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
3

感受我的骑行

By xrspook @ 10:52:01 归类于: 烂日记

我觉得自己已经有点喜欢上动感单车,所以接下来三天在家没有动感单车,我有点失落,因为那已经变成了我的一种习惯。周五的晚上已经设定好周六的早上我起床以后要来一个10分钟的骑行。早上起来一点都不痛苦,因为我已经完全清醒。因为4月的第1天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全部的任务,所以没什么压力。我的计划是一边骑动感单车,一边折腾手机任务,但实际上当我做完了那些我必须做完的以后,我只想把手机扔一边,完全把安精神放在动感单车上。因为当我的心不在上面的时候,我的重心会不稳定,我的踏频不高,然后也只能用比较小的阻力进行。当我把手机放一边,进入专注状态以后,我可以扛得下更大的阻力、更快的踏平,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当我拿这个手机的时候,无论如何我都没办法进行站姿骑行,相比于坐姿骑行,其实我更喜欢站姿,哪怕是早上不太清醒的时候,站姿骑行用80以上的阻力也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如果我不想一大早就出一身汗导致全天都一股味道,我就不能那么拼,比如说即便是站姿骑行,我顶多也只能把阻力调到70。至于坐姿骑行,如果我是认真的话,40的阻力没有问题,在那个阻力之下搭配的是80的踏频是完全可以的。在那种运动强度之下,我的心率大概在120左右。对我来说那是一个非常好的有氧心率,当然如果我要进行站姿骑行的话,心率很容易就会上升到130或者140,只有当我非常努力站姿骑行,又或者以100以上的踏频运动的时候,我的心率才有可能到达150甚至以上。我不知道这是真是假,反正我感觉现在跑步机跑步要我的心率达到150以上也挺不容易。当我进行比较极限的数七,甚至是数五呼吸的时候,我的心率才会达到160以上,但通常不会达到170或者以上,因为我实在没有到达那个拉爆的程度。

无论是动感单车还是单排轮滑都要求我的脚尖必须朝前,不能有任何偏。这跟我一直以来的外八有比较大的冲突,这纠正这个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使用股四头肌的内侧头越发增多。不仅仅是股四头肌内侧头,大腿内侧的内收肌也有感觉被调用到。当我骑动感单车的时候,当我只是随意地去踩,我的脚尖通常都是朝外的,但是当我主动控制脚尖朝前,我的膝盖就会微微朝内。幸好我骑的是动感单车,如果我骑的那个车前面有条横杠的话,估计膝盖有可能就会顶到杠上面了。当我把姿势调整过来以后,我感觉更轻松了,我能承受更大的阻力。在这种情况之下,大腿的酸痛反而不那么明显。大概因为有了单排轮滑以及动感单车的体验,让我可以在投三分的时候有一些奇迹般的效果,因为如果我腿部的力量真的因为这个得到了增强,投三分球当然会更加轻松。周四晚上我进行了个不算太激烈的动感单车训练,那是一个Y4等级的45分钟综合骑行,但我感觉那种强度比我星期二到晚上的 Y3级别综合骑行更轻松。这主要与课程编排有关,周四的课有更多的喝水时间,虽然可能运动起来的时候强度差不多。星期五当我去找别人签名,当我站立等待又或者弯腰的时候,我居然感觉到大腿后侧的酸痛。那种感觉只有在某些姿势的时候才会体现出来。通常来说,大腿后侧的腘绳肌我是极少在平时用到的。那个地方以及臀部肌肉的激活对投篮非常有帮助,之前我有想过用某些办法锻炼那些地方,但原来动感单车的爬坡训练或者高速踏频训练才是锻炼大腿后侧肌肉的好方法。

体型如果好看,那当然美妙,但归根到底,身体是用来用的,好用才是我的根本追求。

2021-06
24

刚好

By xrspook @ 10:01:04 归类于: 烂日记

在宿舍隔离的两天里,我重温了两个之前有做,但已经很久没做过的运动,比如说动感单车,也比如说普拉提。

动感单车,我先是做了个5分钟的自由骑行,对我来说那是个热身运动,通常我在上车之前不会先做其它运动,所以如果一开始我就进行12分钟的间歇训练,我会死得很惨。动感单车到底已经买了多少年了,我已经算不清了,但是把动感单车放到宿舍后,其实我用的频率很低。不知道为什么,相对于跑步机来说,动感单车更容易让我大汗淋漓,而且感觉到酸痛,大概因为跑步跟骑车调用的肌肉群不太一样吧。我向来大腿都胖,所以坐姿骑行的时候总感觉大腿内侧会跟那个座椅摩擦,所以我必须得穿单车裤,如果是普通裤子,非常容易卡住。跑步的时候我可以主动提速并维持一段时间进入喘不过气的状态,但问题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我都不会干那种事,但是如果我是在动感单车,我在进行12分钟的间歇课程里,我肯定会遇到这种事。

其实在12分钟的骑行训练里,那些高强度的站姿骑行我可能没有必要把自己拉爆成那个样子,通常来说坐姿骑行的时候,我会把助力降到30%以下,因为只有那样,我才能真的恢复过来。站姿骑行的时候,我会把主力加大到百分之70甚至80以上。这就意味着哪怕我的踏频不是很大,但是因为阻力够意思,所以大概我只需要用50%,最多不超过60%的时间完成他们定给我的站姿骑行目标。我不知道那个进度条到底是怎么计算的,是用功率去换算还是说根据我的心率数据之类。换算的话,感觉可能他们会按照我的身高体重、助力以及踏频计算我的功率,这是我瞎猜的。在恢复的坐姿骑行阶段,我大概也是用不到60%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既定的进度条任务。也正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余力,所以到后面的时候我已经在放水了。

动感单车要实现同样的功率,除了加大阻力还可以加快踏频,但貌似站姿骑行的时候加快踏平对我来说难度挺大,如果在坐姿骑行的时候要我加大阻力难度同样很大,所以我只会在坐姿骑行的时候加快踏频,在站姿骑行的时候加大阻力,这对我来说是比较自然而然的事,但或许就训练来说,其实我在故意选择一个比较舒服的方式偷懒。前天在5分钟的热身以后,我连续进行了两个12分钟的间歇训练。两个训练加起来高强度的时间大概是接近600秒也就是10分钟。两个12分钟的间歇训练,高强度的分布是不一样的,第1个我选择的是菜鸟的的课程,所以里面的每次高强度时间会比较短,好像只有30秒,但次数比较多,而另外一个是老手的课程,里面的高强度跟恢复期相对来说比较均匀,相对来说高强度持续的时间会长一点。我先做菜鸟的课程,再做老手课程,这样的安排是正确的。因为当我进行老手课程的时候,实际上我的心率已经提高到一定程度了,当我的心率到达一定程度以后,实际上乳酸的运转也都进入了一个比较高速稳定的状态,所以我反而不觉得太痛苦。有一次我故意去看一下最高级别骑士的课程,看了一眼后我赶紧退出来,因为那里几乎满屏都是高强度。12分钟的课程里可能非高强度的缓冲时间加起来不到两分钟。那绝对是要命的课程,所以看看就好了。在进行12分钟间歇训练的时候,除了课程告诉我进度条都完成得很好,实际上我有没有达标呢?我感觉我是够意思的,倒不是因为我汗出得够多,又或者是腿足够酸爽,而是因为我全程用了Scosche Rhythm+(我的是二代,现在已经出到三代,二代的心率区间有3个,蓝色-紫色-红色,蓝色一般,紫色有氧,红色无氧,当年入手价软妹币448,现在新版本没有五六百没门。这是一个神级专业光电心率监测工具,就靠谱性而言,一般的运动手表或手环之类的无法与之相比,人家匹配几乎全部运动app或运动系统,蓝牙ANT+双模。如果你是认真的,这东西非常值得入手!),所以光是瞄一眼心率监测的颜色我就知道自己到达什么状态了。该站姿拉爆的时候妥妥红色,该恢复的时候回到紫色。如果红色紫色拖泥带水,没能在该干嘛的时候干嘛,那就真失败了。

还记得学生时代的暑假我会看电视上转播的环法自行车赛,然后自然会知道一些相关的知识,接着我知道了那些骑手要在高心率上要维持好长时间,可以这么说,估计那是人类的极限了。田径运动员不会这样,即便是马拉松运动员要跑很长的路,但实际上他们全程的心率都不会非常高。短跑运动员肯定要飙到极限,但问题是持续时间也不长。如果是百米运动员,大概也就10秒。3千米以下的,顶多几分钟。但是自行车运动员的高心率持续时间相对于其它运动来说很长,而且高的程度也很不一般。当然了,同一个人做不同运动时的极限心率是不一样的。

我不是运动员,我也没想过要当真正的骑手,所以对我来说12分钟的间歇训练里面的高长度时间我感觉不应该超过8分钟,6分钟左右感觉刚刚好。

2018-10
27

创造惊喜

By xrspook @ 21:46:19 归类于: 烂日记

米叔在被采访的时候说,他跟他两个大孩子的关系与其说是父亲和孩子,不如说是朋友。一定程度上,我跟我妈也是这样。但什么是朋友,什么才是家长和孩子呢?有时我觉得是这样,但有时我又会觉得是不是只是我想太多了。到底家人的关系跟朋友的关系有什么区别?以前在做决定之前,我肯定会先问我妈,但现在我为自己的东西做决定的时候,我不会征求她的意见。甚至,在我帮她做某些决定的时候,我也不会先问她,因为她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不接受,所以我硬来就好。很多时候,我都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但有时在面对颜值和科技选择的时候,我会拿不定主意,所以我得问她本人,但即便这样,我也会觉得有风险,因为天知道她会不会因为价格的问题而直接提出不要了。从一块麦当劳的薯饼到一千多块钱的手机我都有可能在她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回来,放到她面前。我喜欢给她惊喜,但以我的水平以我的策略,我实在整不出什么非常宏大的计划,又或者并不是我整不出而是至今我都没有那个心思去整。对我来说,收到意料之外的东西已经很惊喜了。从前我一直都渴望可以有,尤其是在某些特殊的日子,比如生日,但实际上这极少发生,所以当我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可以控制自己消费的时候,我愿意有预谋或者随机给别人惊喜。但对我来说惊喜这种东西就是各种买买买。我觉得,如果你直接给我钱,那不叫惊喜,那只是一堆纸而已,但是,如果你给我的是一些即便价格不高的东西,我也会很高兴。虽然绝大多数时候我都不会表现出来。

有些时候,我会不遗余力地为别人创造惊喜,虽然那些东西可能对别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我觉得这个过程可以让我很高兴。竭尽全力把某件事做好的感觉很赞。

上两个星期,广州地铁和招商银行举办了一个广州地铁马拉松。这已经不是第一年了,但这是我第一年参赛,但实际上,我是技巧过关的,因为我并没有真正的走那些楼梯,我只是逛了几个地铁站,把每个地铁站可以打卡的出口全部走一遍。我是比赛开始的第二天中午完成他们要求的台阶数的。到昨天去揭开谜底的时候才发现我是那2500个可以拿到完赛奖牌的人里面最后的50个之一。所以,排名前500的人消息到底有多灵通,真的无法想象。参加这个活动,我没花一分钱,但是为了要把那个完赛奖牌拿回来,我花了一块钱。那一块钱是我骑摩拜从招商银行的琶洲支行骑行到中大北门。全程九公里多一点,耗时不到29分钟。我感觉自己已经骑得非常努力了,而且那台车也算很给力。那台车上的二维码被破坏了,车身的号码也被摘掉了,我是用蓝牙开锁搞定的,但显然这台已经被当做私车的摩拜挺不错。整个路程下来,我的平均时速达到了19公里多,其中包括一些通过路口以及人流密集的地方,比如说广州塔旁的江边。平时阅江路没什么人,但今天是广交会二期的最后一天,所以满大街都是拉货的。他们有的在拉货,有的坐在路边休息,如果没有那一段,我飙得更快,最后平均时速达到19.5公里以上也有可能。在没有进行过动感单车的训练之前,我觉得用摩拜骑个18公里时速以上已经很困难了,但今天,我最快的路段时速超过了25公里,在没人的路段,我可以保持时速超过20公里。今天那只是一台非常普通的摩拜,如果那是最新款的,估计我的速度还能更高点。除了人的问题、车的问题以外,路况也是个问题。如果路上有很多熊孩子,再好的车再给力的人都白费。在城市骑行,如果不能保证自己和别人的安全,骑行速度无论达到多少都是毫无意义的。也大概因为城市路况多变,所以共享单车的设计就不会让你有那么高的速度。今天那30分钟,我真的骑得很用力了,就心率而言,跟跑步没什么区别,就30分钟以内的消耗来说,比跑步还多。之前我从来没有试过这样疯过,但显然,即便在广州没什么人车的路段也不适合高速骑行,始终会受有人太多、各种因素不确定的影响。

要逼出最好的自己。

2017-05
29

转粉小蓝

By xrspook @ 10:09:19 归类于: 烂日记

现在出门,如果不是为了跑步或者上班,我的第一反应就会去找共享单车。以前我肯定会去找摩拜,但现在我会去找小蓝。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摩拜现在在广州的数量感觉好像少了。而且在试过小蓝和摩拜以后,我觉得小蓝的刹车通常要比摩拜的好。因为摩拜的型号有很多,刹车的感觉很不一样,刹车最烂的要数一开始的经典款以及轻骑版。以前我非常喜欢用摩拜五毛钱半小时的轻骑版,但实际上那个刹车不好用。通常都会很紧,如果不紧的话,有可能那个刹车根本就是失灵的。所以在选车的时候未开锁之前,你先得试好刹车,如果刹车是坏的,其它都扯淡。而轻骑版的刹车又经常会出现毛病。所以曾经有一次我试过换了四五台车还是不行。摩拜后来出的一块钱半小时有车篮的新车刹车就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毛病。但问题是某些新车不知道是哪里有问题,反正你一边踩一边就会听到咔咔的声音。这显然就是有问题。不同型号的摩拜,车座的高度不一样。但那都是固定的,对我来说都没有什么问题。因为车座高度是固定的,所以就不会出现从前我踩小蓝的那种振动一次以后,车座就自动向下。现在我之所以选择小蓝,是因为他们车坐因为振动而下降的现象几乎已经都解决了。而最重要的是小蓝现在的刹车基本上都很好。虽然每次选车的时候我都得先试一下刹车,对小蓝来说,那不过是个例行公事,因为实际上通常不会有什么问题。我的确遇到过小蓝的刹车不行。但那也不能说是刹车不行,因为那台车的整个车把都傻掉了。我几乎没有试过在选择小蓝的时候因为刹车不行而不得不一再换车。小蓝的刹车很舒适,与其说刹车你需要用多大力,不如说刹车你需要用多大幅度。而之所以会这样,大概是因为他们现在的单车全部用的都是轴刹,所以从前刹车那种如果刹车的胶不好,你就刹不了车的问题完全解决了。这样的好处是推单车下坡的时候再也不用那么痛苦了。以前不是用轴刹的时候,你还得考虑得用多大的力去抓刹车,但现在按照单车自己的重量,你只是扶着刹车,车就能很顺利地往下,根本不需要费什么劲。不只是不费劲,而且还很省力,就像你半刹车推轮椅下斜坡一样。从前每次把单车踩过跨江桥,怎么把单车推下螺旋人行梯都会让我很烦恼,但现在完全没有这个担心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小蓝真的很厉害,所以我觉得上坡的时候也没不那么费劲。看上去那明明就是很普通的物理结构,刹车可能还有点技术含量,但为什么连上坡我也觉得轻松了呢?到底是我更厉害了,还是单车真的可以为我省力?因为踩小蓝上坡的时候,我感觉如果一开始我有一定速度,甚至上坡的时候我可以不运动,车也可以保持一定的速度。你不再需要每一步都很费劲。如果那是一部变速车,我会觉得上坡的时候他们会不会把齿轮调小了?但实际上明明那就不是一部变速车。我没有研究过小蓝跟摩拜的齿轮,难道小蓝的齿轮要比摩拜的小?因为本来我就是一个跑者,所以高步频对我来说再平常不过,如果小蓝的齿轮真的要比摩拜的小,同速情况下,理论上来说骑小蓝的踏频应该要比摩拜的高。稍高一点的踏频,也没什么不好的。最后一个是摩拜的押金是299,但小蓝的押金因为支付宝里我的蚂蚁信用已经够了,所以是免押金的。使用摩拜,我得先充值后使用,但使用小蓝我只需要结束骑行的时候直接支付宝支付就可以。摩拜可以用微信小程序打开,但小蓝更简单,打开支付宝的扫码就可以了。不用押金而且是后付费模式,这些都是小蓝的优点。小黄也可以用支付宝扫码开车,但问题是小黄的押金支付宝不能免。押金不过是怕发生什么问题的时候有个保底,但实际上如果我的个人信用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而且保证能从我的账户上获取足够多的钱,为什么还要特地把押金划出来呢?虽然现在我摩拜299的押金还没退。

综上所述,这就是现在我选择小蓝而不是摩拜的原因。

2017-02
5

莫名累

By xrspook @ 19:13:15 归类于: 烂日记

我的春节假期今天结束,一共十六天。在这十六天里,我一共跑了七次,合计101K,其中五次13K,两次18K。在正常的时候,我会隔天跑一发,但其间却连续有三天,我一丁点都没跑。这些跑步给我的感觉是一次比一次吃力,尤其进入第二个星期以后。第一个星期跑的时候心情挺愉快,但到了第二个星期,心理和生理反应出来的东西都让我非常不想跑。疲劳的酸痛发生在跑步过程中和跑步之后。我的心率数据证明了我的确跑得挺吃力。正是因为心率提高了不少,所以才会让我的乳酸堆积越来越严重。一开始我的平均心率只有150左右,但假期结束今天的最后一发平均心率已经飙升至157左右,虽然这样的平均心率数据并不是我整个假期里最高的。工作以后的春节假期,从来没有像今年这么长。从前的春节假期,除了跑步,我另外的运动是在家里做各种HIIT。而今年因为广州的共享单车满大街都是,所以在不跑步的天里,骑单车成了我唯一的运动方式。

虽然骑单车跑步主要调动的肌肉群不一样,尤其是我跑的只是慢跑,但你的确能感受到未恢复。尤其是在初六那天我骑了合计89分钟的单车其中两次穿过琶洲大桥后。跟之前某一天一次性骑行了82分钟不一样,那次我只是走走停停,但是89分钟那天,几乎都是骑行时间。从琶洲大桥的南面骑行到琶洲大桥的北面,那种感觉简直让人太崩溃。坐汽车的时候你绝对不会有那种感受。你觉得那大概跟其它桥一样,桥的最高点,应该位于江面中心。但实际上,琶洲大桥并不是这么回事,从南到北那是一个漫长的斜坡,差不多到北岸琶洲大桥的最高点才算结束。骑着单车过那个坡,那种感觉是可能走路会比骑行快,但是骑行却比走路辛苦很多。我骑过坡度比那更大的,但距离远没那么远的斜坡。想死的心都有了。在那个条件下,我觉得跑步应该比骑行感觉好一点。跑步和骑行通过斜坡我觉得最大的区别是跑步首先让你崩溃的可能是心肺系统,你觉得快喘不过气了,接着你才会感觉到腿部的乳酸堆积,但相比于呼吸,乳酸堆积你还能挺住。骑行刚刚相反,在呼吸远没到极限的时候,大腿已经开始酸得不行,那种感觉逼迫着你慢下来。如果过那个地方,我骑的不是一部共享单车,而是一部可变速的单车,估计我会把齿轮调小,让踏频高一点,大概就没那么痛苦了吧。因为跑步也有这个法门,上坡的时候,步距减少小,步频增大,同时呼吸要更深。踩着共享单车,骑在琶洲大桥的斜面上,让我生不如死,双腿觉得已经死了,但是我的呼吸还在继续,我还活着,那是在活着受罪。我的朋友跟我说,她上到琶洲大桥,开始骑没两步她就知道,完蛋了,肯定很困难,所以她选择的是推车。下桥的时候她告诉我,遇到这种情况,推车要比死撑骑上去舒服。她选择推车,因为她是在骑车,是在选择一种出行方式,而我那种死撑,完全是把那当作一种运动,在健身。要她骑上那个坡,不是不行,但是何必要把自己弄得那么痛苦呢!所以当那天下午,我从琶洲大桥的北面,往南面骑的时候,上坡的那一段我选择推车。在几乎上到了坡顶以后,我才开始骑行。尽管如此,完了以后,我仍觉得双腿不是我自己的,到第二天跑13K的时候,我一路都能感觉到那种弱弱的不对劲。骑行造成的酸痛感跟平时做的各种力量训练不一样。力量训练造成的乳酸堆积只是某个部位的。不会让我的心肺系统感觉到疲惫需要休息。

因为我有一定的心肺基础,所以才会在骑行的时候遇到上坡我可以调整呼吸让自己可以继续下去,另一方面,因为力量训练曾让我感受过的那种酸痛,我知道自己可以挺住,支撑度过某个可能存在的极点。城市道路的坡我都知道自己能上去,让我忌讳的其实是下坡,所以每一次选车的时候,我都会花时间测试刹车设备上。无论下什么坡,我都会控制速度。于是这就会出现个奇怪的现象,上坡的时候,我经常各种超越,但下坡的时候,我可能是最慢的那个。

恍恍惚惚了很多天的假期终于结束,明天开始无休止的工作日又将无情袭来了。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