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
在宿舍隔离的两天里,我重温了两个之前有做,但已经很久没做过的运动,比如说动感单车,也比如说普拉提。
动感单车,我先是做了个5分钟的自由骑行,对我来说那是个热身运动,通常我在上车之前不会先做其它运动,所以如果一开始我就进行12分钟的间歇训练,我会死得很惨。动感单车到底已经买了多少年了,我已经算不清了,但是把动感单车放到宿舍后,其实我用的频率很低。不知道为什么,相对于跑步机来说,动感单车更容易让我大汗淋漓,而且感觉到酸痛,大概因为跑步跟骑车调用的肌肉群不太一样吧。我向来大腿都胖,所以坐姿骑行的时候总感觉大腿内侧会跟那个座椅摩擦,所以我必须得穿单车裤,如果是普通裤子,非常容易卡住。跑步的时候我可以主动提速并维持一段时间进入喘不过气的状态,但问题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我都不会干那种事,但是如果我是在动感单车,我在进行12分钟的间歇课程里,我肯定会遇到这种事。
其实在12分钟的骑行训练里,那些高强度的站姿骑行我可能没有必要把自己拉爆成那个样子,通常来说坐姿骑行的时候,我会把助力降到30%以下,因为只有那样,我才能真的恢复过来。站姿骑行的时候,我会把主力加大到百分之70甚至80以上。这就意味着哪怕我的踏频不是很大,但是因为阻力够意思,所以大概我只需要用50%,最多不超过60%的时间完成他们定给我的站姿骑行目标。我不知道那个进度条到底是怎么计算的,是用功率去换算还是说根据我的心率数据之类。换算的话,感觉可能他们会按照我的身高体重、助力以及踏频计算我的功率,这是我瞎猜的。在恢复的坐姿骑行阶段,我大概也是用不到60%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既定的进度条任务。也正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余力,所以到后面的时候我已经在放水了。
动感单车要实现同样的功率,除了加大阻力还可以加快踏频,但貌似站姿骑行的时候加快踏平对我来说难度挺大,如果在坐姿骑行的时候要我加大阻力难度同样很大,所以我只会在坐姿骑行的时候加快踏频,在站姿骑行的时候加大阻力,这对我来说是比较自然而然的事,但或许就训练来说,其实我在故意选择一个比较舒服的方式偷懒。前天在5分钟的热身以后,我连续进行了两个12分钟的间歇训练。两个训练加起来高强度的时间大概是接近600秒也就是10分钟。两个12分钟的间歇训练,高强度的分布是不一样的,第1个我选择的是菜鸟的的课程,所以里面的每次高强度时间会比较短,好像只有30秒,但次数比较多,而另外一个是老手的课程,里面的高强度跟恢复期相对来说比较均匀,相对来说高强度持续的时间会长一点。我先做菜鸟的课程,再做老手课程,这样的安排是正确的。因为当我进行老手课程的时候,实际上我的心率已经提高到一定程度了,当我的心率到达一定程度以后,实际上乳酸的运转也都进入了一个比较高速稳定的状态,所以我反而不觉得太痛苦。有一次我故意去看一下最高级别骑士的课程,看了一眼后我赶紧退出来,因为那里几乎满屏都是高强度。12分钟的课程里可能非高强度的缓冲时间加起来不到两分钟。那绝对是要命的课程,所以看看就好了。在进行12分钟间歇训练的时候,除了课程告诉我进度条都完成得很好,实际上我有没有达标呢?我感觉我是够意思的,倒不是因为我汗出得够多,又或者是腿足够酸爽,而是因为我全程用了Scosche Rhythm+(我的是二代,现在已经出到三代,二代的心率区间有3个,蓝色-紫色-红色,蓝色一般,紫色有氧,红色无氧,当年入手价软妹币448,现在新版本没有五六百没门。这是一个神级专业光电心率监测工具,就靠谱性而言,一般的运动手表或手环之类的无法与之相比,人家匹配几乎全部运动app或运动系统,蓝牙ANT+双模。如果你是认真的,这东西非常值得入手!),所以光是瞄一眼心率监测的颜色我就知道自己到达什么状态了。该站姿拉爆的时候妥妥红色,该恢复的时候回到紫色。如果红色紫色拖泥带水,没能在该干嘛的时候干嘛,那就真失败了。
还记得学生时代的暑假我会看电视上转播的环法自行车赛,然后自然会知道一些相关的知识,接着我知道了那些骑手要在高心率上要维持好长时间,可以这么说,估计那是人类的极限了。田径运动员不会这样,即便是马拉松运动员要跑很长的路,但实际上他们全程的心率都不会非常高。短跑运动员肯定要飙到极限,但问题是持续时间也不长。如果是百米运动员,大概也就10秒。3千米以下的,顶多几分钟。但是自行车运动员的高心率持续时间相对于其它运动来说很长,而且高的程度也很不一般。当然了,同一个人做不同运动时的极限心率是不一样的。
我不是运动员,我也没想过要当真正的骑手,所以对我来说12分钟的间歇训练里面的高长度时间我感觉不应该超过8分钟,6分钟左右感觉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