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
12

一样和不一样

By xrspook @ 20:03:53 归类于: 烂日记

昨晚上我花了大概40分钟的时间看了一个非常道采访阿米尔·汗的视频。那个视频的质量很高,因为问的问题都很有水平,所以有些问题米叔的确得花些时间去思考到底要怎么回答。不只是问题很好,做的字幕翻译也非常到位,我很久都没有见过这么过瘾的字幕了。那些字幕我没想过要去吐槽的,不过这其中一个原因是绝大多数时候我没看中文字幕,而只是直接听米叔的英文回答,我完全能听得出来。米叔回答的东西里有一些我是知道的,因为在其他采访里面我已经听过那些答案。但有一些是我之前没见识过的,但是我的答案跟米叔亲自回答的完全一致。每当这个时候,莫名的认同感就会涌上我的心头。大概也正是因为我可以做到这个,所以从前当我翻译米叔的某些东西的时候,我才会有行云流水的感觉,因为只有把我自己当作是当事人,我才能体会出那个感觉。几乎可以这么说,除了《印度往事》的那两个回答以外,其他回答都在我的意料之中。其实我也不明白,什么时候我会成为了他,也正是因为我知道会这样,所以当我以他的角度回答某些问题的时候,我用我的直觉就好,反正出来的效果都差不多。我不能误导别人,所以当我感受不出来的时候,我会直接跳过,而不会自己编一个故事出来。

《印度暴徒》的中国的票房基本可以说已经尘埃落定。显然,即便那个人是米叔,他的中国的粉丝比所有其他印度演员加起来的还要多,但是,如果只是走偶像路线,如果印度电影的排片时间和排片场次不够好,结果还是会很不如人意。我个人觉得《印度暴徒》这个片子真的没什么问题。虽然我比较喜欢看现实主义的作品,喜欢实际一点的东西,但是偶尔这么疯狂一下也未尝不可。菲兰吉这个角色对米叔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从前,他没有演过,之后,他也不会再接到这样的角色。就这个角色本身来说,很爽,但是一部电影不可能就只靠一个角色。这是让我觉得非常矛盾的地方。这部电影我去电影院连续看了三天连续看了三遍,觉得其实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你让我把这部电影以力荐的方式推荐给别人,我又觉得好像没到那个地步。以米叔在中国的粉丝数量计算,如果每个人都像我这样去电影院消费三次,《印度暴徒》的票房不会是现在这个模样。哪怕是每个人都只消费一次,但每次都带一个朋友去看,票房也应该再高一些,但现在之所以只有这样的票房,很大程度我觉得是因为其实米叔的粉丝自己也未必去了电影院观看。因为他的粉丝很多都是年轻的学生,他们在等待各个字幕组的作品发布,然后才下载看。如果连他们自己都不去看,你怎么可能相信他们会推荐别人去电影院?!有些粉丝嚷嚷如果拿不到免费的票,他就不去电影院看了。这个时候,我会冷笑问一句,这还算是粉丝吗?和这些人为伍,我觉得简直就是丢人。米叔是个对他的电影作品非常认真的人,如果你不能认真地对待他的电影作品,这些粉丝我觉得是不合格的。颜值这种东西你粉不了,思想境界的东西你根本不去粉。这些人,我真的很心累。

为《印度暴徒》作出的付出,我自问已经没有遗憾了。

2016-11
18

分数神马

By xrspook @ 7:49:48 归类于: 烂日记

昨晚继续做梦,但起码不像前两晚一样有人挂掉。所以今天早上醒来,觉得睡得比较充足。醒来的时候看了一下手表,5:56离我的闹钟6点还有4分钟,自然醒了。那4分钟感觉挺漫长的。同样还有我夹下体温计以后等待的10分钟。我总觉得闹钟怎么还不响,是不是也像昨天那样没响呢。真不知道,昨天早上是闹钟真的没响,还是我太困不知道响了,按掉了。昨晚做了什么梦?我没有任何记忆。睡眠时间充足。睡眠质量好。早上醒来的时候,自然就像鬼灵精一样。

人是种很奇怪的动物,虽然自己跟自己说,我不要跟别人攀比。但到了某个时候,看到某些事情以后,你自然而然的就会对比起来。这根本就没办法控制。大概是因为这么多年的受教育下来,那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条件反射。家长拿我们来比,老师来拿我们来比。什么都可以比。体重可以比,身高可以比,衣着可以比,成绩更加要比。但有些东西其实好就是好,没必要一定分出谁更好。比如说美术作品。还记得初中的时候,美术老师每次来上课都会带一大堆东西,除了他自己的用具以外还会带一大堆从前学生的作品。每次他都会把好的学生作品留下来,等到一届的时候拿出来展示。当然,其实每个作品都已经被老师评过分,但他给我们展示作品的时候,我们却不知道那个分数,我们只知道那个叫做好。我们也没必要理会谁更好,因为那个过程老师不是把所有东西都排列出来让我们打分。这说明了好这种东西,其实是有非常多不同的形态。很多时候,为了可以把不同形态的东西拿来比较,评分系统诞生了。数学和语文根本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有些人数学好,有些人语文好,但因为有了分数,所以我们就可以对比,谁综合起来更好,或者谁单科更好。在茫茫人海里要挑选某个人,健全的评分体系显然非常有必要。但更多时候我觉得分数这个东西只会让人活得很累。因为那限制了我们的发展。有些人把眼睛盯在60分,有些人把眼睛盯在100分,60分也好,100分也好,都有个标准,难道达到那个标准,就可以万岁了吗?难道就没有比100分还好的状态吗?如果有些人非常牛叉,随便就能60分,稍微努力就100分,如果TA全力以赴,肯定有200甚至300以上的效果。但就因为评分系统就这样,老师不会给你加分,家长不会给你再多的鼓励,你还会全力以赴吗?

要跳出评分体系,显然这对我来说只是个空想。对自己有一个完备的计划,然后一心一意地去实施。从制定目标开始,我就已经给自己一个评分体系了。只不过那只是一条线,一条合格线,只有两种状态:合格和不合格。如果不合格,我为什么会不合格?我怎么才能做得更好?没有目标就没有追求。合格了并不是说我就可以安稳放松。我从来没有给自己定一个最终目标,到达那个以后,我就可以升仙,我就算是完成了终极的任务。曾经没有,往后我也觉得我不应该设。

昨晚看完了米叔的两个视频,其中有两个部分是我觉得大家都很大同的。一个是在不丹的采访里,采访者问他,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成就,米叔楞了半天,然后笑着说,这些年来,他好像一直都没想过自己有什么成就,但是他却经常纠结自己犯过什么错,为什么会犯错,怎么才能做得更好。我也是这样的人,不过有时候你还得逼自己想自己有什么优点。比如在填写中级工程师各种申请表的时候,你就要挖空心思想自己做了什么,有什么效果,有什么值得牛叉的地方。但其实成绩这种东西不应该由自己说了算,而是应该由外人去评判。由时间说了算,由历史说了算,由人民说了算。另外一个是在Haanikaarak Bapu发布会上,一个小男孩问米叔小时候你有什么梦想?米叔说他小时候的梦想是快点长大。快点长大这个梦想,今年单位春节的年夜饭上,我们单位四十多号人里有三个写出了这个,我是其中一个。单位还有一些说要说当医生啊军人啊之类的,但是,快点长大这个梦想出现概率最高。米叔说等他长大了,他的梦想就变成了,不想长大想一直都当小孩子。这个梦想所有成年人都会懂。当别人问米叔他是以什么标准去选择电影的时候,他说,随心。首先那个剧本得打动她,让他笑也好,让他哭也好,反正,他得被感染到。一旦他喜欢上了,他就全身心投入去干。至于往后怎么样,这是别人的事了。我觉得随心一种感觉,但随心,不等于随便,实际上那种条件反射是由一定经验构成的。而这种东西由很多很多因素交织起来。如果真要一条一条分开,估计写一本牛津高阶那么厚的书都不够。

今天我打算在微信里咨询Nike Run Club的教练我现在左腿的酸痛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什么拯救的方法。既然我自己搞不定,我该赶紧找人帮忙了。

2015-07
23

初次读完《我行我素》

By xrspook @ 13:28:10 归类于: 烂日记

2015-06-28知道曾经有名叫Christina Daniels的人为Aamir Khan写过一本叫做《I’LL DO IT MY WAY》(我行我素)的书。知道有这本书的那天,我就轻易地找到了PDF版,并把那上传到了我的kindle阅读器。我的kindle上有2个版本,一个是PDF版,一个是经过P2K转换的MOBI版(MOBI版看不到插图,但PDF版可以,虽然打开/放大很慢)。网上流传的PDF版是扫描货,可想而知在6寸kindle上阅读效果有多么的糟糕,别说6寸的kindle,即便是7.9寸的小米平板阅读也很艰难。我至今都觉得纯粹扫描的东西在随身电子平板上看很困难。至于那本书的MOBI版本,是从PDF版本那里进行过字母识别转换的。大多数内容你都可以看懂,但不习惯的时候会感到比较吃力,因为有些字母会识别错误,比如说“h”变成了“b”,“i”变成了“l”等等,不是每个字母都会发生这种事,概率我也不知道算不算是随机的了,反正“Aamir”明明里面有“i”却从未被识别为“Aamlr”。具备人脑纠错字母功能是必须的。让我觉得最不习惯的当数神一般的断词。PDF是图片,MOBI是文本,MOBI里经常性习惯性会有些你看着熟悉但觉得怪怪的词,实际上那一点都没问题,很多时候不过是单词的前半和后半之间有莫名其妙的空格而已(可能因为PDF的单词断行?)。一开始,那简直让我抓狂死了~ 那种阅读节奏经常被无端端的暂停打乱,挺让人恼怒。但后来,我居然习惯了,就像别人不理解我怎么可以忍受单位的检验搭档一样,当你无计可施、非如此不可的时候,自然会有路。

2015-07-04(星期六),我在万国奥特莱斯的KFC开看I’LL DO IT MY WAY。我用了一次看书大概1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已经习惯了字符识别错误和断词有问题。just enjoy the book就好,书里说到的故事比那些什么规则上的硬伤重要多了,只要我入戏,一切都难不倒我。到昨天(2015-07-22)为止,我用了20天不到的时间把200多页的书看完鸟。我在KFC看,在家里看,在车上看,在单位看,在上课的时候看,坐着看,躺着看…… 我最喜欢的看书地点是万国KFC的随便某个座位或者检验室的某个角落。吵杂也好,安静也好,明亮也好,昏暗也好,对我来说有个场所,有不让我感到压迫着急的时间慢慢看我就心满意足。一边看我还一边用手机截图发围脖分享我看书的感受。kindle有选择语句的分享功能,但很多时候我有感而发的是一大段话甚至是连续几页,当然那般分享是不行的,所以,照相来得更暴力直接。一开始,我总是觉得右下角显示的看书进度(百分比)怎么老是那么慢,但后来,尤其到了这周,我在默默祈祷着别这么快结束好吗?!昨天我是大概从90%开始的,但没看几页就没了,因为书的后面是编者说以及一些AK的作品目录及获奖情况。在看到80%多的时候我已经在想我要不要看完后再看一次?因为我觉得前面的东西我有些模糊了,尤其是谈到AK早期电影的时候,编剧导演制片演员还有片名都是陌生的,那些东西我都没有接触过完全不了解,而且由于那些东西当时并不很有名,所以篇幅不长也没有特吸引人注意力的故事。现在,AK早期的电影我已经看过了一些,所以重读那些部分我应该会不同的感触。

今天,我刚在淘宝上入手买下I’LL DO IT MY WAY的纸质书。那本书定价是好像接近500卢比,我的入手价是接近190元。美亚最便宜的价格是大概10美金,10美金的书,加上10-15美金的运费,也就大概150元左右的样子,但问题是我在淘宝上那已经是印度直接带回来放在天朝的现货了,几天就到,美亚没有直营那本书,而只是一些个人在经营,所以,还是多给些钱给天朝朋友吧。印度到天朝明明不远,印度和天朝国内的运费应该都不贵,但有些东西不是理所当然那么简单。说来也好笑,卖书的那家淘宝店居然标题是“自传”卧槽!AK写过blog,但不曾写过自传好吗!那本书是别人给他写的传记!!!

I’LL DO IT MY WAY,挺客观的,作者用她的思路把AK的成长历程展示出来,有她自己的观点,但不多。这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里面有大量和AK合作过的电影导演制片之类的采访,所以可以这么说,这是一本从其他人评价的角度来反映AK进化的书。里面除了那些以外还会引用AK自己在各种公开场合下说过的话,以及一些媒体在各种媒介上发表的评价。这些都很重要,不过呢,这些东西用多了,感觉会让人觉得那是在网上搜索东拼西凑,虽然仍可以按照作者的思路去开展,但感觉会很零碎很让人着急。我看过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传记,也看过Rey Mysterio的传记,那两本书完全是按照时间顺序去写的,所以一路下来都很顺畅。但这本I’LL DO IT MY WAY的某些章节会让我感到突兀。比如说好不容易谈电影从80年代到了90年代中期,突然就不继续下去了,而是插入了那段时间不同影人的采访,谈他们对他们的电影和对AK的评价。在这种写法上,我是有点感到诧异的。为什么就不可以完全按照电影的顺序来呢?如果无法按照时间顺序来,可以按照不同合作导演来归类介绍电影啊。米叔是演员,也是影人,要谈他一定得谈他的作品。到底该用什么模式分类叙述故事呢?我显然不大同意作者用的节奏。其实她完全可以以编年的方式把电影一路下来。然后再以分类导演/编剧/制片采访的方式继续。当然了,这般搞可能作者会觉得有点跟她要展现米叔心路历程的初衷偏离得有点远。但显然,如果按照我的方式去表现的话,框架结构会更好,思路会更清晰。我之所以这么觉得,或许是被wiki上的资料影响的吧,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形成那个思维模式了。

今天,如无意外,我应该会开始重读I’LL DO IT MY WAY。

归档:2015-07-23 热血沸腾(下)。

2015-07-23_stamp01

2015-07-23_stamp02

2015-07-23_stamp03

2015-07-23_stamp04

2015-07-23_stamp05

2014-12
19

专注于坚持

By xrspook @ 14:00:25 归类于: 烂日记

我经常会用一些很专业的方法处理一些本来应该很简单的问题。不是因为我在故意没事找事干,而是我骨子里就觉得应该那么做,虽然,对别人来说那太扯淡不可思议了。到底什么是专业什么是普通我真心不知道,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在不知不觉中我总不经意地就把普通当作专业来做吧。到底专不专业也其实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做同样的东西,做出比人家高一个甚至N个档次就叫做专业,但如果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呢?做一些别人觉得不屑去做的事呢?当我可以选择的时候,我会选择一个小众领域钻下去,而钻下去的技术/手法/方式是非常普通大路的东西。

在写这篇blog之前,在围脖上看到了这么一句话“我不怕遇到练习过10000种腿法的对手,但害怕遇到只将一种腿法练习10000次的强敌。——李小龙。”我只专注于一种,因为要专于一种所以我会用尽所有的聪明才智和努力在上面。千篇一律当然无聊,要不无聊要感到有意思才能持续地专下去。如果真的能把这种境界坚持,那人真的很可怕。

和平时不一样,昨晚我MP3里放的是ADR的RF VIDEO,是个英文采访,而不是平时的歌曲。一边跑步一边听,除了有段时间因为风大了我要调高音量以外,9K的整个过程我都很轻松专注。从心率上看,貌似不能算太轻松,因为平均心率158,配速才区区551而已,但从感觉上我没遇到太大的困难障碍,哪怕是最后1K的冲刺阶段。一路都很专注,比我安稳地坐在电脑前眼睛盯着显示器的时候还要专注。因为我不能停下,除了脑袋以外的身体各部分都在条件反射地协调跑步,脑子呢,则专注于采访的内容。没有暂停没有回放没有截图没有组织语言没有查字典,过了就过了,纠结也没用,这逼迫着我必须时刻准备着。因为在跑步,只能心无旁骛,没有任何可以开小差的余地。因为心不在跑步上,所以我只是按照身体自己的节奏去跑。连续2次跑步,我都是后半程配速比前半程低了,这到底是肿么了!回看数据,难道因为我一开始太快了?一开始应该比我平均配速慢30秒甚至以上的,但这两次我只是慢了十几秒,于是莫名其妙的第2K就成了我除了最后1K的峰值配速,到第5K的时候到谷底,从第6K开始又缓慢提升。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近2次跑步我的最高心率都达到了181,最后1K的平均心率是176,和之前不同,之前也有达到181的心率,但那个心率并不发生在最后时刻,而是发生在最后时刻的前一点点,最后结束之前的一段距离我身体自然降速了,但这两次没有这个现象。到达181以后我就可以hold住,时间不长,但能一直保持到结束。之前之所以自动降速是因为感觉我真的喘不过气了,而近两次虽然数五换到数三的时间点有所提前,但即便心率181,还是觉得我还能hold住一段时间,不至于有我能不能马上停掉的心态。

RF的采访里,ADR提到了一些他之前从未提到过的东西。比如说他在墨西哥古典摔国家队的事,比如说他MMA的薪酬,比如说他开始戴面具和穿“工作服”职业摔有多么的不习惯,也比如说他曾经在某次Smackdown录影里把Daniel Bryan KO掉了。总的来说,听完这个2小时的采访后,我觉得ADR有这几个特点:拼爹拼家世,他在摔角界从一开始就高了别人一大截;他不甘心只活在别人的光环之下,他要创造属于他自己的辉煌(无论是他在古典摔、MMA还是职业摔角里所做的,还是他大学选择建筑学这个专业);他很自信,他相当自信,但有时候会让别人觉得很高傲很不可一世,但他有本钱这么牛逼,因为他不是那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二世祖,他的付出他是怎么付出通常不会被提到,如果只凭借他已经成就了的东西去评价他你很难完完全全地给这个人五体投地的尊重;他喜欢摔角,他打心里觉得那有趣好玩,他非常享受和其他优秀摔角手同台表演创造奇迹,但WWE的规章制度和他的贪玩本性有很大冲突,他不想被束缚;他尊重其他摔角手,经过从前某些事以后即便要谈论到他不喜欢的人他也能得体地收敛控制;他懂得感恩,无论是教导他的师傅、家人、朋友还是照顾过他的老板,他都会毫不吝啬地给予他们高度评价以表感激;他很现实,no money no talk是最基本的,所以要签下这个当红的墨西哥炸子鸡得准备好足够多的银两让他心动;他的家庭观念很强,这非常有别于很多美国摔角手的那种家庭观念淡薄,他喜欢到处认识朋友,到处旅游表演,但他也很重视得回家和家人们在一起。Alberto Del Rio是WWE的一个角色,Alberto El Patrón是从前那个WWE角色的更新版,但角色始终是角色,有真的,也有夸张戏剧的成分,但José Alberto Rodríguez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这个人本身的故事更加跌宕起伏峰回路转有血有肉。对我来说,xrspook控的是Alberto本人,当然,这跟他所表演的角色有95%以上的关系,但我怎么能就只局限于创造的角色之内呢,光控角色不能满足我无限扩张的好奇心。

2小时英语采访的听译注定是一个漫长苦闷艰辛的过程,尤其是在广州/东莞阴冷的冬天里,不过呢,爆发小宇宙闪亮出自己内心的太阳正是xrspook的强项呢!

我要让所有人都能认识/再认识José Alberto Rodríguez这人!

2013-11
22

Nike+和翻译

By xrspook @ 20:08:04 归类于: 烂日记

不是每一次都会很顺利,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彩蛋出现,要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东西,所以,对我来说每晚的Nike+都不一样。今晚回到家,我第一时间就站到电子秤上,震惊了!数据对比上周居然没有减少!!!女人就这么烦,大姨妈前后体重波动最大能达到2公斤,如果大姨妈一直不来,你不会看到体重减轻,无论你多么努力,甚至绝食都无济于事。所以的话,凭什么让自己一直继续下去呢?鼓励神马都是扯淡,目标神马都是浮云,对我来说其实也就无需什么理由了,因为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迷上了这种自虐,不虐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如果不是有DIR,如果不是有摔角统计,如果不是有橡皮章,估计我会玩得更疯狂。

昨晚,我破掉了自己13天前创下的10公里纪录,01:20:56,几乎比我之前的纪录快了2分钟!而昨晚我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出这个成绩的呢?昨晚下毛毛雨,时而有,时而没有,幸好有的时候都只是毛毛雨。昨晚走了大概1公里多,音乐没声音了,拿出来折腾,没搞明白是咋回事,反正是重新弄出有声音了,但在Nike+开始后折腾这个折腾那个的结果就可能Nike+以后没有语音播报数据了。所以昨晚我是在几乎全程没有语音播报的情况下完成的,我只能估算自己的开始时间,看着手表,按照自己平时的速度,再估算我10公里结束的时间,然后在差不多的时候按停。我只是在跑跑走走,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出乎意料的是昨晚的Nike+我觉得呼吸一直都很舒服顺畅。不知道是cardio的HIIT真的在不知不觉中改善了我的心肺功能还是昨晚的温湿度很合我口味,反正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舒服。因为右脚掌有个水泡,贴了个止血贴,但我觉得没到半路那玩意肯定是移位了,右脚处在各种打滑中。所以有些时候,我喜欢跑多过喜欢走。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我多走了大半圈,当我按停的时候已经是10.3公里,10公里处打破了自己之前的最佳成绩!我10公里的平均时速是8分6秒。这个无限接近8分钟的成绩我用了3周才算勉强创造了出来。但这只是个开始。我知道我不会一直地快下去,这是不可能的,就像我不会一直瘦下去一样,但现在,离那个无法突破的极限我觉得还有很长很长的路。

前天我做了个挺长的翻译,今天我做了个挺长的听译。感觉,Alberto Del Rio好久都没有给我做这种很开心但同时也很无聊很自虐的事了。要在他的采访里找点乐子和新鲜感可真不容易。那些大概5分钟不到的东西通常都会只是扯淡无重点的拉家常。还记得他2012年去意大利西班牙宣传的那段日子,我是翻译翻到怕啊,新鲜的东西也很多。但我最喜欢的ADR采访还是2010年他刚在WWE出道不到半年的那段期间,那个羞涩且自信的少年很好玩,在不经意间就会把自己的不容易晒出来,但现在久经沙场,背书背得太多太熟练了,老油条总是把各种信息收起来,在他的采访里你几乎很难找到分明的爱恨苦乐,都是平淡的中性。还有对一些东西发自内心的称赞。看不到那个吐槽发飙神经质的本色表演让我觉得大煞风景。Alberto Del Rio你敢做多少interview,xrspook敢做多少中文翻译,我说到做到。我的翻译用语肯定不是最标准专业的,但对各种摔角背景的了解和熟悉我可是非常自信。起码当我觉得摸棱两可的时候我宁愿不翻译出来也不会去误导别人。

到底是Nike+辛苦一点还是翻译/听译Alberto Del Rio的长篇采访辛苦一点呢?哈哈,各有千秋吧,反正完了以后都是辛苦过的快乐:)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