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
3

2004年,原始分573

By xrspook @ 8:48:10 归类于: 烂日记

上个周末心血来潮查了一下2004年,也就是我高考的那一年,广东的原始分跟标准分的对照换算。其实我已经不大记得那一年我考了什么科目,语数英肯定是有的,还有就是化学,剩下那科是大综合。语数英肯定是150分满分,但是化学和大综合满分是多少,我一点印象都没有,感觉好像是100分,但实际上查出来却是150分,所以原始分总分跟2024年一样,也是750分,但是跟2024年的区别就在于语数英以外,我只考了两门,而今年他们考了三门,我那两门各自都是150,今年的三门各自是100。

我考得最差的是化学跟综合,都是500多分。这有点出乎我意料。综合考出来感觉就不太好,化学考完以后感觉题目过于简单。这两种感觉都不是幻觉,直接导致当我查到那个分数的时候,傻眼了。当我把一模的分数掏出来看以后,其实高考时候,化学跟综合的原始分跟一模也没差多少,尤其是综合。虽然化学分数提上去了,但是得出来的标准分却低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化学的题目简单。对我这个号称是在重点中学重点班的人来说,题目越难对我越有利。

高考的各科之中,我的英语标准分是最高,676,对照出来原始分是126。这对我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高中那三年的英语我从来没考得这么好过。别人想的是最好140以上,起码也得130以上,我的想法是稳稳地超过120已经完成任务了。那一年的数学原始分90,对照的出来的标准分已经是597,接近600分。我不知道跟之前之后的数学相比这意味着什么。虽然我的数学不能说好,但是上100分以上也是比较正常的事情。从纯粹的原始分看来,语文跟数学在正常的波动范围之内,英语属于超水平发挥,化学和综合属于理解范围之内的滑铁卢。

20年之后再回忆当年大综合为什么会那个样子,我也想不明白。当大综合还不叫大综合,而是各自的科目的时候,我从来都不会那么糟糕,尤其是地理。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当地理还是地理,而不是被纳入大综合的时候,我的地理成绩都挺好,但关键是被拉进大综合以后那个地理就好像已经不是我熟悉的那个地理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稍微还有一点记忆的就是大综合的卷子,地理的那些选择题部分,通常我都会做得非常糟糕。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但这种事情就是这么无情地发生。本来我就是选修化学的,大综合里的化学一定不用担心,因为相对于化学来说那个简单很多。物理我也不用担心,因为在即便在重点中学的化学物理混合班,在化学选修的那些人里面,我的物理还是比较靠前的。所以除了地理以外,到底是谁拖了我的后腿?历史、政治还是生物?那一年的高考,我的同学里,考化学的人之所以没有栽掉,最重要的原因是,可能他们同时报考了英语2,虽然学挂掉了,但是英语2把他们的分数提了上去,所以他们没有因为化学题目简单而滑铁卢。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还能找到高三一模的全班排名,还有高三某个期末考试的全班排名,但是我却找不到一模的试卷。

2024-06
30

高考热

By xrspook @ 8:13:52 归类于: 烂日记

高考的时候,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蹦出来,现在的状元文化相对来说没那么火爆了,再也没有知道高考成绩之后,各大媒体就报道哪个省份的状元是谁、拿到了多少分、他平时是怎么学习的、他有什么兴趣爱好,还有他的家庭环境是怎样。这些东西都被弱化了,因为那些状元和准状元的成绩都会被屏蔽,但屏蔽这种事情只是对大众而言的,对学校的内部人士来说,所有数据还是那么的红果果,各种各样的渠道都会让那些信息在故意和不故意的时候泄露出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也就只能这样才能主动的暴露出他们的虚荣心,比如一个普通的学校,突然出现了一个高考成绩屏蔽生,他们怎么可能让这个消息一直封锁呢。对其他传统名校来说,这个普通学校的学生消息有没有公布无所谓,反正跟我自己的学生没有关系,我只关心我自己的学生有多少个是排名省100以内,还有有多少个成绩是被屏蔽的。对普通的学校显然就不是这么回事了。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五十年都不曾出现过一个屏蔽生,突然来了这么一个。怎么可能不大事宣传一下呢?哪怕可能那只是一个很大的巧合。虽然这种巧合也不过是屏蔽跟前多少名以内的巧合而已。屏蔽生的学实力绝对是排名在多少以内的。一个突然本来排名500开外的人突然成为屏蔽生这种事情我感觉几乎不会存在。有多少个屏蔽生,在省100名以内有多少个学生这些都是炫耀的资本,都是招生的时候打广告的内容。虽然这些学生的名字通常不会被暴露出来,但是无论是学校的老师还是学生的同学,大家都是心里有数的。老师可能会被强制签一些保密协议,不能说出那是谁,学生自己又或者是学生的朋友家人会不会忍不住,这就很难说了。

我觉得最清楚这些屏蔽生到底是谁的人大概是国内那些最知名的院校,清华北大抢人这种事情是一直以来的惯例。学生还没查分,还不知道分数,甚至可以说,查分的系统还没上线,他们已经收到信息,主动跟屏蔽生联系。对我们这些路人甲来说。我们是绝对等不到清华北大的电话。万一我们等到了,那肯定是一个诈骗电话。屏蔽生收到的时候他们惊讶又紧张,那些是之前他们不曾考虑过的,所以即便他们在高考的赛场上是所向披靡的顶尖高手,但是在应对这些事情上面,他们幼儿园都没有毕业,所有刚刚参加高考的人都不会是毕业生。突然收到这些学校的邀请,有时我会觉得那些屏蔽生挺可怜的。他们当然有权选力选择到底读哪一个顶尖大学,但在被各种诱惑说服之下,他们做出的那个选择是不是他们真心想要的那一个呢?不是说他们的智商不足以让他们自如地应对这种问题,而是人在某些情况之下,不免也会出现一些感性上的波动。做出来的选择就可能有所不同。可能如果没有那些干扰的话,到底报考哪个学校,可能他们会抛硬币决定,但因为某些外力的说服,在选择哪个学校上面就变成了是某个唯一的选择。这就意味着他们所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可能都会因此不同。毕竟人的一生不仅仅是学习,学习生活工作的时候遇到的那些人,会对你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当年你能选择A和B学校,但因为某些外力,你选择了A学校,但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的话,会发现原来如果选择B学校那条任务路线,你很快就能遇到你命中注定的那个人。完美地把人生的余下的东西完成。但是在A学校里面,你可能就找不到那么完美的人,又或者是花了很多时间才遇到的那个完美的人。人生不可能因为后悔而机会选择走第2遍,但也不能否认,如果有命中注定这种事情,这种情况的确会发生。

高考之后,有各种考研考博考公考证,还有工作之前经过各类笔试面试筛选审核……如果把这一切都考虑在内,高考只是个进入高难关卡的起点而已,潘多拉宝盒才被刚打开呢!

2022-06
29

分分分,永远的命根

By xrspook @ 11:03:29 归类于: 烂日记

经历过更长的人生后,人会清楚地明白到高考只是个序幕而已。当那些不知天高地厚地厚的小屁孩,经历过大学用几天时间考几门到十几门课程的时候,他们才会意识到什么是难。这些课程平时老师不大理会,完全靠自觉,那些所谓重点也只有在考试之前1-2个星期才逐步放出。几乎可以这么说,每一门考试都意味着你要在1-2天的时间里把一整本书、把全部课件、以及所有相关练习题之类完全熟悉。到那时,他们才会意识到,用一整年的时间学好区区那几门课程,那薄薄的几个课本是多么的轻而易举。大学的考试不容得你有任何的喘息。这一门刚考完,下一门马上又来,有可能前一门是晚上7点开考到9点,第2天早上8点又开始新的一轮。时间完全不够用,通宵达旦,即便是宿舍要拉电,之后还得拿着个小电筒或者各种神器继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那个时候他们或许会意识到自己根本不是学生,而是一个快速记忆神器。大学要掌握的一门必备技能就是在短时间之内记住这一门课的所有东西,然后在考完试以后马上初始化开始录入下一门需要考试的知识点。这有点像《哆啦A梦》里的记忆面包。我们当然不会有那种开挂的食物,但是如果你不懂得开挂,毕业的时候成绩单一定很刺眼。

当你开始找工作,当你开始四处投简历,当你要上交各种资料被别人挑选的时候,你才会意识到大学时的轻狂会让你吃尽苦头。虽然高中时努力的你考上了一个好的大学,但是大学期间的放荡、考试之前的技巧缺失,虽然你也正常毕业了,也拿到了学位证书,但是,当招聘者拿起你的简历,拿起你的成绩单的时候,你从前的闪光点变得一文不值,别人只会盯着那些刺眼的成绩。当然要判断一个人能力如何,不应该只看他成绩单,更加不能只看他那几门很糟糕的科目的成绩,但是招聘者就是这么无聊。除非你是那种大老板钦点的人物,你的某些优点可以掩盖你所有缺点。比如你拿到过什么国家级的奖项,又或者在大学期间有什么非常大的项目。这些闪光点让你被某些单位录取完全不需要通过笔试面试考察,而直接是大老板跟你谈好了,然后去人力资源那里签个合同。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就像那些在开始查分那天凌晨被清华打电话的学生或学生家长一样,我们这些普通人奢求不来。我不知道那些被大老板相中必须挖的人才到底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怎样,学霸是些很神奇的人,你永远都搞不懂为什么他们每门功课都那么厉害,当然也不排除某些学霸会严重偏科。

我们这些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高考的时候跟别人拼命,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也要跟人拼命,凭什么击败你的对手呢?他们能从那几分钟的面试里看出我们的能力吗?他们能通过那顶多两小时的笔试检验出我们的真正水平吗?如果这都不可以的话,估计一小段时间的实习会是我们很好的展现机会。但如果这样都不能说服他们,他们仍要纠结我们那个高校的水平、我们那个专业的水平以及我们那张成绩单上的内容,我们的人生算什么呢?算是一直都只被考试定义的人吗?

越是在这个单位待的久,恶心的东西越是扑面而来。

2022-06
27

牛逼学校真拼命

By xrspook @ 14:41:53 归类于: 烂日记

每年高考结束以后,指定动作就是讨论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接下来就是讨论放榜的那一天,那些神仙学霸到底考了多少分,然后就是铺天盖地地关于他们的各种信息,他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他的学习方法是什么?他过去已经拿了什么奖项?他们要考什么学校?以后梦想是做些什么?无论你想不想知道,这些东西都会铺天盖地地在各个公众号里噼里啪啦地出来。今年好像是个例外,学霸的分数不断报出,一个比一个牛,他们绝大多数都非常淡定,有些甚至知道在自己查封之前那些牛逼高校就会半夜给他们打电话,所以不仅仅是自己关掉了手机,也让父母关掉了手机。有些没有关掉手机的,凌晨就会接到牛逼学校的电话。那些牛逼学校想招到这些牛逼学生也真是够拼的。学生还没有填报志愿,牛逼学校到底是怎么知道他们的联系方式呢?而且不仅仅是考生个人,还有考生的家长。

我不知道高考的成绩什么时候可以查询,但正常来说应该是天亮了以后,查询服务器才正式上线吧,否则如果服务器在零点就开启,估计很多人会睡不着,有些是兴奋得睡不着,有些是伤心得无以言表,但无论是哪一款,都会让他们一夜难眠,不仅仅是考生自己,还有考生的家长。所以那些凌晨就给极高分数考生打电话的牛逼学校的招生同志到底是如何获取考生的个人信息以及考试成绩的呢?对我这些普通人来说,这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从来没有哪个学校会给我打电话,而且在我高考的那一年,我甚至还没有自己的手机。家里的手机也仅仅我妈有一个,所以如果是在当年,如果我是那种很牛逼的人,估计那个牛逼的学校会打我家的固定电话吧。话说回来,也就只有考完试才填报志愿的时候,那些学校才那么拼,在我那个年代,在我考试的那一年,是填完志愿再去考试的,所以即便我考出来的成绩非同一般,但志愿已经那样无法改变。除非在高考之前,学生已经跟高校签订了某种协议,比如说不管高考成绩如何,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也会把这个同学录取。如果这样的话,学校的抢人工作就得在高考之前进行。学霸如果更在乎的是稳妥,必定要上他喜欢的那个学校的那个专业的话,会选择这种途径。高考对他来说也就不再那么重要了,当大家都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候,那些象牙塔顶尖的人可能根本不需要高考,他们已经通过协议的方式获得牛逼学校牛逼专业的橄榄枝。但如果这样的话,回望人生的时候,别人都有一个让人紧张得要死了高考,对他们来说,这算不算是人生中缺少了某样东西呢?

过去那么多年的高考,考完以后会公布顶尖学生的分数、顶尖学生的信息的时候,好像还真没听说过某个高考顶尖分数的学生其实已经提前被某个牛逼的高校录取。

考试相对而言是公平的,但考试成绩最好的那一个不一定是最强的那个。

2021-06
28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By xrspook @ 11:22:51 归类于: 烂日记

前天高考放榜,昨天我初中的班主任找我问一些关于华农的问题,但实际上那些东西我都回答不了,根本回答不出来。因为在我那个年代,不存在这些东西。现在即便有了这些东西,肯定也不是我的考虑范围,因为太贵了。那我的老师之所以考虑这个问题,是因为钱意味着具有特权,所以同一个专业,加了个国际班的东西,录取分数就要降一些。之前我也听说过这种学制好像是2+2或者2+3,但是昨天我才知道,原来华农新成立了学院,叫什么都柏林国际学院。学制4+0,也就是4年都在华农,但只要你符合要求,就能拿到华农以及都柏林的学位,这样好像太假了吧,入学分数比别人低,学费比别人贵,用的师资也说不准到底是什么,同样4年以后毕业就因为钱所以能拿到了两个学位证?

天底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但话说回来,那个学院现在只有三个学科,一个是园艺,一个是食品质量与安全,另外一个是生物科学。如果是这三门学科都在各自的学院,不过叫做国际班的东西里面,用的师资肯定是跟其他一样的,但问题是他们被独立了出来,据说专业课都是由都柏林的外籍老师授课。外籍照相师就那么几个,专业课可不只是几门这么简单。

这个都柏林学院一开始听名字我就觉得很不妥当,全称叫做“华南农业大学广州都柏林国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如果名字是叫做“华南农业大学都柏林国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我觉得这还说得过去。就等于是两间学校的合作,但问题是在华南农业大学之后加了个广州两个字,这就很神奇了,因为这种被包含的关系比较暧昧,通常来说取了个这样的名字就意味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完全独立出去。说是说毕业的时候会拿到单独的华农毕业证和都柏林学院的毕业证,但问题是如果华农的毕业证上写的不仅仅是华南农业大学,还有后面那一串字,那就很尴尬了。但是这实际上又只是华农的一个学院,就像是华农的一个国际学院。在纠结学位证、毕业证上该怎么写的时候,我特意翻出了自己的证件,发现上面没有提到我是什么学院的。所以天底下有这么便宜的事吗?就像中山大学,广州大学之类的那些二级学院毕业证上应该都写得很清楚,我觉得这个都柏林学院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继续教育学院,在毕业证上会写清楚的。以前华农有个珠江学院,在五山公寓的时候有一栋宿舍楼就专门写着那个名字,虽然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珠江学院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我们知道那好像是一个二级学院,不过在我们入学的时候好像已经没听说过招生之类的了。

我在华农读了4年本科,学费是一年5000多,所以不到3万就读完了,当然还没算上住宿费以及其它生活费。但是这个中外合作的都柏林学院,4年读下来光是学费就要26万。那种感觉就像是高考分数不够用钱去补一样。华农里面有很多贫困生,他们是拿资助读书的,所以他们签订的协议里写明了是什么专业,不能转科。他们的学费可能免了,但是他们还是要做很多勤工俭学之类的赚自己的生活费。那里有很多学霸,但是因为家里穷读不起,所以即便他们的分数很高,也只能去一些限定专业,一些在这个大学里有国家资助的专业。相比之下,这个都柏林学院的设定,让人感觉非常逆天。

在我读书的那个年代,没有这种选择,但现在这居然变成了一种分数不够的补救策略,哎~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