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
13

“大小”应不同

By xrspook @ 20:54:30 归类于: 烂日记

不知道为什么,电脑里的歌只要是用音箱播出来的,听那么几十遍我就会厌倦了,但如果用耳塞听则会百听不厌,而且越听越有味,不知道为什么。但如果是用CD机之类连接音箱又不会厌倦,而且是单曲重复都不会有问题,真不懂为什么。

孩子们解放了。小学的孩子们昨天考完试,真爽,我还没有开始考呢。低年级的小学生就只需要考语文和数学,1个小时就完工了。孩提的时候好像从来都不会遇到考试不够时间,会就会不会就不会,但通常基本上是不会不会的,否则就死翘翘了。最让我烦恼的就是某个汉字不会写,但如果之前语文书后面的生字词都听写得很好,通常忘字的情况也是极个别。数学对我来说就更不用说了,好像没那过多少次考试100分,但小学时的数学一定都是因为粗心而丢分。

大学了,考的不是基础运算,所以你可以带这计算器考试,但对于某些同学,可能按个0.678的0.25次方也不会,那么我就无可奈何了。大学的考试都是2小时,四六级英语考试更是2.5个小时,也没听说过有谁不够时间。如果说有人的题目答不上来只能说他/她准备不充分。特别是现在大三的专业课考试越发觉得在考我的背书能力。背书难度比语文和英语更高,因为语文英语还有个积累的过程,但大学嘛,已经考了4次期末考但面对考试,还是那招“临急抱佛脚”。专业课的背书难度远远超过政治科目,政治科目老师都通常大发慈悲“放水”,而且是大大的放。政治科目要背的内容和专业课要背的内容做个对照,你简直可以晕过去。毕竟,当年的政治科目是用来混基础学分的,必修的,而现在的专业科目是用来混银子的,我以后的生活就靠它混银子了。

其实,专业课的考核为什么一定要考试呢?来个大的课程设计,纵向的跨越几个科目的,而且要有深度的,要老师联手批改的不更见学生的真功夫?考试与现实脱节很不现实,书呆子就是这样制造出来的。书上的东西很多都只是专业的皮毛,否则那本书就不会叫做“**导论”了,只有到用的时候我们才会意识到问题,钻过了,碰过了,痛过了才深刻。而且这样的考核对以后的找工作也很有利,在大工程中更见真本事,比看那么几个分数或者靠听某些人的“花言巧语”实在多了。

如果大学专业课的考核方法不改变,大学和小学有什么不同?!

2006-12
5

小课程结束了

By xrspook @ 17:02:44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和今天共有2门课上完停课了。谢天谢地,在综合实验林立的学期末终于多了点空余时间,可以算是及时雨。昨天停工艺的时候我真的高兴万分,终于可以逃脱***的魔掌了,而今天的营养,居然在最后一节课也要我做个跑腿,老师拿错钥匙了,我刚好路过刚出电梯发现自己拿错钥匙的他,于是就……

工艺课给我的感觉就是提心吊胆,以前几乎每次上课都问问题,但很少会点到我们班,经常点1班,于是造成很多很多人的不满,discrimination显而易见。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班主任偏心我们的表现,但肯定会惹来其他班同学对她和我们的不满。偏心也不要那么明显嘛。

营养课对我来说就是一阵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几乎不觉得自己有什么深刻的记忆。开始的时候上营养课特困,接着认真听了,但没什么十分特殊的进脑子,接着时间紧迫开始上他的课看别的书什么的。不知道营养学这课怎么上才算好,但我觉得现在的教学方式应该改变。

专业课,两门都是专业课,但却有个很大的共同点——不能很好地展开阐述,很多很多东西都点到即止,说实在,两个课都不怎么代表学科的最前沿。比如说工艺课,那些落后的人力操作仍旧占主要地位,营养课,到底现代人最需要的是什么,最缺少的是什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年轻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根本没有涉及。看看书本每个章节的参考文献都是20世纪80年代的。很多很多都必须成为经典才会编入教科书,但老师讲课的时候其实可以把他/她所接触的最专业最前沿的东西带给我们,比如英叔,英叔的课就真的代表学科最前沿,比如说院长的课,院长的课会让我们对未来的食品充满希望。如果但是把教科书上的东西搬上PPT,老师和教学参考书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会让专业课不专,老师和学生都需要反省。我们要的是真真正正的专业,我们的专业是一般人不可以轻易学理解到的,那么专才有专的价值。但现在的现实就是,大学生学的专业一点不专,为什么找工作的时候人们经常不理会自己的专业,跨专业找工作,被别人挖自己职业的人该好好反省了。

2006-10
12

MV我之见

By xrspook @ 18:48:37 归类于: 烂日记

Quizas

(图片为Enrique IglesiasQuizas[perhaps的意思]的截图,其中相应的歌词是:Hola viejo dime cómo estás

今天突然很想听Enrique Iglesias的歌,于是就到VeryCD下载了顺便下载了几个MV。

和其他男歌手一样,MV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男男女女弄在一起。唯一不同的就是Quizas,讲述的故事所表达的感情能冲击我的感官,和WestlifeYou Raise Me Up的MV一样,除了男女情爱以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珍惜爱护的情。Quizas的大部分时间镜头都落在不同阶层的人身上,表现出生活的无奈、低沉,最后部分三代人重逢,爱由此带出。每个人都有年轻和年老的时候,不同的人该学会珍惜不同的东西,即便你年轻你也不可能把如此的感情放一边。

Enrique Iglesias,毋庸置疑的拉丁情歌王子。好多的MV里面都是和女模搞在一起,表现的就是那种男女的爱情。什么什么就代表了男女爱情了吗?我真的很想问那些MV的重点到底是什么,是什么什么的镜头还是歌?如果是什么什么镜头为什么不把这些东西放在什么什么片里面?如果歌是重点那么你认为看MV的人会放多少心思在歌上呢?我知道这是外国MV的趋势,但我还是不习惯,不喜欢。如此的MV激不起让我再次看的欲望,我唯一的反应就是在看过一次后把它从我的电脑上永远删除。我不是变态狂,我怎么可能把那些镜头再次重温,那些东西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即便我是变态狂,我为什么要看那么几分钟的MV,我不如看什么什么片算了。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如此的早熟?看看他们被什么流行曲包围吧。情歌,绝对的情歌。但那些情歌表现的又真的是表现男女爱情?我觉得爱情应该是心理和生理的结合,主体部分是心理。而我觉得现在孩子所“懂”的只不过是个很表面化的东西。就如医学上的“假阳性”一样,孩子们所认识的爱情也只不过是“假爱情”而已。爱情绝对不是来几句“Te Amo(I love you)”这么简单。

MV里没有男男女女弄来弄去就那么难?

2006-08
22

孩子·名著

By xrspook @ 20:29:07 归类于: 烂日记

讨厌名著?

平时不怎么翻家里订的《广州日报》,昨天报纸的一个标题把我吸引住了——《孩子,你为何对名著“无动于衷”》(该文章的链接: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6-08/21/content_14872636.htm)。孩子和名著这段日子的确扯上了不少关系。现在,我不算是个很乖的孩子但我也没有被家长所谓的“‘乱七八糟’的闲书”、“‘不务正业’的读物”、“‘洪水猛兽’的读物”所迷住,我只能说是个口味比较奇怪的名著读者。

我也是从孩子那里走过来,我完全明白一些东西。曾经我是个疯狂的动漫迷,《圣斗士星矢》(表哥那里掠夺而来)看了N遍以后还是继续看N+N遍。曾经是金庸武侠小说的专业户。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是我读的第一本长篇读物。也不知道为什么能读得下几本几百页的书,平时读那几百字的课文都会烦躁,但武侠小说就有它的魅力让你读下去。金庸的小说我是一发不可收拾,紧接着是《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以金庸武侠小说开头第一个字连成的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分别是:《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中我只有“书”和“倚”没有看。可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就是中小学时我的童话书。家里没有整套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却有整套的金庸武侠小说。

记得小学的时候妈对我说:“你要注意小说中的描写啊,那些景物的描写很不错……”但我从来都不会注意,我注意的只是流畅的故事情节,故事人物的各个动作和心理活动。于是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发现我的写作有明显的提高,虽然写景和描述方面还不是最优秀但我却能写出真实流畅的心理活动,作出发自内心的评论,因为武侠小说,在无意之中我学会了什么是“真情实感”,到现在为止我依然觉得真情实感比堆砌所谓材料更有价值。我最喜欢的武侠作品是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里面的心理活动简直就到达了十分高超的境界,同时《鹿鼎记》也教会了我如何做人,韦小宝是个很厉害的人物,他是“无招胜有招”的典范,如果说金庸武侠小说中那个人物更有实际教育意义我一定会选韦小宝。韦小宝他不只是个小滑头,他是个很会处事待人的天才。别人说不同年龄的人读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会有不同的感受,我觉得这句话用在《鹿鼎记》上同样行得通。“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是高中时数学老师黄传龙老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同样用在“名著”和“非名著”上依然行得通。到底什么是“名著”,什么是“垃圾”?只是人们不同的观点而已。

看到报纸文章的前部我真的觉得很好笑,如果说女儿不喜欢读《红楼梦》,家长你又读过了吗?你又有多少的记忆和见解?既然家长自己都不能身先士卒,你们有什么资格“强迫”孩子们去阅读?回想你们的童年,你们真的觉得阅读半明不白的四大名著很好玩吗?要孩子们能走正路阅读很重要的是引导。记得当年我开始读《笑傲江湖》是因为我妈开始读了,于是我就跟着读起来。她白天去上班,我暑假白天就在家里猛赶妈的进度。(开始时我只能朗读来读书,后来学会了快速默读,于是就把妈远远抛离了)如果家长和孩子一同读就可以有交流,有交流才有继续读下去的冲动,特别面对那些类似古文状的名著。当孩子问一句“爸,你觉得***是个怎样的人?”而当爸的的却一点都不知道,你们觉得你们还有强迫孩子阅读名著的权力吗?不觉得有点没面子吗?读名著不单是要孩子增长见识,增长文学修养,更重要的我觉得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既然根本理解不了所谓名著的主人公到底在干什么而同时又没有人指导的话,他们所能从“垃圾读物”得到的做人道理大概更多。起码读“垃圾读物”也能有身边的人共同分享经验。

再看看现在市面上,你能经常看到那些巴掌大的话得很精美的《三国演义》或《水浒传》小人书了吗?无可否认,你不能看到,取而代之你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日本漫画。谁之过?难道日本漫画能再一夜之间把所有小人书都取代了不成?为什么大人们你们能看着那些所谓“垃圾读物”逐渐吞没“名著”?如果能让小人书重镇威风的话大概日本漫画就不能在中国市场再风光下去了,但有这个可能吗?大概妈妈爸爸们小的时候也是读小人书名著长大的吧,但为什么你们现在却狠心地把砖头名著扔给孩子们?如果能选择的话,你觉得孩子会选择图画还是文字呢?家长们一边在无边慨叹却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引导方面的重要性。你们喜欢看韩剧,孩子们能不喜欢看吗?你们喜欢看八卦新闻,孩子们能不追星吗?再问一问自己,到底自己现在是读什么书,看什么电视,不能以身作则,不能为孩子所信服。

“既然名著那么好,为什么父母自己不看呢?……既然看了,怎么他们又为什么一点都好像不知道呢?……那么看来有什么用啊?……”

孩子不是天生就讨厌名著就抵制名著,最最重要的是家长的导向、舆论的导向和环境的熏陶。当你置身于漫画的包围之下,有多少孩子能不为其打动?!名著,那些好像永远只属于书架的虫子和蜘蛛伴侣的金子,孩子们能发觉多少?父母,你们因该做个指引孩子发掘金子的藏宝图。

2006-08
20

电视台进步路漫漫

By xrspook @ 19:47:43 归类于: 烂日记

路漫漫

发觉原来人生的很多道理都是香港台的资讯节目教会我的,中国电视台的所谓访谈节目里面所接触到的成功人士似乎离我很远很远。我们只是普通人,与其分享一些十分十分成功人士的心路历程还不如教会我们怎么做好一个好人,一个快乐又有益于他人的人。国内电视台老是喜欢把名人作为核心,难道普通人就不值得普通人学习?还是因为那样做会没有收视保证?不喜欢他们那种对“大家”们的所谓泛泛而谈。成功无法学来,每人都有他/她各自的成功方法,独一无二,就如指纹一般。

是港台的节目让我开始意识到要关心关注社会,是那些节目让我喜欢科学。为什么无论一天的节目多么满他们总要在电视剧前播半小时的资讯节目呢?那是一种教育,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但看看可怜的国内电视台,有哪个会在黄金时段播放资讯性节目?这里的电视台电视剧都是连续2-3集播放的,可以说那个不是电视台,那是个影碟机。那些所谓“综艺节目”50年不变,要不就来个似乎很时髦但实际上是浪费时间的“超*”。电视的确是让人娱乐,但其实电视也能做个很好的老师,一个好的舆论导能教育很多很多的人,因为电视普及于中国的任何人层。

要培养出一个好人不是但靠叫口号,能有所作为的传媒不作为,这是个悲哀。

这几天女排大奖赛香港站正如火如荼,今天是最后一天,中国女排以全胜的战绩夺取香港站的冠军。这次我看的是香港无线电视翡翠台的直播,颜色是所有转播台中最好的,评述也是既有激情也不乏专业。这才叫评述嘛,想想世界杯期间CCTV-5的恶心评述真的觉得看那个转播简直是在催眠啊!为什么偌大一个中央电视台就不能请些专业一点的评论员呢?到现在为止,足球、篮球、网球、环法自行车赛等等赛事CCTV-5的评论都是极为不好的,但可怜的是中央电视台买断了某些赛事的中国播放权,虽然它评论得很烂但却不得不看。这不是强买强卖吗?体育赛是如此电视剧也是如此,为什么他们能如此卑鄙,买断播放权却不把节目做好呢?官僚作风!!!!

内地的电视台还有很多很多学习进步的空间,它们要成熟起来还有很长很长的路,它们现在有的是不走正路走歪路,有的是还没有自己的方向。路啊,要靠自己去摸索,去接受正确的经验。电视台应该有自己的方向而不是被观众牵着鼻子走,是电视台应该给观众正确的舆论导向,真确的人生观与科学观而不是被庸俗的东西而束缚控制。看看那些“**卫视”只要一个开始播“XXX剧”而收视又不错,其它就跟着蜂拥播起来。“**卫视”是地方的卫星电视台,它们却完全失去了地方特色,都一个样,成何体统!可悲啊~~~~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