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
24

为啥不读书了

By xrspook @ 19:16:54 归类于: 烂日记

突然间我意识到自己很久都没有看过书了。这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已经说不清,起码《摩诃婆罗多》我已经很久都没碰过了,最后一次看是在从广州到杭州的高铁上。当时我看了大概十几分钟,然后就去干别的了。因为感觉实在很困,那段书刚好都在说道理,没有说一些很具体的剧情,所以非常容易让人走神。

一直以来我都只喜欢看一些小说类的东西,尤其喜欢看长篇,所以《摩诃婆罗多》在某些时候的确挺吸引人的,但是即便是在说故事情节的时候,他们也不忘要插进去无数多哲学或者做人的道理。如果要严格翻译的话,如果中文的译者是一个老学究的话,大概《摩诃婆罗多》翻译出来的散文或者诗词会让我纠结得死去活来,但幸好他们没干那种事,即便是翻译成字数严谨的诗词,但实际上意思还是很直白的。

我怎么可以一个月都不看书呢?大概因为从杭州回来以后就进入了双11的节奏,每天都为了各种打卡累死累活来,当然就没有时间放在看书上面了。通常我会花15-30分钟睡觉前的时间看书,看书不会让我过于兴奋,又或者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在我睡着之前,我就会结束阅读。如果那只是一个短篇,我会看完一篇就结束,但如果那是一个长篇,我会选择看到下一页子的第一段,然后结束。这是多年以来养成的习惯。从前,当我还看武侠小说的时候,尤其是那些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从表哥那里借回来的时候,看到一个地方不看,我会把书页折起来,但后来,当我不再借别人的书,而是看自己买回来的书的时候,我会选择用书签。我舍不得在书上折一个角,就更加不用说,我不会在小说上进行任何的图画。正是因为我的这种癖好,所以我不怎么喜欢把书借给别人,尤其是小说之类。因为说不准别人有没有把书角折起来的习惯。另外一个就是,当书页翻不开的时候,别人会不会舔一些口水,然后去翻,想到这个操作,我就会觉得非常恶心。

小说之类的,我不会在上面涂画,但是练习册或者课本之类的,我必定会在上面留下痕迹。这其中也包括一些教程类的图书,因为读那些书的时候,如果没有加几笔的话,其实你是很难把东西记住,尤其当那本书是一个教材,你得通过学习完成考试的时候,涂鸦会变得非常重要。很多教辅类的书籍,讲的是原理,但里面也混搭有习题,那些书我就更加会下笔了。我不喜欢把小说借给别人,同时我也不喜欢把我的教材借给别人,这大概因为小学的时候我妈把我的课本借给别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谁也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那些课本我一本都没有丢掉,但是,当我想把它们重新收集起来的时候,却发现缺了一些,那些就是我妈拿去借给别人,但别人没有归还的。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三十几岁人了,小学初中之类的课本肯定已经不复存在。但直到前两年,我才开始对那些东西进行清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要留着那些东西,但我就是有这个感情上的需求。

不读书,我会无聊空虚,然后就会发生一些根本没必要的消费,不能太闲。

2019-04
7

人各有志

By xrspook @ 10:28:07 归类于: 烂日记

打开语记输入界面的时候,很多时候我都不知道自己要说些什么。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尤其是早上一早起来的时候,所以我更愿意在晚上睡觉之前进行记录,因为经过一天,无论如何人总是会有所感,但是早上起来的时候就像电脑关闭内存被清空了一样。虽然关机之前保存的东西都还在,但是临时储存的那些都已经消失。

我妈今早问我今天要不要去什么地方。食物不能吸引我,地方的景色也一样,我的心情就像现在的天气一样,说不上是阴天,但是云多得连天空都看不到,心里混沌成一片。

我经常觉得社交是我的弱项,因为貌似平时我在干的那些东西当面对面的和我的同学或者朋友交流的时候,他们都不大了解又或者不是真的不了解,而是我根本没有想过要在他们面前提起。那完全是我个人的事,为什么非得跟他们说呢?以前有些兴趣爱好我还会跟网上志同道合的网友热烈地讨论起来,但现在连这个几乎都没有了。无论是我默认觉得还是实际情况,趣味相投的小伙伴已经变成了极少数。之所以这样大概是因为我没有努力地去寻找同类,与其把时间耗费在寻找同类上面,不如干一些实际的东西,这也是我一直在做的。

很多人把时间献给了游戏。我甚至有点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会那样,因为游戏很少会给我带来快感,又或许的确有快感,但是那东西不是真的让我觉得有成就感。而之所以那样,大概是因为游戏就像无数场考试,即便你这次比他们厉害,不知道过多长时间他们又会把你反超,于是你们就一直某些规则之下不断地竞争。良性也好,恶性也好,不眠不休努力积累也好,偷偷用钱买外挂也好,最终可能就只是为了一个我的分比别人高。这有意思吗?学生时代有些同学无心上学,一心就只在打游戏上面,那是因为游戏带给他的快感,带给他的成就感远远比那张试卷多。如果他们把精力反过来投入的话,班里的那些学霸或许都不是他们的对手。为什么他们宁愿把精力投在游戏上面呢?大概这就叫人各有志,就像我不明白为什么别人习惯把精力投在游戏上面一样,我的精力和时间所投资的项目也是很难被别人理解的,于是我根本不理会他们怎么看待我。在他们面前我通常不显山不露水,不表达自己,直接用沉默去面对,就当作在他们忙里忙外的时候我独自在发呆算。有些东西你不必说出来,时间会证明一切。

当别人质疑我的选择的时候,我会默默的生气,我懒得跟他们较劲吵架,因为那完全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当我一个人的时候我也不会花时间去评判别人这么做到底是对还是错。人生有限,在仅有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完成自己想干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再把时间投放在埋怨别人上面,那是极大的浪费。

某次我曾经告诉我的网友,现在我的blog基本上都是用语音输入的,他很惊讶,他觉得这样做普通话的发音必须很标准才能出正确的答案。以前这或许有点难,但现在有了AI,而且只要网络通畅,我觉得语音识别还是相当准确的。

2017-09
19

专注力

By xrspook @ 9:44:00 归类于: 烂日记

不是人人都喜欢折腾,但显然,我就是这么一个奇葩,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是从我很小开始,我就已经迷上这种事。小时候,让我很认真折腾的估计是拼图。即便是一盒扑克牌,也可以让人很折腾。拼图这种东西绝对是考验观察能力和耐心的。要把拼图拼起来,小孩必须能坐得住,而且注意力得可以专注一段时间。如果孩子的野心足够强大,他有可能不拼好这个拼图就不罢休,会一直连续做下去。当然,如果遇到一些注意力稍微难以集中的小朋友,我们可以分段执行,每天都只拼其中一部分。就像跑步一样,今天我们可以玩十分钟,明天15分钟,后天20分钟,一点一点地延长下去,直到45分钟左右。如果小孩在读书之前曾经接受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他们就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坐得住,不会五分钟十分钟就开小差、思想涣散。

不知道现在的小朋友是怎么样的,反正我那个年代的小朋友,通常会存在这种问题。必须考虑的是现在的孩子比从前的聪明很多,因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营养比过去更好更全面,而且现在靠谱的家长也都会非常在意孩子的教育。以前我的同学,很多时候家长根本不理他们,家长做的只是每天都在作业登记本上画个龟而已。随着大脑发育的逐渐完善,人的专注能力理论上应该可以越来越长,比如说小学每节课只有40分钟,到初中就延长为45分钟,再到大学的时候,一小时再给你一次休息的时间,而那个一小时并不是意味着一小时后人就不能专注了,而是因为一小时过后人可能就会有一些生理需要。

专注这种东西,不只是在学校里用,不只是一种应付,看电影看电视也需要专注,更不用说做一些很正经的工作的时候,需要高度的专注,而且是需要长时间的高度专注,比如医生做手术。如果医生在做一个五六个小时的手术的时候期间开小差或分心了,那么病人的生命就有危险。但实际上从我的观察看来,即便从年龄上说,很多人都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他们的专注能力却配不上他们的年龄,甚至只是小学生的平均水平而已。于是这就会出现一个很神奇的现象,如果父母都坐不住,你怎么要求你的孩子能坐得住?正是因为父母坐不住,他们没办法,所以就把孩子送给各种教育机构。但孩子是你的,不是教育机构的,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为什么父母这个老师要撒手不管呢?他们或许会说,孩子在里面上课的时候,他们会很认真地在外面玩手机,等他们出来。但实际上,他们有必要这么折腾吗?如果他们能自己搞定的话,他们不需要付那个钱,也不需要耗费在路上的时间,在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都会受益。有时候家长会莫名的觉得,我为了他们好我什么都干过了,但实际上,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本来就是你的义务。只保证孩子一直都活着,而且有饭吃、有衣服穿、有学可上。我觉得这种家长只是完成了他义务的一部分而已。情况就像那些觉得自己不拿一百分就很愧疚,以及拿60分就万岁的同学。如果连在自己的亲生骨肉上都不肯投入时间和精力,我怎么相信你还能把其它事情干好?

我觉得,阅读是专注力的一个表现,而不是培养方式,用这么静态的方式,而且用的是脑部细胞不怎么活跃的模式,很难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别说孩子,大人也可能会看着看着睡着了。但是,专注力足够强大的人就没有这种烦恼。所以,那种在任何场合都可以看得很投入的人,我向来都很佩服。

估计今天我的Excel三剑客武功秘籍会到。

2017-02
3

记忆与被记忆

By xrspook @ 17:34:03 归类于: 烂日记

昨晚大概十点我就上床睡觉了,在真正睡觉之前,我看了半个小时的书,是马尔克思的《苦妓回忆录》。在我已经买回来还没有开封的书之中还有很多是马尔克斯的。昨天在登记《族长的秋天》阅读完毕的时候,在豆瓣上我才惊讶地发现原来去年内读完的书真的很少。但实际上我买的书不少,我开始读的书也不少,只是很多都没有真的读完。书读得不多,电影看得不算太疯狂,运动时间也在压缩减少,我的时间去哪里了呢?大概很多时间都用在研究剁手方案上了吧!所以很多时候我都不得不主动删掉手机上的天猫和淘宝app,只有那样我才能遏制住让自己闲得蛋痛时候疯狂袭来的剁手欲望。

虽然昨晚很早就上床了,但是今早真正起来的时候已经是早上十点,也就是说我躺在床上的时间接近十二个小时。是慵懒让人越来越不想干其它事。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你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不想动,或者动起来的时候要比平时吃力,这不是一个好兆头。每次放长假,我都有相近的经历。比如说,如果时间超过一周,那么我的跑步欲望和运动能力就会明显的下降。具体表现出来的征兆是不想去跑,或者你会把跑步时间推迟再推迟,从早上变成中午甚至是下午。如果直接推到了晚上,那么跑步肯定不会发生了。因为晚上在这座城市里,独自跑步有危险。我的感官不特别迟钝,但是我没有问题,不代表别人也没有问题。在忽明忽暗的灯光下,在人们灯红酒绿的狂野过后,实在不知道会发生些什么。

今早其实我可以早点起床的,但是我就是赖在床上不起来,其间脑子里划过了很多很多念头,有一些记忆,也有一些新的想法。不知道为何我脑子里出现了很多初中时的画面。与其说那是真实的记忆,不如说那是我记忆和想象拼凑出来的合成东西。据说人的记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复调用以后就会变样。这就跟某句话通过人传人的方式不断往后传播,可能最终变成完全不是开始时的那个意思。现在要我回想起小学初中时的某些细节,我实在已经做不到。甚至连那时很讨厌的值日到底是以一种什么规律进行我也想不起来。更加不用说课室里课桌的一些具体模样。我似乎还能记起同学的样貌,但实际上要我具体描述出来我也是做不到的。只有影像资料、文字资料,以及其它被确切记下来的东西才能反映真实的过去。但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比如在看某场节目的时候如果你把所有精力都用在拍摄上,即便你录到了一些很好的镜头,或者抓拍到一些非常好的瞬间,但是却这意味着你在观影过程会走神。那个时刻你的心思都用在使用技术手段上,而不是欣赏节目本身。他们放弃了自己的观影感受,而把那一时刻的精彩保留了下来,让往后的人有思考和遐想的空间。当然了,我并不提倡对各种商业表演进行录影,那种行为是禁止的,而我这里所指的那种录影是某个生日会或者某场毕业典礼之类。回想当年,如果智能设备也能像现在这般被广泛使用,我大学本科的那一次毕业答辩被录制下来翻看的时候估计会很有趣。感情和技术在很多时候,你都不可能同时拥有,所以如果你真的要用心去感受某样东西,你就不能放进太多的技术敏锐思考。因为显然那些很理性的东西会让你分心。所以我没办法在某个很重要的场合既当技术员也当纯粹被感动的观众。如果要这两种事都发生,我就只能去两次,第一次去用心感受,第二次用技术手段把它记录下来,但是这种事,通常不会发生,因为越是珍贵的东西越只会发生唯一一次。

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两次。

2014-06
8

要有撞墙的觉悟

By xrspook @ 17:44:08 归类于: 烂日记

阅读和运动都不是种可以让你一见钟情的东西,起码对我来说是那样。

即便是在读你最喜欢的作家的作品,你偶然也会有撞墙感,格格不入,完全没有feel到那个节奏调调,心在游离,不知所云,于是你只能从每一页的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进入下一页,却可能不知道自己到底看了什么。如果那是个考试,那个是阅读文章,估计你就会直接跳过去看题目去看选项,然后再去看正文寻找各种可能让你看懂的蛛丝马迹了,但这不是考试,于是你还得硬着头皮继续看下去,你不能因为这样就承认那本书不好看,因为完全进入不了状态这种事估计只是你自己不在阅读状态:心情太波动?脑子里在想别的?太累无法集中精神?或许把书合上,换个时间继续读是最好的选择。这不算逃避,这叫做最优资源利用,不能因为一些说不准的原因就为书本打上“不好看”的标签。

读书也好看各种影视作品也好,如果是好的,我会竭尽全力地去称赞花痴向别人推荐,如果不好,不说也罢,没必要还要猛踩不已。

运动怎么可能是种让你从开始就痴迷喜欢不已的东西呢?因为基本上没有人会喜欢那些单调枯燥繁复的基础锻炼,但偏偏那是所有运动要达到一定层次的必经之路。有谁会在运动上没碰壁过?游泳呛水,球拍类运动各种酸痛和长水泡甚至茧子,跑步出现各种扭伤拉伤或各种慢性痛…… 谁都会有过“尼玛的我不敢了!”的晦气念头,有些人只是在嘴皮子上吐槽一番,散心后还是继续,有些人真的直接就放弃了。于是,对某些人来说,梦想还是梦想,还有实现的可能,而对某些人来说梦想就直接变质为幻想变得什么都不是。还记得在海明威的斗牛著作《危险的夏天》/《死在午后》里说过,最考验一个斗牛士的是看他在受伤后能不能再勇敢地复出战斗(大意如此吧,抱歉我那糟糕的记忆力)。

如此说来,阅读和运动的深层乐趣只有不屈不挠敢于去探索、无畏撞墙的人才能体会?xrspook觉得,貌似是这样,起码就她个人而言是那么回事。

还记得第一次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时候我看了几页完全不知道那在说什么,也完全不是小说的节奏,所以我扔一边了。多年以后,没有人给我再次推荐那本书,但我却不知道怎的拿起来重新读了,一开始,还是没有完全进入作者的节奏,但过了那几页,我就来劲了,彻底沉迷了进去。或许是阅历的问题,或许是心态的问题,买那本书的时候是别人跟我说那好看我才买的,但那时的xrspook还太小太天真。

还记得第一以MAF180的指标,用152的心率去跑步的时候,我震惊了!10K下来,我的配速居然是7分24,足足比我当时的10K最快配速慢了接近2分钟!!!2014-03-23那天的深圳李宁10K路跑联赛回来后,我就彻底地在所有的跑步练习上都戴上了心率带,用平均心率不超过152的配速跑。你可以跑快点,但你不可以跑那么快,因为从数据看来你的心肺能力太糟糕,需要进行很长时间的有氧基础训练。跑步变成了貌似摸鱼式的,唯一的指标是心率,唯一要做到的是目标距离。出来的配速数据再打击你也得吞下去,外加从3月起,雨水和气温越来越凶猛,xrspook也总算明白广州/东莞夏天的温度和湿度对跑者来说是多么的无情。4周过去,8周过去,我貌似没看到自己有啥长进,甚至说,退步了?但在向第12周迈进的时候,我貌似看到了曙光。我可以在周末的跑路里连续做到6字头的配速!虽然那仅仅是6分50几秒,于此同时,我的心率升得越来越慢,以一开始缓和的速度前进的话,我可以做到在10K内心率都不超过150。从前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慢下来,从前,只会死命冲的我200米不到心率就已经蹦到150+了。从前我用166-170的心率才能跑出5分半到6分钟的10K配速,但现在,在最近一次的跑步中,我用200米去测试,在14K的末段,我用仅仅155的心率就已经能做到6分钟的配速。我有怀疑过一直用152心率跑到底有没有用,但如果不这么跑,我还能怎么跑,有谁能给我一个安全提速方案?NO!所以,就那么跑吧。

有人天生就爱读书,有人天生就会跑,显然我不是那些人,所以,我必须有撞墙的觉悟。撞墙,但撞不死,那就是xrspook。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