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
5

老物件

By xrspook @ 8:13:18 归类于: 烂日记

一直以来我妈就是那种不怎么戴首饰的人,于是也导致了我对那个没有一点兴趣。小学初中的时候学校明令禁止佩戴那些项链之类的东西,大学之后没有了那个限制,但我依然没有佩戴那些的习惯,因为总觉得很不方便。在我的记忆之中,我只在小学放寒假的时候戴过一段时间的银链;在刚开始跑步的时候,带过一段时间的红绳吊坠,其它时间无论是手上还是脖子上,都不会佩戴任何的首饰。我的手上永远都只有手表或者手环,用途很简单,纯粹为了看时间,又或者是记录运动的数据。我至今不觉得带首饰到底有什么好。我不觉得那东西好看,甚至觉得那东西戴着麻烦。

在我的记忆之中,我妈也没怎么佩戴首饰。唯一一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小学时某个周日晚上回家的时候,我们在前进路的某个公交站等车。公交站牌的后面是一排商铺,两个商铺之间有一条小巷。突然有个贼抢了我妈的项链,然后消失在的黑暗的小巷中。自那以后我就没记得我妈佩戴过项链了。相比于现在,当时的治安环境没那么好。虽然那个项链不值多少钱,但是也算是能换些钱。

有些人很喜欢金银首饰珠宝钻石之类的东西,但无论是我还是我妈,对那些都毫无感觉,所以我根本不知道别人到底送了我多少那些东西,我妈也记不住。我甚至不记得别人送给我的那些东西我到底放哪里了。我妈或许知道自己放哪里了,但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东西,不翻出来根本不记得。我们通常不会主动购买那些东西的。我不会主动购买,我妈主动购买过,在我开始跑步的时候,我佩戴的那个红绳吊坠,是不知道为什么有一次我妈买的。平时我一定会拒绝,但那一次,我佩戴了好长一段时间。

周日的时候,我妈把那些东西翻出来说以后那些就由我保管了。听到这项任务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个负担。那些东西放在以前来说算是贵重物品,但是现在那些东西如果折回现金,其实也没多少钱。当我妈一个一个打开袋子,查看里面有什么东西的时候,每一件物品她都在回忆这是什么东西,是什么情况下谁送给她的。刹那间,我突然意识到,那些老物件虽然一直都只是被收藏起来,但实际上那是一个又一个的回忆。准确来说,是一个又一个珍贵的回忆。因为那些都是长辈们或者姐姐们送给她的东西,为什么送给她而不送给别人,长辈们当然有他们的考虑。当老一辈的人觉得自己时日无多的时候,她们要把自己的收藏品分配出去。那个时候,有时老人会指定这个物件不要分,要直接给谁。为什么要直接给谁不给别人呢?懂的人自然会懂,生前谁对她最好,当然她就会主动要求要给谁分得更多。虽然可能被分到那个物件的人对那些毫无兴趣。我觉得这是物件的精神价值,尤其是如果那个物件已经在老一辈人那里佩戴了好长一段时间,是她的随身之物。虽然说不上是传家宝,但那绝对是一个念想。对其他人来说,那就是个东西,只会用冷冷的数字算出那到底等价于多少现金,因为其他人根本挖掘不出那个物件的潜在记忆和精神价值。当我妈把那些物件一件一件的掏出来跟我说起已经去世的亲人们的故事的时候,我有种哽咽的感觉。我知道,她给我说了这一次,我肯定记不住,因为那不是我的记忆,是她的记忆。当我妈跟我说起那些的时候,比她长一辈的人都已经去世了,比她大的同辈人,也有一些去世了。如果我是我妈,我宁愿那些东西都不在我手上,宁愿换取他们一个个都健在,但这根本不可能。

如果先人留给你钱,大概你不会有太多的记忆,但如果他们留给你物件,那个记忆永远踏实存在。

2023-05
9

人生就是这么难

By xrspook @ 8:36:47 归类于: 烂日记

2022年生日的那天,我在亚马逊中国上下单了《人生海海》这本电子书。好几个月以前我就已经想买这本书,因为之前我已经看过麦家的谍战三部曲,感觉麦家的书很合我的口味,而这又是他比较容易找得到,且貌似口碑还不错的一部长篇小说。因为要接近20块钱,我觉得这个价格有点高,蹲一下的话我猜应该能在10块左右买到,但实际上我蹲了大概半年都没有等到那个价格,所以在我生日那天我就出手了。

看完莫言的《丰乳肥臀》以后,我就开始看麦家的这本《人生海海》。《人生海海》的写作风格跟谍战三部曲有点不一样,我甚至不觉得这是同一个作家的作品,但还是那种熟悉的流畅性和逻辑关系,还是我喜欢的类型。在看麦家的谍战三部曲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那是谍战的故事,但《人生海海》到底说的是什么,其实我完全没有了解过,完全没有主动去剧透过,所以刚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一脸迷糊。

这本书当里的第一人称“我”不得不为了保命离开中国去西班牙谋生以后,这本书的人生大道理就开始不断涌现,于是过上一段时间你就能看到某一句话被大家划线。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前妻鼓励“我”要活下去等那番话。大概意思是英雄主义是明明知道生活很残酷,但依然能乐观的勇敢活下去。相对于死来说,活着更难,但即便这样也依然要逆流而上,勇敢地活着,而且好好地活着。我不知道这种感觉年轻的读者到底能不能感受得出来。就我自己来说,如果我在20岁之前读到了这句的话,估计我会没什么感觉,但我是37岁的时候读到这句的,一定程度上我已经见识过人生的诸多不容易,也曾经花了一些时间去思考生与死、思考什么是简单什么是困难的问题。所以对现在的我来说,这句话残忍又现实。

《人生海海》的主角上校,最终虽然是死掉了,但是死亡方式相对于谍战三部曲的主角来说已经很好,因为上校是自然老死的,而其他主角基本上可以这么说,都是非自然死亡。一定程度上我觉得这个有非常强大医生天赋的上校经历的事情比谍战的那些主角多,他的人生可以用跌宕起伏去形容。正如书里面的一句话所说,生活不是你活着的那个样子,而是你记忆中的那个样子。这句话我觉得是一个伏笔,因为整个故事里的上校都是通过各人的口述得出的。记忆这种东西会背叛我们。第一次回忆的时候,可能跟实际情况差不太远,但是一些细节可能已经模糊了,所以人会自然而然的添油加醋补上去。当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回忆,跟最原始的真实版本比起来,差距会越来越大。就好像综艺节目里面的传话游戏一样。传到最后一个的时候,简直不知道成什么样子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如果某件事对我来说很重要,那么在我第一次回忆的时候,我就会用各种方式把第一个版本完整的记录下来,绝大多数时候我用的是文字,用我的blog。

多年以后,如果一些人要研究我的话,那实在太简单了,直接挖我的blog就可以了,因为我从未在上面说谎。如果他们发现了一个牛头不对马嘴、前面跟后面有矛盾的我的话,只是因为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我变了。

2023-05
8

老了吗

By xrspook @ 8:49:08 归类于: 烂日记

最近我经常发现自己会前一秒还想着要干什么事,但是下一秒就彻底忘记了。这会让人非常绝望,因为可能想半天都想不起来到底我要干什么。幸好暂时这种事情只发生在我从没事干到有事干,或者从一件事到另外一件事的时候,而不是在我正在做某件事,一个操作结束即将做下一个操作的时候。所以现在我还可以顺畅地完成正在做的事情,不过在转换的时候可能会有点入不了门。这种开窗效应以前我也有过,但现在的症状貌似越来越明显了。怎么才能改善这个呢?估计我得研究一下。这个症状在老人身上好像是比较常见的。我也说不准这是不是老人痴呆症的前期症状,因为老人痴呆症的人通常就是做着做着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了,现在还好,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很难马上准确地切换到另外一个模式而已。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直以来我都不觉得自己是个可以多核操作的人,如果你要我多任务并行,我会发疯,有可能狂躁,有可能骂人。当我稳下来以后,实际上我也不是多任务并行去做,而是在判断了个事情的轻重缓急之后逐个击破。所以我是一个单核的人,单核的峰值可以很高,但是我几乎没有其他内核可以并行处理多任务。如果只要我处理一个任务的话,我可以非常明确出到底得有多少个分支,然后我需要一个很清晰的思路,一个分支接一个分支去完成,这就像一笔到底的游戏。我做的事情就是一笔到底。但问题是有些东西是不可能这么做到的。所以在那个时候,如果某些任务是必须分开来的,我就得用其它辅助手段让我知道自己的进度在哪里,我已经干了和即将干的是什么。

我也说不准这种正在做着某事被打断要求做另外一件事的时候,突然会不记得自己即将做或者正在做什么事是不是老人的特点,因为我记得外婆去世后,在处理后事的时候,我那些70多岁的妈妈姨妈们就经常会犯这种错误。她们经常会正在做某事,然后被打断了,结果就没有继续把之前那件事做下去,而是转到做另外一件事,结果就是每件事都做了开头,每件事都完成不了,尤其是过一段时间就有客人来,她们被打断后就彻底忘记了自己正在做什么。那个时候我几乎可以这么说,是一个纯粹的旁观者。我在远处悄悄地观察着他们,所以实际上整个大局我是心里有数的,虽然实际上有些事情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但我知道那件事是要做的,而且是得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完成的。当她们忘了自己要做什么,但是脑子里却总觉得有件事没有做的时候,我就得提醒她们。也正是因为这样,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慈禧太后那样垂帘听政,实际上操控者是我。我并不需要知道具体某件事该怎么做,我只需要确定被我指挥的那些人能完成任务就可以了。我的目的是完成某事,至于谁去完成无所谓。我觉得这就是管理吧,这其中包含了上级对下级的了解和信任。如果事情能很好地办妥的话,同时这也意味着下级有着很好的执行力以及对上级的忠诚。上级和下级会互相被认可。

这是人老了必然的征兆吗?

2021-01
9

我在这头,记忆那头

By xrspook @ 23:36:12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路过从前外婆的家,不知道为什么,门口放了一块板,我猜测那是不是那个公租房终于要装修了,即将迎来新的租客。但是,当我走到房的后部,发现一切跟从前没有区别,这就意味着门口放到那一块板不是房管所干的,而是旁边那个租户干的。不只是门口那里有块板,门前的大街上也放了两把椅子。这就意味着大概坐在椅子上的人不喜欢后面有个空荡荡的门对着吧。我对那个屋子有30多年的记忆。即便除去那些我几乎记不住什么的童年,也有30年的记忆。现在的状况就像那再也不属于我。

如果某个地方被拆掉了,路过那里的时候,你仿佛能看到,但实际上你又真的看不到从前。有时我会很努力地回忆,从前内环路还没建起来的前进路。那里的百货商店,那里的副食品商店,那里的山货铺,那里的大同酒家蛋糕店。从我出生时起到内环路开建之前,那些东西都在我的记忆里,还有那个热闹非凡的万松园市场。从前进路这边一直通到江南大道那边,一整条万松路都是万松园市场。小时候大概对我来说,市场就是一整条路,很多东西卖,尤其是很多吃的。万松园市场是这样,沙园市场也是这样的,而且市场的地面通常都是湿漉漉的。主干道上是卖东西的,里面的横街小巷也是卖东西的。

我还记得暑假的某个时候,在外婆家呆久了,我就想回家。晚上,当屋里关灯了,我会靠在窗前,看着外面偶尔会有车飞驰而过的前进路。虽然实际上我根本看不到汽车,因为路上的树太大了,完全把马路遮盖住。我只是听到车路过的声音。从前的路灯不是LED,都发着淡黄的光。小时候,走路的时候,我会牵着父母的手,抬着头眯着眼睛盯着高高的路灯光,然后幻想自己能吸收光线化作自己的能量。是不是小孩子都会有这种天马行空的瞎想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非常想探秘从前前进路那个10个平方的外婆家的那栋房子到底是怎样的。在我的记忆之中,虽然我在那里住了挺长一段时间,但我一直都对那挺害怕的。那里的走廊即便白天不开灯也会漆黑一片。走廊的两旁住着很多户人家。这边住的谁,那边住的谁?楼上又住了谁呢?记忆之中,我只上过那栋房子的天台一次。当时是几个大一点的孩子带着我上去的。为什么只上过一次,后来怎么就没去呢?为什么会有那么一次呢?不只是那栋房子,我想知道为什么,在拐进那栋房子之前,那条路直对的那个房子到底是怎样的我也很感兴趣。我小时候没有机会让大人们满足我这种好奇心,当然,我也从来没跟他们说过我对那些感兴趣。又或者是我跟他们说了,但是他们觉得那跟一个小孩没有半点关系,没搭理我。不知不觉中,那里成为我记忆中的一个迷宫,我永远都不可能去探秘了(已拆掉)。除非有一天,科技发展了,我能重新回到自己的那个记忆场景之中,但是,我顶多是走到路口,我不可能进去,因为里面的记忆我彻底没有。

为什么我想知道那些???

2020-04
23

记忆中的万松园市场

By xrspook @ 11:49:41 归类于: 烂日记

在我记忆之中,我从来没有把一本编程类的书完整看完过,以前我都是挑着来看。自己需要用哪些功能,就去找哪些章节去看,而这次学习python,我是下了狠心的。几乎可以这么说,一天到晚我的脑子里就只有那些东西,即便是睡着了也一样。做梦的时候,我依然是想着python。还记得在学习递归的时候,某天晚上我做梦梦见了一个瀑布,但实际上瀑布并不是真的瀑布,那不过是一个正在流着很多水的建筑物外墙。那个瀑布从一个分成两个,再分成多个。不同的水量有不同的效果。我第一个感觉是那应该是一个自然形成的瀑布吧。但当水全部停住的以后我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是人造的。瀑布是在一个玻璃屋的外墙上形成的。之所以有这个脑洞,大概是因为我的记忆深处借鉴了东站广场的那个瀑布。还记得初中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还专门过去那里看人造瀑布。后来我不记得那里变成怎样了。反正那应该是东方宝泰外面的吧。再到后来,去东站附近通常都只是为了去宜家家私,然后下到东方宝泰里面的吉之岛,其它的东西一点印象都没有了。至于从前的那个瀑布还有没有,我实在想不起来。自从宜家家私再也不在东站的那个卖场以后,感觉我好久都没有去过那个地方了。光是东方宝泰一家,对我和我妈都没有什么吸引力。

城市的变迁,总免不了会发生东西不断消亡,但当从前熟悉的东西消失,会让人觉得无比怀念、依依不舍,但即便这样,它们还是会消失,除了在从前的照片和影像资料里再次重温,无论如何我们都回不到那个时候了。

有时我会很怀念从前到万松园市场。万松园市场在我的脑子里印象非常深刻,那些卖鱼的、卖菜的,还有卖杂货的,我都记忆犹新。我甚至还记得了当年不同品种货物的布局。虽然有些小店在我印象之中已经很模糊了,但是我还非常记得,卖鱼的在哪里,卖烧腊的在哪里。那个卖烧腊对出的通道上,某年过节,有人在那里卖老鼠肉。虽然我根本不记得卖的老鼠肉是什么样的,我甚至没有见过一眼,但是从叫卖声让我知道,有人在路中央卖老鼠肉。万松园市场对我来说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虽然跟沙园市场比起来,那个地方不大。那条叫做万松路的路永远都是熙熙攘攘,我甚至记不起汽车是怎么在那条路上行驶的,因为上面总是挤满人。不是每个市场都会让一整条马路不复存在。那里对我来说就是最早的步行街。从前的万松园市场,或者不是这样的,或许我只记住了它热闹的一面。很久以前,这个市场进行了改造,全部都档口都入室经营。我一直觉得,新的万松园市场我很陌生。不只是我,我的家人也很少再去那里买菜了。之所以这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把蔬菜和水果档口放到了二楼,对老人来说,这非常不方便,因为没有电梯。我甚至一点都记不起2楼到底是怎么布局的。过去十几二十年我加起来,估计上去5次都不到。

在南丰商场下车,穿过人挤人的万松园市场,再过一条马路,山货铺的上面就是外婆的家了。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