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这叫叛逆
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个泪点很低的人,因为对别人来说可能没什么的东西,我会哭的一塌糊涂。记得第一次看《迷思印度:七座圣城和她们的神话故事》的时候,最后一个故事我哭得一塌糊涂。今天第二次看,我依旧哭得一塌糊涂,倒不是因为里面某个人或者神的角色,而是因为,里面说到的汪星人。最后那个故事,总的来说,讲到了两波汪星人,一个是《摩诃婆罗多》里,般度五子升仙过程中的老狗。般度五子最后只有大哥走到了天界。他的兄弟都已经在路上去世了,跟随他的就唯有一条老狗。但是因陀罗说人可以升仙,但狗不行,所以老大决定不升仙了,要和老狗一起返回人间。至于另外一个故事,则是作者在德里居住时,和街边的流浪狗的故事。虽然那是只流浪狗,但是那只狗在他身上,他在那只狗身上灌注过感情,所以就像《小王子》里狐狸描述小王子和玫瑰的关系那样。在读《摩诃婆罗多。的故事的时候,我已经哭得一塌糊涂,看后面作者的故事的时候,更加是完全停不下来。我不知道要把这本书看多少遍,到那个情节的时候我才会不哭,又或者,这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
《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是印度最著名的两部史诗,我是先买《罗摩衍那》的纸质版,但到现在书还没送到家,春节过后我得继续催他们的客服。至于《摩诃婆罗多》,理论上现在我已经可以开始看了,但是我却一直没有打开那个包装的勇气。《摩诃婆罗多》那套书一共有六本,每本都很大,像字典一样厚。我不知道里面的故事以什么方式呈现,据说是诗句,如果是那样的话,读起来就很费神。之前我一直没有读过大部头的诗词散文之类的东西。让我读得最早迷的永远都只是长篇的小说。长篇小说一直以来是我的枕边书。我简直不知道如何以坐着的姿势去读那些东西。我读过杂文集,但我从来没有读过散文集。《迷思印度》作者说过一句话,他说他的老师说,中国读过《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的非专业人士不会超过十个,而读通了这两套史诗的人算上专业人士也不会超过十个。于是我可以很大胆地推测,家里摆了这两套史诗的人全中国不会超过100个。在之前,我想都没想过自己会居然会是其中的一员。我连中国的四大名著都没有读过,更加完全不了解中国的神话故事,为什么居然会对印度的史诗感兴趣呢?太匪夷所思了。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别人谈起中国的名著,大家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四大名著。我看过其中一些的某些部分,但却没有把全书看完。四大名著我只看过《水浒传》的一点点,大概只看了一章,甚至连一章都没看完。如果现在你让我去看,或许我只去看《红楼梦》,但现在我还没有要看那个书的冲动。爸爸的书柜里四大名著都有,而且有一些还不只有一个版本,但那些我都从没拿出来过。我自己收集回来了两个中文版的《百年孤独》,我合计看了五遍以上。有时我觉得自己是个特立独行的存在,但其实,或者我只是在叛逆。当爸妈兴高采烈地谈着他们以前读的那些欧洲名著的时候,我一丁点都不感冒。
我不要被成为别人的第二,但要完全靠自己去探寻所有,这非常花时间。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