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
8

广附记忆

By xrspook @ 7:47:39 归类于: 烂日记

前天因为要在公交车上用16wifi,所以我被迫加了广州百事通的微信。我发现原来那个东西还真挺好玩。因为我已经很久没试过,用一个广州人的心态去看东西,无论是文字还是见闻。虽然没有被洗脑,虽然和家人以及会讲粤语的人沟通的时候,我用的还是广州话,但实际上,我脑子里主要的思维方式已经变成了普通话。所以如果你让我用广州话输入我会半天憋不出一段话来,说没问题,但输出有问题,阅读的速度也很慢。在推荐栏目里,我看到一篇关于广附的。那是一个毕业了四年的同学写的东西。她才刚毕业了四年,但我已经毕业了十年有多。那篇东西里,最引起我共鸣的是广附的春卷。还记得,课间的十几分钟时间我们喜欢冲去饭堂买春卷。当时从来没有担心过春卷会售罄不够卖,只是担心动作太慢了,上课铃响都回不到课室,但实际上这种事没有发生过。虽然春卷会让我想起广附,但实际上我在广附吃的春卷并不算太多。广州有哪一间学校,第一个让人想起的居然是里面的春卷呢!

我的很多广附的记忆,很多都是跟体育有关的。比如说,高中到那里的时候我发现,班里的人都挺擅长排球这东西,但我在高中之前几乎没接触过。当时的体育考试,有一个是两个人颠排球得多少下以上。那简直把我折磨死了。一开始用的是普通排球,我就只有一直去捡球的份。但后来用起来软式排球,情况好了一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软式也好标准也好,反正我跟某个男生搭配的时候基本上可以轻松拿到100分。当时我实在不明白,颠排球这种这么痛苦的事,为什么要我们去干?更加让我不明白的是我班里有个校队的,所以体育课空闲的时候,她就会拿着个排球对着墙练习。其实当时班里有两个排球队的,一男一女,但男的我却从来没见过他如此练习。最兴奋的要数其他学校的队伍来我们学校打篮球赛,那通常会在风雨球场进行。虽然跟华附打的时候,我们几乎不会赢。但是整个风雨球场都人声鼎沸。因为华附的那些篮球队员里面就有从前初中是广附的人。他们有些是因为成绩好,所以去了华附,有些则是被体育特招进去。还记得高三那些吃完晚饭在风雨球场里踢毽子,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或者在学校里瞎逛的日子。别人都在赶着回家,都在跟车流人流作斗争,我们却可以那么休闲,饭后运动一下。因为有了那个经历,所以我才觉得,高三比高一高二还要轻松。运动过后是晚自修,9点半过后才可以回家。但就是因为在晚自修前有那么大概一个多小时的运动时间,让我有更多时间跟同学接触,同时,运动真是一件非常让人放松的事。在上课的时候,老师是我们的老师,但下课以后,在课余时间,老师就只是我们的对手。还记得我们在羽毛球网的两边踢起毽子,某个男老师在开小差,结果我一个毽子踢过去,正中他眉心。虽然并没有造成什么伤害,但那也够囧的。广附校队,篮球很厉害,排球很厉害,毽球也很厉害,据说从前有射击的时候射击也很厉害。所以那里的很多人并不是书呆子,他们学习成绩很好,但运动方面也厉害。体育课要抓紧每一分钟去玩,大家都爱是体育课,除非要进行什么长跑考试。体育科办公室门口放着一个杠铃。我记得有段时间我会把那扛在身上,然后做全蹲,为的是备战校运会两百米接力。我也记得高一的某段时间,班主任逼迫我们放学之前必须绕着200米1圈的操场跑上三圈。那个高傲自负的班主任,我从来对他没有好感。我骨子里就有一股气,必须要跟他作对。大概因为这样,所以他教的物理力学部分我觉得自己总是很糟糕。我抵触老师,自然会让我非常不喜欢他的教学模式。我不喜欢他总是要我们记住所有公式的变体,其实记住一个最根本的公式也就可以了。所以到后来,当我离开物理重点班到了其他物理老师的手下以后,我觉得物理很轻松。

如果可以再来一次,我该怎么好好利用高中那三年呢?

2016-10
28

男女反馈大不同

By xrspook @ 7:48:39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让我的两个女同事看了Dangal的预告片。前一天傍晚,我也让我的一个男同事看了预告片。Dangal预告片发布以后,我已经尽我能力让我身边的人都去看,并收集他们的反馈。我觉得看他们的反应比我光是自己去琢磨更有意义,因为他们才代表大多数,我是特立独行的奇葩,我的侧重点肯定跟别人不一样。能真实反映Dangal到底怎么样的只能通过他们这些大多数。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因为没看之前我就知道这是一部运动电影,这也是一部反映家庭的电影,里面有浓浓的温情以及可能非常震撼运动场景。如果电影是好的话温情部分你会被狠狠地感动甚至不能自已地流泪,运动部分应该会心跳加速大呼过瘾。我第一次看预告片的时候的确就是这些感觉。Dangal 3分25秒的预告片里面,不能排出非常细致的跌宕起伏,但起码把整个故事都完整地说清楚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看他们怎么反映摔跤运动。现在已经有很多很多电影关于摔跤摔角或者综合格斗之类,但并不是每一部电影都能把那项运动拍得很到位。如果要把那个部分拍好,必须精通那些。如果拍的人从来都不看摔跤,他们怎么可能知道摔跤比赛是怎么样的?运动员是怎样的?观众是怎样的?如果你运动电影不能很好地反映出运动本身,那就是一个失败。再怎么超人再怎么开挂都是屁。我之所以不喜欢小萨的Sultan就是因为那是一部运动部分拍得相当不专业的电影。英雄主义个人主义远远大于运动本身。但显然,在短短的预告片里,Dangal给我截然不同的感觉。我已经确定这肯定这部电影的运动部分很过关。保证这一点以后,Dangal等其它事,家庭也好,父女情也好,其他故事情节也好,对我来说都不算太重要了。因为我确信,相比于运动本身,那些部分对演员们来说更好把握。我觉得这部电影最难控制的是运动,他们连这个都把握好的话,不会有问题。

2016-10-28_dangal

对我来说,我最看重的是运动部分,但对其他人来说,感情部分,以及内在含义部分,显然更吸引他们,也更容易让他们留下印象,毕竟他们不熟悉摔跤这种运动没有对比,也就不会知道好和差怎么样判定。

被我询问感受的人包括了多年的摔角迷,也有很普通完全没看过摔跤的人。男性和女性给我的反馈是非常不一样的。我问了很多人,但不少人都是一句话带过,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其中有两个男的给我的反馈居然几乎完全一致。他们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一部励志运动电影,第二,他们觉得女儿被强加父亲的梦想很痛苦无奈。而女性给我的反馈则是她们非常认同预告片最后那句话,为什么女的就要比男的差?!男人可以做到的女人也可以。女人做到的,男人未必可以,比如说,你给我生个孩子出来看看。男女感受到的东西截然的不同。无论那些男的是不是男权主义者是不是骨子里就觉得男人就要比女人高一筹,或者责任神马都是男人的事,女人就应该待在家里相夫教子,或者当爸爸的应该把女儿当做女神一样宠爱着,而不应该让她们受苦受累。我不认同这种古板思维。为什么为国家争光就是男人的事?女人难道就做不到了吗?看看中国人参加的大型运动比赛,男人在大球上的项目是多么的让人觉得绝望恶心,但我们却在奥运会上取得女排冠军。那些不被看好的,或者没被大家当作重点的,反而成了。不应该用反而这个词,而应该说,那些寄托了大家所有希望的,往往最让大家伤心。女人不会轻易许下任何承诺,但如果我们真的许了,我们就会拼死为此付出,说到做到。就Dangal来说,女性的反馈要比男性那边来得更好。这样的结果让我重新意识到,这是一部运动电影,但这更是一部女性电影。受众方面,他们更侧重于让所有的女性都燃起来,让大家都重新认识自己。从这方面看来,这部电影有别于世界上非常多的运动电影。浓浓的家庭温情,残酷的训练比赛,以及其中各种细致到位的刻画,决定了这不会是美国那些普通烂大街的梦想成真模式。

有意思的是,在征求他们的反馈的时候,我会加问一句,你觉得预告片里面各种造型的爸爸是同一个人扮演的吗?他们首先会告诉我,没有留意到。然后我告诉他们,其中一个倒牛奶的镜头以及最后很壮的那个小年轻是同一个人,他们都会给我一个惊讶的表情。因为倒牛奶的那个镜头,老父亲肚子上的肉肉实在太过分,而最后进行摔跤比赛的那个小伙子,壮得跟头牛似的。无论是身材还是样貌,都相差十万八千里。我的女同事告诉我,她没想到这是一个人,她觉得换了个演员,但她就是知道最后摔跤比赛的就是年轻的父亲。问他们对Dangal的感想,我没有任何指引性,让他们随意发挥,这才能看出Dangal的总体效果如何。后面那个问题我是故意想知道他们对米叔变形金刚的表演有何看法。后面的那个看点不认识米叔的不会冲着那个去电影院看,但是,那却是所有米粉最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我们苦苦等了两年,为的就是这一刻。

除此以外,Dangal的配乐让观看者相当满意,他们异口同声觉得音乐实在棒了!

没有人强迫我必须这么干,但是,我却喜欢干这个。

2016-10
10

心率神马

By xrspook @ 7:37:47 归类于: 烂日记

今天早上醒来倒没什么感觉,但走动后就觉得自己饿到想吐。那种胃里空荡荡的感觉我太熟悉了,那种滋味在我减肥初期经常遇到。我不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没有这种感觉,体重也可以下降,为什么非得要这种方法呢!人如果感到饿到想吐,实际上是一个应急反应,身体在响警报了。昨天下午在做完一系列热身出汗后坐下来,无聊测了一下心率,居然只有52,于是今天早上醒来以后,什么都没干,我又测了一下心率,静息心率只有50。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即便不是我最低的静息心率,也非常接近了。出现最低静息心率得满足几个条件,首先是我的心脏本来就够强大,所以心跳慢,其次,我的基础体温应该处在低温期,甚至极低温期,我的新陈代谢会降到最慢当然心跳也会变慢。今天早上我的基础体温只有36.1℃,算是一个非常低的程度了,所以,心率低也是正常的。从开始减肥算起,我用了大概一年不到的时间,把静息心率从六十以上降到五十多,但又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我还是没把一般的静息心率继续降到五十以下。翻看我的静息心率记录,曾经试过有的低于50,但那只是49而已,不能代表什么,而且只有那么的一回。如果要让我的静息心率降到五十以下,我还应该做些什么呢?但换句话说,为什么我非得要让自己的静息心率低于五十?

从前的人几乎没测过心率。据说外婆年轻的时候心率很低,所以她现在才能这么长寿。到底低到一个什么程度呢?没办法想象。但也有一个可能,外婆的心率低是因为她的心脏本来就存在缺陷。所以,接近二十年前,才会有心率严重过缓,甚至担心心跳会停止。我跟外婆的状况可能有点类似。还记得外婆第一次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时候,本来很快的手术却折腾了很久,是因为东西安进去,导线都接好以后发现不起作用。原来那条通道外婆是堵塞的,信号没办法传过去,所以又得折腾一番,换个位置。在我的体检报告里,心电图结论都会说我其中一侧传导性阻碍。也就是说,如果我也安装心脏起搏器,也像普通人那样,就非常有可能碰到外婆曾经遇到过的问题。这种天生的毛病没有什么大不了,不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当然如果我想在体育方面(尤其是依赖心肺的)有所长,这估计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生理缺陷。曾经看到一段话说因为跑步而心脏猝死的,35岁以下大都是因为天生的生理缺陷,35岁以上通常是因为各种心血管疾病。要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只有在去拼命之前先到医院做一个详细的检查。清楚知道自己有没有问题,以及存在的风险是什么。回想当初,如果给外婆安装起搏器的医生在进行手术之前有认真看过外婆的心电图,他不可能发现不了外婆有传导性阻碍。还记得那次手术出来以后,外婆觉得自己实在太遭罪了,对那个手术有非常大的心理阴影,以至于她说,如果第一个起搏器电用完了,就不装第二个了,死了算了。但到换起搏器的时候却非常简单,因为所有线路都已经布置好且信号良好,只需把核心部件放进去而已。

对我来说,运动什么不是为了更长寿,而是为了在有生之年不遭太多的罪。如果要遭罪的话,我宁愿主动去选择时间地点和方式,而不是被迫接受。

2016-09
22

静如处子 动如脱兔

By xrspook @ 13:30:16 归类于: 烂日记

从很小开始,我就觉得运动就是一种乐趣,运动就等于玩,不让我玩还不如让我去死。还记得幼儿园小小班放学回家后,我老是在家里上蹿下蹦,我妈问我消停一分钟行不行,我跟她说,在幼儿园已经坐了一整天,我坐到屁股都痛了。为什么上学就意味着得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呢?得把手啊脚啊都放正,还不能交头接耳。小时候我妈说我是小儿多动症,其实不然。就像表哥家以前的汪星人一样,突然间会发狂,在屋里狂奔,不是因为汪星人真的有毛病,而是因为他的主人极少带他下去遛,于是他精力过于旺盛,也就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发泄。人也一样,因为在学校已经被迫规矩了一整天,所以回到家里,当然要把精力发泄一下。有精力不发泄是不行的,但有些人却因为某些事渐渐失去了他们本来的活力。所以他们居然可以耐得住一天到晚就坐在那里,从早坐到晚,甚至是从早躺到晚,而不觉得有一点问题。人跟其它动物一样,老天爷把咱们设计出来肯定是道理的。本来我们要为我们的生存而战斗,所以我们有很强大的活动能力,但因为种种原因,有些人却“进化”到根本不需要活动,就能活下去。运动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是我们的天性。

每次上班的时候上厕所我都会看窗外的那两条小狗在干嘛。大多数时间她们都在以各种奇葩的姿势睡觉,不睡觉的时候,大都在打架。一条黄色,一条白色,通常是黄色那条打赢。为什么她们除了睡觉就是打架呢?因为她们被绑在两条绳子上,绳子长度顶多只有两米,所以她们的活动范围很有限。除了大清早保安会把她们带到其它地方跑跑溜溜,一整天的其它时间,她们都被绑在那里。有时我真觉得她们非常的可怜。她们就只能用打架来发泄她们的精力了。

还记得小时候,晚上吃完晚饭,妈妈会带上腰带,那种从前很流行的舞蹈腰带,换上了鞋子,然后开始在家里折腾,也不知道是健身操还是跳舞。她开始折腾,我也跟着换双鞋子,和她在那里乱蹦。不知道做那些动作有什么用,反正,她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爸爸从来不会跟我们一起疯。也许妈妈当年那么做是有目的的,用来减肚子之类,但对我来说,做那种事纯粹是觉得好玩,虽然你问我到底有什么好玩,我说不上。大概是因为,运动本来就是一件很随意快乐的事。小时候我妈怀疑我是不是有小儿多动症,老是坐不住。或许有也说不定,因为小孩的脑子还不完全发育成熟。事实证明读书以后,我那些小儿多动症的症状,明显改善了,甚至说痊愈了。

有些人无法静下心来做某些事,但如果你叫他动起来,他又不愿意。他们做不到“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句话说来容易,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松完成。静也好动也好都需要有一定的能力,静的时候需要有高度的专注力,动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精力去支撑。一个人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动光是发呆和一个人专注地坐在那里做某事是完全不一样的境界。有些人动的时候可以玩得很嗨,但有些人动那么两下就觉得累了,就不干了。我觉得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在静的时候静不下来,在动的时候欢不起来的大有人在。

如果你问我,要锻炼静和动能力的话,要先练哪个?我会告诉你,应该是锻炼动吧。

归档:2016-09-22 红牛座

2016-09-22_stamp01

2016-09-22_stamp02

2016-09-22_stamp03

2016-09-22_stamp04

2016-09
21

选择酸爽

By xrspook @ 13:40:22 归类于: 烂日记

今早被闹钟叫醒的时候我一点都不想起来,还想继续睡,非常困。这已经是我的第五个连续工作日,我总觉得今天不是星期三,而是星期四,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时刻提醒我时间在一天天过的是身体的酸痛跟疲劳,因为实在练得太狠了。我不是一个心理变态,所以很多时候我都会想我能不能不去练,但是最终,大多数时候我都会战胜那个。毕竟我知道不练是不行的,如果不狠狠地练也是不行的。最终结果只会有两个,一个是实现了自己既定的目标,另外一个是虽然练了但效果糟糕。我宁愿把自己虐死也不愿意得到不愉快的结果。后悔我不能接受,尤其是当我明明能做到,但我却因为没有努力而失败的时候。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迷上了自己设定计时器做tabata。大概是因为从某次开始,我觉得一边看视频一边做运动有点忐忑。于是我就换成了自己调计时器,每次计时器提醒是叮的一声,当然那个不是普通的计时器,那是运动类的计时器,是一个手机app,免费的,名字叫做Exercise Timer。我设定的频率是,一个动作做四组,20 on 10 off。动作与动作之间没有准备时间,所以一个动作需要两分钟,一套动作下来,就是两分钟成以动作数量那么多时间。一开始的循环,我只是设定了20 on 10 off,所以每次还得看计时器上显示的重复数量才知道我是否某个动作已经做完,那在一个考验我的4乘法速算。一开始,每个动作我只是大概有个念头,设定为前一个动作比较慢,后一个动作比较快。具体做什么动作,大多数时候都是做上一个动作的时候才想下一个该怎么办。有些时候开小差或者突然脑子短路,到下一个动作开始还是没想好要做些什么,于是就会发生临时暂停的情况。一开始的时候我的一套动作只有十五个动作,后来变成了二十个,因为那个app循环重复的数量最多为100次,所以如果按照那个模式,我动作最多只能做25个。在某一次做完25个后,我觉得我的动作还没完,我还有很多动作没有用上,我还心有余力。所以从某次开始,我直接把单次循环变成四次重复的20 on 10 off。这样的设定好处是我终于能看清自己在做第几个动作、做到什么程度,那个重复数量就是我真正不同动作的个数。现在我的设定个数是三十。还记得第一次做三十个动作的时候,到后来我简直做蒙了,脑子里一片空白,完全想不起我还得做些什么。于是在上一次开始前,我找了张纸把我要做的写下来。显然这么干我就有奔头了,就不会很盲目,不知所措。三十个动作设计后我发现原来我还有很多动作可以安排进去,但却没办法在三十个动作里继续塞。三十个动作意味着这是一套六十分钟的tabata。我的动作里安排了大量的深蹲剪蹲。所以即便整套动作都只是徒手完成,但如果你六十分钟后还是觉得自己没有腿软,没有做趴下的话,一定是你每个动作没有做到100%的投入。有些动作可以做得很休闲,一点都不费劲,但也可以把自己完全虐残,最明显的莫过于高抬腿。高抬腿,谁都会,但是要把动作做到位,速度也起来了话,那绝对是一个非常能把你搞死的动作,哪怕每次只是持续二十秒。

看视频做运动,这么多年来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如果你要把自己调动起来,你必须大量调动起你的下半身。因为只有调动了腰部及以下的肌肉,你的消耗才会大,才会让你觉得喘不过气,才会让你无比酸爽。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的是做的时候你觉得自己都快死了,但第二天居然没事。有些时候是第一次做那套动作的时候往后几天简直生不如死,但做第二次第三次的时候觉得居然没事了。人真是一个非常大的奇迹。

你可以选择让自己舒服地活着,也可以选择让自己过得没那么顺畅。我不能强求所有人都跟我一样,反正我觉得,有挑战才有乐趣。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