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
12

综述是个好东西

By xrspook @ 10:23:57 归类于: 烂日记

科技论文这个东西如果要搜索中文的,我会毫不犹豫去知网。上大学的时候有门课程叫文献检索。在开文件检索那一年课程的时候,我们也同时开了一门专业课。那门专业课的的其中一个作业是分给我们每个人一个话题,让我们自己去找文献做一个综述。我已经不记得当时写的是综述,还是做一个PPT,反正理论上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每个人就要上台答辩。情况就好像最后的毕业论文,不过区别在于你是拿着别人的结论去答辩,而毕业论文的时候,是你拿着自己的实验数据去答辩,你是站在论文数据的基础上干那种事的。这是一个很神奇的经历,让人印象非常深刻。那门专业课叫食品化学,是有两个老师共同完成教学的。我是三班,而且学号靠后,所以最终没有轮到我答辩。当时我拿到的主题是薯干化学。幸好,那个学期开了文献检索那门课,所以在做食品化学的作业的时候我才不那么的迷茫。我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自己可以怎么做。大二就上台答辩是这非常的不可思议的,我们甚至从来没见过真正答辩是怎样的。紧张免不了,答辩不是一个介绍,不是一个演讲,当然这也有介绍的成分,答辩的时候老师会向你提问题,对我们来说肯定会很慌。老师那一句既然你是站在台上,你对你的话题做了深入的研究,那么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你要有自信,不会被问倒。但实际上不被搞得难堪的同学只有少出几个,更多的人是被某一个老师问得死去活来。我没有站上讲台,我不知道如果是我,最终结果会怎样。毕业答辩的时候,我依然记得老师的那句话,我是我这篇论文的专家。我不会被你们问到。

我们完全不知道综述是什么,我们就被叫去做综述。这样的安排让我可以从一个比较宏观的角度去了解那个主题的相关内容。知道的面广了,知道别人研究了什么也看到了他们的结论以及他们的思考,你自然就有了你的研究方向。为什么毕业论文开篇都是综述,这就是原因所在。一篇优秀的综述可以让你掌握某个知识面的很多信息,从名词解释到机理分析再到研究进展,最后是引申开去可以在哪方面继续探讨研究,也可能是延伸展开可以与哪些具体技术融合发展、最终开花结果。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看综述的,可能他们会觉得这篇纯粹收集资料、整理文字得出来的东西就好像在凑字数完成任务一样。我觉得如果你认真做过这件事,你就会明白形成一篇综述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你的读者也能通过你的文章快速的了解那话题的各方面的知识,而不再需要逐一探索引用文献里面的那些具体案例以及研究结果。

一定程度上我觉得写一篇综述和写一篇用自己数据生成的科技论文调用的是不太一样的技巧。数据生成的科技论文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探讨,而综述需要你有更广阔的思路、更豁达的胸怀去吸纳各方面的知识,把他们以一定的结构和类型组装起来的时候你不能带感情。

大学到底教会了我些什么,其实那些最专业的内容,我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但那些学习的方法、那些最基本的套路已经扎根在我的血液之中。

2015-03
4

谢谢下马威

By xrspook @ 13:40:59 归类于: 烂日记

已经不记得第一次被安排写综述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了。那是我大学的第一门专业课《食品化学》,按照学号,每个人都有一个题目,然后就各自去写综述然后做PPT,最后理论上是要上讲台像毕业答辩般介绍的,但因为时间关系,没轮到我就已经课程结束了。不知道为什么华农食品学院居然会在第一个专业课就安排这种任务,那并不意味着就不用期末考试。考试还是要,但也有这个特殊的“作业”。幸好那个学期我们也有一门大概叫做“文献检索”的课程,所以我们并不至于非常被动。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从一开始就push我们,从完全不知道专业是神马到我们可以掌握方法自由地去探索我们想知道的神马。学会学习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当时,我被分配到的题目是“薯干化学”,最主要就是褐变方面的东西,比如说褐变程度如何,用什么去抑制?用热烫?热烫的温度和时间如何控制?用加什么抗氧化剂?具体类型和用量?实际上呢,很具体的东西我已经完全不记得了,上面列举的只是我现在的一点思路而已。在入门的第一门专业课的演讲上被批得灰头土脸绝对要比在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才被一众老师问得无地自容好。从第一门课起,他们就已经在着重培养我们学会学习以及无边自信的能力了,真好!不知道华农其它专业是不是这样的,反正,在第一门专业课我们就遇上外号成“灭绝师太”的老师(吴雪辉)也不算一定是件非常糟糕的事。大学课程就应该这样,完全按照书本说啊说有什么意思,说是老师的事,听或者说听不听得进去是学生的事,但如果有个必须让学生抓破脑袋挖空心思才能做好的过程就很好。不知道当初老师们是如何给我们挑选题目的,我们食工一个大班接近100号人(分3个班,每班30多)这么多的题目。感谢那个一开始就给了我们狠狠下马威的作业,让我们在以后的专业课无论是试验设计还是要写其它什么综述,又或者在做毕业实验、写毕业论文的时候都柔韧有余。我们啥都不懂,啥都还没学,但我们从一开始就已经掌握了该如何学的方法了。

昨天早上把论文投了出去,昨天下午在收集另一篇综述文献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自己投上去那个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有问题,所有参考文献文章名后面都没有加上[]包围着的文献类型缩写。从前的参考文献没有这等要求,起码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在我们交各种综述作业或者毕业论文的时候没有这个要求。我犯错误了!但如果文章本身没问题,大不了被编辑部退回让我修改格式罢了。若他们真的不妥这种格式上的问题,我另投别处呗。问题摆在那里,但这不是大问题,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不过会让审稿和编辑觉得我神烦而已。

昨天下午完成了2015年李宁10K广州站的报名,比赛时间是2015-04-12,地点是大学城。尼玛的又是大学城!我跑过那个路线的其中一段,上一次NB慢跑英雄跑的是环湖小圈,这一次是环湖中圈,还有一条是大学城外环的大圈。神烦!算上大学城中心体育馆的主副场循环跑,广州大学城这个鬼地方真是个从5K到全程马拉松都能hold住的地方,问题只是那个鬼地方有很多上坡下坡,那个鬼地方我至今不怎么爱,但偏偏几乎全部非广州马拉松的跑步比赛都在那里搞!虽然,在这个李宁10K宣布到底具体在哪里之前我已经收到风声说会在大学城了,现在确定下来,以几乎同样的线路绕大学城的某条路线2圈。我一点都不喜欢绕圈!!!和去年一样,报名费是60元,但今年的报名体验非常不好,首先是网页貌似神经病似的,其次是交费完毕没有短信也没有邮件通知。412那天我可真不确定要不要加班,如果要的话,我纯粹就是用60元买件衣服而已了。为什么要摆在4月呢!华南地区的跑步比赛应该放在11月到次年3月的好吗!那几个月的温湿度最合适,4月,很虐的你们懂不懂?!

好吧,我应该继续去折腾我那酝酿中的综述了。

2014-09
25

fighting

By xrspook @ 21:39:45 归类于: 烂日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已经学会不完全相信老师,只要我觉得对的东西,我会毫不犹豫地质疑他们。他们也是人,为什么他们就不会犯错呢?!老师又怎么了,老师不是万能的。就像父母一样,小时候觉得父母如山,他们是那么的博学、什么都知道,但长大后我们就得不得不接受他们的很多缺点,他们实际上有很多东西都不懂,我们耳熟能详的东西他们可能听都没听过。今天吃早餐的时候,有一桌同学讨论起有没有可能在理论考试时作弊,负责这几天培训讲课的老师就坐在我旁边,她说与其把自己赌在别人身上不如靠自己。我觉得也是这样的,越是临近考试,你越是看书本身就好,更多的题目只会让你造成更多的混乱。书没看好,本该知道的不知道,一个知识点能出N种形式的题目,如果你只纠结于那个答案本身你就肯定输了。我这辈子就几乎没有为那些所谓考试题目奔波过,别人给我我当然要瞧瞧,但如果一个都没有,我死心塌地地把书背好理解好足以。

大家都读过那么多年的书,他们很多来自郑州粮院的或许真没有想象到广东的考试居然还能这般严格。对学生而言,这是不可想象的,但能参加高级工的考试,肯定不是刚毕业的学生。学生时代他们可能就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残酷,尤其是大学时期,但工作以后,尤其在广东工作多年以后,他们应该懂的。

还记得大二上《食品化学》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写一个综述,然后每个人都上台“答辩”。那是我们第一门专业课,她们就以毕业答辩的水准要求我们。当时我们不知道综述是什么,也不知道“答辩”该怎么办。但她们告诉了我们一句话,让我们觉得站在台上就可以理直气壮——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找资料写综述,我们对这个课题已经很熟悉了,不会有人会比我们更熟悉这个课题领域的东西,我们是这个小天地的专家,我们怎么有理由会被问倒?!因为是一个专业的大班上课,接近100人,所以虽说要每个人都上台答辩,实际上我没有被轮到,在大二的时候我没有那个机会。但当我大四进行毕业答辩的时候,我牢记着那个句话,在以后多次上台演讲的时候我也牢记着那句话。甚至当我上课,发现老师也糊涂的时候,我会自发脑子里就蹦出那句话。有些东西,老师觉得摆明是那样的,但事实有时并不完全按照他们的常识发展。我不知道老师的常识是什么,但我对具体地某个问题动过脑子或动过笔头,所以我比讲课的老师思路更清晰,这完全是有可能的。老师在某个领域比我们知道得更多更广,但这不意味着我们的智力和努力就一文不值、我们就只有接受的份儿。

勇于跟老师抗衡的学生不多,勇于承认自己疏忽了的老师也不多。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