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从哪里来
我已经不记得书柜里那一本又一本的书,我是从哪里买回来,又或者是什么时候买回来的?从前买书只有一个途径——去书店。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网上买书成为了我买书的唯一途径。我已经彻底不记得,当我开始习惯了在网上买书以后我还在哪个地方哪个实体的书店买过书,或许我还会去街边的报刊亭买一些杂志,但是书极少了。
当我还是个学生的时候,尤其是当我还只是个初中生的时候,不知道谁告诉了我妈,东华东路有一家卖教辅书的书店,那里的书很多很全。初中时候我买的几乎所有教辅书都是从那里买的,当时没有谁告诉过我要买什么牌子,什么出版社,又或者是什么专家的书籍,我只是凭着我的感觉买。在那里买书好像还能打个折,具体折扣是多少我已经不记得了,但实际上我在那里我买的书也不算非常多,虽然每一门课基本上都会有,但是真的能帮助我通常每一门课也就那么一两本而已。有些书买回来不是用来看,也不是用来用,是在我某些题目做到完全没有头绪的时候去查相关的资料,找出一个解题思路的。那些通常都是奥林匹克的书籍。后来我才知道初中的时候,某些把我卡住的题目实际上是小学生的奥数题。初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用得很普遍的那个叫做发散思维的题目,实际上也是奥数题。
高中以后好像我没去东华东路买书了,转而去的是白云路附近的省图书批发中心。那里的书更多,各种类型的书都有,说是说是批发中心,但是他们也会有零售,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在2楼的楼梯口有一家专门卖外语书籍的店。那里什么类型的外语书籍都有,当然主流的都只是英语,但其他小语种也会有,而且卖的书可以这么说,囊括了所有级别的,无论是小学生还是比较高端的用户。初中的时候买书,我只是凭着我自己的感觉去买,但高中时的买书,我几乎都是买那些身边的同学用的最多的,他们觉得用的好的那些书。为什么我不再自己拿这个主意呢?最重要的原因是初中的时候我是鸡头,但高中的时候我是凤尾。鸡头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在我之上,所以我只能给自己把方向,但是高中的时候,已经有太多优秀的人在我前面,我只是在努力的追赶他们,他们用得好的那些东西,为什么我不抄一波呢?因为我实在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给自己拿主意。相对于初中来说,高中的时候我给自己加码看教辅类的书的机会更少,因为除了完成老师的作业以外,基本上就没什么时间了。我初中的时候几乎可以这么说,根本不需要带作业回家。之所以那时我得给自己加码,是因为我不确定什么时候就会被身后的人超越,所以我必须得跑在前面。高中的时候我落入了这么一个境地:为什么别人这么学我也这么学,但最终测验考试出来有这种差距呢?可能那个时候我太慌了,没有意识到其实可能跟初中的时候情况一样,那些厉害人物在背后加码,只是我看不到而已。
如果我的高考成绩再好一点,或许我会选择去当医生,又或者当那些一辈子都待在研究所的科学家。
还没有评论