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
21

印度韦小宝

By xrspook @ 18:32:22 归类于: 烂日记

昨天大概是米叔在中国的最后一天。上周的后半段他短暂来到了中国,因为要参加在北京举办的某个会议,但实际上那个会议的参加人员除了他和唐季礼导演以外,基本上那些都是各国领导人以及各种官员。米叔作为一个文化界的代表,当然也没什么问题,但为什么其它国家派出的是政府的官员,而印度却是一个演员呢?显然米叔不是一个政客,但是在中国,貌似我们的领导人非常看重这么一个人。我觉得最搞笑的是在某个大合影里面,他和唐导演都坐在第一排,两人都是排第三,一个是左数,一个是右数。最让人觉得欢喜的是坐第一排的人只有米叔一个翘着二郎腿。照相的所有人都穿着正式的西装,打着领带,米叔虽然那套衣服也是正式的,但显然不是其他人的风格。虽然那张照片根本看不清脸,但是你一眼就能把他认出来。对其他人来说,大概没有认清谁是谁,但对米粉来说,那是一眼自然而然就发现到的事情。因为要发现这么一个奇葩实在太简单了。

昨天下午,在他离开北京之前,又在新浪的一直播上面做了一个直播,时长是30分钟。除了那个翻译偶尔会有一些花痴的表现以外,其它内容都还好。我觉得最有趣的是米叔学习中文,那些人教他的其中一句是“我很帅”。我觉得,“我很帅”这三个字是他模仿得最像的。相对于粤语来说,普通话的模仿会简单一点,因为粤语的发音比普通话更复杂。有些东西基本上米叔每次直播都会做,比如说唱Aati Kya Khandala,对没看过的人来说,那是很新鲜的事,但是对我这种每次都看到的人,一到那个情节我就开始在挑他哪里走音了。显然他是个唱歌非常容易走音的人,唱Aati Kya Khandala他必定会走音,就只是看到底会在哪里出错。对我来说,印度歌曲经常用半音,会让我很烦恼。因为那个东西虽然我们的歌里也会用,但用得很少,远没有他们频繁。米叔的走音可能是全音自动降调为半音。有可能是他条件反射,觉得唱不上去,然后就改调了。我觉得昨天的采访最有趣的地方是他提到了《鹿鼎记》。鲁豫今年5月去印度采访他的时候,他正在看《鹿鼎记》。他觉得今年排灯节他即将上映的新电影TOH他在里面的角色跟《鹿鼎记》的韦小宝很像。如果大家喜欢《鹿鼎记》,喜欢韦小宝,估计也会喜欢他那个角色。我觉得,如果在他开始拍TOH之前就已经看过《鹿鼎记》,可能他对角色的揣摩以及表达方式会有更多的理解和尝试,那个角色或许会变得更可爱,虽然现在的效果已经很可爱了。《鹿鼎记》是我最爱的武侠小说,没有之一。《鹿鼎记》是金庸的封笔之作,也几乎可以说,是我的封看之作,因为看过《鹿鼎记》以后,再看金庸前期的作品,真的几乎打不起兴趣。米叔之所以说他的角色和韦小宝相似,是因为那两个人都是两面三刀的人。当主持人问他那个新角色算不算是个英雄的时候,他说那个角色是个非主流英雄,或者说你不能称他为英雄。那是一个很自私自利的人,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他自己,但如果那个角色和韦小宝类似,在处理一些关键问题的时候,他肯定会以大局为重。绝大多数时候,他都会觉得自己的命比什么都重要,但是某些时候,他愿意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难为自己。韦小宝最终抱得美人归,而且还是七个,一家人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不过我觉得,米叔这个角色如果要激起印度人的强烈爱国精神,可能他得死掉。

还记得初中的时候我写过一篇《鹿鼎记》的观后感,然后拿去《广州日报》的每日闲情板块投稿了。结果是没有结果。那篇东西是我手写的,所以投稿以后我自己没有留底,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可惜。如果当时就有电脑,这种事绝对不会发生。丢失了自己从前的某些看法,很惋惜。不过自从我开始写blog以后,这种惋惜已经降低到了最低。

一定程度上我觉得米叔好像特别偏爱中国观众。因为我从来没见过一个演员对待粉丝居然是这样的。当他做直播采访的时候,他给出的那种反应很真诚,他就像一个小孩一样,他很想知道很多东西。那个表情不是装出来的,他的那些反应,就像《三傻大闹宝莱坞》里他的那个角色Rancho。50多岁的人居然还这样真,非常难得,因为即便是十几二十岁的人在面对镜头的时候,又或者在平时生活的时候,已经失去了那种探索求真的好奇心。“因为我们想知道,所以我们才走得更远”,这是北京探索频道广告里经常出现的一句台词。我觉得用在我身上很合适,用在米叔身上也很合适。任何领域、任何时候都会冒出一种我很想知道、我想去学习的欲望。

风风火火过后,一切又恢复平静。只要平时预留了有足够多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蓄力,才能在必要时候射出那关键的一箭。

2018-10
13

凭什么牛逼呢

By xrspook @ 10:00:48 归类于: 烂日记

小的时候我不喜欢跟比我小的人玩,到现在还是一样。虽然是30多岁的人,但我还是不喜欢小朋友,任何年龄都没兴趣。所以如果要让我照顾小朋友,我会很抓狂。有时我会觉得自己挺奇怪,每次路过单位拴狗的地方,我都会逗他们。我会主动跟汪星人打招呼,又或者回家的时候,路过邻居家的喵星人,我也会跟他打招呼。即便是素不相识,在路上偶遇汪星人或者喵星人,我依然会主动跟他们打招呼,但问题是,遇到人我不这样,无论那个人比我大还是比我小。比我大的人,理论上我应该打招呼,但那个时候,我却想逃避,比我小的人,我觉得应该他们给我打招呼,所以如果他们没有表示,我也不会给出反应。这样说来,我这个人貌似对待人连猫狗都不如了。通常这种情况,别人就会说,这个人没有礼貌,她的家教没做好,但往往那个时候,我想挺身而出喷一句,那是我个人的问题,跟我的家人无关。

昨天从单位回广州的路上,坐同事的车,他在播放李沛聪讲的《大明王朝》。我很久都没有听过讲古了,而且是粤语的,感觉挺过瘾。李沛聪讲《大明王朝》,跟其他讲古人讲武侠小说不一样。虽然,其他讲古人也是把书里的内容讲出来,在讲之前要做一些变动,比如说话方式要调整,但与其说李沛聪是把《大明王朝》读出来,不如说他是直接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明朝的故事讲出来。我没看过《大明王朝》,我对明朝的历史也了解不深,我不知道原作者是怎么写的,但我觉得讲的跟写的差别肯定很大。差别大的不是内容本身,而是表述内容的方式。说起《大明王朝》就肯定得从朱元璋,得从元朝开始说。听了几乎两个回合,我还没听出来朱元璋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让他最终成为了明朝的开国元君。除了一开始出生的时候有一些神仙色彩,其他表现都无法让我明白他有过人之处。作为开国元君,理论上他应该是智谋或身手方面天赋非常突出,但是这两个回合给我的感受只是朱元璋最终要闹革命完全是元朝的腐败逼出来的。其中有个部分让我很困惑,一开始说朱元璋只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爸是给地主种田的,他是给地主放牛的。他家那么穷,应该没读过书,但是,他在寺院当和尚的时候,他的朋友却给了他一封信,叫他加入义军造反。既然他没读过书,为什么他会识字呢。这个东西没有交代,所以当时我也问了我的同事,他也不知道。难道是朱元璋在出家的时候在寺庙里学了读书识字?就故事严谨性来说,这显然不合理。可以肯定的是朱元璋读那封信的时候,是他自己亲自过目的,因为他之后还有一个把信烧掉的过程。因为他不想被人知道有这么一件事,但偏偏即便烧掉了,还是有师兄跟他说,他的信已经暴露了。一直听李沛聪讲故事,我一直在琢磨,到底这个朱元璋有什么厉害之处呢?但直到我下车,我还没听出个所以然。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大明王朝》作者写书的不完美。既然他的故事是从朱元璋出生开始说,他不可能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但那些技能他是怎么掌握回来的呢?显然,写书都没说。我不喜欢这一点,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也不喜欢金庸一开始写的武侠小说,比如《书剑恩仇录》,因为主角一开始出现的时候就已经是个非常厉害的人,可以无敌开挂。这种人我觉得不真实。所以,我最喜欢的金庸人物是韦小宝。因为他一开始是小白初级,除了听说书听回来的那些知识以外,他什么都不懂,但路上的历练以及学习让他掌握了很多,尤其是处理人情世故方面的。我觉得这样的角色更具有借鉴意义。我们不可能成为第二个韦小宝,但韦小宝的成长之路我们可以学习借用。

以前听故事,我就只是听,但现在我居然会一边听一边提出疑问。

2018-07
23

欲罢不能

By xrspook @ 11:32:25 归类于: 烂日记

现在我觉得之所以基础体温正常并不是因为我做了多少剧烈的运动,而是因为我早睡了。没有晨跑之前,早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因为早上要很早起来,所以晚上也就必须很早就睡觉。比如我打算早上5点多就去跑步,所以晚上8点多我就睡觉了。即便不是早上5点多去跑步而是早上6、7点才去,我也通常会在10点之前睡觉。工作日的时候,时间会往后推一点,但是无论如何不会超过10点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是早睡跟晚睡基础体温能相差0.3到0.5℃。如果我的基础体温过低,无论如何都难以进入黄体期,也就是大姨妈无论如何都不会来。对我来说,10点半之前睡觉是保险的,11点已经是底线。但是,这种规律我却用了接近15年才确定。所以真不知道如果要让我上夜班或中班,会是什么状况。为什么有些人天生不会受这些影响?而我却会对这个非常敏感呢?其实,回想当年,我还是个小学生、初中生的时候,也没有这个烦恼。虽然我没有熬夜看《鹿鼎记》,但是我有熬夜看《天龙八部》,而且是在很冷的寒假,因为实在欲罢不能。在没搬家之前,我都是坐在书桌旁看武侠小说的。搬家以后,我就转为躺在床上看。无论以什么姿势,肯定是干到半夜一两点的。当时觉得真没什么,虽然家长一直唠叨不让我这么干,我却偏偏要这么干。我总觉得大半夜看出氛围会好一点。难道一个人的熬夜本钱一辈子有一个固定值,当你过早的消耗完了,往后就再也没有了。

周末的两天晚上我都很早就睡觉了,因为没到10点我已经觉得很困,其中一个原因是看的那部电影,我不怎么喜欢,所以越看越困。有些好看的电影,一开始我就完全停不下来,但有些不喜欢的,是怎么看都看不完的节奏。同样会发生的是越看越困,所以一部电影要分好几次才终于看完。这并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根本不想给它分配时间。有时候看完一部不怎么好的电影,回过头来会发现可能跟演员没有关系,是那个剧本本来就不靠谱。当然,如果演员的表达好一点,可能效果会没那么糟糕。但一部本来就不咋滴的剧本遇上一些很一般的演员,效果可想而知。回想过去,电影的演员到底是谁我不在乎,都无所谓,不认识的反而更好。因为我看中的是故事本身。当我还是个孩子,我看武侠小说的时候我只注重故事本身。这么多年来,我只看过两个作家的武侠小说,除了金庸以外,我只看过一本温瑞安的《逆水寒》,但是那本书几乎没有让我留下任何印象,现在还唯一记得的是那部小说真的很血腥暴力,要拍出来估计得花非常多的血浆。故事结构、表达方式让我觉得那本小说看得我挺郁闷。不是随便一个写武侠小说的都会名留青史,但金庸他真的是个大师。我简直不敢想象如果我少年的时候没读过他的小说,往后我的人生、我的写作、我的思维方式会变成怎样。

我的少年、青年期里没有言情小说,也没有青春偶像,只有武侠小说。

2017-08
25

烦他

By xrspook @ 10:09:48 归类于: 烂日记

昨晚我做了个挺奇怪的梦,其中有一点我印象非常深刻,我爸动了我房间里的书柜,把最上的那层改变了,加进了几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东西,把我之前放在那里的一套米兰·昆德拉,不知道弄哪里去了。去问我爸,我爸肯定会说,他没有动过,他没有丢过任何东西,肯定都在家里。但是我们找遍他放其他书籍的地方,都没找到我的那一套,米兰·昆德拉,然后我就在那里哭闹。我妈就在一旁更我爸说,你为什么要动她的东西。后来,我爸跟我说,如果说真的不见了,重新买一套不就得了,然后我告诉他,已经没办法买到了,因为那套书是十多年以前买的,现在即便能买到那个版本,都不是那一版的了,当时买的可能是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但现在再买,肯定不是。纸质图书,对我来说,除了用来看以外,还是用来收藏的,那些版本的信息非常重要。可以肯定,我爸把那些放在我书柜上的几箱又是盗版书。记忆之中自我懂事以来,我爸除了汉语言文字方面的书以及字典以外,其他文学类的,就没有买过正版书,他都是从街边拉的小车上面买的。还记得刚入门的时候,我看的金庸武侠小说是从表哥那里借回来的,那些都是正版书,但后来,我们不再借书了,因为爸爸从地摊那里买回了盗版的金庸全集,那几本书像词典一样厚,里面的字非常小,页边距很窄,拿着看非常费劲。我觉得那几本书根本不是用来看的,而是像字典一样,用来查阅的。但对我爸来说,这样的版式才划算,外面那些正版书有很多留白,他觉得那很浪费。在买书这个问题上,我和我爸价值观很不一样。我觉得非买正版书不可,哪怕那很贵,哪怕有些时候我暂时买不起,那是对版权方的尊重,另一方面,正版书让人看着很舒服啊。

现在我爸几乎不买书了,也不去图书馆借书,因为他有了智能手机这个神器,他的手机实际上不是用来交流打电话之类的,他的手机完全是用来当电子书。每天他都会花很多时间把手机上的某些文章的某些段落摘抄下来,除此以外,他还会拿的那个东西看新闻之类的。我之所以要把他的红米2A换掉,其中一个原因是那台手机非常慢。连开个微信,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卡得死机了,而另外一个原因是那台手机的屏幕的右侧已经出现了一条坏点。所以,那个星期日用过用那台手机以后,接下来的工作日我就给他重新买了一台红米NOTE 4X。之前那部红米手机以我爸的使用频率,每天至少充一次电,但现在这部是,三天才充一次。屏幕更大了,充电的次数反而更少了,因为我选择这台机的时候,就特意选了个4100毫安的大电池。因为我知道,我爸使用频率高,虽然他不是用来打游戏或者上网,而是用来阅读。其他人或许会说,既然这样,我为什么不给我爸买个平板呢?因为用过小米平板以后,我就知道平板上面的应用很多会闪退,但如果使用在手机上,却不出现这种现象。虽然小米平板曾经号称是最好用的安卓平板系统,但至今仍会存在这种问题,所以不如直接买一个大屏手机。手机屏幕要够大,电池容量要够大,同时闪存也要大,因为我爸习惯开很多很多东西不关掉。手机本身的内存不需要很大,虽然他下的app不少,但实际上他在手机上保存的其他东西不多,没有视频没有图片没有音乐,也没有其它大块头的东西。一定程度上,我觉得自己从来都不了解我爸,我也不想去了解,但在为他挑选手机方面我还是有一点心得的。为什么要选这个的原因我不会跟他说。我只需要最终结果,觉得好用就行。

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我都会问,为什么我居然会有个这样的爸爸?但这个问题是没有结果的,因为是他选择了我,而不是我主动选择他。

2016-01
20

作文的痛

By xrspook @ 21:40:45 归类于: 烂日记

小学的时候我很害怕得回家写作文,因为那意味着那个根本就不是我的东西而是我妈的东西。我写一次,给她看一次,她各种不满意把我的东西改得面目全非,因为太混乱,所以我要抄正,抄正后她又继续会不满意,继续改。如此循环3次以上我才终于能把东西抄在原稿纸上拿去交作业。为什么我妈就那么的不放心我的文章呢?!她再怎么不满意其实都不应该在我写出来以后这般修改的,我觉得。大概小学三年级开始有长篇作文那种事,每次老师布置那个家庭作业我都很头大。我妈也知道我很头大,因为我完全不看课外书。她给我买了一堆作文书,别人也给了我另外一堆,显然那些东西在写作文之前才翻是毫无作用的。我的一些同学非常喜欢看作文书,简直是大爱着迷的那种,我完全不理解为什么他们会那样。现在回想起来,我不知道怎么写,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不知道如何把我想到的东西表达出来完全是因为我输入太少。课本上那么丁点的东西不足以让我的脑洞丰满。不只是作文,更低年级时的组词造句也让我无比痛苦,憋半天憋不出来。同样,这是我阅读量太少的缘故。正是因为低年级的时候我妈知道我脑子里的洞没有打开,各种资源都很贫乏,所以她才会买一堆的书给我。当时我很抗拒那个,我总觉得借鉴了别人的东西就是抄袭!小时候我经常缠着爸爸给我讲中国古代的故事,他每次都能说新的,但实际上我入脑的没多少。讲故事和听故事很随机,而且我爸不是讲古佬,没有抑扬顿挫也没有手舞足蹈,如果他当年给我讲故事的时候除了纯粹的说以外还有图片或视频输入,估计我会印象深很多也会记得住。很多人的童年都离不开童话故事,但印象中我的父母就从未拿着故事书给我念过。他们自己不给我讲很多,但他们会给我买一堆录音带,有儿歌的,但更多是故事的,我印入脑子里的故事不是爸爸口头随机说的那些,而是那些一遍又一遍,卡带扯出来卷好继续播的故事录音带。现在的孩子在组词造句和写作文入门的时候估计不会像我当年那么坎坷,因为现在的孩子非常聪明,而且他们接触学习的东西很多是图像而不是像我当年只是通过声音。如果我是父母,我的女儿遇到了我那种问题,我该如何引她入门让她迷上阅读呢?是否养成阅读习惯会大大地影响人的一生。我的爸妈都喜欢看书,我爸特爱看字典抄字典,我妈则喜欢看小说,虽然他们都只是工人,但他们绝对是文化人。不过,在教育孩子也喜欢上阅读方面,显然他们并没有怎么做到位。父母是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是最佳的方式,但孩子如果了解不认同就不会去模仿崇拜,情况就像当年他们喜欢读书,但我觉得我上学读的那些已经够多了,脑子都快炸了,我有什么理由还要去自虐读更多!显然,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我没有找到阅读的乐趣,那对我来说是个千金重的负担,正是因为那样,我的脑子里才那么的空空如也,该输出的时候没什么能挤得出来。

我是幸运的,因为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金庸的武侠小说拯救了我!连几百字一篇的作文书我都拒绝去看,我为什么就会有冲动去看完枕头一般厚的武侠小说呢!这根本就没道理,但这种怪异的事就是发生了。一开始的时候我看得极慢,与其说我是看的,不如说我是读的。暑假的时候我捧着《笑傲江湖》一个人在家朗读。还有很多字不会,但那都不成问题,因为跳过也没什么大不了。从一天才看几十页到一小时就几十页,从朗读变成默读,从上课般的严肃端坐到偷偷地抱着小说到被窝里看。武侠小说让我这个讨厌读书的人迷上了阅读。现在回看当年,我还谈不上会思考,但我已经会想象了,只有让纸上的文字在脑子里活化起来我才会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我不知怎的在不知不觉中做到了。那种技能在我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我的同学可能已经因为这个原因而迷上作文书故事书以及一切有很多文字的读物。我总算开窍了,虽然很迟。从那以后我不再畏惧作文,那是随心而成的东西,而那种炉火纯青的养成发生在很多年以后,在我开始每天都blog了以后才算真成了。

还有很多比我大的成年人在写文章的时候会各种头大,可能他们还处在我遇到武侠小说前的那个状态,又或者没那么糟糕,有输入,只是通常不输出,属于我炉火纯青前的那个阶段。

人不是天生就会写,也不是天生就会迷上阅读,但人应该努力地让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开窍!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