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
28

数字电视初体验

By xrspook @ 20:35:17 归类于: 烂日记

广州今年之内就要全部进行数字电视改造,数字电视嘛,对于我们这些要求不高的观众,无非就是多了个机顶盒,然后电视机遥控变成了机顶盒遥控,电视机遥控费掉了,转个台有了新步骤,开电视也要“等”上一等。

家里还没有数字电视改造,外婆家已经改造完了。开始的时候真琢磨不透,把机顶盒和电视开关开了,蓝屏,哎~~~ 弄了好一阵子没反应,于是随便按了个TV/AV转换,嘿,神了!居然撞对了。不习惯那个机顶盒遥控器,它神经的,如果直接按↑↓键(单纯电视界面而言),那么↑就表示台号向下,比如说现在是02那么按下去之后就是03,↓键则刚好相反,但当你在电视界面按下确定,调出选台窗口,那么↑就代表台号向上,若现在是02,按键后将是01,在这选台窗口有下拉进度条,不过这和一般手机的进度条一样,只能告诉你大概拉菜单到什么位置而不能做到像电脑那样快速下拉。如此设置↑↓键不是耍人嘛!!!岂有此理!

我懂这东西尚且开机弄了我这么一大通,更何况是不懂字的外婆,记忆力减退是必然的,叫她记住N个键开机看电视嘛。她就只看那么一个电视台,但开机都仿佛在作弄她,数字电视到底是好是坏?!老眼昏花的她,数字电视的高清对她有什么意义呢?你有更多的功能对她来说又有什么益处呢?!

说回我的初体验,转台是个问题,等电视信号loading完又是一个问题,load不完的节目挺模糊,又方格,那种模糊是会让你感到眩晕的那种,我宁愿它没有下载完先像电脑那样停一下,看到那些眩晕的东西真的很烦躁,特别是对速度节目,比如说看F1或者NBA,模糊和方格真的很烦,在模拟电视中我好像还没感受到这般的不顺。如果是因为带宽信号不够而硬要开通数字电视,那么我宁愿它推迟,没有那么大个头就不要戴那么大个帽子。

数字电视最让我失望的地方就是它能收看到的电视台并不比现在的模拟信号电视多多少,最明显多了的就是那个“澳亚卫视”、几个电歌台,还有几个未来是要收钱才能看的资讯台、电视台、电影台、赛车台、游戏台以及动漫台等等。好失望啊,我希望看到的一个都没有,我只不过想看看Discovery、National Geographic以及CCTV  Español台的节目而已嘛,没有,全部没有,甚至ESPN体育台都没有,呜~~~~

妈说数字电视的确比普通模拟信号清晰多了,但我想到那些方格和模糊就烦,数字电视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了新鲜感,只不过是一个月得多交10块钱电视费的玩意儿罢了。最惨烈的就是似乎在电视点播方面根本无法预约电视剧,可能最多有提醒功能而不能错过后重看,如果连这个都不行的话,妈一定会很失望的。反正,经过初体验以后我也已经挺失望了,哎~~~~~

2007-04
19

高不成,低不就

By xrspook @ 17:11:45 归类于: 烂日记

高不成,低不就

设计台词:
浅绿:高高在上,被下面的人看得清清楚楚,没一点私隐!
深紫、普蓝、鲜红、深绿:#$%$%^#&^*!#$%$%^#&^*!
金黄:低低在下,被所有人踩在脚底,难道我就那样永不翻身?

注:此图拍摄以及设计台词纯粹个人意见,与实物拥有者无关。

不知道为什么,昨天路过某个宿舍门口的时候突发奇想拍了下来。本来只是一串五颜六色的纸鹤但却让我想到了个现实社会中令人头痛的问题——高不成,低不就。

但就我自己而言,还不到令我头痛的程度。从来没有试过高到可以让我“没有私隐”的时候,况且自己也不留多少私隐,特别是对最要好的朋友,基本上没私隐,所以也没有多少花边新闻被别人挖,当然啦,别人也没有那么好心情挖我的私隐。至于低不就更没有了,的确有过很“低”的境遇,但即便在那时也有比我更低的人,所以,还好。低低在下,怎么也爬不上去的确挺难搞,觉得自己已经竭尽全力但还是离上面的人很远的确会让人很失落,但同时也很有动力,只要前方有要追赶的人,人就会不断地创造奇迹进行非一般的超越。

 昨天照相的时候感觉明明很强烈的,但由于昨天有让我更愤慨的话题,所以就留到了今天评论,哪知道感觉就少了很多。还是即时行乐的好啊!

2007-04
18

时髦是什么?

By xrspook @ 17:14:49 归类于: 烂日记
时髦

前两天,一女同学说起她这个夏天去哪里都要带伞,不能再晒黑了(说实在,她的确不黑,我觉得),这时另一个女同学附和起来。于是我莫名地来了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白呢?”于是我就问“女的就一定要白吗?白有什么用?”回答是“女人就是要白,一白遮三丑!”呆,从来没听说过“一白遮三丑”……同学接着说“男的就不要太白了”。我又生成了个问题“为什么女的要很白,男的就不能太白呢?”对白不白这东西我是越来越糊涂了。广告里面的化妆品“美女”都白得不行,根本就是一白纸。但,我们是中国人,是黄种人啊!怎么比白种人还要白?!我们生活的纬度和光照时间、光照强度不同,我们怎么可以比她们还白?至于男的就更为恐怖,古铜色,大家都喜欢古铜色,觉得那样的男人才man,某些男星甚至在晒黑后才大红大紫,于是大家都争相变成“黑炭头”,不夸张,真的比黑白混血儿或者黑印(印第安人)混血儿还要黑,这又是为什么呢?女人在向白的极端靠拢,而男的则向黑的极端迈进。世界因为五彩所以缤纷,如果世界上女的都是白色,男的都是黑色,那么奥运徽章是不是要变成黑白的呢?

上个星期,有2个女生对我说她们若要找对象一定要找个瘦的,因为她们的“体积”已不小(是不太小,但也不是肥的类型,我觉得)了,如果2个“大体积”走在一起会很怪的。我马上问到:“那岂不是很没有安全感?”她们的回答是:“我宁愿没安全感,我给他安全感好了。”呆,原来还有女的给男的安全感的说法啊,第一次见识……胖不胖这个问题似乎越来越让我迷惑了。到底什么是胖?明明不胖的人说他/她很胖要减肥,要用一切方法把脂肪解决掉,从吃特殊食品到针灸,能想的,能做的他们都会尝试,最终目的就是——瘦!正如从前的某个姓许的政治老师谈论到超短裙一样,那时他问“到底怎样的裙子才叫超短裙呢?”而现在我有个相似的问题:“到底怎么样才算瘦呢?”因为现代人所向往的瘦已经远远不是一般人体指标的正常范围了,到底怎么才算瘦呢?看着身边的人从少吃到不吃,有时真为她们担心,人是铁,饭是钢,但为了梦想的瘦,她们可以什么都不要,大概这就是她们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所作出的最佳实际行动吧。几十年前的中国,年轻一代由于国家环境所逼吃不饱,几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有能力让大多数城市人口吃饱穿暖,但新兴的一代又似乎宁愿饿肚子去实现自己“瘦”的梦想,冬天穿少穿薄去达成自己“美”的愿望。听说某些男模为了保持身材一辈子都没吃过饱饭或根本一辈子都没接触过“荤食”,我真的觉得很恐怖,机器要动力才能启动,他们,他们靠什么活下去呢?靠闪光灯?靠赞美声?靠羡慕的眼光?

现在的很多“潮流”我怎么也理解不了,大概当我“奔三”或成为老人家时才会有所醒悟吧,起码现在我觉得某些“大势所趋”的东西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为什么女人要很白?男人要变黑?大家要减肥呢?是谁制造了那些目标?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趋向于那里呢?时髦到底是什么?天使?!还是恶魔!

2007-04
8

我该怎么办,心肝宝贝?!

By xrspook @ 21:49:15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是家庭扫墓的日子,早早就得出门,因为要到2个地方扫墓,而那里都里市中心不近,加上这个星期是扫墓的高峰,人潮汹涌、车水马龙。晚上的新闻肯定有说今天又有多少十万,甚至多少百万人今天去“拜山”。对小孩子时期的我来说,拜山是个十分新奇的远行机会,要搭很久的车,虽会碰到踩死人那么多的人,但每当路过“将军山”我都会有无限的遐思,很想到那里逛逛,但现在也依然没去过。现在的将军山有山等于没山,旁边的高楼早已不把它放在眼里,而且,山也被铲平了不少。

拜山若是说是以拜祭先人为主不如说是个有吃的远行家庭聚会。听到了儿子快要读小学的表姐的故事。到底给不给儿子交赞助读名小学呢?如果是我,我不会出那个钱,辛苦自己也辛苦孩子。父母大概就主要为孩子前途着想,他们希望孩子有个优良的学习环境有个很不错的学习氛围。表姐最害怕的就是如果真的就近入学,在隔着一条马路,那里居然有收保护费的。听起来的确好像很恐怖,但若是每个住那里的稍微有钱的白领孩子都不读那里而都要涌市中心的所谓名校,那些就近的小学的恐怖现象只会越来越恐怖。有时真不明白表姐们为什么削尖了自己的脑袋让子女去读名校,难道白领们都这样吗?

我觉得孩子们最需要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朋友而不是铺天盖地的兴趣班。家长们注意到孩子的形体、风度和爱好发展,报芭蕾舞、报骑马、报书法、报画画、报写作、报航模……你想得到得你想不到的都有。有了芭蕾舞高挑曲线的身材,有了骑马所谓的绅士风度,有了一手好字……但却孩子们却往往缺乏中华民族最最传统的孝顺思想,缺少了孩子们本该有的童趣,失去了本该有的“青梅竹马”或“难兄难弟”。若是真如上面所说,白领的孩子每天都由父母接送放学,他们有机会继续和学校最要好的朋友亲密接触吗?学校和非学校生活只能是分得清清楚楚的楚河汉界。读小学的时候学校就在我家对面,于是我失去了同学们一同回家的机会,也没多少和同学在路边买零食的机会,虽然后者有比没有好,但现在回想我真的似乎因此比别人少了点什么。没有了和同学经常串门的机会,怎么有可能发展坚固长久的友谊。现在我依然觉得,情比技能重要,有了热情、激情我能把技能学回来,但错过的友情和亲情再想要回来就难了。独生子女已经够孤单了,若没有了好朋友,我简直无法相信日子该怎么过。从现在的社会现实看来,兴趣班似乎已经取代了好朋友,成为了小朋友最经常做的事,我真的觉得很可悲。孩子大概你不觉得辛苦,但听到你们故事的我觉得很惋惜很痛心啊!

心肝宝贝们,你们的家长很为难啊!我这个局外人也觉得很烦心很无奈啊!

2007-03
30

“追星”感慨

By xrspook @ 21:30:09 归类于: 烂日记

记得我小的时候(大概小学五、六年级)曾有过我的父母曾不是我的父母的心理,对爸的抗拒特大,经常幻想自己有个更高更强的父亲,觉得无论妈的工友还是同学的爸爸都要比自己的父亲强,因为我把仿佛只只会抄字典。“隔壁饭菜特别香”、“外国的月亮分外明”的确很能反映当时我的心情。甚至傻傻地想我的“亲生父母”会很快把我接走。看电视多了,甚至把里面都某些演员当做自己的父亲或哥哥,不过那些父亲和哥哥都只是在特别情况下“出现”,比如说在妈骂或打我一顿后。

今天(2007-03-30)细细地看了广州日报A6要闻(主要包括“拿什么拯救你 杨家母女”和“救助之 路谁来医治病态追星? ”)和B10:每日保健(包括:“狂热追星族是怎么炼成的”)两版文章,一直觉得自己在追星方面挺疯狂的,但相比之下,我很理性也很懂事。我十分清楚“星”不是我的全部,虽然在“追”,但我甚至在他生日的时候发几个图片或写几句西文祝福我也不屑,开始是忘了,后来是故意不干。我觉得星给我的更多是理性,教会我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个好人。而我的星也的确教会了我一些做人的原则,告诉了我一些正确的世界观,他的知识广阔因此也开拓了我的视野。人没有动力是不会发奋的,所以我做事得有个目标,但对星的所有行为不尽认同,甚至对他得某些不当行为我甚至会批评咒骂,在朋友面前批判。做人得有个方向,我对我的“星”特了解,于是我就以那为模板,然后发展我自己的特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是为了追星而追星,人是要活的,饭是要吃的,所以钱是一定要挣的,追星也需要钱,所以,追星用来作为一种嗜好,一种生活中的嗜好还好,但绝对不是生活的主流,人生的全部。觉得自己在处理“星”和正常生活还是不错的,在学习忙的时候我会觉得追星是负累,很随便完成该做的就去认真做我自己的事,在闲来无空的时候多花点时间去研究研究,看点相关文章甚至激情澎湃地做点翻译。

我从不掩饰,我只所以那么热衷西班牙语是因为我的“星”,我的最初目标是要在学会西文后把那些大家极端渴望的西文原声电视剧翻译了,但现在,我更愿意去真的靠个西文翻译证书,加入WTO的中国一定很需要食品方面的专业人士,西班牙和拉美绝打多数国家都说西语,我有我的用武之地。虽然不喜欢做生意,但我们的公司要那些国家打什么食品交道,我还是很乐意的。那些科技性的外语资料比那些无厘头的明星访问好应付多了。即便我长大了,工作了,甚至结婚了有自己的家庭了,如果可以的话,我会一直“追”,那对我来说就好像吃饭睡觉是平常的习惯。

每个人的生活都各不相同,我们不是为某人而活,我们走的应该是自己的路,“星”只是路上的某些风光,而我们特爱瞄多几眼而已。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