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
21

生来平等

By xrspook @ 8:41:43 归类于: 烂日记

人生出来无论男女,都是平等的,但在后期逐渐成长过程中,二者在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上开始分化。但这种分化我觉得并不是自然造成的,而是受很多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说传统,比如说宗教,又比如说社会上很多的既定约束。必须承认,男人跟女人的身体构成虽然还是那些材料,但材料的比例不一样。但这不代表男人就可以从事某些行业,而女人就一定不行。如果女人不能在某些行业里工作,大都是因为她们默认了不允许那么干,所以她们没经历过跟男人一样的培养训练。

这个潜规则在体育界被用得尤其多,比如说,即将上映的电影Dangal,里面就说到在印度,从前没有女性从事摔跤这项运动,因为他们觉得,这是男人的专利,但直到有一天,一个老摔跤手发现自己的女儿们非常有天分,并把她们培养成为世界冠军级别的摔跤运动员。在这其中,他们不只要克服训练上的辛苦,还有就是必须得跟社会的那些反对目光抗衡。女人就只能早早地嫁掉、在家里相夫教子吗?女人就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吗?尤其是在那些从前大家都认为只属于男人的领域!另一个实例是大名鼎鼎的波士顿马拉松。这项马拉松创立之初是不允许女性参加的,而改变这个历史的是有一次,一位女性在没有号码牌,没有正式被批准参与的情况下,蹭跑完成了42.195公里。多年以后,另外一位女性,以巧妙的方式,成功报名波士顿马拉松并完赛。当时绝大部分男性和各方机构都认为,女性在生理上并不能应对如此长的距离,根据全美业余体育联合会的规定,妇女路跑比赛的最长距离不得超过1.5英里。但实际上呢,这两位女性都证明了那些所谓的假设都是错误的。那位第一次拿号码牌跑完波士顿马拉松的女性在过程中差点就完成不了,倒并不是因为她的跑步能力不足,而是因为路上有其他男人要阻止她正常比赛。

在这里,我不想谈什么女权男权的问题,我只是想表达,即使我们生来都是平等的,为什么就必须得划定界限谁可以做什么谁不可以。但我也知道,公平这种事从来就不存在。比如说,别人生来就在一个亿万富豪的家庭,但是你却生在一个每个月都得为温饱而挣扎的家庭。从起点开始,这已经不公平了。

看到现在的小孩都那么聪明以后,我妈感叹,从前她觉得她小时候穷人家的孩子读书比富人家的差,现在她知道为什么了。这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客观的因素是富人家的孩子营养比较到位,但穷人家的孩子能填饱肚子已经很了不起了。营养到位自然智力和身体发育得就比较好,但现在这种差异即便存在,也没有从前那么明显了,因为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小农村,中国的贫困人口正在快速地减少。温饱基本已经不成问题,至于营养摄入方面,即便还是有差异,但相比过去已经缩小非常多。如果说从前客观上的因素影响比较大的话,大概现在主观上的因素反而比较突出。如果没有找到学习的目标和理由,即便你是富人的孩子也不能怎样。

科学家在制造机器人的时候,会特别地给它们设定一个性别吗?这完全没有必要啊!所以机器人完成的工作,也是不分性别的。为什么当人成为造物主的时候可以这样,但是人自己本身却不这样呢?这是当局者迷吗?

世界上还有很多之前不知道怎么就定下的规定实际上是不合理的,我们可以选择继续忍受,遵循那个传统,也可以用事实证明那是谬论,打破那个所谓法则。

2016-08
29

逆天属性

By xrspook @ 21:58:49 归类于: 烂日记

什么是逆天?我觉得把本不属于你的东西自然变成你的一部分,那就是逆天。但到底属不属于你,这个是要参考的,比如说跟同龄人对相比。如果某些属性,大家都没有,但你有了,那就叫逆天。我不喜欢,总跟别人一样,所以,逆天是我的基本属性之一。为什么同龄人喜欢干什么我就得去干什么呢?为什么前一代的人那么干,我就得按照他们的路去继续走?我要走出属于我自己的路。而且这是在不干扰别人的情况下。也不管这条路之前有没有人走过,反正,我决定要这么干我就会真的认真干下去。

上上星期去剪头发的时候。那个师傅之前没见过,他随口问了我一句,在读初中还是高中?我跟他说,我工作很多年了,他一副惊讶的表情,无法相信。然后我继续说,我的年龄估计要比你还要大,他的眼睛睁得更大了。我说我是八五年的,接着他无语了。的确,我真的比他大。但从外表却完全看不出来。昨天早上跑完步,在广州塔下的某条桥上做拉伸时,旁边有个估计也跑完的人,至于他在那里干什么我就不知道了。他搭讪问我,是不是每天都跑很多?我回他不是,然后他又来了一句,每天都跑5公里就很健康,然后我继续回他,我不是天天都跑。他没办法,于是就问了一句,我是不是练过?我很无辜地告诉他我纯粹是业余爱好。他实在没办法想象眼前这个到底是什么人。从我的肤色及我的肌肉线条看来,他的猜测都没有错,但是,我的确就不是他想象的那样。然后他又回到年龄问题上,他说我应该很小,然后我告诉他,我已经不小了。他说,我应该还没到二十岁,我告诉他,我已经30多了,他再次无语。其实我也觉得他挺憋闷的,因为,从所见推测,他说的都没错,问题只是我自己太逆天了。2012年去上海看WWE,聚餐的时候有人觉得我无论如何都不到18岁。但显然,身份证不会说谎。几年过去了,我被猜测的年龄甚至比18岁还要低。除了逆天,没办法解释这个现象。

还记得看《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时候,我觉得那三个主角都很年轻,真的就是一副学生模样,尤其是Rancho。但后来,当我上网一查,演那个角色的人,居然已经40多岁,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印度电影怎么可以如此神奇!!!在那之前,我已经看过不少国内的青春校园片,那些演初中高中大学生的一看就不像。演学生,并不是穿件校服就能解决问题的!大概米叔能把Rancho演得如此真实的原因是他的眼睛很清澈,没有浑浊的东西,没有多余的东西,不像一个久经世故的人。不去刻意地装,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就像你身边的朋友。

米叔在演戏,但我不是。而我们之所以可以逆天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我们都沉迷于运动,不能自拔且乐在其中。几岁的时候,运动是一种游戏,十几二十岁的时候,运动是学校要求的内容,到奔三的年头,如果还把运动当作是生活的一部分,那么我觉得,这项活儿就会持续一辈子。显然我们不是故意为了年轻而去运动,但运动的奇迹真的让我们逆向生长。我觉得,我十七八岁的时候状态没有现在好。三十多岁的脑子有知识也有经验,再加上野蛮的身体,简直就是所向披靡的节奏。

这就是我想成为的我。

2016-06
23

运动专注

By xrspook @ 7:24:56 归类于: 烂日记

闭上眼睛人的平衡感就会差很多,即便是最简单的站立,也可能变得站不稳。所以我不能认同瑜伽老师第一节课就跟我们说在做很多动作的时候要闭上眼睛感受身体的变化。专注感受身体的变化。难道你叫一个跑步的人闭上眼睛去跑吗?即便那只是在跑步机上也应该没有人那么干吧!感官的存在是让我们更加敏锐,闭着眼睛,难道你可以不听外界的声音也不闻外界的味道?这是不可能的。把专注从外界收回来,完全用于感觉自己,这才是瑜伽的精品所在吧。那跟张眼闭眼我觉得没什么关系,因为即便是张着眼睛人也可以在那里发呆在那里做白日梦。所以我觉得睁着眼睛在练瑜伽那而是一个辅助,而且是新手必须依靠的武器。学习一个新体位新动作,不可能完全凭借听就把动作做到位,最直接的方法当然是看着老师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而老师应该做的是她自己边说边做,然后告诉我们其中有什么注意事项,不该做些什么。学习一个新动作新体位纯粹靠听我们又怎么可能都做到位,按照我们的想法,把她说的动作做出来,往往和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这也是为什么,看电视比听收音机过瘾。因为有些东西看一看你就懂了,但说的话,说半天,还是,完全没能表达出那个确切的意图。

我不知道我们现在这个瑜伽老师,在瑜伽上面的造诣有多高,反正,她很多懂的东西我都不懂,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应该注意些什么的她知道。但我确定,她在跑步上的造诣没有我的高。因为从她随口说的那句:“不像跑步那样,心跳和呼吸都很急速。”很多时候,有这种心态是因为你几乎不能放松下来,去聆听你自己身体的声音。如果跑步的时候她慢不下来,她不可以进入一个很平和的状态,当然达不到跑步的冥想状态,这是显而易见的。对她来说跑步只是一个很痛苦的事。对所有人对所有运动来说,到达一定的境界,你就会忽略外界,把专注力用回到你自己身上,就好像在健身房里练器械的人。如果是练到一定程度,有一定经验的,他一定会知道,他正在用的那个器械是锻炼哪个部位,具体到是哪些肌肉在起的作用。所以他在练那个动作的时候,他就会把专注力都用在那些肌肉上。人的专注,如果真的能定在某些肌肉上,那些肌肉的锻炼效果会变得更好,这不是心理作用,的确就是这样,因为分心的时候,起重要作用的肌肉可能并不在正在起着重要作用,而是一些其他的肌肉辅助的帮你完成动作。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的哪些部位在起作用,知道要把专注力留在那些部位,这是所有运动到达一定层次都能感受到的。我在器械健身和瑜伽上面没有造诣可言,但是从我跑步得回来的经验,我能理解那个,而且在我慢慢地学习掌握,运用到其他运动的过程中,我会更容悟出该怎么做。这大概就叫做一通百通,像哲学一样,用在任何一个环境下都是适用的。

1000多字的blog很短,感觉我还没有说到位就到该结束的时候了。

2016-06-23 坏小孩。

2016-06-23_stamp01

2016-06-23_stamp02

2016-06-23_stamp03

2016-06-23_stamp04

2015-10
9

吃饭运动那些事

By xrspook @ 13:15:20 归类于: 烂日记

之前我不明白为什么说减肥增肌之类的人要小吃多餐。把一日三餐变成一日六餐之类,当然了,这种数量上的增加不代表总量上的增加,那不过是把一日三餐的量分散到六餐里。为什么我们平时要一日三餐呢?为什么不能一餐或两餐?一日六餐这又是怎么回事?岂不是一天到晚都会抱着食物的模样???

为什么一日不能一餐或两餐?因为进化让我们的身体就这个节奏,一定的胃容量,一定的消化速度。如果我们能像牛一样有4个胃,像某些鸟类那样可以把食物鼓在喉咙,或许我们一餐就够了。但我们的胃就那么大,我们的胃肠消化速度也一定,你吃太多了撑不下,同时,身体默认多吃的东西多吸收回来要转化为脂肪待用,但脂肪不是一餐下去,8个小时后你觉得饿了又可以立马拿出来用,在动用脂肪之前糖原首先应该是消耗得差不多了,但在蛋白质和脂肪两选择面前,身体又比较喜欢先耗掉蛋白质。那么一日两餐呢?那些晚睡晚起的人经常是这个节奏,起床时早就miss掉早餐时间,过那么一阵子就该午饭了。那些萎靡的生活估计谁都有过。小学时过春节我一家三口就那样,以至于有人来拜年我们全部都不知道。不只是我们,我们去拜年的时候也试过别人家是这样。为什么要晚睡?为什么要晚起?当时觉得,那是一种享受,爸妈估计觉得那般干就可以少做一顿饭了。一日三餐是我们最普遍的模式,为什么是三?为什么不是四?这估计跟我们平时的生活节奏有关,学习和工作在一日三餐的协调下和谐共处,但谁知道这是不是只是个折中的模式呢?

减肥也好,增肌也好,大家强调的一点是不能饿着自己,应该适当控制卡路里的摄入,但经常感到饥饿是不对的,人感到饥饿的时候身体就会自动调节降低基础代谢以适应。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基础代谢降低了,你得吃更少的食物才会感觉到饿,且一旦达不到更少,身体又自然地把多出来的部分赶紧储存为脂肪,以防你又把身体饿了。现在有广告在卖什么脂肪酶抑制剂,原理是食物中的脂肪在转化过程中得需要脂肪酶的参与才能被消化吸收,那个随餐服用的药正是对应的酶抑制剂,那样的话,摄入的脂肪就无法被吸收了,浮云一般吃进去再拉出来。但事实就这么简单吗?要知道,有多少人是因为吃了过量的脂肪而长胖的呢?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温饱满足时能让大家吃饱的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谁说脂肪形成前体就必须是脂肪本身!过量的碳水转化生成脂肪的效率比脂肪变脂肪更高!!!所以,除非能精确地算出某人需要多少碳水充盈肝糖原和肌糖原,余下消化吸收终止,才能保证多出来的部分不合成脂肪。要把握到那个点,那得全方位的身体检测啊亲,而且不同温湿度不同劳动强度得出的结果差异也很大。把握住足够那个点已经很难,终止糖原转化为脂肪也不容易。综上所述,身体是个复杂神奇的机器,试图用简单的手段控制,并让其朝我们目标的方向发展远没那么简单。

一日多餐(三餐以上)能起作用又是什么原理呢?每次进食和消化身体都要启动运作起来,进食过后人体的温度要升高,体温升高意味着代谢加强,一天之内高温要是比平时多了就意味着可以多消耗。这是很简单的数学题:被减数一定,减数增多,结果必然变小,甚至出现负数。增加进餐次数是一个提高基础代谢的手段。除了分散吃还有其它招吗?从理论上说,我觉得可以在一天内之增加多段中到高强度运动,时间不用长,5-15分钟/次也就可以了,其强度得达到你发热,甚至微微出汗,大汗淋漓呢,就没什么必要了。如果增加餐数能提高代谢,那么增加这样的运动应该也可以。进食是身体内在的启动,运动是人主观按下开关。短时间运动的目标真的不是为了消耗脂肪,那是为了在一定时间段里提高人的温度加快代谢。但运动加速后身体又感到饿了怎么办?那会是消耗了糖原更容易合成脂肪的节奏吗?我不知道,所以之前的运动理论我以“从理论上说”为开场白。

了解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课题,只能耐心摸索、时刻关注、适时改变策略。

2015-03
13

用好身体

By xrspook @ 13:59:07 归类于: 烂日记

到底是喜欢清爽干燥的下雨天还是喜欢阴沉灰蒙蒙的潮湿阴天?你或许没有get过来,为什么说下雨天的湿度比不下雨的时候还要低呢?事实真的是如此的!如果你有认真研究过温湿度神马。那种没有风,尘埃无无法扩散的阴天更让你有想死的心。雨天会让你真的湿,但心是干的;湿度大的天表面上没有湿,但打心里就没有可以有干的趋势。

什么要饥不择食?对跑步比赛我一点都不饥渴,我就没打算过要表现什么,但总让我很靠后当然打击。各种跑步/减肥书籍都会推荐新手们在训练一段时间后参加比赛,因为有了目标就不容易迷失自我没有动力继续。我不以比赛为目标,即便不参加比赛我也有我自己的计划,那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一部分。我常常在想如果我跑步的时间短一点,做其它运动的时间多一点会不会更好呢?现在,我几乎所有的运动计划都是围绕跑步开展的。全身型的运动我当然会做,但我会额外把工作重点偏向于有利于跑步的肌群,比如说核心肌群以及腿部。我本来就是不均衡的人,脂肪非常容易堆积在下半身,跑步过快超过了有氧的界限无氧运动过程中消耗的脂肪有限,外加还要做其它让下半身肌肉更靠谱的东西最终结果想想都觉得很恐怖。看看那些日本顶尖的长跑运动员,马勒戈壁下半身壮得堪比健美运动员,但上半身却一律是竹竿。这不是我想要的。再看看路上的跑者,那些你觉得看上去挺专业的大都这个模样。我那个去!谁叫这才是最高效省事的模式啊啊啊,但就我自己的审美观而言,这一点都不好。我想做到的是总体匀称,但又有弱弱的肌肉感。匀称不代表就是那种瘦猴般的皮包骨。那些什么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神经病我觉得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有肉”,而是因为他们体脂都相当的低,低到几乎就只有肌肉和骨头。前天晚上我看了部叫做《梦之安魂曲》的电影,那个白人男主角就是那个类型。对我来说,那种类型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嗑药的。现在的人大多那个类型,那是现在大家的主流价值取向,尤其是90后的年轻人。我至今对那种风格没有一丝好感,在我的年代,人不是那样的,电视剧不是那样的,电影不是那样的,连动画片也都不是那样的。现在的人仿佛就朝着大头外星人的身材发展,头很大,四肢是竹竿。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现在的孩子们从小对得最多的是电子产品。电脑也好,平板也好,手机也好,学习机也好,对他们来说娱乐玩耍就是那些。在我们那些没有这许多“智能”的从前,在室外追逐嬉戏打闹哪怕玩堆在路边的沙子砖头翻墙爬杆神马一律都是体力活。身体是用来使用的,是为了适应环境进化而成的。现在的人都反过来了,喜欢把自己困在屋子里靠器械做一些其实他们没必要的事。瘦也好,胖也好,壮也好,普通也好,身体在需要的时候如果不好用,一切都是扯淡。

前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我终于感觉到过年期间左脚起水泡的地方那层皮脱落了。制造水泡只需要2个小时,自然痊愈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

昨晚我的计划是先完成ADR某个15分钟电话采访的翻译(为什么说翻译?因为绝大部分核心重要的内容都已经被外国摔角新闻网站听写出来了),然后再继续完成我的综述。结果是那分了3个网页版面的采访内容我用了接近2个小时才搞定。虽然我觉得我的敲字速度已经相当快了,而且每句话都几乎不需要怎么用力推敲都也已经自动流出。15分钟的内容,其实也是不少的。敲字需要时间,敲字完成后校对也需要时间。翻译跟校对加起来我一个晚上就没了,综述时间当然是荡然无存。经过那个2小时shoot interview听译的洗礼我觉得自己已经强大了好多,或许这也跟我近期一直有看书有关。只有保持足够多的文字摄入才能保证足够多的文字输出,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没有摄入,思路和用词都会很贫乏。知道某个意思却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去表达很烦躁。

我挺期待后天的N+TC,不过呢,今天的天气预报又说星期天会多云转阵雨了,我那个去!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