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
14

如果从前不是那样

By xrspook @ 14:22:39 归类于: 烂日记

在看完了第一册《摩诃婆罗多》以后我明白到其实这部印度的长篇史诗之所以让人受益,并不是因为里面的设置有多么的精彩,又或者故事的描述有多么的厉害,而是因为里面所讲述的道理包含了很多哲学。几乎可以这么说,那是一本牛逼加强版的《苏菲的世界》。还记得高中学哲学的时候,老师跟我的同学无数次提起《苏菲的世界》,但实际上跟《摩诃婆罗多》比起来,那只是小巫见大巫,而更重要的是除了一些纯粹哲学的观点以外,《摩诃婆罗多》里面还包含着很多印度道德层面的东西。因为我看的是中文翻译版本,所以那些很羞涩难懂的东西已经通过了比较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中国古代文学里肯定也有很多这些有用的东西,但之所以这难以被消化很大程度是因为但我还是个学生,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的人把原文搬出来让你去理解。但那个时候我们根本不清楚不明白,当然不理解,其实不同朝代的古文理解方式是不一样的。虽然那些字你都认得,但拼起来你就不知道该怎么去体会了,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国古文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些比较缥缈的存在。我甚至觉得那比外语还要外语。大概如果有人把中国的古代重要文学以白话的方式演绎出来,那么孩子学习那些东西的时候估计会更有兴趣。现在的幼儿教育经常会融入国学那种东西,但我并不觉得那些穿着汉服摇头晃脑背着古诗词的小朋友真的全部都理解其中的含义。他们只是在音调节奏上模仿,到他们真的学会那个意思并实行拿来主义,那又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起码对我来说,能模仿背诵出那些发音,跟我去理解记忆并运用故事后面的意义完全是两回事。正是因为这样,如果老师布置一个作业,要我们以古文的方式叙述我们身边的一件事的时候,我会无从下手。据说现在的老师的确会布置这样一些作业。应试教育的我们现在看来,当年的我们真的错过了很多。

近期我用Word编辑了一页楷体的汉字,然后以浅灰色打印出来,接着拿钢笔在上面临摹。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小学一年级我们开始学拼音和写汉字的时候用的是铅笔,那是一个多么不靠谱的做法。因为用铅笔写字的时候,你永远都不可能使出真正的力度。如果用的是活动铅笔,那完全是一使劲就会折断的节奏,即便你用的是最普通需要削的那种铅笔,你还是不能使劲。但写钢笔的时候不一样,你可以使劲,你可以通过笔画的停留时间来控制出墨量。写得快和慢,出来的效果完全是两回事,所以我觉得写钢笔的感觉跟写铅笔和中性笔完全不一样。当然也有一些很厉害的人,无论写什么笔都能写出那个味道,但起码对我来说这些是不一样的。所以为什么在一开始写字的时候我们必须用铅笔呢?难道就因为写错了可以重来吗?如果当时老师的作业变成用钢笔写,写错了就重新写,直到每次作业里同一个汉字连续写对多少个为结束。当年就因为我们的抄写作业用的是铅笔,但可能因为那个字写的不够好看,我们被家长要求把已经写好的作业一次又一次擦掉重来。这些重来可能最终改作业的时候老师不会察觉,但实际上我们已经走了很多弯路。与其都要写很多很多遍,为什么要多一个擦掉的过程呢?直接再写就好。

我们都错过,但无论已经到达了什么地步,还是可以纠正过来的。

有话要说

XHTML: You can use these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 2004 - 2024 我的天 | Theme by xrspook | Power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