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不怎么翻家里订的《广州日报》,昨天报纸的一个标题把我吸引住了——《孩子,你为何对名著“无动于衷”》(该文章的链接: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6-08/21/content_14872636.htm)。孩子和名著这段日子的确扯上了不少关系。现在,我不算是个很乖的孩子但我也没有被家长所谓的“‘乱七八糟’的闲书”、“‘不务正业’的读物”、“‘洪水猛兽’的读物”所迷住,我只能说是个口味比较奇怪的名著读者。
我也是从孩子那里走过来,我完全明白一些东西。曾经我是个疯狂的动漫迷,《圣斗士星矢》(表哥那里掠夺而来)看了N遍以后还是继续看N+N遍。曾经是金庸武侠小说的专业户。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是我读的第一本长篇读物。也不知道为什么能读得下几本几百页的书,平时读那几百字的课文都会烦躁,但武侠小说就有它的魅力让你读下去。金庸的小说我是一发不可收拾,紧接着是《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以金庸武侠小说开头第一个字连成的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分别是:《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中我只有“书”和“倚”没有看。可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就是中小学时我的童话书。家里没有整套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却有整套的金庸武侠小说。
记得小学的时候妈对我说:“你要注意小说中的描写啊,那些景物的描写很不错……”但我从来都不会注意,我注意的只是流畅的故事情节,故事人物的各个动作和心理活动。于是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发现我的写作有明显的提高,虽然写景和描述方面还不是最优秀但我却能写出真实流畅的心理活动,作出发自内心的评论,因为武侠小说,在无意之中我学会了什么是“真情实感”,到现在为止我依然觉得真情实感比堆砌所谓材料更有价值。我最喜欢的武侠作品是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里面的心理活动简直就到达了十分高超的境界,同时《鹿鼎记》也教会了我如何做人,韦小宝是个很厉害的人物,他是“无招胜有招”的典范,如果说金庸武侠小说中那个人物更有实际教育意义我一定会选韦小宝。韦小宝他不只是个小滑头,他是个很会处事待人的天才。别人说不同年龄的人读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会有不同的感受,我觉得这句话用在《鹿鼎记》上同样行得通。“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是高中时数学老师黄传龙老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同样用在“名著”和“非名著”上依然行得通。到底什么是“名著”,什么是“垃圾”?只是人们不同的观点而已。
看到报纸文章的前部我真的觉得很好笑,如果说女儿不喜欢读《红楼梦》,家长你又读过了吗?你又有多少的记忆和见解?既然家长自己都不能身先士卒,你们有什么资格“强迫”孩子们去阅读?回想你们的童年,你们真的觉得阅读半明不白的四大名著很好玩吗?要孩子们能走正路阅读很重要的是引导。记得当年我开始读《笑傲江湖》是因为我妈开始读了,于是我就跟着读起来。她白天去上班,我暑假白天就在家里猛赶妈的进度。(开始时我只能朗读来读书,后来学会了快速默读,于是就把妈远远抛离了)如果家长和孩子一同读就可以有交流,有交流才有继续读下去的冲动,特别面对那些类似古文状的名著。当孩子问一句“爸,你觉得***是个怎样的人?”而当爸的的却一点都不知道,你们觉得你们还有强迫孩子阅读名著的权力吗?不觉得有点没面子吗?读名著不单是要孩子增长见识,增长文学修养,更重要的我觉得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既然根本理解不了所谓名著的主人公到底在干什么而同时又没有人指导的话,他们所能从“垃圾读物”得到的做人道理大概更多。起码读“垃圾读物”也能有身边的人共同分享经验。
再看看现在市面上,你能经常看到那些巴掌大的话得很精美的《三国演义》或《水浒传》小人书了吗?无可否认,你不能看到,取而代之你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日本漫画。谁之过?难道日本漫画能再一夜之间把所有小人书都取代了不成?为什么大人们你们能看着那些所谓“垃圾读物”逐渐吞没“名著”?如果能让小人书重镇威风的话大概日本漫画就不能在中国市场再风光下去了,但有这个可能吗?大概妈妈爸爸们小的时候也是读小人书名著长大的吧,但为什么你们现在却狠心地把砖头名著扔给孩子们?如果能选择的话,你觉得孩子会选择图画还是文字呢?家长们一边在无边慨叹却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引导方面的重要性。你们喜欢看韩剧,孩子们能不喜欢看吗?你们喜欢看八卦新闻,孩子们能不追星吗?再问一问自己,到底自己现在是读什么书,看什么电视,不能以身作则,不能为孩子所信服。
“既然名著那么好,为什么父母自己不看呢?……既然看了,怎么他们又为什么一点都好像不知道呢?……那么看来有什么用啊?……”
孩子不是天生就讨厌名著就抵制名著,最最重要的是家长的导向、舆论的导向和环境的熏陶。当你置身于漫画的包围之下,有多少孩子能不为其打动?!名著,那些好像永远只属于书架的虫子和蜘蛛伴侣的金子,孩子们能发觉多少?父母,你们因该做个指引孩子发掘金子的藏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