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性
如果你能深入长期地专注到一处,即便现在不是,迟早你会变得了不起!教授级别之类的芸芸也不过如此,不是么?
回望自己过去的30年,从我有点跳出学生那个被逼迫学习的框框以后,就像是天命的驱使,我一直致力于做专一的事。一开始我觉得那是因为我比较笨,脑子不太好使,不能像学霸那样经常性习惯性地多核运作,但后来我渐渐发现可能并不完全是那样,即便是在N种工作叠加的时候我还是会编排好它们的次序,每次只专心做一项。时间到了,或者一项工作完成了我再专攻另外一项。如果你知道如何专心致志,做任何一种事的时候都能全神贯注,估计你就不会觉得那很无聊了,即便那种事真的非常无聊。比如说一次性把44个小麦样品磨粉(当然了,你是不能持续不断接着来的,因为在东莞的夏天,在30℃+的时候,即便用的是外国进口的盘式快速磨,你的样品量也很少,大概就10g左右的样子,每完成10个左右样品,还是得打开机器舱门凉快一下的)。在该做某事的时候认真做某事的好处是你不会神游开小差,于是你犯错的几率就少了,犯错少了自然而然要补救重来的几率也会降低。但我个人觉得最好的附带感觉是你不觉得你在做的事很无聊。做某事的时候你并不完全是放空了你的脑袋,而是把思维定位在你所做的事的附近,你每一刻都在注意着要让事情往你希望发展的方向前进,自然而然你就会试图让它往好的方向发展、向对你来说更便捷的方向进化。如果你不把心交上去,你就得不到相应的回赠。等价交换是非常重要的自然法则!
我不是学霸,所以我不知道学霸那种貌似可以多核运作的系统到底是如何运转的。所以我写出来的东西只能帮助“学渣”们摆脱那个臭名。但或许,我连学渣都帮不了,因为很多时候学渣之所以成为学渣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因为他们不想做。他们觉得学渣这个称号挺好。但这也有例外,有些人是貌似怎么学都不长进的类型,比如说电影《地球上的星星》里主角小男孩那个天生就有的读写障碍问题。读写障碍是个棘手的玩意,但这不代表就不能克服。第一次听说这种毛病是在我很久以前看翡翠台播的一个香港电台节目的时候。后来,我知道了原来Jorge Enrique Abello小时候也是有那个问题,但从他成年后的情况看来,对他来说那个问题必须得加上“小时候”的标签。我身边的人里没见过有这种问题的,他们有些之所以成为学渣连他们自己都承认是因为他们不努力。AK那部《地球上的星星》对我来说震撼心灵。因为从来没有一部商业影视作品感这么直白真切地反映出那个貌似微不足道但又确切存在的问题,甚至可以这么说,连纪录片的发掘深度都没有那电影来得彻底。发现问题是一方面,解决问题比发现问题还重要,而这一点,电影里也轻轻带出了。让我们头大的不就是首先不知道其存在,然后是不知道如何解决吗?不是那种神马拯救地球、拯救全人类、舍己为人英勇就义才算是正能量好吗!以你察觉不到的方式给予你支持与帮助我觉得才算是真正沁人心脾的温暖、窝心、实在。
今早看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中一篇的某段里谈到格调,天朝的传统思想是直白的格调就低,把很多理所当然没必要的东西包在某个东西外面,格调才能变高。比如说,直接谈男女之爱那叫做低格调,说的是抗战里的爱情故事那才叫高格调。《庐山之恋》里男主角喜欢女主角吼出的不是“I LOVE YOU”而是“I LOVE MY MOTHERLAND”!根据王小波的推断,爱祖国、爱人民、爱组织、爱父母以后男主角就可以爱高呼女主角了,但要这么一层一层地剥得花十几集的片长,但改革开放初期的电视剧没有那么长,所以观众始终没看到听到那句显而易见的“I LOVE YOU”。装神马个逼啊!天朝为什么没有那种像《星星》那般商演、文化、社会意义都大获全胜的电影?估计是我们的人长期都过于在乎格调那事了。
有想法,不虚伪,做自己。这些貌似没什么不对的事执行起来从来都不简单。
归档:2015-06-11 摔角·血性(下)。
大多时候并不是什么格调,说格调更多是一种无奈的折衷之举。将一种无法直接在文字上表现出来的事情人为的赋予一段注释,好给看客们一个看得到的结果。
这其中还有某些误导作用就不多讲了,实际上更多是那些“你懂的”的缘由在作怪。
如果摆脱不了这三个字的怪圈,作者们穷其一生都得往“格调”的问题上凑,就像我这里写的一样无法得知真实的情况。
现在和我12年前刚刚在互联网上玩的环境完全不同了,其中“你懂的”因素呵呵呵。我之所以从BlogBus搬到自搭的WordPress很重要的原因也是那个从前自由的地方某个时期开始我已经寸步难行,但我自感自己啥不该做的都没做。
既然我无法改变潜规则,我也就只好自己走人。
作者们如果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们不憋屈我也觉得憋啊。通常来说,按照中国传统习俗,也不会发展成什么大问题,但谁知道更为激进的后生们会怎样呢?时间会证明一切。
可能对某种现实状况看得比较悲观,理由也是基于非常实际的情况。
就像摔角可以没有血,但不能没有血性的现实反证一样。
当养家糊口飞黄腾达的伍份子币到手的时候,更多的选择是为“懂的”粉饰一切,而不会像自己笔下的虚拟英雄那样杜绝诱惑去求真。
过上了舒舒服服赚吆喝又赚银子的生活,如何再去扮演分分钟会堕入深渊的后生?有能力改变的在逃走,无能力改变的在逃避。
眼前这经历了长远年代的幻象并不是没有基础的空穴来风,历史并不总是在前进,时间更会成为倒退的铁证。
实质上的改变,可能并非身处在谁懂的系列当中能够带来的。
刹车,勿回。
你的话让我想起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
引用王小波的一个看法“有梦想不一定能成就成功,但成功一定来自于某个梦想”。
可能我一直都不是那种能轻易融入潮流的人,所以他们喜欢干嘛跟我无关。我幸运,虽然我知道现实很残酷,但至少还有自己天真的梦想。至少,现在如此。像陶渊明那般“出淤泥而不染”,很傻逼,但至少没有违背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