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看看
昨天去了一天的广州,跑了两个地方。具体那两个地方叫什么名字,我实在记不起来了,因为都是质量安全监督所之类的名字,不过一个是针对食品的,另外一个是针对农产品的。从前我并不知道这两个地方的存在。又或者说其实其中一个我是知道的,而且还经常路过,但是我却一直没有把他们当一回事。很早以前我就知道磨碟沙那里有个蔬菜研究所,到底是市的还是省的我一直不知道。之所以会对那个地方有印象,因为很多年以前我曾经去过那里吃过饭,当时他们在磨碟沙还有一个很大的地。他们在那里有一块很大的菜场。你可以在那里买菜摘菜,也可以在那里吃饭。之所以在那里吃饭,因为他们提供的东西跟其他地方很不一样。他们最大的特色是有一桌你甚至叫不出名字的蔬菜。除了蔬菜当然也有肉类,比如说鸡窝什么的,虽然那里只有几张桌子,但每到吃饭的时候总会饱满。我们之所以去那里,是因为亲戚介绍。现在,我已经不记得那到底是多久以前的事了,吃的大概是套餐,100多块钱三个人,但我们只去了一次,就再也没去过。我们的一些亲戚,从前经常去那里,而之所以他们去那里,其中一些原因可能是那是蔬菜研究所,而我们某个亲戚是农机研究所的。二者在业务上有往来。至于那是我的亲戚退休之前的往来,还是退休之后才了解到,这就不太清楚了,
昨天是我第一次进入到那个农产品检验中心参观那栋楼,外表看上去还行,但是里面已经很陈旧了,跟之前参观的那个单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个是新生代的代表作,而另外一个则是传统经典款,甚至还有点日落西山的感觉。好几层的检验室,居然没看到几个人。显然那个农产品的检验中心大多数人都是老人家,而之前去参观的那个地方绝大多数人都是近几年才新招回来的,所以200多号人平均年龄居然只有31岁。在年龄上,他们的区别非常大,也正是因为这种年龄差,所以某些方面差别也非常大。那个老单位的好些人已经是某些认证的评审员,但显然,新单位的那些虽然制定过很多标准,申请了很多专利,也写了很多论文,发表了一些著作,但是他们却没说自己这个单位里面有多少个评审员,显然,资历这种东西是要用时间积累回来的。有时候我会觉得很惊讶为什么第二个单位现在居然能继续存活下去。如果没有政策支持,他们仍然能够这样吗?但换个思路考虑,如果我们单位没有政策支持,我们也扛不下去。前面一个单位有200多人,但第2个单位只有20多个,这就是区别所在。前一个单位的高端仪器塞满了各个房间,房间里的高端仪器可能各个牌子各种型号都有,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卖仪器的地方。后一个单位机器都很齐全,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已经是老古董了。老古董也好,最新款最高端的东西也好。只要能做出准确的结果,一切都好说。东西很多,人也很多,如果工作没多少,根本活不下去。第一个单位的爆发,说明他们刚好碰上了一个好机会,当年我来这个单位的时候,就设想有一天我们也能这样,但实际上,我被耽误了十多年。现在,终于有向那个方向发展的苗头了,但是,我却不再做检验。
人生就是这么喜欢跟我们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