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
21

认命吧,凡人

By xrspook @ 13:57:00 归类于: 烂日记

跑步类的书(小说散文杂文之类的除外),或者说教你怎么跑步的书我从来都无法做到一页不漏地看完,因为里面肯定会有很多方案,不是每个方案都与我有关,一开始的时候看看也没什么不好,但久而久之,一到方案我都跳过了。通常来说,作者在方案里运用的东西在之前应该已经解释说明过,方案只是把前面的理念具体化。

近期正在看《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世界最佳跑步教练的跑步公式》。我看的是第三版,湛庐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最优秀的跑步教练不一定就最适合你!首先,我不同意他说的任何跑步训练都应该采用2-2的呼吸方式,步频都应该是180。我喜欢用奇数呼吸法,实践证明,奇数呼吸的确能让我远离某些伤病。其次是步频,自从我开始数自己的步频以来我的步频就大于190,如果我的步频没有大于190我会觉得自己工作没做到位。我简直无法想象180的步频意味着我的每一步得迈多大,迈大步意味着我的重心会滞后于我的落脚点,用大步距跑长距离且重心垂直方向几乎不移动那是高手才能做到的,起码就我而言,在不受伤的前提下我的心肺不能支持我做那种事。每次当你用书上的表格套用到自己身上的时候那种感觉就是我几乎在被排除忽略的边缘了,每次都从最低级最慢的速度看起差不多。书中举的例子和我的实际距离相差十万八千里!要知道,这不是一本长跑者入门手册,这是一本世界上最优秀的跑步教练教写给精英跑者和教练理解训练和进行训练的书!感觉就像我是一个小学生,跑到了大学那里听课了,我不一定完全听不懂,我听懂了,但很多东西都和我的实际情况差很远,用不上,但那也不是说完全没用,但要用在我身上,得经过大幅度的修正。比如说,基本上丹尼尔斯的所有训练的周跑量最低门槛是48K,那是一个低得不能再低的量了,如果没有达到这个量就不应该离开他经典4个阶段训练的第一个阶段。如果Easy Running的48K你就跑伤了,后面的别提,因为第一个阶段纯粹是用来奠定基础防止伤病的。于是,你刹那间就明白到,专业和业余的区别!丹尼尔斯的弟子中有人周跑量是254K的,但他通常的建议不要超过160K。对业余的人来说,那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他们一周跑的量足以顶我们一个月有多了好吗!

每天都有训练安排,训练需要时间,丹尼尔斯的东西针对的主要是高中、大学或者职业运动员,对普通的打工者来说,很多东西都很奢侈,比如说高原训练。他们为了校内外甚至锦标赛奥运会之类的做准备,他们之所以要承受那么多是因为他们要在区域内登顶。但普通人呢?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比赛就已经屁颠屁颠,如果能破掉自己的PB更加是欣喜若狂的事了。情况就像一个普通业余的全马sub4已经挺高兴,但世界级的顶级如果在某条他们胸有成竹的赛道跑不进210会非常不高兴。所以,从根本上你就必须意识到,你和他们本质不同。他们有赛季和非赛季,到达一定程度他们就要退役了,因为竞技巅峰不可能一直保持。一直以来网络上的人都喜欢说“你见过哪个长跑运动员小腿粗的?”没有,的确没有!但你们又是否知道没有一定的天赋和基因,他们怎么会被无端端相中当你居然能从电视或照片上面的专业运动员!情况跟别人跟你说“你见过哪个标准时装模特是胖成猪的?”如果你不够高挑、样子长得不够好,你根本当不上好吗!那是他们的入门标准!!!丹尼尔斯在书的一开头就谈到了成功的四要素,按其重要程度排序依次是天资、内部动机、机遇和指导。天资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轮到内部动机好吗,客观的另外两个因素排得更后。别打鸡血地相信什么人定胜天!认识自己的长处短处,能补短当然最好,但如果不行,扬长避短更靠谱。

这本书我已经看了一大半,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VDOT以及四种训练强度,丹尼尔斯跑步训练的种种万变不离其中。训练强度分为5档,分别是E(Easy running,轻松跑,30-150分钟)、M(Marathon-pace running,马拉松配速跑,40-110分钟)、T(Threshold running,乳酸阀门跑,5-20分钟,单次训练不超过周跑量的10%)、I(Interval running,间歇训练,最长5分钟,单次训练不超过周跑量的8%或10K)、R(Repetition running,重复训练,最长2分钟,单次训练不超过周跑量的5%或8K)。丹尼尔斯的经典训练通常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E,第二阶段加入速度,即R,第三阶段最命,重点是I,第四阶段,I减少,T和R结合,但无论哪个阶段,E都贯穿其中,是周跑量的基础积累。明白到5档训练的含义和基础要领我就可以plan出符合我自己训练。人人都说间歇跑应该在400-2000米之间跑多次,但间歇跑最长不应该超过5分钟,就我现在的情况而言,这意味着我的间歇距离不应该超过1000米,我的周跑量按40K计算,也就是说我的1000米间歇最多应该3个回合。至于R跑,我是读了这本书后才明白到为什么Nike 12周的跑步训练会有100或200米的快速跑,那就是R跑,R比I强度低,但能激发速度。我可以把400米跑进2分钟,我的R跑单次训练距离不应该超过2K,也就是说我可以跑5个400米或10个200米。一直以来,间歇跑都是人云亦云,看过这本书后我才算真的根据自己的情况思考设计出符合自己的模式。能跑多快和通常跑多远决定了一切,不是人人都适合一直Yasso下去的好吗!Yasso训练是个大于2分钟小于5分钟的典型间歇跑, Yasso的起步是4个800,每周一次,每周增加一组,最后增加到10组。你知道吗?4*800=3.2K(3.2/0.08=40K),10*800=8K(8/0.08=100K)!在你开始Yasso训练之前,你已经达到40K的周跑量了吗?有些人可能20K都没有吧。就更加不用说到达最高级的时候匹配的应该是100K的周跑量。发明这个训练法的人一开始针对的可不是普通业余爱好者,或者连爱好者都谈不上,纯粹只是为了健康而跑步的人啊!只是一味的迷信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那是要栽跟头的!

跑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了解自己同样是。

2015-04
9

退役啊退役

By xrspook @ 13:14:17 归类于: 烂日记

伤不是某一天或某次造成的,那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尤其对跑者而言。我只是一个业余到不能再业余的人,即便我已经很小心,但野心勃勃也让我一直都仿佛走在刀刃上。每次跑着跑着觉得这里那里有什么不妥的时候我都会有个念头——我不应该跑那么多的,每个月160K对我来说真心已经够了,为什么非得超过160K甚至180K呢?!专业运动员的跑量是我的4-6倍,他们的运动强度同样是我的N倍,可想而知,那样的伤害有多大!于是,对运动员来说,无论你多么喜欢多么热爱那都不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我还是小屁孩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运动员的生涯很短暂,二三十岁他们就要退役了;他们要在有限的生涯里努力拼搏赚足够多的钱,因为等他们老了伤病袭来的时候青少年时只顾训练比赛没读过什么书,他们退役后,年少时积累下的伤病会让他们很惨(当运动员,尤其是当过顶级的绝对不可能没伤过)。运动员就像流星,或者说是烟花,在很短的时间内爆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所以,尽管觉得运动员很帅,但我就从来没想过自己要当运动员。那只是电视机里那些神人做的神奇事,而且从很小开始我就觉得当运动员很苦,尤其是看到那些只是幼儿园或者小学年纪的小盆友被迫练体操的视频以后。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运动员如此,各种舞台上的演员也如此。(这里尤指戏剧演员,各种地方剧、芭蕾舞、歌剧等等)

摔角,最为人所熟知的WWE让我知道了那玩意的分类是sport entertainment。是sport,于是摔角手就应该是运动员,不过WWE从来不把他们的人称作摔角手,更加不会把他们称作运动员,而一直都强迫他们必须只能自称为superstar。在墨西哥不是这样的,在日本也不是这样的,但在世界范围内的很多地方,人们都把摔角当作是没有动物和魔术的马戏表演。但对摔角手,尤其是日程非常满,或者在大联盟工作的摔角手而言,一年365/366天他们都必须保持最佳状态。特别如果是在WWE,他们对身材有苛刻的默认要求,但实际上日程又不足以让他们真的可以把自己练成最好。他们都会练,在他们进入WWE之前他们就已经懂得如何练以及可以持之以恒了。对健美运动员来说他们有分赛季和非赛季,对电视电影明星来说他们也有播出季和非播出季,但对摔角手来说他们全年无休。说了一大通,你明白我要说什么吗?摔角手每一次上擂台表演,即便你超牛逼超厉害,最多不会超过1小时,大家买门票买播放权也就不过是为了看他们几个小时的表演而已。但1小时以外的时间呢?热身、冷身、交通、吃饭、锻炼、宣传……他们大多很自由,可以自己决定一切,但他们也挺悲情,因为虽然有和联盟签订合同,但他们自己的事得全部自己搞定,甚至意外受伤后联盟不理会不帮忙,因为他们的条款里没有那个义务。如果我只是一个普通摔迷,这些我可以不知道不关心,但谁叫我用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已经成为一个单项的深度摔迷呢,而我粉的人又太有深度和经历,我“被带得老练了”。

刘翔的退役我一定都不惊讶,那是理所当然的事!一个田径运动员哦!巅峰了10年+哦!在110米栏那个项目里之前从未有过一个运动员做到过刘翔所做到过的!!!你们还想怎么着?!别说一个田径运动员,即便是一个摔角手在大联盟可以巅峰10年一直顶级从未被取代已经相当牛哄哄了好吗?!自从经历过Edge的退役,我觉得我已经不再觉得退役是遥远跟我无关的屁事了。所以,无论Alberto El Patrón什么时候退役我都会欣然接受,数年前我就已经做好心理准备。

姚明退役了,李娜退役了,也都没什么,为什么刘翔退役却引来那么多的正反呼声呢?中国人,你们的仁义道德到底哪里去了!!!

“永不挂靴”,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傻很天真的愿望。

归档:2015-04-09 摔迷之家Ⅱ

2015-04-09_stamp01

2015-04-09_stamp02

2015-04-09_stamp03

2015-04-09_stamp04

2015-04-09_stamp05

2015-04-09_stamp06

2015-01
19

better & best

By xrspook @ 16:09:14 归类于: 烂日记

公平与正义,无论看上去多么的牛逼合理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一个best的解决方案。于是,有时我会想,为什么世界上有最高级这种东西呢?其实用比较级来描述不是更好吗?我们可以用“这个人比当今世界上其他人都跑得快”取代“这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从感觉上貌似差不多,但其实不然,因为前面一句话写的是“其他人”,但其实更严谨描述的话不应该写“其他人”而应该再来一个限制性定语,我们不应该用最高级把我们所不清楚不了解的东西都涵盖进去,但现在的人都很急于求成,总喜欢用亮瞎你狗眼的词句来吸引眼球,“最”字被泛滥使用了。吉尼斯纪录不就是一个“最”的集合么?能拥有“最”的头衔当然厉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最”总会被打破,可能是一分钟后,可能是一小时后,可能是一天后,也可能是一百年甚至几百年后。比最还“better”显然是牛逼中的战斗机。我觉得better代表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但best却有种无敌是最寂寞的节奏,但这样的心态不好,不是么?

best冥冥中让人觉得已经不可能再超越,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best很有局限性,只有限定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条款后best看上去才有点行得通。要做到better并不需要得样精通个个牛叉,发散思维让某一方面有突破比从前更好就是better了。在跑步的黑话里有“PB”这样的词,也就是personal best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如果你跑出一个比从前更快或更远的成绩的时候分析网站就会告诉你新的PB诞生了!但今天我创造了新的PB,那从前的PB又算什么呢?和今天的比起来从前的当然已经不是PB了,但对从前的自己来说,从前的PB已经很不可思议。跑步的个人里程碑总不可能有多个同一类型的PB吧!PB是让人热血沸腾的东西,每一个PB的诞生都值得让人内牛满面,但往后越来越牛逼的PB其实并不意味着从前相对来说弱弱鸡鸡的PB没有存在感不重要。从整个人生来看,只有一个PB,那个最好的成绩是也,无论那是在20岁,30岁还是40岁的时候整出来的。人不可能一直都打破自己的纪录。40岁过后难复当年勇是很正常的,几乎没有继续冲击PB的可能不代表就不应该一直朝着better的境界去迈进。better可以是每天都跑得很轻松愉快,better可以是正能量影响到了身边的人,better可以是条件反射地持续达到某个目标而不觉得逼迫痛苦,better可以是悟出了某些道理,甚至不一定是真理,歪理也未尝不可,反正是悟出些什么了。better需要一颗永不止步的心,better要求你必须时刻发散思维接受新事物并与时俱进。当然了,不一定每次改进都是成功的,即便成功的概率很高,只要不是100%,失败就总会发生、不可避免。best或许遥不可及,是better的希望让我们可以一直进步。

每次参加跑步比赛之前,我都会暗地给自己设定目标。比如说在多少分钟内完成,平均配速得多少或者心率应该维持在什么范围内。哪怕那只是一场无关痛痒甚至不计时的比赛。我从不把自己勒死,所以我会设定2条线,如果好的话我会达到我的一级目标,如果无语的话我至少得满足二级目标,但即便是一级目标也是留有余地的,把自己的best甚至比best还严格的数字设定为一级目标我那不是纯粹自己找笨?!如果能做到自己比一级目标还要better我觉得就足够了,那种感觉已经很好,虽然通常,那意味着我可能顺便PB了。

不要用best吓唬别人了,持续地做到better更有意义!

2014-11
21

谁另类了

By xrspook @ 14:40:45 归类于: 烂日记

前两天副主任找我谈话,劝诫我要做得普通一点,但当个另类的怪物是我人生的重要追求怎么办。我的另类不等于我选择的东西就是错的,你们都做得很对,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世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之分。有些人随便吃狂吃乱吃都还是瘦成竹竿,但有些人非常克制不碰垃圾食品只是正常规律地一日三餐仍然非常容易就长胖。难道说我晚上选择吃牛奶麦片葡萄干就是另类,要像你们那样每天正常晚饭,完了以后还要去宵夜加餐?过几天就去一次啃鸡鸡这种方式就很正常?还是说我即便不吃也得跟你们一块去,看着你们吃?可以这么说,快餐店(啃鸡鸡也好,麦当当也好)唯一吸引我的就只有咖啡,但现在我连黑咖啡都不能喝了(贫血一边吃着亚铁的药一边还喝浓咖啡这是作死!),那些东西对我毫无吸引力。那种同流合污,不得不随大流的日子我真心受够了,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成千上万靠谱的不靠谱的一起去挤马拉松比赛。我不是因为流行而开始跑步的,我开始不得不跑步时完全不知道跑步这种东西正在变得炙手可热。

什么是普通?到一定年龄找随便神马人嫁了,然后生孩子,一天就只顾着买菜煮饭教育孩子孝敬父母那就是普通?为什么一定要做普通?!我可以把我的家人照顾好,我只是不把时间花在我没有必要分心的人和事上而投入到我喜欢的事业中而已,难道这样就另类不可接受?!克丁家庭还不要孩子呢,难道那就可以接受?又或者说难道生完孩子,一个还不够,还得两以后等着孩子长大这就叫完满?!为什么别人没想过不做的东西我真的不做我就很另类?为什么不可以另类?!

回到跑步,单位在光天化日之下雷打不变坚持跑步的只有我一个。既然跑步正在变得火热,为什么单位40多号人除了我以外就没有人同行呢?有些人喜欢夜跑,有些人喜欢早上7点多跑,我喜欢下午跑,这有什么问题!你们有什么资格说我选择的时间就是错误的,应该向你们学习,你们凭什么就觉得你们是对的?!一方面说我孤独,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另一方面,你们有曾经试过在我跑的时候跟在我身边,和我一起让我不孤独吗?你们就从未试过!因为我跑步时的严肃冷峻是一副我谁也看不到的模样,但你们没试过怎么就知道如果你们真的要跟着我和我开聊我依然沉默不语呢?!对,跑步的时候我讨厌别人打扰我,我也讨厌别人使我改变节奏,但这不代表我就一定不这么干,只要你们让我觉得我值得那么做,我愿意暂时把认真放一边。周六早上晨跑LSD的时候,我想过和每个陌生的迎面跑者HI FIVE,但至今没做过,因为害羞,但我有过做那事的心。跑步风靡的今天,单位那么多人,就只有1只手能数完那么多的人在跑步,把自己放在整个天朝甚至整个世界看,难道你们这帮井底之蛙就不另类?固步自封的到底是谁呢?花钱能卖烂果6,但花钱不能保证你能轻松地跑完10K。有些东西,你或许看不到摸不着但不代表不存在。一眼就能看出看透的东西那叫做门面/表浅,能力这种东西必须只能通过长路去确定。

普通人,尤其是长舌的喜欢事无大小,反正看到人就嚷嚷、说个不停,我这个不正常的喜欢在必要时才开口。别人不经大脑吹水的时候我宁愿做一些自醒或思考。

我有选择朋友的权利,而不是被分配到一个地方就被迫和那里的所有人成为朋友。同学同事等只是一些被迫在一起的关系,但不代表我就必须得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朋友。

2014-07
23

天生不能瘦

By xrspook @ 15:21:16 归类于: 烂日记

晚上10:00睡觉,早上准时5:42醒来,神一般的生物钟,我决定以后每天都得这么干!其实我也不知道那个自然醒是不是憋醒的,因为醒来之所以要按手表看时间是因为我要判断一下到底我是上厕所呢,还是先憋一憋等个十来分钟闹铃的一再响起。不过7.5-8小时的晚上睡眠时间外加中午1小时的睡眠时间,我真心不能祈求更多了。随着体重的缓慢回升,我希望我的秒入睡神技能回归。虽然说我觉得自己貌似在增重,电子秤的数据是这样的,照镜子的时候觉得腹肌轮廓也的确在逐渐模糊,但皮尺展示的数据却告诉我相差不大,够纠结。

这几天看了一篇关于跑者理想体重的文章,里面说到20-29岁的女跑者的理想体脂是10-16%!OMG!!!!!!我曾经到达过这样的体脂范围,从无赘肉的角度考虑这很好但从大姨妈的角度考虑,这简直就是傻逼。同样的20-29岁范围,男跑者的理想体脂是3-10%,这相对来说会好执行点,因为男性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雌激素紊乱这个问题,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样的体脂范围即便是瘦猴也一定会有相当明显的肌肉线条。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胖妹的大波和瘦猴的腹肌是浮云,存在却没有任何意义。”更轻当然意味着能跑得更快,毋庸置疑,这篇文章里某个引用的表格一定是国外资料的,而文章里的某些内容也一定是翻译过来的。如果你有仔细看里面的字眼的话,你就会发现或许跑者的日子并不需要这么苛刻,爱燃烧里文章的标题是“你的体重合格么?—跑者的理想体重”,文章在show出年龄体脂范围列表之前有这么一段引导

“针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跑者,下表列出了理想比赛体重的体脂范围。理论上,大多数运动员通过适当的训练和饮食都可将其体脂含量降到与其性别,年龄相对应的范围内。”

文章标题是“理想体重”,而某个吸引你眼球觉得OMG的表格对应的是“理想比赛体重”!!!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比赛的时候你能这么牛逼你就能跑得更快了,但这是比赛体重,就像举重、拳击运动员在称重的前需要减磅一样,那组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体脂数据是为了比赛而准备的。你不可能一年365/366天都在ready比赛,就马拉松而言秋冬春属于赛季,而你也不可能一个接一个马拉松去跑,而如果你只是比那份“理想比赛体重”所列举的体脂高几个百分点而已的话,通常那意味着不超过10斤的减脂肪任务,对于有跑步习惯的人来说,那可能只是每周多跑个10-20K,每顿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减少,取而代之让蛋白质摄入相应提高的事而已,2-3个月内足以做到。文中举了一个中年女跑者需要减脂的例子,体重63公斤,体脂22%,需要把体脂降到17%,经过一番计算,她的目标体重应该是59公斤。区区4公斤而已,如果你真的是一个以马拉松为目标的跑者,甩掉体重比维持/增加体重简单多了。我个人的体会只是,甩掉体重让自己在“理想”范围就我个人而言无异于慢性自杀。有些女人把体脂降到个位数都没有问题,但像我这种,降到17%以下已经亮红灯了。这不代表某些人和我的方式方法谁对谁错而在于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一条标准用在所有人身上总有合理和不合理的情况。

我们是跑者,但就我个人而言我不是要成为运动员!运动员或许很风光,但运动员有运动员的生涯,无论是哪项运动都无法逃脱。运动员就意味着异于常人必须有更碉堡的某些能力,有些先天因素决定我们命中注定不是冠军的料,硬逼自己向他们靠拢这靠谱吗!失掉了健康得到了速度我觉得是毫无意义的。

别人可以但你未必就能安全做到,正视自己的弱小吧!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