员如何表演。一直以来我都没有看综艺节目的习惯,尤其是国产的综艺节目,准确来说在《灿烂的花园》之前。这种娱乐类的专业节目,我完全没看过,如果硬是说我有看综艺节目的话,那得是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

在没看《《灿烂的花园》》之前,其实有时候我是挺想知道他们是什么学表演的,他们是怎么改进的,但是当我看了以后我发现原来有些东西表达出来以后,会让你产生一种我实在看不下去我要打瞌睡的感觉,这大概就是演得好,跟演得不好的区别。我不知道在真实演戏的时候,编剧和导演到底有没有写明白说明白某些东西到底要怎么演,还是说只有个大概,要演员自己发挥。在《灿烂的花园》里,表演之前只会得到一个大概背景资料,要怎么演?要到什么程度?完全由自己把控。有的时候,演得不好,我看着看着就几乎睡着了,又或者有强烈的不想看下去的欲望。以前我很想八卦这些东西,但是当我真正看到了以后,真心觉得挺无聊。觉得那个东西无聊的,还不仅仅是我,他们的表演老师又或者给他们需求的人,也会忍不住叫停,然后给他们一些指导,让他们重新开始。有些时候我也说不准到底是他们演的不好,还是说少了某些环境,影响我的观影感受,反正就觉得总差一点什么东西,让我很难入戏。

年轻演员生活的阅历肯定不会有太多,毕竟是年轻人,经历过的东西有限,所以《灿烂的花园》里面就有一个很重要的词“创造阅历”。什么叫做创造阅历?就是尽可能地以各种方式吸取身边的人和事,把他们的阅历作为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可能你自己没有经历过,但别人经历了,他们把过程跟感受和你分享,那么你就可以把它吸收,让其成为你自己的一部分。怎么才能获取别人的经历呢?这就得你主动出击。有可能是通过观察,也有可能是通过各种聊天套取出信息。这个过程是比较有目的性的,但是你需要做的做到跟别人像闲话家常一样,让别人不会产生任何的抗拒,主动向你敞开心扉。主动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主动和他们创造聊天的话题获取某些信息,这个操作不是所有人天生都能自如掌握。比如对社恐的人来说,这简直堪比把他们杀死。是不是非得有这个步骤呢?为什么你觉得浑然天成的通常都是那些中年以后的作家或者演员呢?因为他们经历得足够多。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如果某位作家很年轻,他从十几岁开始就已经成名,我不觉得他往后的高度能到哪里去。毕竟一个人,怎么可能永远输出没有输入呢。这里说的没有输入是因为一旦他成名,他就会暴露在公众的视线之内,他要接触生活,接触普通人所见的那些就会变得很难了。他甚至还没有真正的扎根于社会就已经被大家所熟知,可想而知,他根本无处吸取足够多的养分支撑他茁壮成长、一直开花结果。

我的某个高中同学很喜欢孙中山,也很喜欢韩寒。他的第1个爱好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的第2个爱好,我至今不能认同。

2018-09
10

失败的配音

By xrspook @ 11:12:59 归类于: 烂日记

到底什么叫做治愈系的电影,之前我并不知道。昨天下午,很偶然的机会,我在CCAV-6看了半部国语版日本导演的《澄海之味》。那个节奏让人觉得有点压抑,但是还可以接受,最重要的是个东西完全触碰到我的泪点了。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没有拯救世界的英雄人物。影评说,电影里的那些主角,甚至可以说是失败者,但是,我真的觉得看完以后我得到了某些东西,而那些东西,又不像英雄片那样可以三言两语说出来,又或者说出来容易做到很难。那是一种对待生活或者对待人生的态度。如果我们认同,自然那就会融入到我们血液之中,反映在我们的方方面面。

让我觉得电影的节奏难受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在CCAV-6的版本是国语配音的。转到那个电视台的时候,电影已经播放了一半,所以后面的某些情节某些暗喻显然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没有领会出来,但是影评人一提起,我马上懂了。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是因为电影的前半段我没看,不知道那个铺垫。看完后半段以后,我马上上网去找前半段去看,显然这样就好理解多了。前半段我看的是日语原声,显然那个效果以及电影的节奏要比后半段好,而之所以这样,我觉得非常有可能跟女主角的配音有关。我觉得这个电影的配音演员没有掌握那个曾经有麻风病的老人角色。配音演员明显没有get到这个角色。相比之下,日语的原声演员显然就好很多。听配音的时候,我老是在纠结到底这个老人是什么类型的。因为她的语速语调,我矛盾了好长时间,但是看回原声的时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于是我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治愈系的电影,对演员要求很高,真心不能看配音的版本。如果这部电影主打剧情和动作,配音还可以接受,因为节奏快,基本上不考验什么演技,但是,如果遇到一些比较文艺的电影,遇到一些有风格的电影,显然在选角方面他们就有非常高的要求,普通配音演员当然能达到那种效果,甚至接下那个任务的时候他们根本没有领会到那个角色的意味,所以出来的效果差了一大截。从前我不怎么喜欢看外国的电影,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我讨厌国语配音,但自从看了原声电影以后,我觉得外国电影还是不错的。

字幕是一个辅助的手段,如果没有配音,那是必须的,但是相对于配音会影响整部电影,明显拖低整体感觉,不怎么样的字幕顶多是让你看得不顺畅,但是在理解方面,不会对你有影响。我觉得优秀的字幕会让你觉得中文字幕跟片子浑然一体,一定程度上,你甚至感觉不到里面的人在说你完全不懂的语言。别说那是外国的语言,即便在中国,文字一样,但方言发音不同,在理解上面也是有差别的,所以到了那个时候,感受某种气场比猜那个意思更容易让你的理解不出现偏差。优秀的演员,他们的肢体语言足以表达出所有意思,所以说看不懂的人我只能说他们是扯淡、完全没有用心去领会。

如果一辈子都没掌握沉下心来感受生活的美好,那就真的太惋惜了。

2013-01
29

不过是血肉之躯

By xrspook @ 17:22:20 归类于: 烂日记

什么是感性,什么是理性,尼玛的,我们是血肉之躯当然是什么都有了。都说female会感性一点,但大家是把我当作male养大的,或者说,我也是把自己当作male长大的,那么,我的理性比例会比感性高吗?difficult to say. 当我的体重呈直线上升时,我痛恨死我的雄性激素,当我热情澎湃见神杀神时,我感谢我的雄性激素。女人如果雄性激素高一点,理性多一点,是好事坏事?

昨晚,我铁心我一定会挂的了。因为之前领导说过,他昨晚喝多少我就得喝多少,但是,当他第一次来敬酒的时候,他又要我多加,我死活不肯,这次跟某次我凌厉的眼神不同,这次我纯粹是抱着好玩的态度。他居然没有我办法,于是就没加了。他每次都会说我能喝,所以我就要加,为什么会有这种定向思维的呢?!我并不能喝,但为什么从前我就没有反抗过呢?我一直都把喝酒看成上司下属的固定搭配,但我却一直忽略了其实这也是个你情我愿的过程。如果我不愿意,你不能拿我怎样。在喝酒这个问题上,你是我的领导,你当然可以欺负我,但我未必一定要被你欺负嘛。

还记得不知道谁跟我说过,戏剧里,老人和小孩是最容易博取到同情心的。看过今天Raw的某个情节后我突然觉得,如果WWE那帮写手是真要把你当回事的话,你还真能成那么回事。反正,我的同情心被博取到了。那种与生俱来的正义感会自然而然地爆发,他们所做的只是很普通的事,完全可以本性演出,仅此而已,娇柔造作神马完全不需要。

昨天看过我们单位的某个已经排练很久的小品后我突然觉得WWE擂台上那些没有take two的表演者们水平还是很有的。起码他们面对是几千几万人,而我们那些同事的观众就只有我们区区几十个。但我同事的紧张和某些不到位的表演还是被我看出来了。如果要演某个东西,你自己都不信服自己,谁会信服你呢?

明天的Smackdown录影,我们或许能看到Rey Mysterio和Alberto Del Rio和好,两大墨西哥巨星合作,哇咔咔!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