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在一个大卖场里买买买,到底什么是便宜,什么不是便宜。如果不是对行情非常熟悉,必然会中招。我妈是那种非常自信,如果她叫我买,就一定是赚不会吃亏的人。显然,市场里蔬菜肉类的价格我一窍不通,但是在其他方面,比如某款牛肉干,又比如,某个牌子的运动鞋的价格,我非常了解。我推荐别人买的东西,他们一定不会吃亏,前提是他们在我推荐他们出手的时候就埋单。突然,我觉得我跟我妈原来是一路人,只不过我们专攻的方向不一样而已。
我们也有共同关注的方向,比如说挑选进口牛奶。什么才叫便宜,什么叫价格正常,什么叫价格偏高,还有什么类型的牛奶才靠谱。显然,牛奶这个关注我们不是一天养成的,而进口牛奶这个购买习惯,我们是从一号店开始的,虽然现在那个电商已经不复存在。试过很多牌子,买过很多个卖场的进口牛奶以后,我们有了自己的规则。
一定程度上,在买电影票这个问题上,我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法则。这部电影到底要不要去电影院看,很多时候,光看那个阵容或者那个主题我心里就会有定论。从前,对我来说有些电影不管好不好,我都得去支持。现在,我买票的时候更加随意了,其实我并没有很仔细筛选,所以会遇到一些实际上不及我预计那么好的电影。是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呢?无论好不好,如果在一开始超前预售的时候不出手,又或者不先屯一下优惠券的话,到上映了之后,口碑上去,影评也上去再去购票,显然就太迟了。那个时候,排片更少,因为物以稀为贵,所以票价不得不涨上去。电影上映了之后再去买票,显然是个糟糕的决定,尤其是在黄金周的时候,因为在假期里,人们的消费是完全不计成本的,尤其是过去这大半年,大家已经憋得不行了,恨不得全部都涌上街头,把之前没花出去的钱都花掉。《夺冠》本该是今年的春节档,结果到国庆档才上映,但国庆档已经有很多既定的安排,可能票房竞争太激烈,所以又提前了大半周。我还是那句话,如果《囧妈》要重新在电影院上映,我会再去支持。那部电影如果能在电影院看,显然要比在家里对着小小的平板又或者小小的显示器好多了。
曾经有个以1毛钱的价格,可以立减到19块9的电影票预购权,我没有出手,结果我不得不忍受,每张比以19块9多接近10块钱的电影票。这完全是我之前过于抠门的决定导致的就结果,毕竟两毛钱,拿个红包就回来了。但是,十几二十块钱的红包,得非常努力签到一个月以上。招商银行信用卡用799的积分就可以换一杯中杯的星巴克手调,但是我却不得不花299积分让电影票减6元。这些都是非常浪费不得已的选择。过节之前,招商银行上绝大多数电影场次都是19块9,但是那个时候,我却不好意思问我妈,国庆要不要去看电影,万一她不假思索就马上回答我不去呢。
国庆黄金周,又或者说起黄金周就想起去看电影,是我从去年国庆开始养成的习惯。去年的国庆是外婆离开以后,我们的第一个国庆,第一个不需要考虑放假这么长时间,还得天天回去看一下老人,完全自由的国庆。
为拉动消费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