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
18

写blog这事

By xrspook @ 20:51:17 归类于: 烂日记

一整天我都没有想好今天的blog应该写些什么内容,直到晚上我回到家这已经是摆在日程上必须得完成的事。通常来说,很少情况会这样,即便我写blog的时间是早上刚起床以后,人不算太清醒时。话题这种东西对我来说是一个你不去真的下笔有可能你还是把握不到,但当你开始以后,就会像行云流水一般。对blog来说,这不是什么坏事,但如果这是一篇文学作品或者特别有用途的东西,显然这不是应该有的思路。结构很重要,逻辑也很重要,正是因为我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所以通常来说,要我写东西,我都不会事先在那些东西上花时间规划,因为我觉得如果一旦我花时间去先做结构,我就不知道该如何往里面添枝加叶了。那就像是思路被控一样。在我的blog里经常会发生,一开始我在说某件事,但是说到某个程度,我又话风一转,到别的东西上面去了。而且这个大转弯还不是随便聊聊别的然后再拐回来,而是一去不回,而且是越说越兴奋。

在没心没肺没有具体话题的时候,我的文章主题通常是吐槽。有可能是吐槽工作上的不顺心,又或者是诉说梦里遇到的种种神奇。如果我的blog不是大清早写的,而是晚上才写,估计我就不会记得前一天晚上我做过什么梦了。所以从前当我的blog都是下午或者晚上才写的时候,我很少会把梦境写进blog里。但如果每天早餐之前就要写完blog,梦境就成为了主要话题之一。什么时候写blog?我觉得这没有一个规定,就像该什么时候跑步才最好一样,没有一个百分百正确的答案,这种事要看你什么时候抽得出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我觉得写blog和跑步,是同样的事,尤其是你所进行的那个跑步是慢跑的时候。那都是一个自省的过程,一开始脑子里可能是一团糟,没有具体目标内容。但随着逐步的深入,人自然而然的就会进入某种状态。如果一个人能养成每天都写blog的习惯,我相信,即便他没有跑步的习惯,一旦他开始了以后,他肯定也能一直坚持。我觉得这两个过程的共同点是主动地制造孤独、主动地进行思考或者反省。有些人会把这个过程安排在打坐或者冥想上面。但我觉得,如果二者可以结合起来,为什么我要静止在那里打坐,而不是边跑边想,顺便锻炼身体呢?为什么我要把时间耗在什么都不干的打坐上,而不把那些东西实在地在某些具体介质上输出呢?思考跟输出是完全不一样的两回事,就像我昨天看米兰·昆德拉《笑忘录》其中一篇里面说到:儿子知道很多词汇,但他对这个世界的很多东西都一窍不通,老爸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词汇表达自己,但是他实际上却无所不知。如果光是思考而没有输出,非常容易就会落入这种境地,当你真的想跟别人分享的时候你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现在这个年代,如果你思考的东西没办法让别人理解,那么你所思考的东西就等于白费了。锻炼不一定就有用,把东西都写下来也不一定真的能帮到你。但我觉得,起码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这比什么都不干强那么一点点。

今天是3月18号,我终于第一次正面遇上了2017年的一场大雨。

2017-03
12

甩人和被甩

By xrspook @ 19:18:17 归类于: 烂日记

在绵绵了两三天的阴雨之后,终于有一个稍微没那么阴雨的天了。虽然说没那么阴雨,但还是有雨。今天早上我10点半左右才出门去跑18K,出门以后才发现天飘着非常小的雨。那时我已经绑好鞋带准备出发,于是又马上敲门,让妈给我拿了个空顶帽。小雨跑步也不算太糟糕,但最好带上空顶帽,免得雨飘进眼睛。但小雨跟中雨或者大雨不一样,空顶帽也不一定能保证你一定可以幸免。就像做一个心理安慰的防御一样,有总比没有好。

出乎意料,今天跑步的人居然也不少,而且,那个时间是正午,理论上平时如果我选择这个时间,路上应该几乎遇不到人。但今天我却遇上了不少。绝大多数都是男跑者。其中一个穿蓝色Nike TEE的男的我还遇到了三次。第一次是迎面,第二次是通向我追上他,第三次是迎面,在我折返回来的路上。如果我们跑的是相同的路线,从我追上他到我再次遇到他,在那段约8K的路上,我比他快4K。有这么夸张吗?他的身材也不算太胖,只是有点壮而已,但那种壮又不是肌肉很夸张的那种。对男的来说比较矮,和我的身高差不多。今天我的心率比较高,平均心率159,最高心率182,但平均配速只有558。我用接近600的配速跑步,居然也可以,比一个男的快一半,想想都觉得好疯狂。但是,从我追上他的时候看来,他没有在走路,他一直都在跑啊!只不过他的呼吸比较急促。步子也比较沉重,有点拖着在走的样子。他下半身穿着普通的短裤,膝盖穿着护膝,然后是小腿套,所以从远处看,他从大腿到鞋子,一大段都是黑色的。我把别人甩了,很正常,别人把我甩了,也很正常。比如刚过广州大桥回到江边人行道向西跑。一个穿着全身黑色长袖的男的就把我甩了。从他的跑姿你能看出,他跑得很轻松。刚开始的时候他只比我快几个身位,但到中大北门的时候,我已经看不到他的影了,那段路,大概是2K的距离。他的步频并没有比我更快,相对于他的身高来说,他的步距也很正常,但问题是他比我高一个半头以上。而且虽然他穿得很严实,但能估计出他就是那种跑步的高瘦身材。跑步就是这样,不是你超过别人就是别人超过你,只有非常低的概率才会出现两个人速度一致,能持续很久。如果出现了那种情况,唯一可能的是一个人在故意迁就着另外一个,或者两个人都在互相迁就着对方。长跑和短跑不一样,距离短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挺一挺跟上对方,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距离拉长了,即便是配速上几秒的差距,也会最终使二人越分越远。除非两人的练习场是操场。而且是一个逆时针一个顺时针跑,才会一次又一次相遇。如果在一条只向前不折返的路上,两个人的距离理论上只有越来越大的份。当然了,如果遇上其中一个,一开始死命跑,后面越跑越糟糕,甚至跑崩的,最后时刻被一开始相对来说比较慢的人超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我是时候该减重了,这事必须放在日程上,但具体我该怎么做呢?

2017-03
9

日子的划分

By xrspook @ 8:55:25 归类于: 烂日记

自从开始中薄荷,我算日子的方式改变了。从前对我来说就只有工作日和休息日。具体分为周一到周五以及周末。这些划分说明了两件事,一个就是我要不要上班,另外一个是我的跑步方式应该怎样。通常来说在工作日,我跑两个或者三个10K,其余的日子,使用其它的方式锻炼。周末会跑一个18K,有些时候做不到,可能是15K,也可能是13K。所以通常我的周跑量是38K。38K通常是我的最低门槛,因为如果4周38K,再跑一次10K,我就能达成每个月160K的月跑量目标。但如果我把全年的目标定为2000K或者当年的年份,月跑量就不是160K,而是168K。

今天的状况很奇怪,wifi有信号,但没有流量。我把流量方式选择为手机4G,还是没有流量。对语记来说,有流量和没有流量的区别在于有流量的时候数字会是阿拉伯数字,但没流量的时候数字会是中文,而且输入的速度也很不一样,反应速度要慢很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跟天气有关?今天的天色阴沉沉的,估计不会有太阳了。4G信号走的是无线,信号差可以理解,但wifi信号走的是光纤,怎么也会有问题呢?

自从开始跑步以来,我的日子使用分为工作日和休息日,用跑步方式来划分的。但是开始种薄荷以后,对我来说日子就只分两种,有太阳的跟没有太阳的,以及温度足够的或者温度不足的。每一天我都希望有太阳,但这一周已经过去了三天,今天是第四个工作日,依旧没有太阳。植物生长非常需要太阳,除非那是阴生植物。但薄荷不是阴生植物,它需要非常大的太阳它需要充足的水分,那么它才会壮实。有太阳的时候你会看到它的茎是成红色的,但是没有太阳的时候,刚生出来的幼苗茎就像头发那样,你会觉得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会挺不住弯下来甚至挂掉。既便已经是长出了真叶的幼苗,你也可以明显地看到没有太阳原来红色的茎也渐渐地变成绿色,甚至是白色。红色的茎是粗壮的,你可以感受到非常充足的力量,但其它颜色的茎,就意味着植物只长高而不会变壮。虽然在没有太阳的日子我已经很努力地把植物拿去照灯,但还是于事无补。没有任何灯能媲美直射的太阳。有些人说他们拿薄荷的幼苗去晒太阳,晒了一两天就挂掉了,但显然我的幼苗没有那么娇气。它们都是越晒越勇的样子。它们很烦恼没有阳光,我也很烦恼没有阳光。植物需要阳光合成能量,人如果没有阳光就会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我知道怎么才可以把薄荷种好,但阳光这个因素,我实在确定不了。怎么能够一个星期七天下来居然天天都没有阳光呢!这是在折磨我的薄荷,也是在折磨我。我宁愿雨下得大一点的狠一点,下玩雨就出太阳,但现在雨下不出来太阳也没有。我能感受到薄荷的某些叶子已经软塌塌了。

从上个月中开始,我开玩余额宝。然后我的日子又有了一个新的划分方式:星期一到星期四以及星期五到星期天。每天的划分方式不是零点而是下午四点。因为会有一个买入日确定日以及收益日。如果是周四下午十六点以后买入,收益就要等到下个星期工作日才有了。余额宝属于可以立即时赎回的类型,但有些基金买入的需要等三天,赎回也要等三天。于是一个星期就这么没了,实际上,你拿到收益的只有一两天,一个星期余下的日子钱都浪费在路上。之所以有这个体会,是因为我错手买了一只不可以立即赎回的货币基金。买入这件事,每天的十六点之前跟十六点之后是不一样的概念,十六点之后就等于是第二天十六点之前买入,收益日又要多等一天。

现在我的日子是三个时间表同时运行。

归档:2017-03-09 巾帼雄心

2017-02
28

拿下12K

By xrspook @ 8:41:27 归类于: 烂日记

人的野心是无穷无尽的,有时候是件好事,但有些时候,你却需要用理性去管住这匹疯狂的野马。昨天不知道为什么我想跑个12K,没有什么特殊的理由一定是12K,不是更多也不是平时的10K。连我自己也没想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大概是因为周五周六周日三天没有跑之后我已经有一种兴奋的压抑,所以必须释放一下。如果要达到每月160K的基本标准,昨天跑8K就可以了,但我也明白,160K只是最低标准。如果2017年要实现2017K以上,平时每个月需要完成168K。160K和168K的区别在于如果每周安排三次跑步,两个10K一个18K,正常情况下,大概一个月就160K多一点点的样子。有些时候可能会多一点,比如那个月有五个周六,那么就可能有五次18K。但同时也会出现这么个现象,就是当大姨妈遇上周六日就会废掉了一个18K。遇上这种事情,无论那个月是31天还是30天,剩下的日子都要为了赶工而非常难熬。毕竟少了周末一个18K就等于要增加两个工作日的10K去弥补。一次跑步变成了两次,想想都觉得很痛苦。今年1月我还有5K才达到168K,而到昨天为止这个2月还剩下4K才能达标。如果我今天再跑一个10K我就可以把1月份和2月份的帐全部都结了。但我真的有必要把自己逼得那么惨吗?反过来想想,其实这样也不算很惨。必须承认,如果每周的工作日都跑三次心理压力会很大。时间一长,比如超过两个月,自然而然会有种不想跑的心态出现。而那种感觉是没办法在一次大姨妈整修期间恢复过来的。昨晚跑完之后,我鸡血打算今天还要跑一发,但现在我犹豫了,因为身体已经体现出了一些平时没有的酸痛。而这个跑不跑的最终决定,可能我还得纠结到今天下午。如果纯粹只是慢跑,不会有什么伤害,但是我的野心不会让我一直都跑得那么慢。在某些区域,我习惯把速度提起来,做一些冲刺,于是慢跑就变成了变速跑。对我来说普通心率下的慢跑不会让我造成乳酸堆积,起码那种乳酸堆积不会在10K的强度下出现,但如果里面加入了3K或以上的快速跑,情况又会很不一样。为什么我非得要加入快速跑呢?因为我知道如果只是一直到慢跑,我不能把我的心率提到一定的程度,那样做有点没意思,同时,我的配速也不可能保持在540以下。

去年的广马,我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之后,我明白到那是因为我目标定得有点高,而且没有给自己任何的后路。有些意外情况,我完全没有考虑到。如果要无论任何情况都实现SUB2,我训练时10K配速应该达到525左右,18K的配速应该达到540左右。10K配速要达到525,训练的时候我只偶尔做到过而已。三年多以来,18K的配速达到540我成功的次数用一只手就能数完。理性地去思考,其实SUB2对我来说是非常有难度的。而实现那个愿望,看上去最简单的方法是让我体重下降两公斤。这样从理论上说我的配速就可以提升十秒,离那些目标配速就只剩下几秒的距离而已了。但现在的状况是,比去年跑广马的时候,我的体重又增加了一公斤多。或许这也是我近期跑步次数增多的原因。我不想回到减肥的那个状态。肥胖这种事不是看上去走形那么简单,而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会觉得不方便,比如裤子的紧绷感。

我得对自己,克制一下了,而且得把这种克制变成习惯。

2017-02
5

莫名累

By xrspook @ 19:13:15 归类于: 烂日记

我的春节假期今天结束,一共十六天。在这十六天里,我一共跑了七次,合计101K,其中五次13K,两次18K。在正常的时候,我会隔天跑一发,但其间却连续有三天,我一丁点都没跑。这些跑步给我的感觉是一次比一次吃力,尤其进入第二个星期以后。第一个星期跑的时候心情挺愉快,但到了第二个星期,心理和生理反应出来的东西都让我非常不想跑。疲劳的酸痛发生在跑步过程中和跑步之后。我的心率数据证明了我的确跑得挺吃力。正是因为心率提高了不少,所以才会让我的乳酸堆积越来越严重。一开始我的平均心率只有150左右,但假期结束今天的最后一发平均心率已经飙升至157左右,虽然这样的平均心率数据并不是我整个假期里最高的。工作以后的春节假期,从来没有像今年这么长。从前的春节假期,除了跑步,我另外的运动是在家里做各种HIIT。而今年因为广州的共享单车满大街都是,所以在不跑步的天里,骑单车成了我唯一的运动方式。

虽然骑单车跑步主要调动的肌肉群不一样,尤其是我跑的只是慢跑,但你的确能感受到未恢复。尤其是在初六那天我骑了合计89分钟的单车其中两次穿过琶洲大桥后。跟之前某一天一次性骑行了82分钟不一样,那次我只是走走停停,但是89分钟那天,几乎都是骑行时间。从琶洲大桥的南面骑行到琶洲大桥的北面,那种感觉简直让人太崩溃。坐汽车的时候你绝对不会有那种感受。你觉得那大概跟其它桥一样,桥的最高点,应该位于江面中心。但实际上,琶洲大桥并不是这么回事,从南到北那是一个漫长的斜坡,差不多到北岸琶洲大桥的最高点才算结束。骑着单车过那个坡,那种感觉是可能走路会比骑行快,但是骑行却比走路辛苦很多。我骑过坡度比那更大的,但距离远没那么远的斜坡。想死的心都有了。在那个条件下,我觉得跑步应该比骑行感觉好一点。跑步和骑行通过斜坡我觉得最大的区别是跑步首先让你崩溃的可能是心肺系统,你觉得快喘不过气了,接着你才会感觉到腿部的乳酸堆积,但相比于呼吸,乳酸堆积你还能挺住。骑行刚刚相反,在呼吸远没到极限的时候,大腿已经开始酸得不行,那种感觉逼迫着你慢下来。如果过那个地方,我骑的不是一部共享单车,而是一部可变速的单车,估计我会把齿轮调小,让踏频高一点,大概就没那么痛苦了吧。因为跑步也有这个法门,上坡的时候,步距减少小,步频增大,同时呼吸要更深。踩着共享单车,骑在琶洲大桥的斜面上,让我生不如死,双腿觉得已经死了,但是我的呼吸还在继续,我还活着,那是在活着受罪。我的朋友跟我说,她上到琶洲大桥,开始骑没两步她就知道,完蛋了,肯定很困难,所以她选择的是推车。下桥的时候她告诉我,遇到这种情况,推车要比死撑骑上去舒服。她选择推车,因为她是在骑车,是在选择一种出行方式,而我那种死撑,完全是把那当作一种运动,在健身。要她骑上那个坡,不是不行,但是何必要把自己弄得那么痛苦呢!所以当那天下午,我从琶洲大桥的北面,往南面骑的时候,上坡的那一段我选择推车。在几乎上到了坡顶以后,我才开始骑行。尽管如此,完了以后,我仍觉得双腿不是我自己的,到第二天跑13K的时候,我一路都能感觉到那种弱弱的不对劲。骑行造成的酸痛感跟平时做的各种力量训练不一样。力量训练造成的乳酸堆积只是某个部位的。不会让我的心肺系统感觉到疲惫需要休息。

因为我有一定的心肺基础,所以才会在骑行的时候遇到上坡我可以调整呼吸让自己可以继续下去,另一方面,因为力量训练曾让我感受过的那种酸痛,我知道自己可以挺住,支撑度过某个可能存在的极点。城市道路的坡我都知道自己能上去,让我忌讳的其实是下坡,所以每一次选车的时候,我都会花时间测试刹车设备上。无论下什么坡,我都会控制速度。于是这就会出现个奇怪的现象,上坡的时候,我经常各种超越,但下坡的时候,我可能是最慢的那个。

恍恍惚惚了很多天的假期终于结束,明天开始无休止的工作日又将无情袭来了。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