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
31

观后感生成记

By xrspook @ 11:18:13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我搞定了一篇2000多字的《印度暴徒》观后感,那篇东西的前半部分,我是用笔记本电脑在226公交车上完成的。理论上我不需要耗费那么多时间在三刷的路上,但实际上,因为一条新港路上居然在同一个时间点附近有三家店在敲锣舞狮地新店开张,所以有了几乎绵延几公里的行车缓慢。一方面,我内心很焦急,如果公交车真的没办法按时到达,我就非常有可能得下车转地铁了,另一方面,因为我在敲键盘,在这种情况下,思路被打断很麻烦。过了那一段,很热闹的路以后,路况总算恢复正常,我也在预计的时间内下车,我的文章也在车上完成了大部分。

笔记本电脑的入手,让我可以随时随地地做这种事,但实际上,当我开始的时候,我还没有一个非常完整的思路。如果那只是一篇普通的blog,我不需要思路就可以开始了,开始以后我可以轻松地幸运流水下去,但显然这篇东西对我来说不是普通的blog,虽然我可以随心所欲,但是,我希望这些文章我能写的更内涵、有架构。没有人逼迫我必须干这种事,但我觉得,既然我花了六个小时去看电影,既然我花了接近80块钱买电影票,我理所当然应该写出一些比较对等的东西。毕竟我真的在这件事上花了时间和精力,也正是因为我已经做了那么多,所以理论上我应该比那些只是随便看了一遍的人想到更多。

如果只把一部电影看一遍,大概也就只能因为里面的某些情节非常感动,有可能是因为那里拍摄得特别好,也可能因为那些情节勾起了你某些回忆。但要真的理解整部电影的脉络和缘由,以及观察到某些细节,看一遍绝对不够,起码得两遍三遍过后,才算是真的有点底。三遍,我觉得是一个不错的控制,再多的话,非常有可能你会在某些时候产生厌倦心理,虽然没有打瞌睡,但是脑子已经处在一个游离的状态。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你已经知道某些情况下会发生什么,所以你的注意力就会放在一些你之前错过了的地方上。但三遍这个概念只存在于去电影院看电影,如果你在翻译一部电影,三遍绝对不够。因为如果完全没看过那部电影,看第一遍的时候只是一个认知,第二遍的时候或许你可以开始翻译,第三遍的时候你首次校对,往后还得有456遍,甚至十遍,然后你才算是真的能把握住了电影本身以及你自己的翻译。

昨天的观后感我并没有谈这部电影到底好不好,一句直接的评价都没有。我只是就这电影的情节以及角色设定发表我自己的感受。我不确定那篇东西到底是谁给谁看的,因为显然那篇东西不是用来吸引票房的。但是,那又是一些非常实在的感受。之所以这样,因为我不是电影公司,收买过来码字写文章造票房的,我只对我自己负责。大概这篇东西被那些创作这部电影的人看过以后,他们会有个安慰,因为有个观众总算感受到了他们要表达的东西,甚至有些他们之前没考虑过的东西也能被感受出来。

有时我会想,小孩子看电影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呢?是什么让他们产生共鸣呢?毕竟他们经历的事情并不多,他们是怎么在电影里获得雷同感的呢?又或者,他们没想过要获得雷同感,只是觉得那个很好玩,或许未来他们会尝试一下做类似的事情。电影里面的东西可能给了他们勇气去放飞自己的梦想。

以前我觉得写观后感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但现在,比如写这篇《印度暴徒》的时候,我觉得更多的是责任,就像是完成单位年底需要报出的统计分析一样。那个责任必不可少,但跟统计分析一样,没人拿枪逼迫我必须写成怎样,必须写多少字,必须什么时候交稿。做出后面的事完全是凭我的良心。

《印度暴徒》在中国上映之前,米叔一周之内跑了好几个城市做路演宣传,他选的地方都是大学,但我觉得与其只和一帮年轻人交流,不如非常实际地先让他们看电影,然后大家互动。现在这种没有电影纯粹的互动,完全是根据以前看过的电影谈感受,感觉怪怪的。毕竟要做这种事,不需要放在《印度暴徒》上映宣传的时候,而可以随便选一个米叔有空的时间,但或许这样二者合一就可以少支出一大笔费用。

我不想用一个分数评定印度暴徒,但这绝对不能说是一部糟糕的电影。不管其他人怎么看,反正看过三遍以后的我有所得。

2018-12
30

虚心接受 坚决不改

By xrspook @ 22:41:54 归类于: 影视小感

《印度暴徒》THUGS OF HINDOSTAN(2018)观后感

“虚心接受 坚决不改”是我高中数学老师龙哥的一句名言,这只是他百来句经典名言里的其中一句,但貌似这是我们平时被打脸打得最多的。还记得当年被他用这句话批的时候我们心里各种不好受,虽然我们深知自己的确是那种人,我们也想改变,想变得更好,想成为老师希望我们成为的那个,但有时我们真的有心无力。科目那么多,每个都要花时间,每个都得投入大量的精力,但我们一天却永远只有24个小时。所以,在听到这句责备的时候,我们只能苦笑,心里来一句“臣妾做不到”。

《印度暴徒》幕后制作花絮第十章——认识费兰吉里米叔说:“可能我们每个人心底都藏着一个费兰吉”。

菲兰吉不是个好人,对他的朋友来说他从来不坏,但他的朋友真的很少,在电影里大概就只有那个跟他一起长大迷信到极点的死党。菲兰吉把路人骗了,把土匪骗了,把暴徒骗了,把英军骗了,但实际上他真的伤害过谁呢?!当土匪抢劫路人的时候,他提醒土匪,劫财就好,搞出人命就不必了。当英军逮捕土匪的时候,他知道土匪虽然被关起来,但不会丢了小命。当英军要围剿暴徒的时候,他跟英军说,要低调点,不要流血杀人。当暴徒关门打狗埋伏英军的时候,他故意放走了副官和部分士兵,因为他们还得回去给他们的总司令传话,菲兰吉只想给英军教训,告诉他们印度人不好欺负,却完全没想过要赶尽杀绝英国人,因为他心里明白,要彻底赶走那些英国人,他是“臣妾做不到”。

或许不是真的做不到,是他不觉得他有必要那么做。对菲兰吉来说,保命是第一要务,活着就要吃饭,没读过书,甚至是个被遗弃的孤儿,不想踏实干事,社会大学教会了他,在那个动荡的环境里踏实干事意味着会被各种欺负,与其坐等别人欺负不如小打小闹欺负别人。他不想改变世界,他不觉得自己是那个料,就像《鹿鼎记》里当别人跟韦小宝说不如干掉康熙,自己当皇帝的时候,韦小宝吓死了,因为他只想拥有漂亮的老婆,以及大量金银财宝、衣食无忧,拯救天下人这么崇高伟大的责任,他是“臣妾做不到”。

《印度暴徒》的最后,菲兰吉没有留在公主的城邦,没有继续辅助战神老大爷,而做了他最擅长的偷船,带着各种顺手牵羊来的宝物一走了之。如果菲兰吉和公主好了,他就能当个土王,他就是个大人物了,但跟韦小宝一样,如果那样他就不是菲兰吉了。一直以来菲兰吉都目空各路神佛和誓言,在他眼里钱才是真理。你让他如何当个“正经”的人呢?!(这样叛逆的角色设定,这部片子要在非常敬重神佛的印度有好口碑真心太难了)对菲兰吉来说,他是“臣妾做不到”。

虽然公主打架很厉害长得也漂亮,但中国版的《印度暴徒》(把整首Vashmalle删掉,没有了多个菲兰吉挑逗公主的搞笑片段)没有表现出菲兰吉喜欢她,只是在首次相遇打架的时候,他有点被公主的身手吓得目瞪口呆。中国版的《印度暴徒》,菲兰吉只喜欢舞女,虽然舞女口里不说,但她也喜欢这个满嘴胡言的疯子,正中那句俗话“男人不坏,女人不爱”。骗子和舞女,两个都是被社会歧视舍弃的下等人,两人在一起靠谱!但如果最终骗子和公主幸福美满,那就真的是乱七八糟不符合现实了!菲兰吉和韦小宝我觉得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版的菲兰吉只有舞女这一个心上人,但韦小宝却七个貌美如花且武功高强的老婆都很爱。

跟菲兰吉当朋友,有很大风险!尤其是你觉得他是你的朋友,但菲兰吉却只觉得你只是一个用来随便耍的路人的时候。没有人会觉得菲兰吉是个学习的榜样,像他那样绝对死翘翘。菲兰吉和韦小宝都是纯粹创作出来的虚拟角色,他们不是一个人,他们源于社会反映社会,他们是社会上千千万万人的结合以及高度的浓缩提升。

菲兰吉三次从英军的大牢接走他那迷信到极点的死党,虽然对他来说做这种事不太费劲,油腔滑舌一番就好,但如果你不是真正关心你的好友,你会愿意费那个神吗?他的义气没有挂在嘴边,就像我妈所说,关心应该是低调的、悄悄的。菲兰吉在用别人觉得非常可耻的手段偷生,但实际上他心肠不坏。他的忠心藏得很深,深到连菲兰吉自己都觉得那可能根本不存在。战神老大爷是唯一能看出菲兰吉智勇及忠心的人,但如果不是有军备库里的决一死战,老大爷不会明白到即便有再好的潜质,再美好的愿望,再用力的帮助还是没办法改变某些人的天性。即便天性不能被改变,但若能激起内在那一点点的良知,力量也能无穷。虽然菲兰吉是个贪生怕死、绝对选择临阵脱逃的人,但在战神老大爷的感染和逼迫下,必要时他还是挺身而出、漂亮地完成了任务。他的确是个有大将胆量、谋略和能力的人,但他真心不想当那个大家都敬仰崇拜的神。我没有菲兰吉那么强的能力,但我也觉得无官一身轻。我不是浮夸的菲兰吉,我是个踏实干活的人,但我跟菲兰吉一样不想背那么多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都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能力大的人为什么就不能不担负大责任呢?!

中国首映日2018-12-28晚上第一次看《印度暴徒》的时候,我没有完全揣摩好菲兰吉这个角色,因为初次见面,有些地方太仓促,来不及接收下全部信息,只是觉得他很好玩。29日二刷的时候,我开始理解菲兰吉生存和处事的种种难。今天三刷的时候,我甚至开始同情这个角色。菲兰吉之所以成为菲兰吉,韦小宝之所以成为韦小宝,你能全怪他们吗?!是那个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了特殊的他们。他们只是用他们的小聪明求存,同时也希望活得比其他人好一点而已。

《印度暴徒》这部电影如果你完全当作是动作片,尤其是拿他跟香港著名的动作电影相比较,绝对泪奔!

《印度暴徒》这部电影如果你当作是历史片、剧情片,严肃地要求所有地方都丝丝入扣,绝对泪奔!

《印度暴徒》这部电影你没有感受到其中的欢乐,尤其是享受菲兰吉这个角色的无数次反转,绝对泪奔!

《印度暴徒》对我来说是一个自省的过程。菲兰吉不完美,我们所有人都不完美,我们也知道这不好,但为什么非得所有人都完美呢?不是说我们不完美、我们无法做到完美,我们就只能懒散颓废。正如菲兰吉和战神老大爷耕田时候的对话里所说,人生在世,我们起码要有一次正视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并尝试改变,即便我们最终还是不成功。菲兰吉真的努力过了,我们也要狠狠地努力啊!

请承认不完美,拥抱不完美。

2016-12
23

数字的力量

By xrspook @ 9:10:46 归类于: 烂日记

还记得小学高年级的时候,老师第一次让我们写读后感,那是读语文课本里的一篇文章,然后写自己的感受,那篇文章好像是老舍《养花》。在那之前,老师并没有告诉我们具体应该用什么模式去写,只是让我们按照自己的感觉去写。出来的效果有点让我惊讶,因为我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分数。相比于平时的其它作文来说,那个分数很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真的天生擅长写读后感,因为那一次以后,老师在课堂上详细说了读后感应该怎么写,从哪些方面入手,要什么样的顺序,要什么样的结构。在说完该怎么写以后我们又写了几篇读后感,但往后的读后感,对我来说,就没有第一次那么惊艳了。虽然相比于其他作文来说,还是会好一点,但是,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水平。

这么多文式,我是不是就比较擅长那方面呢?写记叙文,自我感觉一般般,我只能把事情叙述出来,但并不能像某些高手的样把那说得波澜不惊。说明文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相对来说,会好一些,但实际上,有些东西我想表达,但因为不能表达,所以有点压抑。议论文的感觉有点像读后感,但是议论文,你必须得讲道理,而我又是那种,不怎么爱读书的人,所以你叫我列事例讲道理,我兜来兜去也都是那么一点点的东西,看多了会觉得非常的烦,我自己都烦我自己。大学的好段时间里,每看完一本书,我都会写个读后感,但渐渐那被丢淡了。一方面是因为我看书的频率越来越低,另一方面是因为我越来越懒。从前看完一本书我会写读后感,刚看完一部电视剧或看完一部电影,我却未必会写观后感。工作以后好长时间看完GA,Smackdown或者PPV以后,我都会写观后感。但与其说那是观后感,不如说我又把剧情重复了一遍,以我的方式表述出来,这样的做法我觉得不是观后感。我叙述的部分比我个人的感受还要多。虽然观后感你不陈述事实,没办法发表你个人的意见,因为你得设想其他人没看过这东西。我不喜欢看诗,也不喜欢看散文,不只是不喜欢看,而且是很讨厌。所以我没办法像某些人一样,看着落日就可以发表一番感想,我做不到。我觉得那些,状人状物可以写出一大堆修饰词、比喻句、排比句之类东西的人是在做词语堆砌。那些描述或许可以让你当时想象出情况如何,但看完以后脑子里会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有留下。

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是数字最终才会让我最有感触。数字是理性的,看了数字以后的感受是感情。你可以不带任何感情地把数字罗列出来,但是,那些数字所含有的分量以及在脑子里印下的痕迹,不是那么容易就会被抹杀掉。简简单单几个数字的威力,比一大堆的排比句来得还要强烈。所以回看我自己blog里面的文章,那些我觉得血液澎湃的,通常都跟数字有关。有些数字可能你不会记得具体是多少,但是看到那个数字,想到那个环境你自然会觉得真的很厉害。数字的效果就是这样!为什么米叔FAT TO FIT视频里面要出现好几个数字呢?首先是他峰值体重的时候是97公斤,体脂含量是38%,到视频的最后,体脂含量计算出来是9.67%。作为一个路人甲,你可以通过看图片去想象,那是一个怎么疯狂的过程,作为一个内行人,给出了体脂含量这个数,你自然而然会莫名钦佩这个人,这些数字背后的努力想想都心酸啊。他完全可以不给出97公斤,而只说接近一百公斤,他可以说大概10%不是9.67%。为什么要这么精确?因为数字越是精确,给人的感觉越真实越有力量。证明那是的的确确的事实,而不是随口瞎掰出来的。如果某些数字你的确不能确定其准确性,直接不说而用排比句比喻句可能会更好。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用数字表现自己的认真负责的程度,因为有些人做事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往后可能要总结,可能要用到某些积累回来的数字。数字的呈现是一个最终结果的展示,但更重要的是数字积累的过程,那里包含了非常多的故事。一个用数字讲故事的人,会首先把数字摆出来,然后用后面的文字去描述具体情况。我非常喜欢用这种手法去写东西,这不是传统中国人的思维,但是外国人这么干很常见。学校的作文课上,老师不会跟你说得这么干,但是,在科学文献的写作里,只要你看多了就明白,高手都非常擅长这个。

今天是2016年12月23号,Dangal终于在印度本土上映了。

2016-10
22

Dangal预告片观后感

By xrspook @ 19:44:55 归类于: 烂日记

还记得第一次来广医二院蹭网的时候,我就废掉了我的小米耳塞。因为当时太兴奋。耳塞拔出来以后就随便挂在脖子上,但线太长了,于是耳塞的插孔就直接进了凳子的窟窿里并卡住,当我起来走人的时候,线就这么被拉断了。如果只是拉线,小米耳塞不会那么短命,但问题出现在线跟插头的接合处,那里没有线材本身那么强大。

我是星期四中午1点半在油管上秒杀Dangal预告片的,在星期五中午1点半之前,放出配中文字幕的版本。虽然这两天都在干相关的事,但我却一直没有在blog上写我的预告片感受。星期四中午在看过第一次的预告片以后,我的确在围脖上写了感受,但是因为当时太兴奋,所以错别字也很多,而且当时时间也很紧急,我需要立即下载立即上传,我没有时间耗在敲键盘说感受上面。但是第一感觉往往是最准确的。在看过,十几二十遍后再去说感受就不是一开始那个味道了。因为看过了太多别人的看法,自己也想过太多擦边或不擦边,相关或不相关的东西。

今天早上起来以后我第一时间开电脑,然后开始单曲循环我昨天晚上做的Dangal预告片高潮歌曲部分。科技进步真好,油管上面的视频可以直接通过网站提取到相应的音频,并转录为mp3。我要做的只是把我需要的部分截取出来。很久都没用GoldWave了,这段时间经常用Aegisub。所以在选取开始和结束的时候,我很自然地用起来了鼠标的左键和右键。但显然在GoldWave里没有默认左键设定结束这个快捷键。开电脑,开音乐,然后我就想到我应该把我的感受写到米叔的脸书账号预告片评论那里。我就没打算要写英文,用英文根本没办法,确切表达出我的感受。与其让我自己纠结,不如让米叔自己去弄,如果他真的去看评论的话。他要弄明白那段文字是什么意思,他一定可以做到。因为脸书本来就自带外语翻译功能,至于翻译得准不准确就要看你到底是不是很在意中文是什么意思。如果他在意,他肯定会找到一个精通中文翻译的人。我写的文字如下:

很热血!很体育!真的做得很体育!不能更赞!整部电影如何不知道,但就这短短3分25秒的预告感觉非常体育。这才是运动电影!!!电影里的女孩们实在让人非常赞。每一摔都那么干净利落带劲,跟Sultan的虚假夸张完全不同。至于阿米尔汗的摔跤表演,是看过就知道有多么的到位。作为一个有5年看摔角经验的疯狂摔迷,阿米尔汗的几个动作已经是专业优秀水平了!搞笑和感情方面,一开始老摔跤手想生儿子想获得更多荣誉,妻子却连生4个女儿,老摔跤手的感觉是“绝种了”!但是,偶然发现两个女儿把同龄男孩揍得体无完肤,老摔跤手恍然大悟,女孩也可以光宗耀祖啊!这个剧情简单真实且残酷,因为我的女性朋友出生的时候她爸也的确来了一句“绝种了”!(中国某些地方的传统是没有男丁即无法传宗接代)但女儿长大以后才发现女儿比儿子贴心靠谱很多。音乐非常带劲,给人满满的热血最强感。已经截取其中的音乐高潮不能自已地循环播放无数遍了。训练艰辛,但理想是丰满且不可战胜的,Dangal! 两年的等待非常值得,是时候大大地爆发震撼全世界了~ from China

这堆东西跟我一开始在围脖上发的那些有区别,但总体来说意思差不多。只不过某些东西我展开讲了。我说得更详细的是关于我同事的那个故事。出生的时候,护士把她从手术室里抱出来,走到她父亲身边,护士跟她爸爸说:“恭喜你添了个千金。”她爸脱口而出来了句:“绝种了。”记得从前同事给我说这事的时候,我简直笑歪了。因为他爸是潮汕人,所以非常重男轻女。我同事是他的第二个女儿。他妻子基本上已经不可能再生第三个了。所以我的同事如果不是儿子,他就再也不可能有儿子。潮汕那边的习俗是没有儿子就等于是没人送终。但后来,事实证明他的两个女儿,比其他人的什么儿子好太多了。女儿很贴心争气,儿子就只会一直在那里要钱争家产制造麻烦之类。Dangal预告片里的情况一样,虽然老摔跤手说女儿也很好,但实际上,他对没有儿子非常耿耿于怀。我不知道有没有儿子这种事,对欧美来说到底是不是非常重要,但起码,对亚洲国家来说,尤其是中国印度这种,没有儿子非常严重。现在的中国已经开化了很多,所以也就只会在一些比较偏远落后的地方才会对生儿子这种事变态执着。但不停地生孩子,直到生出儿子为止这种事肯定还是不断地发生,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印度。所以当我第一次看预告片看到那一段的时候,虽然字幕里并没有“绝种了”那三个字,但在我的眼里“绝种了”那三个字简直是弹满了屏幕,我刹那间就爆笑起来。以至于星期四下午下班以后,我就赶紧叫我同事过来看预告片,那简直就是她的真实写照。预告片里除了强调,老摔跤手老婆生的四个都是女儿以外,后面还再次强调老摔跤手觉得虽然女儿很好,但是只有儿子才能成就他的梦想。这个再次强调可能是为一些没有必须生儿子习俗的外国人准备的,否则他们可能get不到那个老摔跤手的剧痛点。虽然中国和印度语言不通,文化也不太相关。但在某些习俗方面,我们还是很有共鸣的。

我觉得Dangal的预告片给我的第一感觉是speechless,这大概是因为我在描述一些非常满意喜欢的事上词穷吧。因为我的生活里绝大多数时候都只是用力地不满吐槽。在米叔脸书的评论里,我缺少了一个词“震撼”!震撼是在我写出一大段话之前最直接的感受。所以实际上看完第一遍以后,我嘴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是“wokao”!也就只有这句粗话,能最确切表达我的第一感受了。第二个词是“碉爆了”。这个词估计翻译软件无能为力,所以我也就不写了。

两年等待换来的是突然间的宇宙大爆发,这种感觉实在太好了。

土豆在线

2016-03
9

开挂之后

By xrspook @ 21:54:05 归类于: 烂日记

如果开挂可以天天有,开挂就不能叫做开挂了!

昨天的blog本来就只是一篇非常有感而发的blog,但后来觉得发去印坛也不错,所以就那么干了。但里面提到的南印北印泰米尔语印地语之类的东西不是我非常自信的范畴,乱吹想当然当回会出错,所以被网友“狠狠地指点”了。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好,脸面这东西就是用来丢的,不用来丢,难道还靠那吃饭么。写一篇自己的blog,文字吹就足够了,但要发到论坛,发到专业的电影评述区,我就要把里面的“猪脚”一律改为“主角”,这个好办,替换就行,但我的作品应该更加有诚意,所以这么一大篇文字还不足够,还得配上图。配什么图?当然是两个电影版本的截图!前天晚上看的原版2005年《未知死亡》还没删,但因为要有对比有真相,所以我昨晚又下载了翻拍版2008年的《未知死亡》。于是截图就好玩了,一律一式两份,除非有些地方是两个版本自己独有的。印坛每一层帖子贴图不能超过30张,而我又没有占楼准备贴图(发的时候我就只是发在“灌水家园”区大家娱乐一下好吗!),所以尽管我觉得36张图才能完全展现出我想表达的对比,但还是忍痛割掉了其中6张。其他人写文的标准是怎样我不知道,但我写的文如果文字不够多,且没有配图我觉得不能接受,除非那只是一篇给我自己看的blog。还记得那些写Smackdown和WWE PPV“X观后感”的日子。到一定程度我觉得只是拿官方的静态图片已经不足以表达我的激动了,所以我还要自己用视频截图然后制作gif,有些gif还是得用经过裁剪的图片制作而成的,一篇PPV观后感曾经疯狂的时候放过超过30个gif,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一个截图,就只是Ctrl+E,然后在某个文件夹找回,顶多再用软件批量调整一下大小,但每一个gif都得以每多少帧截图一次的方式截取一大堆的图片,经常还得调整截图的时间间距,因为帧数太多gif就会太大,有些时候为了突出某些重点我还得把截下来的一堆图片裁剪得只剩下某个部分,然后再用某个部分制作gif。其中最基本的图片对比度亮度调整等我已经略去不说。虽然现在写印度电影文的时候我很用功,但那种用功程度,那种对图片疯狂利用的程度远远不够我迷WWE的时候。毕竟WWE是娱乐动作片,没有动态的图片展示,某些东西是无论如何用一张嘴表达不清楚。同时,又因为他们不是秀脸蛋秀表情的,更多时候他们秀的是全方位的肢体语言,我当然很难用某个静态的图片来表达出我的感想。扯远了。反正,昨晚我用两个电影视频合计截取了30张图片,然后上传到围脖,再把图片外链到印坛。今天早上我把昨晚截的图调整了大小上传到了自己的blog。在没有图纯粹只有文字的时候,我觉得那篇东西不应该发到贴吧,因为贴吧的很多人都很低龄(高中以下的样子),吸引他们眼球的绝大多数是图片而不是文字。后来,既然我已经整出了30张截图了,也把图片和文字都发贴吧呗。在贴吧,如果我一开始贴文字最后再贴图估计很多人没有耐心翻到后面,所以我的策略是必须先贴图,而且主楼的那个图必须够虐心抢眼。从前,在打理ADR贴吧的时候我从来不管除了贴图以外的任何交流和外交,但现在在阿米尔汗的贴吧,我在观察理解“小盆友”们的表达和交流。对他们来说,我是超龄大妈,这是我第一次努力融入到比我小的人的圈子里,从前我一直只是努力地让自己融入到比我大的人的圈子里。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是会变的。从前一切都那么的着急,现在我很喜欢慢慢地坐在一旁观察认识这个世界。只有让自己完全成为局外人才能更好地感知到问题的核心。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