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
8

如果可以,要看原著

By xrspook @ 11:23:49 归类于: 烂日记

近期开始重新看看《堂吉诃德》,感觉挺有趣,好像我已经看过了之前已经看到的那个部分,所以在我记忆之中,有些东西是隐隐约约的,但有些东西好像从未看到过。大概这一次我选择的那个版本的翻译比较接地气,所以看起来的那种感觉好神奇,不像是一部大作,不像是经典的外语作品,好像是一部小混混在讲着生活的小故事。

我通常不会看书本的前言或者译者注之类的东西,但这一次我把那些都看完了。大概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感觉到上面说的那种东西。因为译者在他翻译之前也看过多个版本的中文《堂吉诃德》,但是却一直觉得不大对劲,所以最终他才接下了翻译《堂吉诃德》的任务,但是他依然觉得要读这本著作最佳的方式还是直接看原文。他引用了一句描述翻译的话,具体到底是谁说的,我已经不太记得了,意思大概是翻译得再好,依然不是原著的那种感觉,情况就像是如果你能直接读懂原著,你看到的是一张地毯的正面,花纹是正常的。如果你看到的是一个翻译版本,即便你看到的是同一张毯子,但是你看到的却是毯子的背面,花纹还是那些花纹,但很别扭,最糟糕的是里面肯定有很多线头,或者杂七杂八的东西。所以最佳的方式依然是直接读懂原著,而不是借助翻译,但显然我们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能耐,读懂其他语言的任何作品。所以我们只能借助于翻译。但是对一些我们很在乎、我们很想知道了解的那些作品,我也觉得唯一方式是直接读原著。但原著这种东西不是说想读懂就可以读懂,比如《摩诃婆罗多》。《摩诃婆罗多》这个东西实在太高深了,原文的语言世界上真没有几个人能读懂。

一次翻译就会改变一次味道,如果把一个作品在翻译之上再翻译,感觉就会差得更远。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学习西班牙语,要毫无障碍地看西语电视剧的原因,只有这样我才能感受得到他们要表达出来的东西,而不是以译者的角度去感知那个电视剧。有时我觉得如果完全没有字幕,光看画面我感受出来的东西好像和我一边看字幕一边接收到的东西有所不同。我自己的确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看字面上的翻译就是那个意思,但实际上当你直接看画面去理解,你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字典上没有明确说明,但有可能在某些特定的场景的确就有那个意思,虽然词语还是那些词语,但是你却不能直接的用字典上的那个意思去套用。什么俚语谚语之类的东西,每个语言都会有,而那些东西你不可能一开始就知道,只能靠积累。但翻译的那个人是否已经积累到了这些东西,还是说他只是直接按照字面上的意思表达出来呢?我们不知道每一个翻译者到底能力,如何翻译得准不准确是个问题,但如果味道都错了,那可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也做过翻译,当我搞不懂某个东西的时候,我会选择跳过,如果是文字翻译的话,这完全可以,因为没人知道中间原来还有那么一两句那样的东西,但如果那是一个视频翻译,直接跳过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也就只能找高手帮忙或或者自己再继续不断纠结。但是每个译者都会这样纠结吗?如果他们不纠结,随便直接给你一个东西呢。

如果什么都不知道,看就好了,但既然知道了,我们肯定要追求最好的。

2021-12
12

人算不如天算

By xrspook @ 12:20:31 归类于: 烂日记

9-10月的时候我拼死拼活地抓紧时间学《西班牙语初学者手册》,希望自己能在2021年里把那本书学完,结果我还是没办法做到。就只剩下最后两三个单元了,但是10月下旬开始连续不断的出差让我彻底梦想破灭。按照正常进度,如果时间充裕,大概两个星期我就可以完成一个单元,所以只剩下两三个单元的话,还剩下两个半月,我是可以做到的,但问题是人算不如天算。我曾经有想过把书带在身边,路上也学习,但是经历过第一次出差以后,我根本不敢那么干了,因为我没有时间,我也没有精力。

就花在路途上的时间而言,第一次出差是用的最多的。我们一起共同经历了好几个500公里。第二次出差,一头一尾两段花的时间非常长,其它时候大概车程就一个小时左右,短途的话可能30分钟,长途的话也不会超过两个小时。第三次出差相比于前两次来说,坐车时间已经算温和很多了,连一个500公里都没有,最长的那一段大概就只有300多公里。唯一不同的是前两次出差都是租车,都是专职司机,最后这一次出差是粮食局自己的司机。专职司机不会给你抱怨什么,但粮食局自己的司机,而且是一个很年轻的司机,所以他不时就会埋怨他不想开这么辛苦的车。

第一次出差毫无准备,想都没想过我要在车上办公,而实际上在车上办公得最多的也是在第一次出差的时候。第二次出差,我真怕我得自己一个人打滴滴到蕉岭,所以我准备好了充电宝,但是那一次我却没有用过。那个充电宝是我很多年前买的,充电比较慢,所以在第三次出差之前我买了新的充电宝,虽然容量只有之前的一半,但是充电速度快了接近一倍。因为有了之前车上办公的经历,所以第三次出差我准备好了USB便携灯,以防在天黑车里没灯光的情况下我可以照亮我工作的区域。

USB的便携灯没用到。新的充电宝我自己也没用到,但是充电宝却借给了两个人,所以那个快充的充电宝以及那个专门用来装快充充电宝的那个便携包真的起到了作用。我想不明白那种手机电量只有5%,甚至只有1%电量的人,为什么居然还不慌张?别说剩下5%,如果我的电量只剩下50%,我就已经开始在那里不淡定了,当电量降到30%以下,我必定要找地方充电,无论以什么方式,可能到达一个什么地方就赶紧找个插座补充一下能量。之所以手机电量剩下不到10%都不紧张,大概是因为他觉得即便手机没电也没什么,但是这完全是天真的想法,因为现在无论去到哪里都得要查看你的健康码。即便你不需要用手机工作,但是进入某个场所,又或者去服务站上个厕所,你依然要带上你的智能手机,没电根本什么都做不了。如果是从前,如果现在不处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确手机没电也没什么,但现在我们绝对不能让自己的手机没电。也就更不用说,其实让手机的电量完全耗尽,是一个伤害手机电池的行为。

不知不觉之间,我已经放下了西班牙语学习接近两个月了。之前攒了好几个月,才好不容易积累回来的一点感觉现在又好像变得有点荡然无存。同样让我觉得一夜回到解放前的还有我挣扎了好几个月才让自己重拾当年的身材、体脂状况以及运动习惯,仅仅过去一个多月,我又不得不把那些都还回去了。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感觉到原来工作这件事这么残忍。

2021-11
27

信仰偏颇

By xrspook @ 10:33:12 归类于: 烂日记

当万国广场还不叫万国奥特莱斯,某个楼层有个叫海珠书城的地方的时候,我经常去那里逛,而且经常是一个人逛。我总是在那里外国文学的区域转悠一遍又一遍,希望某一天能在那里找到《百年孤独》,但是一直没有。在中国正版的《百年孤独》上架之前,好像海珠书城已经不复存在。但是我却清楚的记得,我曾在那个地方买过不少书,其中一本是《堂吉诃德》。《堂吉诃德》这本书相对于其它外国文学的小说来说是个大部头,起码是其它书1.5倍那么厚。我曾经多次想把它看完,但是结果还是没有。还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曾经有机会把那本书看完,但是依然是看到半路就没有然后了。所有人都会说《堂吉诃德》是一本西班牙语必看的著作,但是把这本书看完,远远不那么简单。当年我把书放在宿舍,在睡觉之前看几分钟。当时的宿舍只有光管,我没有配置小台灯或者阅读灯之类的东西。如果每天阅读的量太少,根本没办法让自己沉浸在那个故事里,而且好长一段时间,我只是觉得故事很荒唐而已。

这个星期因为工作日晚上的作业没那么紧张了,所以我可以在晚上11点多一点的时候就躺在床上,因此也有了机会看书。看什么书呢?我想起了kindle里面很久很久以前这已经存下来的《堂吉诃德》。那是我刚刚开始用kindle的时候就已经存下的书,到底是免费还是只花了很少钱买回来的我已经不记得了。反正我存下了两个版本,一个是上海译文的版本,另外一个是插图版。现在我开始看的是上海译文的版本。

现在看《堂吉诃德》和我10多年前看的时候感觉很不一样。的确故事很荒唐,但同时也非常搞笑,背后是强烈的讽刺和无奈。我不知道这种感觉是不是黑色幽默。在我印象之中,我从来没有看过一本书的主角疯成了这个样子。他完完全全沉醉在了骑士小说的故事里,完美的让自己无缝切换于他说看过的骑士小说故事之间。其他人知道他在发疯,但是却没有人可以把他从这个泥潭里解救出来。

文星酒店的广告语里有这么一句话“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这大概是习大大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信仰有偏颇的时候,问题就很严重了,比如说堂吉诃德的信仰就是骑士小说。也正是因为信仰这个东西很重要,所以国家才要花那么大的力度整顿娱乐圈里的明星。因为那就像骑士小说一样,搞得不好会带坏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而且可能不只是年轻人,还有那些青春一代,中年一代,他们应该担负起这个时代的使命,但跑偏的信仰却会让他们成为一个又一个的堂吉诃德。

重新开看《堂吉诃德》,现在我只看了百分之几的进度而已,已经有点同情这个病入膏肓的骑士小说受害者。为什么他还没有疯得这么严重之前就没有人救他一把呢?于是这也带出了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真的足够关心身边的人吗?尤其是我们的亲人以及我们最好的朋友。我们了解他们吗?当他们有跑偏趋势的时候,我们有拉他们一把吗?所以堂吉诃德的疯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问题。就像初中时候的某一次班里的某个同学把地理老师气跑了,结果班主任罚我们全部人一起那天晚上留堂晒月光。

《堂吉诃德》不仅仅是一个笑料,把这作为警示的话,可以帮助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2021-09
25

补短

By xrspook @ 11:01:21 归类于: 烂日记

《西班牙语初学手册》我已经不记得是我什么时候买的了,为什么要买这本书呢?我同样也不记得,但是相对于从前我买的书来说,这本书算比较高端,因为配的不是磁带,而是一张CD,虽然里面的音频不是MP3,但是这已经很进步了,所以我猜这本书买回来的时候,是有一个塑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把CD封装在里面。从前我到底买过多少本西班牙语的教材,我的确已经没有印象了,但是这本绿色封皮的西班牙语初学手册,我却记得我曾经很用心地学习过,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没有继续下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开始学西班牙语正统课本《现代西班牙语》。

还记得大学的那些早上8点上课前的时光。我会在7点30左右到达课室,然后开始学我的西班牙语。有些人在读英语,而我读的却是西班牙语。那个时候现西配套的是磁带,我没有带着Walkman去课室,所以实际上我只是凭感觉去读。

从前我们学英语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我们总是以我们的感觉去读,但实际上可能根本不是那样的。还记得大概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开始去英语中心。从那时开始我才知道英语原来不是我们那本配套教材磁带里读的那样的。当时的小学英语教材是中国人读的,但是在英语中心他们用的是香港的版本,虽然可能也是中国人读的,但是风格跟我之前接触的完全不一样。要说彻底颠覆我的,大概是新概念英语或者剑桥英语的磁带,那些教材的编排跟我们的课本很不一样。虽然那本新概念被我买回去以后,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没用过的,以至于现在这本书到底被我放哪里了,我已经没有印象。至于那本剑桥英语实在太惊艳,惊艳到我甚至怀疑自己过去那么多年学的是不是假英语。剑桥英语是高中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材,但那门课一个星期就只上一次,别的班是外籍老师教,而我们班是副校长教,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也不知道。反正那门课是一种体验性质的,正统的英语课继续每天都会有,隔一段时间会测验考试,还是传统风格。

本来说的是西班牙语,但不知不觉就跳到英语去了。说回那本带CD音频的教材,我觉得那本书的内容很不错,课文选择很特别,课文全部都是外国人读的,准确来说西班牙语发音的内容都是外国人读的,风格跟剑桥英语非常类似。那本书很薄,内容有很贴近实际,但里面大量的信息要让读者学会学懂非常难。比如说语法这种东西可以用一大本书去说,但实际上这本书就只有一两页纸的版面说明问题,显然不可能全部铺开。于是这就导致了虽然我已经很认真地去记忆,但实际上我依然不知道该如何用,比如说宾格代词和与格代词。英语里面是没有与格代词这种东西。宾格代词和与格代词直接对应的是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我甚至不记得到底我学语文或者英语的时候有没有这么区分过这种东西。在我记忆之中好像没有。西班牙语跟英语比起来有非常多的多变体。单数复数那是肯定存的,阴性阳性加上各种时态导致我这小白出错的几率大增。如果一个句子里面宾格代词与格代词都有的话,我经常不知道谁是谁。到底那个动词应该以什么形式出现呢?是宾格代词与格代词还是那个经常默认省略的主语?因为这本初学手册版面的关系,没办法把语法讲全,所以这些我必须掌握的规则就得用其它方式补全。所以昨天我又老老实实地下单了新版的《现代西班牙语》一二册。现在的现西是2017年版的,跟99年版本蓝色封面的套最大区别在于书本变大了,印刷变成了全彩,里面的内容据说也更贴合实际了。我只希望这本新的现西里面没有像99版本那样有各种各样连小白都发现得了的拼写错误。

从前的英语是要我学,现在的西班牙语是我要学。既然曾经被迫花了那么多时间去学习一门外语,我觉得现在如何学这个问题上我应该已经掌握了一些技巧。我不觉得这样我会学得更快,但是估计这会让我学的比较有思路,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然后主动补全那些东西。

2021-08
21

连读,好懵

By xrspook @ 12:18:30 归类于: 烂日记

我觉得中文几乎没有什么连读,即便有连读,也是一些儿化音之类的东西。的确什么东西都可以加入儿化音(广东人不加),但问题是儿化音没有什么实质的含义。英语有连读,但通常都是主语跟谓语,其它单词有可能凑在一起会有连读,但实际上几率很小,也很少有人真的会习惯性连读。如果我真的搞不懂的话,是因为我的确不认识那个单词。英语这种东西我的确也遇到过整个句子每个单词我都懂,但连在一起我就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尤其是在看一些古英语的时候,比如说什么莎士比亚的剧作。这是因为古英语的种语法跟现代的英语有区别。

西班牙语跟我熟悉的中文跟英语在语速和读法方面真的有很大区别。英语其实现在我都不敢确信我完全能不看音标读准某些些单词,我猜不出那到底怎么读法,但西班牙语的单词几乎可以说是所见即所得,但是只是针对单词本身,当你把多个单词凑在一起的时候,问题就来了。有些字母在句首是不发音的,比如说h,这就意味着遇到那种单词,必然会和前面的连读。大概是因为我对单词不熟悉,可能习惯了的人都会觉得那是很正常的事,再普通不过了。经常使用的h为首单词也就那几个很平常的而已,但问题是不只是h,如果前面那个单词是辅音结尾,而他们又经常喜欢辅音结尾,后面那个单词又是元音开头的话,连读又来了,即便是元音结尾,连读也随便开挂。元音开头的字母简直就是迷之存在,我怎么能猜得到有什么鬼呢?虽然通常也就那几个经常习惯性地出现连读,但问题是这也很搞死人的啊,直接一脸懵逼。我明明只听到几个单词的发音,但其实实际上里面有好多个,原因就是很多都连读在一起了,甚至几个单词变成一个发音。这对小白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是对AI引擎来说,这没有一点难度,因为实际上被狠狠地连读的东西通常也就那些,所以其实当你知道那种连读的感觉以后,那句话无论语速多快对你来说那就一个意思而已。所以有时候我觉得说西班牙语的人听懂对方说话,并不是他真的听清了每个单词,而是他听出了那种调调,听出了那种感觉。情况就像你可能不能准确的唱出每个音符,但你能哼出那个调调,你知道那是什么的感觉、那代表什么意思,而这种哼或者这种接收又纯粹是条件反射、自然而然的。如果你很熟悉的话,这是显而易见的,也就那样了。不过前提是你得知道,否则完全是一脸懵逼的状态,现在我就是一脸懵逼。光是看文字,八九不离十,无论什么变体,东西堆一起看多了就能猜出个大概,但听不一样,要条件反射地听懂是个高级状态,而这种难是我在学英语的时候未曾遇到过的。

在用西语助手APP跟读的时候。当我发现某些句子即便我读得超级快都跟不上的时候我就会发现他们狠狠地连读了。所以现在当我看到那个句子,当我能把单词一个一个读出来以后,我还得把单词串一串,看一下会不会有连读,然后听标准版本他们是怎么对付这些东西的,虽然其实我已经能预判到他们大概会有什么效果。连读我能预判出是怎样的状态,但是语调这种东西至今我都不能很好地把握得。跟的时候可能好一点,但是当我自己不断重复的时候,我依然会落入自己的调调,而实际上我的那个调调纯粹是我个人觉得。

西班牙语的语速超级快,但是当我听着他们说话的时候,我没有半点的慌张,因为我基本上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不过偶尔会捕捉到某些单词,然后又因为我不太熟悉,所以当我捕捉到某些单词的时候,我会陷入停顿的思考。那是什么单词?那是什么意思?结果我又错过了后面一大段话。之所以不慌,是因为对我来说慌也没用。我觉得如果某一天我能听他们说话,根本不用想他们意思,然后我就已经落入了他们的语境,像母语一样感受出那到底是什么意思的时候,我就真的成功了。到那个时候如果你让我解释那到底是什么意思,估计我还得多语言连通一下。到达那种境界的时候,大概我要买一本类似于牛津高阶的西班牙语字典,好给身边的人解释那到底是什么。

从前学英语是要我学,课程要求必须学。现在学西班牙语是我要学,我觉得好玩,但我也非常明白这很难。我在主动作死!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