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
14

征服你

By xrspook @ 8:37:02 归类于: 烂日记

有些事情你越害怕、越想逃避,你就会越容易碰到。而当你征服了从前你觉得最困难的东西的时候。你会觉得人生仿佛无限可能。但显然不是所有人都会主动正面那些人生的难点。要逆流而上、要向自己最痛的点发起总攻显然远远不像说说那么简单,这需要某个机遇,也需要突然之间爆发的某种力量。

我觉得长跑在我学生年代就是我最痛的一个点。那个东西只能通过训练以及某些技巧才能起到效果,最重要的是训练。现在我觉得跑步这种东西根本不需要场地。穿好鞋就可以去遛弯了,但还是个学生的时候,我却完全没有过这种想法。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没有操场。高中的时候有操场了,但是当班主任逼迫我们每天都要跑多少个圈才能回家的时候,我们会觉得那简直就是恶魔行径。虽然现在回想起来,200米一圈的运动场跑个5圈也不过是1千米而已,跑得再慢,10分钟无论如何都搞定了。10分钟1公里,哪怕不用跑,用走的方式也已经可以,但是当时我就是非常讨厌长跑、非常讨厌在那里绕圈,其中一个原因是在学校的操场绕圈通常都只是意味着为了考试的时候不要挂。初中的时候我的800米是试过不及格的,但是好像那个成绩并没有在我的最终成绩里体现出来,因为其它科目太优秀了,平均下来不会看出问题。但是高中的时候我的800米却没有挂科,虽然达不到优秀,但是及格还是一点问题没有的。之所以不够优秀,是因为我身边的人太优秀了。一个班里面二三十个女生居然只有几个人不能把800米跑到3分20秒以内,我们这个可不是体育特长班呢。有些人居然可以跑到接近三分钟。所以那个时候长跑对我来说绝对是一个噩梦,首先是我觉得那太痛苦了,其次是因为身边的人优秀得你根本没有追赶她们的欲望。你甚至觉得不被她们套圈已经很了不起。200米一圈要跑4个,她们跑得很快,把你套圈就是绝对有可能发生的事。

现在长跑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的必需品。也不能说我真的很喜欢干这个,而是因为我觉得这么干是很有用的,我需要这么干,但之所以有这个感觉,是因为我不再像当年那样觉得长跑非常痛苦了。我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我再也不需被迫跟别人比谁更快,同时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要求让我必须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速度或距离。我是运动员,我也是这个运动员的教练。没有观众给我喝彩,我也不会得到奖励,但是运动本身自然而然产生的肾上腺素愉悦会让你着迷。

至今我都不觉得自己跑步的时候很帅,我甚至觉得好丑。无论是从前学生时代运动会上的抓拍,还是参加了各种路跑比赛专业摄影师捕捉到的画面,我都觉得自己好怪异。我跑步的时候明明那么认真那么严肃,为什么出来的那个效果却那么的不堪呢?不过幸好跑的时候我没有感受到那么的恶心,所以我还能继续下去。

挑战自我是什么鬼?我觉得不一定是做一些之前从未做过的事,把之前做得不好,甚至是完成得很糟糕的事情搞漂亮了,可能人生会更有成就感。

2021-09
25

补短

By xrspook @ 11:01:21 归类于: 烂日记

《西班牙语初学手册》我已经不记得是我什么时候买的了,为什么要买这本书呢?我同样也不记得,但是相对于从前我买的书来说,这本书算比较高端,因为配的不是磁带,而是一张CD,虽然里面的音频不是MP3,但是这已经很进步了,所以我猜这本书买回来的时候,是有一个塑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把CD封装在里面。从前我到底买过多少本西班牙语的教材,我的确已经没有印象了,但是这本绿色封皮的西班牙语初学手册,我却记得我曾经很用心地学习过,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没有继续下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开始学西班牙语正统课本《现代西班牙语》。

还记得大学的那些早上8点上课前的时光。我会在7点30左右到达课室,然后开始学我的西班牙语。有些人在读英语,而我读的却是西班牙语。那个时候现西配套的是磁带,我没有带着Walkman去课室,所以实际上我只是凭感觉去读。

从前我们学英语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我们总是以我们的感觉去读,但实际上可能根本不是那样的。还记得大概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开始去英语中心。从那时开始我才知道英语原来不是我们那本配套教材磁带里读的那样的。当时的小学英语教材是中国人读的,但是在英语中心他们用的是香港的版本,虽然可能也是中国人读的,但是风格跟我之前接触的完全不一样。要说彻底颠覆我的,大概是新概念英语或者剑桥英语的磁带,那些教材的编排跟我们的课本很不一样。虽然那本新概念被我买回去以后,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没用过的,以至于现在这本书到底被我放哪里了,我已经没有印象。至于那本剑桥英语实在太惊艳,惊艳到我甚至怀疑自己过去那么多年学的是不是假英语。剑桥英语是高中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材,但那门课一个星期就只上一次,别的班是外籍老师教,而我们班是副校长教,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也不知道。反正那门课是一种体验性质的,正统的英语课继续每天都会有,隔一段时间会测验考试,还是传统风格。

本来说的是西班牙语,但不知不觉就跳到英语去了。说回那本带CD音频的教材,我觉得那本书的内容很不错,课文选择很特别,课文全部都是外国人读的,准确来说西班牙语发音的内容都是外国人读的,风格跟剑桥英语非常类似。那本书很薄,内容有很贴近实际,但里面大量的信息要让读者学会学懂非常难。比如说语法这种东西可以用一大本书去说,但实际上这本书就只有一两页纸的版面说明问题,显然不可能全部铺开。于是这就导致了虽然我已经很认真地去记忆,但实际上我依然不知道该如何用,比如说宾格代词和与格代词。英语里面是没有与格代词这种东西。宾格代词和与格代词直接对应的是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我甚至不记得到底我学语文或者英语的时候有没有这么区分过这种东西。在我记忆之中好像没有。西班牙语跟英语比起来有非常多的多变体。单数复数那是肯定存的,阴性阳性加上各种时态导致我这小白出错的几率大增。如果一个句子里面宾格代词与格代词都有的话,我经常不知道谁是谁。到底那个动词应该以什么形式出现呢?是宾格代词与格代词还是那个经常默认省略的主语?因为这本初学手册版面的关系,没办法把语法讲全,所以这些我必须掌握的规则就得用其它方式补全。所以昨天我又老老实实地下单了新版的《现代西班牙语》一二册。现在的现西是2017年版的,跟99年版本蓝色封面的套最大区别在于书本变大了,印刷变成了全彩,里面的内容据说也更贴合实际了。我只希望这本新的现西里面没有像99版本那样有各种各样连小白都发现得了的拼写错误。

从前的英语是要我学,现在的西班牙语是我要学。既然曾经被迫花了那么多时间去学习一门外语,我觉得现在如何学这个问题上我应该已经掌握了一些技巧。我不觉得这样我会学得更快,但是估计这会让我学的比较有思路,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然后主动补全那些东西。

2021-06
10

幸好理解错了

By xrspook @ 8:43:48 归类于: 烂日记

什么经济学心理学的东西,通常我都不怎么看。还记得高二的时候我们开始学哲学,我的同桌是一个哲学控,她尤为喜欢《苏菲的世界》,恨不得每次政治课也就是哲学课下课以后就去抓住那个老师讨论各种问题。哲学这个东西的确很厉害,但是我却远远没达到控的程度,要用的时候我自然会用上,但是其它时候我不会去特别纠结于某件对我来说比较飘渺的东西。多年以后,当我看完《苏菲的世界》,我觉得这也太扯淡了吧。为了把那些哲学串起来,居然搞了个如此神奇的故事。所以虽然《苏菲的世界》我终于看完了,但是却好像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某本书看完了通常我不是留下一个总体的梗概,而是记住了里面某些情节,某些对话,又或者给我的某些感受。这些东西往往跟我看书时的那个状态直接相关。比如说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自己看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是《笑傲江湖》。那是我小学四年级暑假时候开始看的小说。而到了初中的时候,金庸的很多长篇小说我都看完了,但是看到《书剑恩仇录》的时候,我却无论如何都看不下去。因为不知道为何,我内心就是在抵制着那个故事,为什么会这样呢?大概因为在那之前我已经看过了《鹿鼎记》,《鹿鼎记》之后我又看了好几部,但是《书剑恩仇录》跟《鹿鼎记》一定程度我觉得是两种比较相反的东西,既然我认同前面的,后面的你再叫我坦荡接受,我就觉得比较困难。

前天傍晚,网友突然蹦给了我一句她关于BLF的感受,让我挺震惊的,因为没有任何先兆,他突然就来了这么一句吐槽。无论她吐槽什么,肯定会有她的道理,所以我的第一个感受是有点惊讶,然后才是她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呢?接下来她抛给了我一个叫做“沉没成本”的词。一定程度上我觉得她估计是有点搞不懂自己为什么从前会这么着迷于这部电视剧了,因为从那现在的观点看来,有些东西是毫无道理没有意义的。当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实际上我是不同意的,因为就像从前的某个笑话。某个人去吃饼,吃到最后一张的时候终于饱了,接下来他就跟别人说,如果早知道最后一张饼能让他吃饱的话,前面那些饼就不用吃了。从前我们是在里面投入过很多时间精力,但之所以这样,难道不是因为你觉得快乐吗?如果你不觉得快乐,你不可能自愿去做那种事。你可以选择看这部电视剧或者那一部,你可以继续深入的去了解与这部电视剧相关的东西,你也可以把时间拿去打游戏。为什么从前你要这么做呢?是因为当时你没有考虑好吗?你当时为什么不考虑呢?这种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把自己放在交叉路口选择要不要继续做这种事的行为,我觉得比较神奇。沉没成本中有个观点是,其实我们坚持做某事是因为我们被过去绑架了,对过去的损失表示不能接受,所以我们不得不继续干下去,但如果过去那些不是损失而是快乐、幸福和奖励呢?这种也叫绑架吗?如果她告诉我,现在她已经move on了,不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下去了,我可以理解,因为我也这么干过。但是当她有点否定自己曾经做的决定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我有点不能认同。起码就我自己来说,过去我的确做了很多令人很费解的事情,也正是因为那些事情让我养成了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兴趣,但我一点都不后悔。我损失了吗?的确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是金钱,但是我换回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虽然从某些人的经济学角度看来,我的这些都是无用功。但是人活得快不快乐,有时真的不能用钱去衡量。就好像袁老一样,他一辈子钟情于他的水稻事业,他可以干这么一辈子,难道你觉得他没有在其中没有获得乐趣吗?还是因为他不能接受从前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所以只能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其中呢?痛并快乐着这个词,有些人可能不太理解,但如果你自愿进行过某些让你很酸爽的运动的时候,你就会明白痛带来的那种多肾上腺素的快感。

人回忆起过去的时候,往往都会自动的把痛苦过滤掉。你可以说我不思悔改,但是我就是那种没时间去后悔,我宁愿继续向前冲的人。

PS:终于又和网友搭上线,幸好上面那一段话是我因为某些东西拼在一起而理解错误。“沉没成本”她只是用来评价BLF里某个角色的选择。

2021-05
4

你们从哪里来

By xrspook @ 17:07:28 归类于: 烂日记

我已经不记得书柜里那一本又一本的书,我是从哪里买回来,又或者是什么时候买回来的?从前买书只有一个途径——去书店。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网上买书成为了我买书的唯一途径。我已经彻底不记得,当我开始习惯了在网上买书以后我还在哪个地方哪个实体的书店买过书,或许我还会去街边的报刊亭买一些杂志,但是书极少了。

当我还是个学生的时候,尤其是当我还只是个初中生的时候,不知道谁告诉了我妈,东华东路有一家卖教辅书的书店,那里的书很多很全。初中时候我买的几乎所有教辅书都是从那里买的,当时没有谁告诉过我要买什么牌子,什么出版社,又或者是什么专家的书籍,我只是凭着我的感觉买。在那里买书好像还能打个折,具体折扣是多少我已经不记得了,但实际上我在那里我买的书也不算非常多,虽然每一门课基本上都会有,但是真的能帮助我通常每一门课也就那么一两本而已。有些书买回来不是用来看,也不是用来用,是在我某些题目做到完全没有头绪的时候去查相关的资料,找出一个解题思路的。那些通常都是奥林匹克的书籍。后来我才知道初中的时候,某些把我卡住的题目实际上是小学生的奥数题。初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用得很普遍的那个叫做发散思维的题目,实际上也是奥数题。

高中以后好像我没去东华东路买书了,转而去的是白云路附近的省图书批发中心。那里的书更多,各种类型的书都有,说是说是批发中心,但是他们也会有零售,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在2楼的楼梯口有一家专门卖外语书籍的店。那里什么类型的外语书籍都有,当然主流的都只是英语,但其他小语种也会有,而且卖的书可以这么说,囊括了所有级别的,无论是小学生还是比较高端的用户。初中的时候买书,我只是凭着我自己的感觉去买,但高中时的买书,我几乎都是买那些身边的同学用的最多的,他们觉得用的好的那些书。为什么我不再自己拿这个主意呢?最重要的原因是初中的时候我是鸡头,但高中的时候我是凤尾。鸡头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在我之上,所以我只能给自己把方向,但是高中的时候,已经有太多优秀的人在我前面,我只是在努力的追赶他们,他们用得好的那些东西,为什么我不抄一波呢?因为我实在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给自己拿主意。相对于初中来说,高中的时候我给自己加码看教辅类的书的机会更少,因为除了完成老师的作业以外,基本上就没什么时间了。我初中的时候几乎可以这么说,根本不需要带作业回家。之所以那时我得给自己加码,是因为我不确定什么时候就会被身后的人超越,所以我必须得跑在前面。高中的时候我落入了这么一个境地:为什么别人这么学我也这么学,但最终测验考试出来有这种差距呢?可能那个时候我太慌了,没有意识到其实可能跟初中的时候情况一样,那些厉害人物在背后加码,只是我看不到而已。

如果我的高考成绩再好一点,或许我会选择去当医生,又或者当那些一辈子都待在研究所的科学家。

2021-04
20

迷上钢笔

By xrspook @ 9:34:28 归类于: 烂日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迷上了钢笔这种东西,我觉得如果不用钢笔,甚至我就不知道该如何写字了。但实际上我又不是沉迷于钢笔本身,我是着迷于某种钢笔的型号,因为刚好那种钢笔是正姿的钢笔,笔杆是三角形的。所以握杆很符合我的写字习惯,当我第一次接触那根钢笔开始,我就迷上了那个东西。那根钢笔的型号是英雄359。

还记得之所以要买钢笔,是因为我打算用钢笔和蓝黑色的墨水做《摩诃婆罗多》的笔记。为什么要用钢笔,我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做的笔记会有点仪式感吧。大学时期我没用过钢笔,高中的时候我只会在写英文作文和默写语文的时候用,因为那样就不用消耗那么多中性笔了。当时的中性笔没有现在这么便宜。那么快写完一支,会让人觉得莫名心痛。钢笔墨水很便宜,但那实际上那个时候我没有买过钢笔墨水,那是我爸的墨水,不知道为什么颜色很浅。虽然说墨水是黑色,但实际上写出来顶多是灰色而已。工作以后,我重新翻出那支钢笔,当我用过其它墨水以后,证明了高中的时候之所以写出来的字是灰色,跟钢笔没关系,完全是墨水的原因。不知道我爸当年给我用的是什么墨水。可以肯定的是颜色这么浅,而且在我记忆之中塞过笔,所以那应该不是碳素墨水,但至于是不是染料墨水我实在没有什么印象了,染料墨水意味着防水效果不好,防晒效果也不好,写出来的东西不能永久保存。的确颜料墨水不会塞笔,但这些不稳定的特性,让我纠结了好久,因为如果我要记笔记,我要这么认真的去做这种事,我肯定希望那个东西能保存下来。之所以会有这种顾虑,是因为小学的时候我在一本表姐送给我很漂亮的日记本上面写过一些日记,小学的时候写了一些,初中的时候也写了一些,但问题是小学的时候我是用圆珠笔,多年以后,当我重新打开那个东西,发现字体化成一团模糊得几乎看不清的东西。所以为什么会有这种问题呢?当时中性笔还没有流行起来,小学的时候我们要不用铅笔,要不用钢笔,要不用圆珠笔,用得最多的是圆珠笔。当时的我根本不知道圆珠笔会出现这种状况,也没有人告诉过我会发生这种事,我不知道他们自己知不知道,因为我爸自己也做很多笔记,当时他用的也是圆珠笔。多年以后当他重新翻出来的时候,他肯定会后悔,但问题是多年以后他还会翻出来看吗?

染料墨水不会塞钢笔,但是不永久,碳素墨水很黑很够力。但有塞笔的风险,除非用超声波清洗仪,否则洗一次钢笔是非常累人的事。为了一根几块钱的钢笔,买一个上百块的超声波清洗仪,是不是有毛病啊?为什么中性笔的墨水可以一直保持流畅,而且写出来的东西防水速干而且永久,为什么不能在钢笔里使用那种墨水呢?除了中性笔以外,也有一种模仿钢笔的叫做直液式走珠笔的东西,那个东西的墨水你能看到可以在笔杆里流动,相对于中性笔来说,直液式走珠笔的墨水更多。我还记得高考的时候,我特地去买了两根走珠笔。平时我根本不舍得用,我只在高考的几个模拟考试以及高考的时候用那根笔。相比于一般的中性笔,那根笔好有感觉。但是跟一般的中性笔比起来,那根笔的确很贵,价格大概是普通中性笔的5倍。我身边的同学也没有这么奢侈,平时写字的时候就用那种笔,我不知道他们考试的时候用什么笔,是不是也跟平时一样用钢笔或者中性笔?我自己也不记得为什么当年考试的时候要专门去买两支走珠笔制造这种仪式感。

穷人会对钱斤斤计较,富人大概只会理会那个东西好不好用,或者符不符合自己的身份吧。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